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规模、政策感知与农户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研究
——基于山东省不同规模农户的问卷调查

2022-04-21 08:30吴建龙
关键词:大户种粮节水

□吴建龙 周 霞

[内容提要]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山东省两次实地调研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户经营规模、政策感知等因素对农户节水技术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规模是农户采用节水技术的主要动因,政府应加快农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同时,鼓励规模农户为小农户提供灌溉等服务;农业水价政策感知对农户节水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水价改革的宣传,保障农业水价改革相关政策落地。

一、问题的提出

提高农业节水技术普及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农用水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瓶颈因素。落后的灌溉技术和较低的用水效率,又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近年来,国家采取各种政策,支持农业经营者采用更具经济性的农业节水技术。但实践中依然面临着技术推广率低、部分粮食种植户采用积极性不高、技术福利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的现实困境。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户是农业节水技术的主要受益者,究竟什么原因驱动了农户采用节水技术?哪些因素制约着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程度?针对以上问题,众多研究学者从不同视角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尽管国家为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实践中农户节水技术采纳仍显不足,大范围推广陷入困境[1],农业节水技术采用率偏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2],甚至出现了以喷滴灌和微灌技术为主的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下降趋势[3],且粮食作物节水技术应用程度明显低于经济作物,小规模农户应用比例低于规模农户[4]。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农户个体及家庭因素、农业种植因素、环境因素等是研究学者分析节水技术采用的关键因素,其中农户及家庭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风险态度、经济状况、社会网络等;农业种植因素包括经营规模、耕地细碎化程度、作物结构等;环境因素涵盖自然环境和政策环境,包括到乡镇距离、水资源短缺程度、农用水价格、水权市场、政府资金扶持等[5]。为促进节水技术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变,单纯的技术支持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经济因素是决定农户灌溉行为的主要因素[6],资金缺乏和技术可获得性低是多数农户无法采用节水技术的主要原因[7]。根据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资源稀缺性变化所引起的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会对技术变革和技术选择产生诱致性作用[8],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要素禀赋结构和相对价格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诱使农户采用技术替代劳动[9],降低人力成本成为农户采用节水技术的主要动因。理论上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节水技术推广和应用,但农户选择技术时,会综合考虑技术属性和自身禀赋约束,不同规模农户受初始禀赋差别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技术选择偏好[10],多数学者认为土地细碎化、经营规模狭小是农户技术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11],也有学者认为规模因素不会影响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12]。有效的支持政策是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选择的重要因素,政府节水技术推广服务、技术补贴等支持政策是引导农户节水技术采用的重要措施[13],应用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节水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缺失[14]。因此,可通过节水技术培训、节水技术补贴、节水补偿机制、增加农业节水设施投入、提高水价、建立可交易水权制度、用水定额等多种措施,提高农户节水技术选择的积极性[15]。

现有研究表明,经营规模、政策支持对农户节水技术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在农户分化背景下,不同农户技术采用程度差异很大,存在很强的技术选择偏向异质性[16]。与传统小农户相比,规模经营户对现代生产要素的需求更为强烈,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17]。基于此,本文利用山东省农户层面的问卷调查数据,揭示农户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农户经营规模、农业水价改革政策感知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两部分,调研1数据来源于2019年8-11月山东省16地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户问卷调研,此次调查以小规模农户(普通农户)为主,发放问卷380份,收回有效问卷349份,有效率91.84%。调研2数据为2020年3月-4月,采用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对山东省16地市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以大规模农户(种粮大户)为主,发放问卷270份,收回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95.56%。

(二)变量说明

(1)农户政策感知

农户对农业水价改革政策的感知,可从政策认知、环境感知、政策响应意愿三个方面测度。政策认知包括是否听说过农业水价改革、对分类水价政策的评价、对阶梯水价的评价、对“一提一补”政策的评价等。环境感知包括对农业水资源短缺、农田水利设施运营维护情况、农业用水浪费情况等农业水价改革政策背景的认识和评价。政策响应意愿包括对不同程度的提价、“一提一补”政策、水权政策、奖励政策等农业水价改革政策的响应意愿。从以上三个维度形成的反映农业水价改革政策感知评价指标较多,因而需在不能遗失重要信息前提下,对指标进行简化。

(2)变量选取

根据前文文献梳理,选择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及农户政策感知等变量用于本文进行分析。

表1 变量定义及变量说明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描述性分析

两次调研问卷统计分析显示,经营规模不同的农户在农业节水技术采用的各影响因素方面存在明显异质性。

(1)农户个体特征

对于BP神经网络而言,10像素组的特征矩阵与PNN相同,是一个27维的特征向量,所以BP神经网络输入端设置为27个输入神经元,输出端和PNN神经网络一样设置为10个神经元(10个文字种类)至于隐含层,根据经验公式取10较为稳定,学习率取0.1,在和PNN相同的400个文字样本库中选择300个进行网络训练,剩下100个作为测试样本,根据以上主要参数进行BP神经网络的构建、训练和识别。

两类农户性别结构差距较大。普通农户男性占23.8%,女性占76.2%。种粮大户男性占81.2%,女性占18.8%。两次调研相比,40岁以下种粮大户比例高于普通农户。农户学历构成差别较大,普通农户文化水平整体较低,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占62.2%,高中(中专)学历占29.2%,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8.6%。种粮大户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初中及以下学历占29.2%,高中(中专)学历占45.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25.3%。在“家中有无村干部”这一特征上,种粮大户家中有村干部比例高于普通农户。种粮大户收入水平整体高于普通农户,种粮大户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上占85.2%,普通农户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上仅占44.4%。整体来看,种粮大户中男性比例、青壮年比例、高学历比例、社会关系水平、家庭年收入均高于普通农户。

表2 农户个体特征及家庭基本情况

类型总体情况 调研1调研2项目类别百分比类别百分比类别百分比文化水平小学以下1.9小学以下3.2小学以下0.4小学4.8小学6.9小学2.2初中40.9初中52.1初中26.7高中中专36.4高中(中专)29.2高中(中专)45.5大专及以上16.0大专及以上8.6大专及以上25.3村干部有69.0有65.9有72.9无31.0无34.1无27.1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6.21万元以下6.01万元以下6.51-3万元14.11-3万元22.31-3万元3.63-5万元17.33-5万元27.23-5万元4.75万元以上62.55万元以上44.45万元以上85.2

(2)农业生产特征

种植规模方面,种粮大户种植规模整体大于普通农户。普通农户5亩以下占36.7%,5-50亩占46.4%。种粮大户50亩-100亩占17.3%,100亩以上占54.9%。普通农户和种粮大户耕地块数大致相当,由于种粮大户种植规模普遍远高于普通农户,因此普通农户土地细碎化程度高于种粮大户。

水资源短缺认知方面,普通农户认为水资源非常充足、比较充足的占25.8%,而种粮大户占67.9%。普通农户认为水资源非常短缺、非常短缺的占37.5%,而种粮大户仅占12.3%。说明种粮大户经营土地的水资源禀赋整体水平好于普通农户。灌溉水源方面,样本农户以机井为主要灌溉水源的占42.8%,这与当前山东省农业灌溉主要依赖地下水的现状一致。

节水灌溉技术培训方面,样本农户接受节水技术培训的比例达58.3%,普通农户为59.6%,种粮大户为56.7%。技术了解程度方面,样本农户了解、非常了解节水技术的占68.8%,普通农户为67.3%,种粮大户为70.8%,说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农户普遍较为了解节水技术。

表3 农业生产经营情况

(二)实证结果分析

(1)模型选择

本文选择二元Logit模型探究农户采用节水行为的影响因素。因变量为农户是否采用节水技术行为。当农户“不采用”时,取值0,“采用”时,取值1。

表4 变量描述

(2)调研1结果分析

运用stata15.0软件构建分层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以及规模和兼业化程度在费用与节水行为间的调节作用,检验水准为0.05,即P<0.05,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普通农户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村干部、家庭收入、计量方式、水资源短缺、灌溉水源、节水灌溉技术、细碎化程度、技术了解程度构建Model1,Model1的伪R2为0.127。在Model1的基础上加入亩均灌溉费用、种植规模、兼业化程度建构Model2,Model2的伪R2为0.150,ΔP<0.001,即增加的3个变量增加了模型的解释度。 在Model2的基础上加入公因子政策响应、环境感知、政策认知建构Model3,Model3的伪R2为0.226,模型间ΔP<0.001,即增加的3个变量增加了模型的解释度。在Model3的基础上加入费用*规模、费用*兼业化程度建构Model4,Model4的伪R2为0.242,模型间ΔP<0.001,即增加的2个变量增加了模型的解释度。

在Model4中,家庭收入对节水行为有正向影响,家庭收入越高更愿意采用节水行为;灌溉水源对节水行为有正向影响,即用机井灌溉的农户相比用其他灌溉方式的农户更愿意采用节水技术;技术了解程度对节水行为有正向影响,技术了解程度越清楚的更愿意采用节水行为;政策响应对节水行为有正向影响,即政策响应程度越高越愿意采用节水行为;政策认知对节水行为有正向影响,即政策认知程度越高越愿意采用节水行为。对于费用*规模而言,P=0.034<0.05,即随着规模的增加,费用和节水行为之间的影响程度增加;而费用*非农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3)调研2结果分析

将调研2问卷数据纳入到stata15.0软件中,鉴于模型选择和数据处理过程与上述一致,不再赘述。

表6 种粮大户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Model4中,水资源短缺对节水行为有正向影响,即农户认为水资源越短缺,更愿意采用节水行为;灌溉水源对节水行为有正向影响,即用机井灌溉的农户相比用其他灌溉方式的农户更愿意采用节水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培训对节水行为有正向影响,即接受过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的农户,更愿意采用节水技术;技术了解程度对节水行为有正向影响,技术了解程度越清楚的更愿意采用节水行为;环境感知对节水行为有正向影响,环境感知程度越高越愿意采用节水行为。对于费用*规模而言,P<0.05,且系数为正,规模在费用和节水行为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随着规模的增加,费用和节水行为之间的影响程度增加。对于费用*非农比而言,P<0.05,且系数为负,非农比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即随着兼业化程度降低,费用和节水行为之间的影响程度增加。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探讨了普通农户和种粮大户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以及规模和兼业化程度在费用与节水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显示,相比于种粮大户,家庭收入、政策响应、政策认知因素对普通农户采用节水技术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于普通农户,水资源短缺、节水灌溉技术、环境感知因素对种粮大户采用节水技术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农比在费用和节水行为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两次结果都表明,灌溉水源对农户节水行为有正向影响,用机井灌溉的农户,农地周围水源少,节水意识强;技术了解程度对农户节水行为有正向影响。

(二)政策建议

(1)加快农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是卷盘式喷灌、指针式喷灌等节水技术应用的基础条件,因此需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技术的有效需求。

(2)加快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衔接。有效支持规模户与小农户对接,建立规模户为小农户提供灌溉服务的奖补机制,提高灌溉服务社会化水平。

(3)降低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成本。通过资金补助、财政奖补、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户采用节水技术;完善节水灌溉设备补贴政策,降低农户交易成本。

(4)完善节水收益实现机制。通过完善水权水价制度,建立终端农户节余水量的市场交易机制和奖补机制,提高终端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大户种粮节水
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 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
农资价格上涨不是小事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山西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8亿元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撮粮之术(下)
愿招聘大户来的更多!
船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