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感染COVID-19发热待查肿瘤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炎CT影像学分析

2022-04-20 11:16张明敏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征象胸膜小叶

张明敏,张 强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附属包头市肿瘤医院放射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COVID-19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早期表现隐匿,临床表现多样,肺部CT检查是疑似病例诊断、临床分型、解除隔离和能否出院的重要判断依据[1-3]。肿瘤患者肺部CT常有多种影像学表现,因此如何判断肿瘤患者是否合并COVID-19成为临床迫切需求。鉴于此,本文分析我院COVID-19检测阴性的发热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肺部CT特征性表现,旨在有效提高肿瘤放化疗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与COVID-19的鉴别能力,减少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恐慌情绪。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我院2020年1至4月因发热就诊的肿瘤患者25例,行CT检测并进行COVID-19核酸检测。所选患者按照国家卫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标准,COVID-19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5.3~79.2岁、平均年龄(55.7±10.8)岁。纳入标准:患者有肿瘤放化疗现病史;有COVID-19感染风险且本次因发热待查急诊行胸部CT;间质性肺炎表现,肺泡间质组织炎性反应;最终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排除COVID-19感染患者。排除标准:非肿瘤患者;意识丧失患者;CT图像质量不佳,不能用于分析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

1.2临床表现 25例患者均为肿瘤患者伴发热,体温37.5 ℃~39.0 ℃,多数患者伴有乏力、干咳,少许患者咳白痰,较少有头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5例患者中肺部恶性肿瘤占40 %(10例),肝癌占24 %(6例),胆管癌占16 %(4例),喉癌占8 %(2例),恶性淋巴瘤占12 %(3例)。影像学表现符合肺泡间质组织内炎性反应引起CT表现。

1.3实验室检查 25例患者规范检查三次COVID-19核酸均为阴性,经专家组会诊排除COVID-19。

1.4CT检查方法 扫描采用PhilipsBrilliance16机型,扫描层厚1.0~1.5 mm,层间距10 mm,管电压120 kV,自动管电流,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向下至双侧肺底。

1.5图像分析 全部患者的胸部CT图像均由两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独立阅片,并分析其征象,征象包括小叶内间隔增厚情况,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情况,有无小血管穿行,是否累及胸膜,腺泡结节,树芽征,铺路石征,晕征,淋巴结情况等,意见不统一时,两人共同讨论决定。

2 结果

2.1CT特征情况 25例患者均不伴小叶内间隔增厚。其中外周间质小叶内间隔、小叶间隔增厚5例(图1、EF)。25例均不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同时侵及气道和血道10例。25例患者均出现“反晕征”(图1、A-L)。25例中12例无小血管穿行。25例患者均出现胸膜反应,呈竖片状分布(图1、A-L)。25例患者均出现腺泡结节。25例患者均无“树芽征”“铺路石征”。其中18例出现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

2.2统计分析 分析归纳以下肿瘤患者与COVID-19快速甄别的十个征象:①少小叶内间隔增厚;②少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③少晕征;④少小血管穿行;⑤少累及胸膜;⑥少有腺泡结节;⑦少树芽征;⑧少铺路石征;⑨早期少肿大淋巴结;⑩少囊腔空洞。这些征象统称为“十少征”。结合“十少征”分布表(表1),制作“十少征”排除强度表(图2),分析每例出现“十少征”比例,统计“十少征”排除强度率,制作快速甄别查找表(表3)。鉴于目前国际、国内没有明确标准,作者初步提出排除COVID-19肺炎标准假说为:(1)出现典型CT征象①②③④中任意2条;(2)出现典型CT征象①②③④中任意1条加不典型征象⑤⑥⑦⑧中任意的1条;(3)出现不典型征象⑤⑥⑦⑧中任意的3条;(4)出现不典型征象⑤⑥⑦⑧中任意2条加辅助征象⑨⑩。后期需要临床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以检测该假说正确率。

图1 肿瘤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炎CT影像表现

表1 影像征象出现例数及比例

图2 十少征分布排除强度图

表3 快速甄别查找表

3 讨论

COVID-19确诊依靠病毒核酸检测,但核酸检测间隔周期较长且存在假阴性[4-6]。CT因检出病灶非常敏感而受到推荐[7-8]。现今CT检测肺部出现异常急需与COVID-19鉴别。目前临床CT诊断COVID-19阳性率为75 %~95 %,但准确率为25 %~55 %,合并肿瘤患者准确率更低,CT影像鉴别COVID-19要点不足,急需完善。

COVID-19阴性肿瘤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炎典型CT表现包括四条。(1)不伴小叶内间隔增厚。肿瘤合并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斑片或片状影,不伴小叶内间隔增厚,伴或不伴小叶间隔增厚为主,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增粗表现。回顾相关文献,COVID-19表现为双肺多发、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磨玻璃密度影,小叶内间隔增厚,小叶间隔不厚[7-9]。注意区分其它病毒性肺炎中轴间质支气管壁增厚,外周间质小叶内间隔、小叶间隔增厚表现;同时注意多发小叶间隔增厚,部分增厚的小叶间隔对病灶具有阻挡表现,实质区有受重力分布的趋势。(2)少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肿瘤合并间质性肺炎表现两肺多发沿肺泡磨玻璃结节,沿气管分布,分布相对较散,似星河状。肺癌患者常同时侵及气道和血道。回顾相关文献,COVID-19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沿间质分布蔓延,分布相对聚集,似烟花状,不同时侵及血道。(3)少“晕征”。肿瘤合并间质性肺炎出现“反晕征”,结节周边密度较高,中心密度较低,病变范围较广,表现为外带、中带混合出现。回顾相关文献,COVID-19表现为“晕征”,为结节中心密度较高,周边密度较低[11-13],早期病变局限,常于外带肺野出现亚段或节段性分布为主磨玻璃样密度结节。(4)少小血管穿行。肿瘤合并间质性肺炎以渗出性为主,实变肺组织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未见明显狭窄和扭曲,支气管壁未见明显增厚,管腔尚通畅,与周围牵拉、扭曲不明显。回顾相关文献,COVID-19表现为血管周围间质水肿为主,常在亚实性病灶内部清晰显示扭曲、牵拉的支气管,早期即可出现血管走行,部分血管管径增粗,但要注意区别血管内径增粗。

COVID-19阴性肿瘤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炎不典型CT表现包括三条。(1)胸膜反应及分布。肿瘤合并间质性肺炎表现为按肺段分布的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斑片影,且沿胸膜下呈竖片状分布,部分病灶早期累及胸膜,引起胸膜反应。回顾相关文献,COVID-19表现为不按肺段解剖分布结节影,沿胸膜下呈长条片状分布,早期少累及胸膜,不引起胸膜反应,进展期才会出现胸膜受侵。(2)腺泡结节。肿瘤合并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双肺多发紧贴胸膜腺泡结节,分布由中央向外周推进。病灶有进展时表现为病灶数目明显增多,范围明显扩大,密度增高,但发生明显变化病灶分布由中央向外周推进,肺泡未见明显连通融合态势。回顾相关文献,COVID-19表现为不出现腺泡结节,磨玻璃结节常由外周向中央推进,COVID-19病例大多数进展迅速,复查CT发生明显变化,重症期COVID-19肺部病变急剧进展,出血性坏死主要存在于肺外缘,常病变累及双侧全肺,可有少量胸腔积液。(3)肿瘤合并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少“树芽征”“铺路石征”。CT表现为两肺野外带及胸膜下絮状及磨玻璃征象,相对密度过高,无透明膜形成;支气管通畅,远端壁管壁增厚,不伴有粘液栓、支气管扩张表现,无水肿表现。复查病灶外周带病灶先消失,亚实性结节依旧存在,肺纤维化不明显。回顾相关文献,COVID-19常出现“树芽征”或“铺路石征”[14-16]。CT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或背侧、肺底胸膜下分布为主,重叠于磨玻璃影上出现“铺路石征”,肺泡腔内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及透明膜形成。COVID-19常于1~2周后病变范围缩小,密度减低,吸收过程中出现索条状改变。

COVID-19阴性肿瘤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炎CT辅助征象表现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肺内结节常出现囊腔空洞,与肺泡过度充气、肺泡隔断裂有关。回顾相关文献,COVID-19很少出现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及肺内结节囊腔空洞,这与早期肺泡腔渗出物机化和肺间质纤维化少有关联,晚期肺内支气管黏膜部分上皮脱落,形成囊腔空洞[17-20]。肿瘤患者要区分原发肿瘤类型,在观察淋巴结形态,注重淋巴门结构的前提下才有鉴别意义。肿瘤患者常合并免疫力低下或脊髓抑制情况,合并真菌、霉菌病例也常出现囊腔空洞,但这些合并病灶常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要注意鉴别诊断。

本文通过对25例COVID-19检测阴性的发热肿瘤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炎CT影像学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出COVID-19患者与普通肿瘤患者肺部CT的主要差异性特征,制定出快速甄别查找表,初步提出“十少征”概念。以“十少征”进行评判可有效提高肿瘤放化疗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与COVID-19的鉴别能力,减少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恐慌情绪。

猜你喜欢
征象胸膜小叶
胸膜多发孤立性纤维瘤 2例CT诊断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防治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从草书艺术中的视觉形式看波洛克的抽象画
良、恶性甲状腺肿块的临床研究及超声及CT的征象分析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
结核性胸膜炎治愈后为何隐痛不适
和司机抢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