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观念与技法的变革研究
——以陶瓷绘画为例*

2022-04-22 06:02
陶瓷 2022年3期
关键词:革新水墨技法

张 予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陶瓷绘画最早可追溯到原始时期的彩陶装饰艺术,后发展至成熟的元代青花、清代粉彩、古彩,近现代的新彩、高温颜色釉等,历经千年衍变至今日,面临新的发展动向。审美观念的改变也要求艺术作品呈现当代化的面貌。变革是陶瓷绘画前行的出路,面对当前多元的艺术浪潮和机遇,如何拓宽思路、踏出桎梏、寻求革新是当今陶瓷绘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 陶瓷绘画现状分析

陶瓷承载着千年人文历史,记录下时代的演变与进步。而陶瓷绘画作为其中支脉,成就了工艺美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亦是“艺术美”、“生活美”、“科学美”三大美感集聚陶瓷形式上的重要体现。随着工艺的不断推进,陶瓷绘画获得蓬勃发展。但就当前形势而言,陶瓷绘画相较其它画种的发展相对缓慢、滞后。笔者试将原因梳理如下:

1.1 专业性强

相较于其它画种,陶瓷绘画要求绘画者掌握一定工艺技法和绘画的能力,其门槛高,导致研究学者相对较少。

1.2 缺乏创新

传统师承传授模式下,多为程序化的模仿,使创作趋向“同质化”,风格单一。

1.3 普及程度低

除国内美院及工艺特色学校外,普通高校鲜少开设陶瓷相关课程。传播难度大,欠缺陶瓷基础教育。

1.4 商业流通慢

艺术品的商业化程度影响着艺术发展,陶瓷绘画相较于日用瓷、陶艺雕塑,尚未形成商品化趋势,市场的销售量较低,且多倾向传统古瓷精品或仿古类陶瓷制品。

结合上述分析,对于陶瓷绘者而言,引入时新思维观念,走出传统技术与应用方式的固有认知,发挥材料优势,对当前陶瓷绘画的发展意义重大。

2 陶瓷绘画发展探究

20世纪80年代始,国内兴起个性相融合的艺术运动,文化的密切交流,使艺术家们不断探寻。在中西新鲜内容元素的交融刺激下,陶瓷这一传统材料走进了当代艺术的视野。艺术家如刘立国、刘建华、阿仙、方力钧、艾未未等人将个人艺术与陶瓷相结合,使陶瓷逐渐颠覆原有的章法,成为了新兴的艺术表现。此外,艺术形式多样性的出现也促进了陶瓷绘画新风格的形成,并为陶瓷绘画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2.1 观念革新

不同年代下陶瓷绘画反映着当时的时代特色和生活情境。清末明初,浅绛彩瓷的出现将陶瓷绘画艺术引向文人画及祥瑞图式。图案彩绘表现“真善美”情节,追求教化意义。后至改革开放时期,陶瓷绘画成为宣扬时代新貌、讴歌祖国变化的创作媒介。从“珠山八友”到王锡良、秦锡麟、张松茂、熊钢如等艺术名家的作品可见,文人画的引入,使陶瓷绘画从教化、装饰转化成为表达自我、寄寓个人思想的艺术媒介。

在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下,现代、当代艺术颠覆传统、宣扬自由,甚至出现反思、讽刺等内容主题。西方形式、抽象元素内容的涉入,使绘画思维空间不断开放,绘画者的视域也得到了拓宽,在艺术表达上取得了更广阔的阐释空间。中央美院胡明哲教授提出:“视觉艺术的变化下,人类对艺术的关注趋向的改变目的在于全方位扩展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多角度地展现人的精神世界,创造新鲜的形式语言。”无疑要求陶瓷绘画者发挥个性,选择符合时代特色的创作视角。在当下,不受既定约束,培养创新精神、实验精神,是革新艺术的关键。

当代艺术重要的观念之一是重视材料自身的语言,在这一观念的引领下,挖掘材质语言的多重可能性,成为了当代陶瓷艺术家的关注与切入点。

2.2 技法革新

若上文所提及的观念革新是以主题内容来表现当代精神,技法革新则是用材料达成当代化的表意方式。绘画创作需要媒介的依托,任何画种都需要在既定的材料背景下完成。而陶瓷材料可塑性极强,从瓷板材质的选择、工艺方式的制作、工具材料的使用再到烧成技法,陶瓷的可塑性贯穿于创作的每个环节,这也正是其它画种难以具备的。在创作中,运用不同的泥料、制作方式及烧成技法都会形成别样的艺术表现。基于此,艺术家们进行了多样的技法创新。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具复杂的工艺特性,以下将从其材料本体及多元化融合,对技法革新进行分别讨论。

2.2.1 陶瓷材料、绘制技法、烧成手法的革新

首先是不同的泥、砂、釉的使用所形成的装饰化肌理美感。传统陶瓷绘画以瓷面的光亮洁白,釉料的透亮均匀为上品。对斑驳、铁点、流釉等因工艺或烧成所致的细小缺陷避之不及。而当代绘画者,往往寻求这类“瑕疵”所代表的特殊美感。通过对陶瓷工艺的再认识,人为地将这些工艺肌理进行放大,形成朴拙生趣的当代画面。其次,是绘制技法的使用。陶瓷绘画受中国画笔墨影响,重视笔墨层次,创造出了瓷绘专用的笔、颜料、调和剂等系列工具。自现代以来,樟脑油、酒精等原用以塑造的材料一改往日使用方法,配合喷壶、刻刀、海绵、针筒工具广泛用于制造肌理。再者,烧成手法的创新。除常规的还原、氧化烧成气氛外,烧成性质的特殊亦为陶瓷绘画带来更多创新的可能。如雕塑、陶艺技法中常见的电镀工艺,被局部运用于陶瓷绘画当中,形成多种材质的对比效果。

2.2.2 多元化技法的融合

从创新的观念层面出发,重新审视、认识陶瓷材料,不难发现陶瓷具备强大的包容性。开放是时代新的风格面貌,用开放性思维,通过实验,引进新的材料技术,使陶瓷绘画接轨现代艺术成为现实。近年来,陶瓷叠加其它材质,形成的新表现手法,在综合艺术领域十分常见。如全国美展——陶瓷艺术作品展及“瓷的精神”——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中,陶瓷烧成后加入如木质、玻璃金属、金银彩箔等装饰技法,让传统的绘画材料与现代化的思想、手法相结合。在保留传统审美的同时,形成了亦古亦今的艺术风貌。

3 革新案例分析

综合当前多元的艺术形式,笔者选定了在工艺及效果上与陶瓷相近的中国水墨画、版画、漆画进行讨论。通过“表现性研究”,学习发展较迅速的艺术领域,调动其艺术形式中的审美、技法,进行运用,重组为当代陶瓷绘画发展所需的创作元素。优秀的研究成果将为陶瓷绘画的未来提供参照,帮助陶瓷绘画在文化交融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博采众长,有所获益。

3.1 陶瓷绘画与中国水墨画

水墨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从“传统水墨”到“当代新水墨”,发展史的背后是艺术观的不断革新。上承中华传统,下接西方现代,让中国水墨始终走在当代艺术的前沿。观念上,“新水墨”颠覆传统笔墨构图程式,引入了“抽象观”。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题材均在空间的塑造上取得进步,并开始考虑构成的形式感,形成了新的创作思维。而在技法上,当代水墨突破了笔墨媒介局限,出现了如张羽、刘子健等人的“实验水墨”(见图1),以及王南溟、彭薇等人的“水墨装置”,语言表达更为自由。

图1 《灵光系列》 张羽

青花瓷绘与中国水墨相仿,均是将单色的美感发挥极尽淋漓。当色料、墨融入饱满充盈的水分,成就出一幅幅极具中国审美的特色画面。青花艺术家干道甫从水墨中汲取养分,融汇诗情画意,用坚韧透亮的高白瓷板,通过陶瓷语言将水墨的渗化晕染放大。成就个人艺术的精彩表现(见图2)。水墨画家陈家泠,将个人的观察角度和审美,延伸至陶瓷艺术。用抒情的语言符号结合高温色釉,呈现独特的时代气息。整体画面美学深厚,笔简却意浓。

图2 《本质·万夏》 干道甫

3.2 陶瓷绘画与版画

版画寄托于特定的技术和制作工艺,包含绘画、刻板、印刷,是一项自成一格的艺术门类。从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到现在,各种媒介材料、类型和技术逐渐成熟,形成出自己的一套体系。铜、纸、木等不同的材质呈现的肌理,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为观者增添观赏的乐趣。借助“阴阳凹凸”的刻印特性,版画艺术取得单纯、明快而强烈的艺术效果。极具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表现层次对陶瓷绘画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创作中引入版画“减法观”的塑造手法以及“运刀”的审美观,在陶瓷绘画中展示多元的审美体验。或借助于陶瓷材料未烧成前的可塑性,使用刻刀等工具,丰富陶瓷绘画的表现语言。当代陶瓷艺术家罗小聪,便在其中获得灵感,凭借刻刀与大面积的统一色块,“以刀代笔”创下独特的“剃青”技法,为传统青花语言赋予新的表现。作品(见图3)手法灵活、疏密有致、刀刻味浓厚、独具匠心。

图3 《我爱你中国》 罗小聪

3.3 陶瓷绘画与漆画

漆画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是以天然漆为创作材料,加上金、银、铜、锡、螺钿、蛋壳等装饰的艺术类别。由于色漆性质,漆画多以平涂作表现,色彩明快而又稳重,光泽多变又亮丽。配合贴壳贴箔,形成丰富的肌理,显示出浓厚的民族特色。粗粝的材质美感蕴含强大的表现力,并通过打磨呈现出自然生动的斑驳剥落效果,增添了形式画味。

漆画的表现方式、所用手法以及呈现的画面效果,也极大影响了当代陶瓷绘画,尤以高温色釉最为显著。高温颜色釉有着漆画般强烈的色彩和肌理触感,并通过窑火的加成,造就出抽象性的画面。其色泽效果明艳,肌理众多,被冠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美誉,近年来一跃成为陶瓷绘者追崇的表现媒介。艺术家宁钢作为当代陶瓷绘画领军人物,擅将传统粉彩与现代高温色釉结合。依借丰富经验,把控泼彩,使釉料在高温中共融。烧成后,精细处辅以细线勾勒、粉彩点染,浓烈又别致(见图4)。

图4 《荷塘秋色》 宁钢

另有陶瓷大学柯和根教授,将中国的写意精神与西方色彩绘画、构成形式相结合,系列作品静谧而沉静,显现出沉郁的东方意境(见图5)。

图5 《天山落日》 柯和根

4 结语

无论是观念革新还是技法革新,均体现出当代陶瓷绘画的发展经由单一性趋向于多元化,由传统的审美取向转变为为极富当代性的和特色的艺术语言。此前,已有诸多艺术家在当代陶瓷绘画领域里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开辟出新的格局。极大的鼓励了年轻艺术家大胆创新,引申出更多元的陶瓷绘画当代语言。

时代的不断发展变迁、各类绘画相互碰撞以及创作者的自我表达都使得陶瓷绘画的观念和技法不断革新,也为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但需要强调的是,对发展迅速领域的学习,并不等同于单一、程式化地模仿,更不是浅白地借陶瓷材料重现其他画种的画面效果。

从借鉴到转译,内在强调中国传统审美理念以及美学精神的保留,外在强调形式语言的创新,以此建立起全新的陶瓷绘画风格。作为创作者应立足当下生活,表达真实思想、个性,在创新中不忘真情,才能创作出动人的当代作品。

另外,增强陶瓷材质、陶瓷材料在绘画中的体现,使陶瓷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富含时代精神,这是每位陶瓷绘者所肩负的重任。

猜你喜欢
革新水墨技法
六朝青瓷工艺的革新与影响
水墨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复旧运转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