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阅读素养的写作力培养

2022-04-20 22:48王佳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外貌习作素养

王佳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审美和表达运用等能力的提升作为重点培養目标,在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通过语言形式看表达

歌德在谈及文学作品的阅读时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在对文质兼美的教材内的课文进行赏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语言的表达形式,展开语用实践,达到解码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例如,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很多人总喜欢把积累的词汇一股脑儿地全部运用到习作中,例如“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红彤彤的脸蛋儿”“弯弯的眉毛”“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挺直的鼻梁”“能说会道的小嘴”等等,唯恐挂一漏万。其实,这样面面俱到、模式化的描写,不但不能给习作增色,反而会让人产生落入俗套、毫无特点的感觉。

大家在阅读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时,有没有注意到梁晓声先生对母亲的三次外貌描写,均有不同的聚焦点——瘦弱、弯着的背、疲惫的眼神、龟裂的手……这样有选择性地进行外貌和神态的描写,一点也不显得简单,反而更加鲜明地凸显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其实,在语文教材的课文中,出现最多的还是对动物外形的描写。这些课文也很好地体现了前文所说的有选择地描写以凸显特点的手法。

比如郭沫若的《白鹭》一课:

在阅读写人、写物的文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作者运用的描写技巧,而后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观察与写作中。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都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同样,对于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以及用来衬托所描写对象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等,都可以采用这样的归纳、对比的方法,在由此及彼的群文阅读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

二、在经常运用中提高能力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积累和归纳总结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悟到的方法运用到练笔中,在真正的实践中验证、完善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经过一番抓住特点写外貌(或者外形)的语言表达体悟后,我们就可以试着写一写身边熟悉的人。请看一位同学写的这段文字:

“妈妈,我作业做好了!”我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妈妈正在全神贯注地看小说,被我的叫嚷吓了一跳。背,直起来了;头,抬起来了。迷惘的眼神告诉我:她还沉醉在刚才的情境里呢!

“快带我去公园玩吧,你答应了的!”

我边收拾书本边催促她。因为一上午她都以监督我做作业的理由,窝在一旁的沙发上玩手机,连睡衣都没换,乱蓬蓬的头发像被使劲揉搓过似的。不过,等她换好衣服再出发,不知道半小时够不够。唉,我应该提前一小时就提醒她准备的!

这一段对沉迷于网络小说中的妈妈的外貌描写,巧妙而自然,把正在阅读的妈妈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后面继续描写妈妈身着睡衣的模样,更是把人物沉迷手机的样子写得十分接地气,令人忍俊不禁。

再如一位同学在写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时,选择了家里的宠物狗:

我打量着爸爸抱在手中的那只小小的吉娃娃,一身短短的黄毛,黑宝石似的眼睛水汪汪的,也正好奇地看着我,一副自来熟的样子。

这里,小作者抓住了吉娃娃的毛色和眼睛,做到了有选择,但是他得出的结论是“自来熟”。显然,外形描写与特点之间缺少了关联,因而这样的描写就不算成功。我动物的“自来熟”,应该表现在它不怕生人、喜欢亲近他人、很快融入家庭环境等方面,因此,这一段落需要补充一些内容:

我高兴地从爸爸手中接过来,这家伙居然也不害怕,耸了耸黑色的鼻子后,就伸出短小的前腿,在我胳膊上扒拉几下,钻到了我的怀里。那样子,仿佛跟我已经很熟了。

或者:

爸爸轻轻地把它放到地上,它就慢慢地踱开方步,边走边四下张望,似乎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栖息地和运动场。那一副俨然主人的样子,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起来。

写作时尝试施展自己通过阅读习得的“十八般武艺”,并在操练中进行验证,这样的获得感、成功感,不光能让学生品尝到无限的愉悦和自豪,还可以更好地赋予他们前进的动力,激发他们继续探索新的招数,在写作之路上快乐前行。

三、通过反思发展表达力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积累、历练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把学和思有机结合起来,不光要反思学到了什么,还要总结对这些方法运用的灵活程度和表达效果。长此以往,书本上的经验才能真正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继而成为自己的阅读和表达素养。

这样的反思,可以通过自我对照进行。比如,在学习了“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一写作策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各种说明方法,努力把某一事物写清楚。如一位同学选择了教室里新安装的护眼灯为介绍对象,从外形、发光、作用三个方面来具体描述:

周一早晨一到校,我就惊奇地发现教室上方多了三排新朋友。同桌告诉我,这是新安装的护眼灯。我仔细打量,只见每一盏灯,都快和我们的课桌差不多大小了,长方形的洁白面罩里,密密麻麻地散布着一个个小颗粒,微黄的灯光透过这些小颗粒散发出来,显得格外柔和,即使盯着它看也不感觉刺眼。

我的课桌上方刚好悬着一盏东西走向的护眼灯。我拿起书本,在这灯光下看了一会儿,真是明亮啊!而且,可以说是360度无死角,眼睛也感到很舒适。

……

小作者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分段介绍的方法,详细介绍了教室里新安装的护眼灯的外形和发光特点,条理清楚,读来流畅自然。然而,对照《太阳》这一课练习中特别强调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松鼠》中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语言写得更生动有趣,等等,他发现自己的习作还有欠缺,因此,在自我修改时,他加入了“这盏灯60厘米长,30厘米宽,2厘米厚”“打开它,原来洁白的面孔立刻呈现出微黄色,教室里一下子充满了让人舒服的暖色调”等说明和描写。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当局者迷”。因此,把自己的习作交给他人点评,积极阅读他人的写作,更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更快进步。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这个道理。如一位同学写自己制作水果拼盘的经过时,参考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中分步骤介绍的方法,列出了“洗、切、拼、修”这四大板块,并详细介绍了每一部分的操作。在小组交流时,同学们就建议他以中心句的方式,写得更具体一点,如:“第一步:洗净食材。第二步:切出花样。第三步:拼好造型。第四步:加工修饰。”很显然,这样的表述更加具体明确,条理清晰。

剑桥大学教授、知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说:“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语言积累程度,决定了他对世界的认识多少。经常把自己的身心置于书籍的海洋,在广泛的阅读中,理解和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让自己的世界在阅读中得到拓宽,思想、品格、精神、认知、文化都获得长足的发展,如此,才能促进自身的语文素养、人生境界不断走向丰满、丰厚、深刻!

猜你喜欢
外貌习作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习作展示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