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
——基于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研究

2022-04-19 03:00王瑞峰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王瑞峰,李 爽

(1.青岛黄海学院国际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2.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30;3.东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30)

一、引 言

2020年7月《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了乡村产业的发展目标。2021年3月1日全国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视频会议进一步指出,通过抓“规划”、抓“平台”、抓“企业”、抓“要素”、抓“机制”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更是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厘清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揭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形成机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现阶段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更侧重从乡村产业兴旺及乡村产业振兴的角度开展研究。与本文相关研究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文献指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已有研究认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张红宇,2018;曾福生等,2018)、实现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姜长云,2018)。第二类文献科学阐释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已有研究多从产业兴旺的角度阐释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兴旺要以农民为践行主体(朱启臻,2018)、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吴海峰,2018)、以提升产业内生动力为核心(郭芸芸等,2019)、以农民效用最大化为最终目标(朱启臻,2019)。第三类文献多维度探讨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李国祥,2018)、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刘海洋,2018)、农民参与分享(朱文博等,2019;侯志阳,2021)、特色产业(李玉双,2018)、政府干预(魏程琳,2021)等因素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第四类文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已有研究认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走现代农业优先发展、特色农业有效补充(崔彩周,2018),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基础、激发乡村产业发展主动性与积极性(李国英,2019),以创新驱动为重要手段(完世伟,2019)、因地制宜(于建嵘,2018)的发展路径。

综上,已有文献从产业兴旺的角度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但已有研究多是宏观维度的理论性阐述分析,缺乏足够的案例支撑和系统性的理论解释,难以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推广性提供准确的逻辑判断和现实依据。本文与已有研究主要有2点不同。第一,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提炼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相比已有研究的理论性阐述探讨更具理论和实践依据,更符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应用;第二,在研究机制上,本文聚焦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在系统分析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机理分析框架,探索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形成机理,不仅可以从实践和理论维度丰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而且有助于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广提供较为准确的逻辑判断与现实依据。

二、基于扎根理论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分析

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农”领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在稳步推进。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021年3月2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发布了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面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开了一个好头。然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受何因素影响?目前学界尚未得出普适性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一种无需在研究之前建立理论假设,而直接基于经验资料或实际观察归纳出经验概括,进而上升到理论体系的一种质性分析方法。扎根理论重视分析数据而不是搜集数据,一方面其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即要从实践问题中归纳理论,另一方面其强调从实践者的角度理解社会,即从经验理解中归纳理论。其基本思路是从资料中产生理论、对理论保持敏感、不断比较、理论抽样、灵活运用文献、理论性评价,具体操作程序通常包括三个级别的编码(开放式登录、关联式登录、核心式登录)。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为总结归纳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料和经验资料,因此,本文选择运用扎根理论对相关实践资料和经验资料进行分析,进而归纳概括并提炼我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理论性抽样及数据收集

理论性抽样要求针对研究内容有目的性地选择样本来实际观察或获取经验资料。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是近三年来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作的缩影,更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我国最为成功的实践。本文针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相关资料作为样本,基于实践和经验归纳、概括、提炼其主要影响因素,符合当前乡村产业高质量推广与发展的一般趋势,对后续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三)编码过程

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相关资料进行分解、测验、比较、概念化与类属化的过程。根据理论性抽样的最终目的,同时考虑到文本整理格式对数据呈现完整性的影响,本文对上述所收集的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资料提取相应特征,尽量保证每一个编码条目上呈现的特征基本相同,以便于后续编码。另外,在开放式编码过程中,本文尽量使用所收集资料中的词语或话语进行编码,以更加真实地呈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在实际编码过程中发现许多语句呈现的特征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因此本文在开放式编码过程中尽量将特征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使用同一个编码条目呈现。最终,本文从理论性抽样文本的所有数据中共抽取127个初始特征(见表1)。

表1 开放式编码示例

2.关联式编码

关联式编码是发现和明确核心类属的过程,是对中心现象的概括。本文在开放性编码获取的127个初始特征的基础上,经过筛选、分类、合并、一致性检查等步骤,最终得到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度较高的所在区域、推动主体、组织模式创新、产业融合集聚、政策支持、人才支撑、平台支撑、品牌培育以及带动农民创业增收9个子类属,并进一步分类合并为4个核心类属(见表2)。

表2 关联式编码结果

3.核心式编码

通过比较关联式编码之间关系,并不断与相关研究结论对比,本文最终确定“政府”“基础”“品牌”以及“目标”4个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见图1)。

图1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

(1)政府因素。编码过程中发现,推动主体和政策支持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中的主导因素。如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核心企业、县涉农财政专项资金和政策性金融提供资本金投入,为其“企农资产联合”提供了可能,为“三权分置、合作共赢”的德青源金鸡产业联农带农新模式形成发挥了主导作用。由此可见,政府因素体现的是政府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地位。乡村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基础的薄弱性、经济的不确定性及制度结构的不完善性使得乡村产业的发展无法完全靠市场调节,这就要求政府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从传统乡村产业向现代化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且重要的作用。政府因素包括推动主体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一方面,现阶段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主导。政府作为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由政府主导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符合国情,在有条件的地区,由政府引导当地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作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主体更有利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广。另一方面,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对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言,政策支持不仅是导向标,更是政府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主要手段。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过程中,不仅要在政策上“扶上马”,还得在推进上“送一程”。不可否认,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难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有针对性的对处于不同地区、不同推动主体、不同推进阶段的乡村产业出台差异化的政策支持,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进而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

(2)基础因素。编码过程中发现,所在区域发展状况、平台支持及人才支撑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形成的现实基础,良好的区域基础、平台及人才支撑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基础。以福建晋江为例,晋江市在总结“晋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等高端人才参与农村创业创新,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2020 年建设38个高素质农业农村“双创”团队,50家大学生经营规模农场,为福建晋江的农村创业创新集群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平台支持与人才支撑。由此可见,基础因素包括所在区域、平台支持及人才支撑三个方面。首先,所在区域对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言是基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等均会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次,乡村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载体和平台建设往往会成为其发展瓶颈,载体和平台建设对于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往往具有关键的影响(姜长云,2017)。最后,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要素,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人才的支撑。没有人才优势,乡村产业很难形成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不可能有产业优势,也就更不可能实现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可见,基础因素是支撑和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是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的依据。

(3)品牌因素。编码过程中发现,特色品牌的培育与推广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形成的主要动力,品牌的培育与推广成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贵州凯里为例,凯里市通过与深圳艺立方公司合作、要求明星代言等途径和方式将苗绣与现代都市元素接触,拓展苗绣的发展空间,打造苗绣品牌形象,提升苗绣市场影响力。由此可见,品牌因素体现的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酒香也怕巷子深”,乡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乡村产业难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症结在于品牌培育与推广难。一方面,品牌培育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品牌培育所形成的竞争力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开拓市场、巩固市场。对于我国乡村产业而言,限于乡村发展历史、乡村文化、资源禀赋等因素制约,乡村产业品牌培育相比其他产业,无论从意识,还是过程均处于落后水平,乡村产业发展并未享受品牌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品牌培育是不断推广、不断提升知名度的过程,是树立乡村产业形象与口碑的过程。乡村产业受限于技术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制约,其形象与口碑在市场上的认知程度不高,被市场接受的难度也较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品牌推广可利用免费的互联网资源实现,而且其信息覆盖面广,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消费者所熟知,再辅以产品或服务品质的保证,则有助于扭转市场对乡村产业的观念,提升乡村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4)目标因素。编码过程中发现,产业融合集聚、组织模式创新及带动农民增收创业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形成的最终目标,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明了方向。如河南省漯河市以带动农民创业增收为目的探索出三链同构、集群协同的农食融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2020年全市带动农户25 万,户均增收3 000 多元。由此可见,目标因素体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呈现的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产业融合集聚、组织模式创新及带动农民创业增收三个方面。首先,产业融合集聚发展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能局限于某一领域、产业或地域,需要打破行业、区域、城乡间的障碍,促进产业间资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其次,组织模式创新有利于改变传统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模式创新是激发乡村产业活力的关键所在。最后,发展乡村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乡村产业高质发展是持续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提升农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主体是农民,最终目的也只能是实现农民效用最大化,而农民创业增收则是农民效用最为直接的呈现。

4.饱和度检验

本文在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及核心式编码过程中均经过反复的筛选、分类、合并、一致性检查。为检验本文构建的农村电商特征维度的饱和度,通过中国最大的学术期刊网站——CNKI,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关键词,搜索CSSCI来源期刊,选取“相关度”高且“被引频次”较多的前10篇文献(刘海洋,2018;袁树卓等,2018;申云等,2020;张利痒等,2019;完世伟,2019;张晓山,2019;蒋辉等,2020;韩立达等,2018;朱启臻,2018;周立等,2018),并以上述文献的“摘要”内容为样本,进行再次编码后,并未发现新影响因素的出现。因此,可以认为本文的编码结果达到了理论饱和。

三、形成机理分析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形成机理可以基于现实需求和发展方向的目标导向,从外在机理、内在机理两个维度分析。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的外在机理,主要是外部环境变化以及政府因素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二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的内在机理,主要是基础因素和品牌因素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三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主要涉及产业融合集聚、组织模式创新、带动创业增收三部分内容。图2总体描述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机理的基本分析框架。

图2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机理分析框架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受政府因素、基础因素、品牌因素及目标因素影响,且四类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图2不仅揭示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展示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情况,而且呈现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形成机理,即“外在机理+内在机理—目标导向”。其中外部环境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基础,为其提供方向、基础、要求、新途径等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因素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与引领,为其保驾护航;基础因素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核心,是其路径选择的现实依据;品牌因素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与个性,是其创新和竞争力提升的突破口,也是其首要任务;目标因素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与愿景,是其现实需求与发展方向。四类因素的不同组合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共同影响,决定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形成与演进。

(一)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

为考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形成机理,厘清其目标导向是关键。目标即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与愿景,体现的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与发展方向,最终实现的是农民效用最大化。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主要体现在产业融合集聚、组织模式创新及带动农民创业增收三个方面。

1.产业融合集聚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的必由之路

现阶段,我国乡村产业相比二三产业而言,要素配置低效、产业发展水平低等问题突出。为破解上述难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彼此融合与互动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产业融合集聚已成为现阶段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既是现实需求又是发展方向。以龙头企业、优势产业为引领,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联结,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旅游等有机整合,进而实现乡村产业与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当前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组织模式创新是乡村产业生产率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一环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等现代化进程加快,乡村产业原有的组织模式局限性日渐凸显,分散经营规模小、基础薄弱成本高、技术落后生产率低、品牌缺失竞争力弱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破解上述难题,乡村产业生产效率及竞争力提升是关键。而组织模式直接影响到产业的效率与竞争能力,只有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将原有的分散经营规模小的企业和农户有机组织起来,建立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乡村产业经营管理体系,才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乡村产业生产要素的流动与优化组合,进而提升乡村产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推进乡村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积极引进并培育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新型乡村产业组织模式,也就成为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3.多途径、多渠道带动农民创业增收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要求城乡居民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些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取决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多途径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增收就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核心。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保障农民创业增收为核心目标,既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现实需求,更是乡村产业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过程中,要积极寻求多渠道、多路径实现农民创业增收,要在产业融合集聚、组织模式创新中融入带动农民创业增收的目标,以提质促增效、融合促发展、创新促创业、转移促就业,为广大农民扩大增收途径、强化增收动力、创造增收机会。

(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外在机理

1.外部环境变化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基础

(1)政治环境变化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首先,国际环境变化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频发,中美之间农产品的较量加大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压力,但同时又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快速发展空间;其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对全球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世界粮食危机进一步加剧,粮食的稳定供给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要求;再次,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挑战,如何在发展乡村产业的同时确保资源环境永久持续支撑可持续发展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障碍;最后,“十四五”期间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总体而言,无论是国际政治环境,还是国内政治环境均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同时又为其指明了方向,营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2)经济环境变化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虽然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巨大的宏观经济环境压力,但我国始终将农业农村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04 年以来连续18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三农”,尤其是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文件连续颁布,财政扶贫资金、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种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金融助农等财政扶农助农举措多元化、体系化,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和经济基础。另外,从我国经济结构转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结构来看,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3)社会环境变化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目标要求。首先,我国农村区域无论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是风俗习惯等文化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然要走与城镇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同的道路;其次,数亿人口居住在农村且多数为农民,乡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质量的差异也是造成乡村产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制约因素;再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农村生产方式、乡村居民生活方式、家庭结构、价值观念、消费结构等均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均对传统乡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和要求;最后,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群体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进一步扩大,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农民增收需求等均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目标要求并产生重大影响。

(4)技术环境变化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途径。首先,经过多年持续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进步,但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造成巨大障碍;其次,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5G、AI等技术的普及,对传统乡村产业发展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为乡村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及新模式、新动能的培育提供了机遇,尤其是智慧农业领域的兴起,为传统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再次,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的兴起为传统乡村产业的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尤其是以电商平台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已经在农业农村领域广泛推广,在精准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打破信息不对称、带动农民创业增收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乡村产业,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而且是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政府因素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1)政府干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机及作用。乡村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基础的薄弱性、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制度结构的不完善性使乡村产业的发展无法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这就要求政府在乡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从传统乡村产业向现代化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①政府干预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历史使命的实现要充分发挥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发挥党和政府在经济高质量发挥中的积极作用,需要政府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推动、干预、引导,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政府干预,只有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推动作用、服务及监督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更为有效地结合,才能保障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符合我国经济转型的需求,符合国家、社会、农村、农民的需求。

②政府干预是当前市场机制缺陷的必要补充。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基础型的资源配置功能,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但市场调节机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无法有效调节产生外溢因素的各种活动(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不能充分提供公共产品。而对于乡村产业而言,产业活动所产生的外溢因素以及提供公共产品又是其核心部分,因此单纯靠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将无法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进行适度政府干预,政府干预这只“有形的手”与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有机结合,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

③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政府干预的特殊依赖性。乡村产业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功能,乡村产业发展的安全性及可持续性必须有所保障,而这一点只有国家政府的干预才能做好。另外,乡村产业相对于二三产业的弱质性和小规模经营的弱势地位也造成乡村产业的转型发展对于政府干预具有特殊的依赖性(郑有贵,2016)。一方面,逐步培育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规模经济组织形式转变,进而改变当前小规模经营的弱势地位,必须有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制度和体制的干预与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引导二三产业的优势资源参与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仅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无法做到,必须有政府的干预才能实现。

④政府干预的重要作用。对于我国现阶段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言,政府干预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有利于弥补市场机制调节中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促进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有利于保障农产品市场供需的基本平衡,避免由于完全市场调节造成供需失衡,避免发生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有利于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局面,进而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最后,有利于乡村产业创新、解决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进而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2)政府干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手段。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主要职能是管理。政府只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影响或制约社会的经济活动,而不能直接参与经营,不应当过多干预具体的市场行为。对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言,鉴于其对政府干预的特殊依赖性,政府干预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乡村产业经济活动的干预应在保证其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明确政府干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手段至关重要。

①明确推动主体。政府不能直接参与经营且不应当过度干预乡村产业发展,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又对政府干预具有特殊的依赖性,政府干预对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先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以政府为主导培育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主体。具体而言,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主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培育。第一,龙头企业一般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市场竞争优势较明显,且其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影响也较为显著,以龙头企业作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主体能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导、带动作用;第二,优势产业一般具有较强的比较竞争优势和竞争优势,以优势产业作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主体能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借助政府支持形成更大更明显的竞争优势;第三,很多乡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贫困乡村地区,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乡村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迫切需要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领头雁,进而以其为推动主体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第四,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人才集聚带动乡村产业创新发展同样有利于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②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政府干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另外一种重要手段是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不仅是导向标,更是政府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主要手段。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过程中,不仅要在政策上“扶上马”,还得在推进上“送一程”。不可否认,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要有针对性的对处于不同地区、不同推动主体、不同推进阶段的乡村产业出台差异化的政策支持,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进而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1.基础因素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提供现实依据

基础因素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核心,是其路径选择的现实依据。基础因素的差异性直接决定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难以形成普适性的路径选择依据,在不同地区必然存在一定差异。

(1)所在区域状况决定了乡村产业高质量的差异化发展模式。我国农村无论是在要素资源禀赋、经济基础,还是在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这就决定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差异化模式。首先,乡村的要素资源禀赋情况直接决定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目的是把乡村的各种要素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就必然要求其发展建立在乡村资源禀赋基础上,寻求差异化产业发展,进而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其次,地区经济基础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经济保障,所在区域的经济基础状况对其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产业发展直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而地区经济基础又反过来影响产业发展,尤其是乡村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与地区经济基础呈现一定的不平衡性,这就必然要求地方经济发展适度向乡村产业发展倾斜,以优势产业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后,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文化同样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影响也极为深远,背离当地社会文化难以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尊重当地习俗文化的同时,积极挖掘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元素,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底蕴。

(2)平台支撑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乡村产业的发展一个重要局限是平台与载体问题。传统的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市场,农村市场的局限性直接限制了乡村产业的发展与创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乡村产业在平台与载体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对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言,平台与载体的支撑是其保持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及效益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平台支撑有利于乡村产业集聚,发挥集聚效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本身就是对相关资源的集聚过程,依托平台的强大集聚能力,乡村产业发展会在短时间内融合各类相关资源,进而形成相关产业的融合集聚发展,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率与效益。另一方面,平台支撑有利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配套服务与设施的发展。平台与载体支撑所带来的的集聚效应与规模经济效应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配套服务与设施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合理性与可能性,产业集聚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金融、物流、物业、人文等配套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空间,同时乡村产业的横向、纵向融合也能极大促进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进而实现乡村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3)人才支持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人才”对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样不可或缺,人才支持直接影响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一方面,人才支撑能有效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优化离不开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乡村产业历来都是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最为薄弱的环节,要寻求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就必须补齐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短板,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的支撑。另一方面,人才能为乡村带来思想观念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筋动力,能有效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具备创新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不仅其新思想、新方法能不断影响乡村人员,往往还能打破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而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的创新动力。

2.品牌因素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品牌因素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其活力与个性的体现,更是其创新和竞争力提升的突破口,是拓展市场、巩固市场的重要途径。

(1)品牌培育是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乡村产业品牌培育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乡村产业品牌的培育过程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首先,乡村产业品牌培育能够重建乡村产业的发展自信。长久以来,乡村产业发展缓慢且不平衡,尤其是与城镇产业发展相比差距巨大,造成社会上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持怀疑态度,乡村产业品牌的培育有助于打破这一认知,从而转变乡村产业发展的传统思想与模式。其次,乡村产业品牌培育是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品牌作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差异化是品牌培育的必要条件,而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差异化由来已久,这就为乡村产业品牌的培育奠定了首要条件,以品牌培育提升产业竞争力自然也就成为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最后,乡村产业品牌培育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依托乡村特色与历史底蕴培育乡村产业品牌,不仅可以展示独特的乡村产业文化,增强乡村居民的荣誉感,重塑乡村产业活力,还可以实现“对内挖掘创新”“对外招商引资”“双管齐下”地持续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品牌推广是开拓市场、巩固市场的重要途径。品牌推广是一个不断提升知名度的过程,是持续开拓市场、巩固市场的过程,是树立乡村产业形象与口碑的过程。首先,乡村产业品牌推广成本低,信息扩散范围大,有助于提升乡村产业的知名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品牌推广可利用免费的互联网资源实现,而且其信息覆盖面广,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消费者所熟知。其次,乡村产业品牌推广有助于乡村产业持续开拓市场、巩固市场。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品牌推广不仅能开拓新市场,而且能够针对性地巩固已有市场,更加清晰自身产业发展定位,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结构,进而实现更高水平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后,乡村产业品牌推广有利于树立乡村产业形象与口碑,进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持续良性发展。乡村产业受限于技术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制约,其形象与口碑在市场上的认知程度不高,被市场接受的难度也较大。通过品牌推广则可潜移默化地树立乡村产业形象与口碑,再辅以产品或服务品质的保证,有助于扭转市场对乡村产业的观念,提升乡村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本文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提炼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机理的分析框架,呈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外在机理及内在机理,以期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提供理论与实践维度上的借鉴与启示。

综上所述,为加快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实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主体培育战略

鉴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政府干预的特殊依赖性及政府干预也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为加速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或地方需出台相关政策,以明确政府干预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同时,要建立健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主体培育战略体系。在贫困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着重从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培育当地种植大户、技术能手等方面培育乡村产业领头雁,并以其为推动主体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有一定产业基础、优势产业资源的地区,着重从优势产业资源的培育壮大着手,以优势产业资源为推动主体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基础较好、存在一定规模和优势企业的地区,着重从规模和优势企业的培育着手,培育一批乡村产业龙头企业,并以龙头企业为推动主体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基础好、经济较发达地区,应着重从吸引人才集聚,推动人才创新创业着手,并以人才集聚为主体推动乡村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2.深挖乡村基础因素,实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差异化战略

基础因素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的现实依据,离开乡村的基础因素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寸步难行。因此,深入挖掘乡村产业的基础因素,进而整合基础资源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才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才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推广性。差异化并非特立孤行,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而言,要着重从地域、文化、产业、要素资源等方面寻求差异性特征,以突出特色为核心实施差异化战略。具体而言,为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应该根据乡村实际资源状况和市场环境,系统性地梳理整合,从产品、服务、文化、组织模式、乡村环境及乡村功能等特色方面挖掘并开创蓝海市场。

3.树立品牌意识,全面实施乡村产业品牌培育与推广战略

品牌培育是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品牌推广则是乡村产业拓展市场、巩固市场的重要途径,因此,乡村产业品牌培育与推广应该作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来看待。首先,树立品牌意识,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乡村产业从业者均应增强品牌培育与创新意识。由政府主导加强乡村产业品牌建设与创新,积极争创名牌,用品牌战略建立消费者对乡村产业的忠诚度、树立乡村产业人员的高质量发展信念。其次,增强乡村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乡村产业品牌形成难,转化成核心竞争力难度更大。因此,需要政府、企业、从业者创新与实践乡村产业品牌具体化的路径与模式,设法将品牌落地,形成价值链,将品牌转换为乡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做好乡村产业品牌培育与推广的有效结合,提升品牌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在乡村产业品牌的推广过程中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积极利用传统媒介、现代技术、新媒体、文化传播、推广平台等多渠道进行品牌推广,但最终要通过市场、时间、消费者来检验品牌,在乡村产业品牌推广的基础上创新、优化品牌培育。

4.明确根本目标,多渠道带动农民创业增收

实现农民效用最大化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而农民效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能够持久稳定的获得收入提升。因此,多渠道、多途径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增收就成为当前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一方面,要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融合集聚与带动农民创业增收有效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产业融合集聚为农民创业增收的产业融合集聚基本发展思路与框架,以能带动农民创业增收为目标延长产业链、融合产业链、集聚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组织模式创新与带动农民创业增收有效结合起来,将农户、农民纳入到乡村产业组织模式创新中来,新型乡村产业组织模式必须有农户、农民的参与,而且要将农户、农民作为最主要的参与主体,让农户、农民更多地分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福利。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有企业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以代表工作高质量推动人大建设高质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