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域下开展想象作文教学的研究

2022-04-20 09:06朱静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2年12期
关键词:表象想象创作

朱静

写作是复杂的思维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心理学视域研究,了解学生创作的心理,从而找到高效的指导方法。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想象力丰富。想象是写想象作文时最活跃的心理活动,是完成想象作文的根本。故此教师可以基于心理学视域,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想象力,高效指导他们创作想象作文。

一、基于认知特点,谈想象作文的类型

(一)童话式,创造美善事物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能进行表象逻辑思维,但是必须以具体事物作为支撑。童话、假想、科幻等幻想类文章,比较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所以教师可以基于他们的认知特点,丰富想象作文的类型,指导学生参与读写结合活动。童话类想象作文可以让学生用拟人的手法展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在学生阅读《一块奶酪》后,教师组织他们参与“我来编童话”活动。学生先回忆《一块奶酪》的内容,说说其中的主人公是否具有某些人类的美德。作者如何将美德和动物结合在一起,体现出蚂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想象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回忆一下有哪些动植物的身上也体现出了人类的精神,创造与之有关的故事。如有学生说自己曾看到邻居抓住了一只漂亮的小鸟关在笼子中,小鸟的妈妈十分愤怒,用脑袋磕碰栏杆,想要救出小鸟,但是自己却险些被邻居抓住,只能逃走。第二天,邻居发现大鸟偷偷地给小鸟喂食,可能是小鸟的妈妈。邻居被鸟的母爱感动,放了小鸟。教师鼓励其回忆父母对自己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转移到鸟的身上,创作一篇展现母爱的童话故事。

(二)假想式,畅谈未来世界

假想式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问题,他们可以将自己对生活、未来的希冀,融入作文中,畅谈未来世界。

在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作时,教师让学生先想象自己现在的生活,看看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然后想象二十年后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使学生将现实和想象结合起來,如有学生认为最让自己不满的就是交通问题,有的时候要等半个多小时车,此外,道路拥堵,堵车的现象也很严重。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此问题,学生认为可以扩充道路、开发新型交通工具等。之后,教师再让他们写作文。一名学生从扩充道路入手,写了未来立交桥更为发达。还有一名学生更具有想象力,从开发交通工具入手,认为未来可能会发明在空中运行的车辆,这样将来就不需要道路了。原本的道路上种满了树木,家乡成了绿色城市。

(三)科幻类,融合科学知识

科幻类作文要依托一定的科学常识,需要创作者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将数学、科学等其他科目中学到的知识,融入创作中。

学习了《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等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我的奇思妙想”为主题作文。学生要回忆在科学课中学到的知识,或者拓展搜索科技新闻,围绕它们创作一篇科幻小说。教师让学生想象科技发展能给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如有学生创作了《会移动的房子》,想象房子和飞机融合在一起,能带着人们飞到不同的地方,住在家中也能旅行。学生还可以想象未来医疗技术可能得到哪些发展。如有学生写了《记忆移植》,认为可以将记忆移植到机器人的身上,这样未来人类就能实现“永生”。学生还可以探索未来的太空。如有学生写了《漫游太空》《宇宙冒险》等作文。教师还鼓励学生思考未来电子科技的发展情况。如有学生创作了《脑机教室》,认为可以将知识直接传输进头脑。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生活起居类科幻、医学科技类科幻、太空冒险类科幻、电子科技类科幻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科幻小说创作中,将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入作品中。

二、指向思维能力,谈想象作文的程序

(一)搜集资料,建立丰富表象

写作心理转化理论认为,写作过程中作者最少要进行两次思维转换,即由思维转变为内部言语,再由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语言。在此基础上,学者研发了“思维加工型作文心理模型”,认为写作分素材提取、写作构思、文字表达这几个环节。指导学生创作想象作文,教师要结合心理学理论,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按写作程序进行。在素材提取环节,学生要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想象,将其转换成内部语言,在头脑中组合丰富表象。

在创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不管设定的场景在什么地方,写作者都要对该区域的风土人情、气候特点等有充分了解,这样才能让想象作文的内容更细腻。如有学生想象自己在热带雨林旅行。教师鼓励其搜索资料,了解热带雨林最常见的动植物是什么,可能会出现哪些灾害性天气,在这个基础上想象,文字内容就更准确。如有学生找到资料,发现在热带雨林中有一种箭毒蛙,色彩鲜艳、身有剧毒。教师启发他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箭毒蛙的形象,然后思考自己要如何躲避它,是否可能和它成为朋友,围绕其构思故事。学生写了自己在森林中遭遇箭毒蛙的攻击,此后又遇到了盗猎者,他用聪明才智,利用箭毒蛙袭击了盗猎者,保护了森林资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生活,获得多样、真切的直接经验,在积累表象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此外,他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书籍等积累素材,并通过想象加工,融入情感体验。

(二)创设情境,激活个性体验

在写作构思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试着将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语言,通过角色扮演、互动交流等方式激活体验。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想象情境,让他们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某个角色,和同伴说说构思体验。

在学生创作《变形记》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想要变成什么,然后选出学生关注度最高的几个创作主题,设定了“蚂蚁、种子、云彩”这几个创作角度。其次,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展开角色扮演。大家要想象一下,蚂蚁、种子、云彩是如何沟通的,它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扰,能否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融入其中。如在“云彩”小组中,有学生想写一下云彩变成乌云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教师启发其思考:“现实生活中,如果你的衣服变成了黑色,你会怎么想?又或者说,你遇到了一个黑皮肤的小朋友,你会怎么想?”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认识到可以将人类生活场景和感受与云彩结合起来。如有学生编写故事:“云彩的衣服变黑了,它害怕妈妈骂,就哭了起来。哭着哭着就变成了一场雨,从天而降。”

(三)搭建支架,明确具体方向

文字表达也是将内部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的关键步骤。由于部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所以教师要适当提供支架,帮助他们明确具体的创作方向。

教师分三个环节提供支架,指导学生创作《神奇的探险之旅》。在“思维导图设结构”环节,学生想象自己要写哪些内容,然后用思维导图标注它们的彼此关系,总结事情发展的因果关系。在“气泡图中辨详略”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气泡图,让他们分别写下故事中每个主人公经历了什么事情,他们的性格特点。写作时,谁的故事更多,形象更丰满,谁自然是主角,需要详细描写,其他人物则可以略写。在“绘制表格展细节”环节,教师提供表格支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学生围绕主角列表,写一下在发生重要事件的时候,主角在哪里,做了什么,他的动作、神情、心理、外貌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这几个支架,学生搞清楚了写作方向,掌握了具体创作方法。

三、聚焦核心素养,谈想象作文的策略

(一)巧用修辞,发展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基于心理学视域,设计想象作文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想象作文的心理过程主要为表象激活,小学生要借助一定事物激活表象。教师可以组织读写结合活动,让学生将课本中的修辞手法作为“触发物”,激活其表象,然后組织其自主创作,进而提高语言能力。

在创作《海底历险》之前,教师先让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看看作者如何展现海底世界。学生发现作者使用了排比加比喻的手法,展现了海底世界的富饶,体现了海底生物的多样性。教师引导学生先模仿课文中的修辞句,写一下自己心中的海底世界。如有学生提出自己想要写海底的岩石,他运用比喻句,将怪石比喻成了蹲在海洋深处,随时准备攻击的狮子、老虎等猛兽。在仿写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主创作,思考还有哪些修辞手法,能否运用到创作中。如有学生为了展现海底鱼群庞大的数量,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海底鱼群密密麻麻,远远望去,就好像是在水中撒了一把芝麻一样,数也数不光。”

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但是运用修辞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自主创作,交流运用。

(二)迁移文本,输出传统文化

阅读感兴趣的内容,也是一种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能帮助他们激活表象。学生可以迁移阅读,搜索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并想象古今各种民俗活动的场景,通过想象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腊八粥》展现了孩子渴盼吃到腊八粥的场景。教授此文时,教师组织学生创作想象作文,想象自己来到了故事中,和主人公一起等待吃腊八粥。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教师引导他们搜索资料,了解腊八节还有哪些风俗活动,它的起源是什么,人们对腊八节怀有怎样的情感。教师鼓励学生整理收集到的资料,设定习俗、渊源等关键词。在此基础上,学生展开想象,并思考可以融入哪些材料。如有学生在资料中了解到除了腊八粥以外,还有腊八蒜。他本人喜欢吃蒜,于是就想象自己和主人公一起制作腊八蒜,还进行比赛,看谁一次吃的蒜更多。教师让该学生不仅要写制作、品尝的内容,还可以挖掘文化内核,说说为何会形成这样的风俗习惯,“蒜”在传统饮食文化中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将这些写入文章,就显得更有深度。

(三)观察生活,深化审美意识

观察生活也是一种激活表象的好方法。学生可以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感受,体会其中的美,并模仿文辞优美的课文,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在创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时,部分学生只畅想了未来社会的发展,却忽略了写现实和未来的呼应关系。因此教师组织他们参与“探索现实生活中的美和丑”主题活动。学生要观察生活,从自然环境、人际交往两个角度入手,说一下家乡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如有学生发现家乡小桥流水,环境十分优美。但是也存在问题,那就是道路狭窄,交通不方便。所以,该学生设计了“空中道路”,汽车都在空中道路上奔驰,低头依然能看到原本的小桥流水。学生认识到,未来社会的发展不能破坏自然环境,他将这样的思想融入了作品中。

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美的素材,他们结合想象,融入创意,将自己对美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有助于提升审美意识。

猜你喜欢
表象想象创作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一墙之隔》创作谈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创作随笔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