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方法,巧融合
——浅谈传统文化与音乐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2-04-21 03:57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京剧乐器中华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陆 峥

在小学教学阶段,音乐课程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承担着提升学生艺术修养、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的重要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音乐作品文化内涵,帮助学生从多方面深刻理解音乐作品,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那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课堂融合呢?

一、在歌曲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音乐一直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例如,《诗经》流传千年,其旋律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得到沉淀。《诗经》中优美的词句结构,一赞三叹,使人感受到传统音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音乐教育中,学习唱歌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自觉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歌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深刻体会传统的艺术价值。

以苏少版音乐教材为例。教师要注重在音乐教材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力求在歌曲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元素的教育作用。例如,五年级上册《瑶族舞曲》是民族歌舞的重要载体,歌曲表演内容是瑶族歌舞文化。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这首歌曲时,可以结合我国传统的瑶族文化,为学生提供民族歌唱的背景,让学生在瑶族文化的影响下体验《瑶族舞曲》的创作灵感和情感基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情感,使学生对我国多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初步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古典音乐,营造良好的教育和音乐学习氛围。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音乐的传播进行融合,会使音乐教学更加真实有趣。教师可以通过发现传统文化作品中的音乐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更多歌曲的机会。再如,四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师可以通过将阅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过程有关的文学作品和音乐学习进行融合,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音乐欣赏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听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聆听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渗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重视音乐鉴赏课的设计环节,在其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影响,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音乐的情感和文化价值。音乐欣赏在音乐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演唱歌曲,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欣赏融会贯通,达到较好的音乐教学效果。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歌曲进行学习和传承。

以五年级下册《京调》为例,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文化介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西皮、二黄的经典曲目,京剧剧照《空城计》、梅兰芳的视频,设计介绍“京剧知识”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了解到的知识和资料,简要介绍京剧。然后,教师让学生尝试演唱片段,并引导学生表达对剧中人物的印象,利用人物形象介绍生、旦、净、丑等角色。教师可以在介绍京剧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学生重温京剧《空城计》,表演剧中的人物,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欣赏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鼓励学生思考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区别,提高学生对传统京剧深入探索的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主动表达他们对京剧文化的态度,引导他们以现代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学会欣赏传统京剧。

三、在乐器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作为礼仪之邦,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多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这些乐器不仅是诠释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工具,还是文化遗产的载体,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当下的音乐教育中不容忽视。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自觉地将乐器教学融入歌唱教育和音乐欣赏中,通过示范和引导,提高学生演奏能力。乐器的教学,不但可以拓宽学生对乐器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以乐器为载体学习和了解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要提升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动性。在教学乐器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学和互动讨论,了解乐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例如,在竖笛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索民族乐器的有关资料,并收集相关的演奏曲目。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表达和互动中丰富乐器知识,增进对民族乐器文化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器乐教育,系统地进行音乐学习,从而加深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如在《我和小提琴》的教育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演奏小提琴,在生动的音乐体验中向学生介绍这种特殊的乐器,并引导学生了解小提琴的构成。另外,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教师要示范和指导学生演奏小提琴,将情感体验融入音乐表达中,感受乐器所传达的质朴情感。在教学乐器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专业训练,还要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学生独立感知传统乐器的文化内涵,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自由想象中用更生动的方式创新音乐表达方式,加深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思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在音乐活动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通常意义上的音乐课堂教学相比,音乐活动对启发和培养学生更有意义。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活动,为学生营造开放、自由的音乐学习氛围,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音乐意识和文化思维。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音乐课堂中音乐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通过音乐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效果。

例如,在《掏洋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使用道具独立设计和表演音乐剧。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寓言的情节来完成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验整部音乐剧的旋律。教师让各组学生在排练过程中执行任务,指导学生制作自己的道具并进行表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音乐学习小组活动设计,可以体现各组学生对音乐的独立理解的表演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将传统的音乐故事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音乐故事,让自己沉浸在各种角色中,达到深度的音乐理解效果,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再如,在《卜算子·咏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古诗朗诵《梅花》,渗透中国传统古诗文化,引导学生体验古韵与音乐的相似之处。教师再利用课件介绍梅花,同时结合古诗词,引导学生体验梅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性,理解古人为何赋予梅花“花中君子”之称。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创作一首关于梅花的诗,并在课堂上使用诗歌朗诵的形式分享自己创作的梅花诗。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将音乐文化与古诗文化融为一体,还可以为音乐的表达和创作提供深厚的文化背景,为学生提供独立创作的空间,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最大限度地理解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音乐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根据音乐教育理念,积极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渗透,不断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教师要从歌唱教育、乐器教育、音乐鉴赏和课后音乐实践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音乐实践与应用,以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京剧乐器中华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学乐器
乐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关于京剧《辛追》的创作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