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6S”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04-19 07:44项俊华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就业指导教学模式

项俊华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

高校教学的重点在理论知识上,对团结协作、抗压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等在工作岗位上至关重要的非智力影响因素的培养有待加强。 大学生在就业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并且很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出现不适应等情况,导致企业对大学生能力持怀疑态度,因此,如何提升就业能力是摆在各院校面前的现实问题。

为促进大学生主动思考、勤于总结、乐于实践,本研究在分析现阶段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6S”教学改革方法,即坚持索(课前探索)—事(切入事实)—思(引发思考)—识(提炼知识)—思(拓展思维)—实(走向实践)六环节原则,使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与经济水平发展、 企业用人需求相适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规划水平,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 现阶段独立院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现有的独立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时间相对较短,仍处于持续探索阶段,难以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暴露出种种问题,需要不断对课程进行修正、完善和提高。

1.1 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每年的就业情况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对就业指导课程与经济环境、就业环境的结合度要求较高。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每届大学毕业生基本都用同样的教材,教材内容单一,更新缓慢。 教师多沿用前期的教学课件,只简单修改完善,引用的案例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缺少个性化指导,无法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吸引力不足,也很难让学生了解现实社会。

1.2 过分侧重理论知识教学

在现今的课堂中,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影响,部分任课教师授课时更多的是以理论灌输为主,授课过程则重点讲授的是端正就业观念和理论,理论知识占据了大多数课时,部分学生缺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操环境,在听讲过程中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而现实社会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幅提高,学生仅靠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很难适用和应对时代的变化。

1.3 就业指导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就业指导课程大多包含多元知识体系,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律法规和社交礼仪等多方面知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任课教师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养和知识[1]。教师应能结合学生职业规划与熟悉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熟练掌握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指导学生更好择业就业。目前该课程的教师主要有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及就业中心指导教师,他们普遍缺乏与招聘单位深入细致的交流沟通,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学科背景也比较单一,对人才市场的了解程度较低,难以指导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变化情形下的就业选择。

从现阶段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到相应的改进对策,将该课程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使我国众多高校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可顺利就业。

2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

对独立院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析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原因。

2.1 国内高校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重专业技能轻职业技能

高校通常都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职业核心能力等非智力影响因素的培养重视不够。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劳动力市场人才素质有了更高要求。高校则应该顺应时代需求,开展教学改革,培养“德才兼备”的“双核型”人才,鼓励学生团体协作、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大胆表达,为学生求职加码。

2.2 课堂教学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任务驱动,学生参与感不强,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难以全面深入掌握课程内容。 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课上课下两方面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后实践,“两手抓两手硬”,促进学生有效提升能力,增强学习就业指导课的“获得感”。

2.3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人才培养滞后于人才需求的变化

在信息时代,知识呈现出爆炸式的扩散趋势,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可能很快便过时了。 当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矛盾突出时,才会反馈到高校调整教学内容,新的教学内容从教材编写、出版印刷、学校面授到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往往滞后了几年。

3 “6S”教学改革的作用

根据我国大多数独立院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是刻不容缓的。“6S”教学模式给就业指导课程带来了新的启示。将“6S”教学理念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中,全面发挥“6S”教学的优势,可更加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和实操性[2]。

3.1 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教学,促进教学相长

“6S”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互动交流,能够准确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及就业意愿,从学生视角开展教学,使教学内容和活动更贴近社会实际情况,更真实可信,更有实操性。另一方面,教师梳理学生在求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提高课程针对性,讲学生想听的实际问题,以提升教学质量。

3.2 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

“6S”教学指导课在教学过程中,由以前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现在的师生共同探讨解惑,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实现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 学生唱配角或者是旁观者的教学模式,将教师转变为课堂“主导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指点学生。 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3 教学过程中增进了师生互动,提升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增进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师的指导授课中建立。 在课上讨论和课后实践环节中,师生联系紧密,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关系,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谆谆教导和言传身教,教师给予更加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更利于学生“听其言信其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结合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使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更加充实,更富人性化,实战演练更贴近职场实际,更加有针对性。

4 “6S”教学改革设计

“6S”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6S”教学改革设计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从“传道”“授业”的角色转变为“解惑”,教师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不断去思考和探讨问题,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重视团结协作、活动交流、情感语言等非智力因素的渗透,对学生进行合作式、研探式、角色扮演式教学,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2]。

图1 “6S”教学改革设计示意图

4.1 索(课前探索)

该过程以任务为导向,联系当今社会变化的实际情况,联系就业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联系当代大学生思想和知识的实际状况,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纳入课前探索案例中,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收集资料,进行课前学习和探索,对所学内容先有轮廓性的掌握,并激发其切入事实、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小组合作中的明确分工,有助于学生聚焦要点,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增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课前探索,探索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增强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4.2 事(切入事实)

任课教师会根据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讲授知识的主干、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任课教师讲授的内容将直接指导学生们接下来的就业和实践过程。教师在精练讲解后,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重点和难点,形成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为顺利就业做好知识储备和理论指导。

任课教师也会开展更具有时政性和焦点性的案例教学,将生动的、鲜活的案例呈现到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转变思维,将课堂主体转变为学生,鼓励学生结合课前探索,大胆陈述观点,通过和教师、同学的头脑风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力,而且任课教师也可考查学生的实际状况,对于教学方案的调整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4.3 思(引发思考)

任课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握力,设计带有引导性的课堂讨论议题。针对问题的提出,通过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内在逻辑关系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们围绕案例逐步深入地进行分析、讨论、交流、总结。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针对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讨论层次浅、片面性的问题,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向更全面、更深刻的方向去思考分析,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学生们变成课堂上的主体。这不仅将个人所学共享为集体所学,还可使同学之间互通有无。

4.4 识(提炼知识)

任课教师在每一个小组汇报结束后进行实时点评,在全部小组汇报结束后进行知识提炼、经验分享、和评价总结,而针对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点,教师采取引导辅助方式,帮助学生找出解决措施,并予以指导和纠正,对学生提出的看法和建议予以支持和探讨发掘。 同时也可让学生进行小组互评、组内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任课教师在课后根据评价结果做出分析和研究探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改进和优化改良。

结合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 重大理论问题,任课教师应该把课程涉及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理论观点讲深讲透讲明。通过深入的课堂谈论,教师提炼理论知识,使学生遇到同类问题时,真正做到触类旁通。

4.5 思(拓展思维)

任课教师可通过布置相关的课后实操作业来拓展学生思维和思想。 合理的作业除了可督促学生们课后对知识的复习内化和吸收外,更重要的是为下次课开展深入、有意义的讨论做好铺垫与准备[3]。 学生们会知道下次课要针对作业内容展开讨论,从而不会应付式完成作业。而对下次课上讨论的内容,学生将是有备而来,不至于无话可说、无问题可问。 这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学习的投入性和课外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6S”课改后的就业指导课,具有全员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特点,通过角色扮演和课堂实践,增强学生感性认知,再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交流互动、讨论,深化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完善课堂“实践—理论”的环路。

4.6 实(走向实践)

专业实践部分课时占比体现了在就业指导课中实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训课目,生动展现工作情景,使学生遇到问题时有预案,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

开展“模拟双选会”,高仿真模拟展现学生求职择业的笔试、面试场景,为学生们提供实战平台。 模拟竞聘、就业沙龙、面试过关等实务性的操作演练,一方面训练学生应聘面试的必要技能,提高学生简历制作、自我推荐等求职技能。 同时也让学生切身感受面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战,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从而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焦虑心态、恐惧心理,备有应答常见问题的预案,在求职中能扬长避短。

开展校内校外实践结合项目。 鼓励在校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类型,着重提升能力。 开展走进企业交流活动,了解企业产品优势和经营理念,不仅仅将就业指导课程的范围局限在校内,还要扩大到社会和企业[5]。 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的专业技术、运营过程及职场规则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积累工作经验,这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提升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社会工作经验以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领悟专业知识,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针对自身不足进行加强提升,更好地提升个人职场素质。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企事业需要的是工作能力强、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型人才,因此,院校的就业指导也要从传统的理论教育转变为实践指导教育,通过多种实践就业指导课程,提升学生们的就业实践能力[6]。 如独立院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校社联合等方式,带领学生去参观企业工作,进行顶岗实习,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负责人举办讲座或者带领学生进行实操,从而充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求职面试的“敲门砖”,具有极大的重要性。通过就业指导课“6S”改革,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对解决就业难问题大有裨益。

5 结语

“6S”教学模式的提出,使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习自主积极性也将大大提升,这无疑会给就业指导课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在将是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6S”教学改革包含了问题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等,与学生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是一种非常适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创新模式,各院校应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就业指导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