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层博物馆的创新宣教之路

2022-04-20 14:50洪秋月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新形式

洪秋月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博物馆作为基础和主体,肩负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效应的辐射力度。基层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事业的第一线、社会公众教育及文化宣传机构,任重而道远,只有创新拓展宣教平台,探索文物宣传途径,推陈出新宣教形式,这样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章立足基层博物馆的实际,针对宣教工作现状,通过专家引领创新路、落实馆校共建措施、扩大志愿服务队伍、开设红色讲堂等,探讨创新宣传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宣教工作;创新形式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18

0 前言

为了促进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发挥其博物馆功能,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博物馆方面的纲领性条例,在条例中明确指出: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这条定义,将博物馆的三大目的次序做出了重新调整,把教育放在了首位,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它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收藏还是科研,其根本目的要落实到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上。基层博物馆缺乏博物馆专业人才、教育理念滞后、没有健全成熟的教育体系,往往把精力放在了不可移动文物修缮、文物安全、消防安全检查等工作上,而忽视了博物馆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仅停留在传统的参观接待,这样导致了观众参观时只能走马观花,没有很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近年来,南安市博物馆以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加强文物工作、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引,充分利用文博特色资源,积极宣传和普及历史文化遗产知识,推进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有效开展,通过专家引领提升专业素养、馆校共建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成立博物馆志愿者队伍推进文化遗产工作传播力、开发文创产品增加社教活动的趣味性、网上送展拓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途径等,助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不断增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文化深度和厚度,创新宣教之路,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1 专家引领,探寻课题研究新思路

通过发掘地方传统文化的亮点,更好地保护传承闽南红砖建筑,加强文化遗产价值研究,助力闽南红砖建筑未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安市博物馆积极参与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课题《闽南红砖建筑调查》研究,在专家的引领下,把课题研究延伸到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中,探寻一条多元化传承与创新闽南红砖建筑的新路,展现其独特的地域性。社教人员将闽南(南安)红砖建筑调查研究课题收集的有关南安市各乡镇历史悠久、保存较精美的“闽南红砖建筑”实例,精心制作课件,通过搭建博物馆与学校沟通互动的平台,在班级布置《闽南红砖文化—砖的魅力》文化墙,把精美的砖雕带进课堂,根据各学龄阶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课程方案,引导孩子直观感受闽南红砖建筑的艺术魅力。例如,在南安市第三幼儿园开展“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明”感谢师恩砖雕拓印体验活动。活动既可以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又能教导孩子们心怀感恩之心,感谢老师们平日的辛勤付出,极具创意和教育意义;在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引导孩子把砖的文化元素设计到折扇、团扇中,让孩子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之感;在南安市柳城中学,结合中学美术欣赏与创作的校本课题,社教人员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砖雕实物与精美照片,让同学们直观感受闽南红砖建筑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在T恤衫上将传统砖雕的不同图案设计在T恤上,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时尚新潮的标签。在闽南科技学院,由专业的砖雕匠人现场展示红砖雕刻技艺,并指导有兴趣的同学现场参与红砖雕刻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全面认识闽南传统文化的价值,学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观念,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

2 馆校合作,探索“博物馆+教育”新途径

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教育开展学习,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拓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途径,扩大文化遗产保护影响力,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效果。

《意见》强调,要精心设计博物馆教育内容,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经常性组织开展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展示教育活动。近年来,南安市博物馆坚持“展教并重”,通过“送展进校园”“活动进课堂”“研学之旅”等方式,把博物馆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输送至学校。例如,通过与南安市第三幼儿园签订馆校共建协议,并开展“迎中秋庆国庆博物馆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精选一批保存良好、不易损坏的木质“龟糕印”藏品,并将它们带进幼儿园,通过藏品与小朋友的“零距离”接触,引导部分孩子们通过藏品展示秀、龟粿制作,寓教于乐,进一步了解传统雕刻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并在学校走廊上布置《南安历史文化遗产》《馆藏珍品》图片展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参观的小朋友、老师及家长展示南安市历史传统文化和近现代“红色文化记忆”故事,让参观者感受南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群众历史文物保护意识。联合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展“迎新春·闽南红砖建筑”主题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闽南红砖建筑的传统魅力。活动除了对蔡氏古民居的建筑绘画写生,还有现场讲解和环境治理两个环节,学生们深入了解闽南传统文化和亲身参与到文物保护当中,增强学生们对闽南文化的认识及文物保护的意识;联合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前往南安秀溪小学开展“爱心送教延伸 传承红色基因”送教下乡活动。活动以拼图比赛为引,普及文物知识,提高同学们对革命文物保護的重视,丰富学生们的课外活动等。通过携手南安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各类进校园共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学生们素质教育和乡土教育的第二课堂。

3 志愿服务,传承文化与爱同行

近年来,随着公众社会服务意识的不断增长,志愿者频繁出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博物馆的工作中来,志愿者服务已成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进行社会宣教服务,联系观众的桥梁和纽带。为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新时代文化遗产工作传播力、影响力,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南安市博物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吸收村镇干部、作家、教师、个体工商户、社会工作者等社会人士,打造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南安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各乡镇服务队。服务队自成立至今,在完成基本陈列展厅免费讲解、公益社会教育活动、历史文化讲座等活动的同时,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核心,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积极整合资源,围绕“志愿服务,传承文化与爱同行”为主题,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举办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植树节,在水头镇开展五里桥环境卫生保洁行动、“缅怀民族英雄,共植希望之树”活动;端午节,与良山小学志愿者服务队走进了坂埔古厝,开展“情系国宝·粽情端午”的包粽子活动,提前与老人们共度端午佳节;清明节,在郑成功文化中心组织开展“缅怀民族英雄弘扬爱国精神”清明节祭扫郑成功墓系列活动等。通过开展志愿者文物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带动周边群众参与文物保护,深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开拓创新,以志愿服务为中心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文化遗产保护意义深远,南安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有序开展,涌现出了一批热爱文化、为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奔走的志愿者。

4 线上线下,多管齐下宣传教育模式

时下新媒体盛行,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南安市博物馆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宣教活动,在“南安文博”微信公众号推出“假如文物会说话”“网上也能看展览”“南安市博物馆馆藏珍品”“南安市博物馆网上‘淘保’”,网上社教主题活动等系列栏目,推送介绍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让市民群众足不出户也能欣赏文物之美,感受南安文化遗产的丰富。

同时,以助力申遗为契机,拓展创新,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与延伸服务。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素养的观众群体,在不同乡镇、社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图片展,让博物馆更贴近民众生活,有力推动文物在融入生活中进一步传承。南安市博物馆通过与村委会、居委会和各乡镇学校的共建合作,实现多方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功能,进一步拓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途径,扩大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力。

5 红色讲堂,传承红色精神

2021年,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有关要求,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学习革命文化,大力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南安市博物馆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革命主题系列社教活动,共同为建党100周年节庆献礼,通过开启“南安红色小讲堂”走进课堂、社区等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南安红色小讲堂”至今已举办多场,不仅邀请专家走进博物馆讲堂,还携手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南安革命故事演讲比赛,并邀请获得一等奖的同学作为南安市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参与“南安红色小讲堂—红领巾心向党红色基因代代传”南安革命故事汇报演讲活动走进校园、社区巡回演讲。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一张张斑驳的老照片,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情景,帮助各界群体重温历史,在学生中、干部中、市民群众中都获得不错的反響。学生们表示他们将牢记历史,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弘扬红色精神,自强不息,为国家之崛起而读书;干部们表示,这些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艰辛探索和责任担当凝结而成,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赤胆忠诚与奋斗牺牲所沉淀出来的,更是我们基层干部奋勇争先的强大动力;市民群众表示将会传承红色基因,传递历史的接力棒,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

开设红色讲堂,传承红色精神,不仅有助于引导群众树立爱党爱国情怀,继承党的优良传统,还能从红色记忆、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动力。

6 创新研发,发挥文创产品的教育功能

南安市博物馆在开发创作文创产品的基础上,以文创产品为引开展各类社教活动,不仅能活化利用文物资源,更能丰富社教活动,既能寓教于乐、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在人们心中种下爱护文物、保护文物、喜爱文物的种子,可谓一举多得。

南安市拥有文物保护单位几十处(级别涵盖国保、省保、市保)。文保单位中不乏历史悠久、景色优美、文化价值丰富的,可将其拍成精美图像制作成文创拼图产品。南安市博物馆利用拼图开展社教活动(拼图比赛)已不下几十场。拼图比赛通常是结合进校园、进乡镇等活动,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所用题材皆是选取当地文保单位进行制作。例如,在施坪小学开展共建活动时,就是以施坪小学附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化洞阿弥陀佛造像图案制成。在南安秀溪小学开展“爱心送教延伸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时所用拼图就是以学校附近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岭兜革命纪念碑图案制成。而通常在赛前,博物馆工作人员都会向学生们详细介绍拼图所用题材(文保单位)的历史、文物价值等相关情况,在普及完相关知识后才开始拼图比赛。此外,南安市博物馆还与南安市闽南砖雕艺人合作创作了一批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闽南砖雕文创产品(摆件、茶盘等),砖雕除了用于日常展览外,还用于进校园活动,宣传闽南红砖文化,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通过欣赏砖雕工艺品(幼儿园)、砖雕拓片制作(中小学)、红砖雕刻(大学生)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了解更多的闽南红砖文化。

博物馆发展到今天,已从过去的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本。基层博物馆应以观众为中心,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不足采用多种途径充分发挥教育职能,成为本土新兴的教育基地、文化中心,积极创新,全方位多角度地发展博物馆宣教工作,做到以特色活动的“点”带动日常宣教的“面”就能够在当代博物馆发展中,全面高效地开展博物馆宣教工作,收到积极良好的社会反响。只有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宣教工作,才能真正架起博物馆与公众之间交流的桥梁,能使博物馆宣教工作真正收到成效。■

猜你喜欢
创新形式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形式研究
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创新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形式
创新读书形式 提升员工职业化素质
科学运用新媒体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探析
强化民生视角,创新时政新闻报道
创新型开展“安全类”科普教育活动
小学生探究海洋生物的实践研究
创新形式,实现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
巧用方法,培养农村学生语文复述能力
浅谈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