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的对策研究

2022-04-19 09:08秦楠
考试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数学课堂传统文化

摘 要: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为培养逻辑思维的关键学科、作为引导学生具有高度思维延伸能力的学科,被给予了更高的重视。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倡导德育,是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本身蕴含了大量的德育教育元素,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以及优化发展,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致力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故而,新时代如何采取新方式来促进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渗透?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德育的渗透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数学课堂;德育渗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1-0085-04

一、 研究背景介绍

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与推行,学生作业和课外补习减负,其目的和初衷就是让素质教育真正地推行与落实下去。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再一次警醒教育工作者,基础数学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理论、数学公式等,还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充分渗透德育的内容。因为从本质上来进行分析,学生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行、较高的个人素养,才能够成长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在数学课堂当中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这对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元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在教育素养培养的目标引导之下,数学课堂应该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因此,文章对数学学科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之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出了一些挖掘、渗透的措施和建议,以期能够借助于这些措施的实施,让数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数学的育人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 小学数学德育教学现状

虽然德育教育被倡导多年,广大中小学也都在积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但多是流于形式,很多学校只是浅显地挖掘德育教育,或因教学任务重一带而过,这一现象更多出现在小学中高年级。很多教师心里认可德育教育,但看着教育大形势,又并不看好这一理念的实施落地。有的老师需要备课、赛课、批改作业等,精力有限,往往是挑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再加以课堂、课后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发挥德育的作用。

目前很多教师意识到了生活化元素对于数学知识理解和运用的重要性,但在课堂上生活化元素的运用多用来拓展、延伸书本知识,幫助学生理解,很多老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引入生活化元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后就算引用完毕,并未深入开展德育。如在认识负数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升国旗,国旗上升了20米,记作+20,下降了10米,记作-10,但很少有老师进一步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往爱国主义上发散思维。

教师主观上的不够重视与客观条件的有限制约了德育的有效渗透,而小学阶段又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延伸思维,提升素养,有效促进德育教育的课堂渗透。

三、 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优化发展策略研究

(一)引入更为丰富的资源

要充分发挥“内容丰富”的优势作用,为德育教育创新素材。新课程标准提倡各学科的教育内容应该融会贯通。可以通过分科教学与课程充分整合的形式共同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学科整合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一个有效手段。小学数学经常会出现“理财问题”等应用型题目,比如“认识人民币”等。这些题目便是与思想政治的一种融合。要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的理念和理财的习惯,从小就学会勤俭、学会适度消费。在“圆的认识”的学习中引入我国古代“割圆术”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人的智慧。在“蒜叶的生长”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种大蒜,观察大蒜叶子的成长过程,并用统计表表示出来,这是数学与自然学科的融合。历届奥运会的评分规则都是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和计算平均值即为最终成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运用此法,以某某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明白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教导喜欢偏科的学生时,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以上种种学科整合方式为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正确价值观念和劳动素养的养成贡献了力量、发挥了作用。而笔者通过对自身的教学经验、生活常识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后发现,在小学数学新课的引入上,学生不容易深刻理解,但是结合其他学科,引入生活化的元素,则能够把学生更好地带入数学情境,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连同其他方面的有关素养也得到了提升,这也是学科整合的初衷。

除此之外,还可引入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如在数学练习中结合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王者荣耀是一款比较热门的游戏,很多小学生都在玩,对里面的英雄也很熟悉,如吕布和貂蝉是一对情侣CP,可以引申三国时期的知识点,如每个英雄具备多重属性、技能,如阿珂三技能冷却时间13秒,打蓝后就是7秒,那么提升了多少?如果进行5V5开黑,如何合理选择英雄、上中下路分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角色制定方案,鼓励学生合理选配英雄和出装,评估游戏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明白团队合作、合理取舍的重要性。

(二)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很多家长反映学生听老师的话,不爱听家长的话,这就证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老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学生也乐于模仿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这也就是所谓的向师性。那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教师有必要从自我做起,发挥榜样作用,主动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以身作则,展现乐于助人的良好形象,让学生打开心扉,主动交流,探索学习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奇数和偶数时,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编号,让学生自己识别,奇数分为一组,偶数分为一组,再让学生奇数和偶数两两分组,当有人落单时,教师可以主动加入学生阵营,化解学生的尴尬,拥抱落单的学生。引导学生意识到奇数、偶数不分家,都属于整数家族。如教师可以通过家访、课间活动等拉近师生的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教师还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带领学生一起做公益、参加志愿者活动,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带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拓宽数学教学生活化素材。如在讲授统计与概率时,让学生统计自己家里每天用掉多少垃圾袋,再进行班级汇总,为学生讲解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宣传可降解材料以及其他可替代材料如纸袋等,鼓励学生养成统计的习惯和环保的美德,并身体力行带领学生使用布袋、纸袋,拒绝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为环保做贡献。

(三)发挥创新教育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创新教育”作用,提升学生锻炼的效率。社会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创新”的支撑和引导,这就是创新精神的明确表现。因此说,在创新精神的支撑之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也要创新。不仅教师要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也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要能够积极发挥自身的才能,凝聚大家的智慧,共同为小学数学的发展建言献策。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拘泥于固定套路和想法。这样一来,也能够为最终的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际上,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当前的生活化教育即为一个效果不错的法子,除此之外还可结合语文、思想品德课等实现德育的有效融入,让德育教育的方式更为优化。与此同时,学生也要借助于德育教育的活动进行学习上的创新,如圆周率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率先计算出的,刘徽最早提出了计算方式,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达在当时的年代能够有这些成就,这些数学家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鼓励学生记圆周率后面的小数,越长越好,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如一本驾照是12分,闯红灯扣6分、超速扣3分等,教师可以一一向学生讲述扣分规则,让学生做家庭裁判,记录家庭驾照本的扣分记录,并互相评比,让学生明白驾照分的重要性:分扣完了就不能开车上路了,要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的提升,对学生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目标的实现十分有益。具体来说,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多个层面上实施和开展,例如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探索、在教学主体上进行重新界定等,只有采取多元举措,才能够让学生对“新”有更多的认知。当然,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这一个目标实现的环节能够让学生更加坚持、更好地探索数学的乐趣。

(四)注重阅读素养的提升

我国教育部在2011年12月28日正式出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该标准中多处提及了“阅读”,建议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并清晰地指出教师不仅需要提供充足的材料和思维空间给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还需要悉心指导他们阅读,以培养其数学才能。而在数学课程中,学生的阅读多半以符号化的形式出现,学生除了要了解语言基本知识外,还要对数学语言有所了解,教师要结合数学形式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掌握良好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规范化语言,同时还要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以及有效性进行提高,主要的方式就是将阅读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新课程改革强调日常阅读、解决数学问题以及思考过程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这才是真正地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绝不是简单的数学符号的堆砌、罗列,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习难度变化尤为明显,知识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这里就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而语文素养中就包含阅读素养。通过语文的阅讀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读题、审题。数学之所以不够通俗易懂,是因为其包含了大量的符号、数字,涉及文字题、图表题,很多学生就束手无策了。如数学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向而行,时间与时刻。一字之差,代表的意思却不同,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关键字眼的含义才能正确解题。很多学生背下数学公式和定理,也会做基本的课后题目,但一旦把这些公式、定理杂糅运用到文字题或者应用题里面,很多学生看到题目就不知道题目的真实意思和真正考点。因此,两个学科的融会贯通能使学生的语言习惯和逻辑思维方式相互转化,互为促进。

另外,教师要导入更加创新的数学阅读方式。众所周知,搞“题海战术”,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与之相似的,如果数学教师进行“阅读战术”,长久以往,也会让学生感觉到无趣甚至是厌烦,最终影响阅读的积极性。因此说,要想改变现状,还要从数学阅读方式的创新上着手。通过新方法的导入和渗透,让数学题目以及数学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才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举例来说,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借助于多媒体的力量进行数学题目的阅读理解活动。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采集一些和数学题目相关的“题目理解视频”“题目解析图片”等给学生观看,学生在观看视频动画的过程当中,解题和自主探索的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

(五)注重生活化元素的引入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知识,同时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因此,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寻找“生活化途径”。小学教材总结并呈现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大多数源自对生活的观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在日常的一举一动、一事一物中发现数学存在的痕迹,并将之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学生不仅可以迁移生活经验,带着对新知的简单理解更好地学习教材内容,更能够对“数学的价值”产生科学的认识。这样一来,认识的转变促进行为的转变,在观察中获得收获,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发现数学”的乐趣,学生必然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并在观察中逐步将发现数学、发现知识的能力提升到新的层次。长此以往,以“对数学更多的发现”为支撑和引导,势必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更加良好的提升。

当前数学教材当中有很多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为此,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资源、家庭中的场景“搬到”课堂当中来也是一种教学的进步。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对身边的资源进行统计分析,这比起枯燥的课本任务的统计分析,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在现实生活当中可以统计的知识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对某一个时间范围之内哪些是三厢车、两厢车分别统计;对一星期之内所食用蔬菜、水果种类的统计;对文学书籍、科普书籍数量的统计等。在统计的过程当中,学生更好地发现身边一些好的事物。例如,在“运动与身体变化”中每次记录运动前、运动后、休息后的脉搏次数,能够让学生运用平均数来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了解合理的运动方式和频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四、 结束语

总之,素质教育背景下,要通过数学学科的德育教育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使其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将小学数学和德育教育进行融合,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当代小学生的个人素养。为此,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首先,要引入更为丰富的资源;其次,要发挥创新教育的作用;再次,要注重阅读素养的提升;最后,要注重生活化元素的引入。只有多元方法渗透、多方主体积极努力,才能够让数学的德育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也只有多方合力,在正确方针政策的引导下,潜心钻研教法,教师才能教育出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康杰.“做数学”: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9):109-111.

[2]张灵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7):234-235.

[3]梁兴顺.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34):93-94.

[4]范兴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49):55-56.

[5]麦就江.论新时代下小学数学融入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J].好日子,2021(5):13-15.

[6]薛永倩.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家用电脑世界:电子版,2021(2):101-104.

作者简介:秦楠(1990~),女,汉族,江苏高邮人,车逻镇小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数学课堂传统文化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