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何归此是家
——浅析紫砂作品“问道壶”的创作感悟*

2022-04-22 06:02范永叶
陶瓷 2022年3期
关键词:壶盖问道泥料

范永叶

(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 江苏 宜兴 214200)

纵观中国的艺术史,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的审美倾向总是有所侧重,这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当尘埃落定,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在世人的印象中固定下来,比如两汉时期的简约之美,隋唐时期的奔放华丽,明代的返璞归真,清代的雍容贵雅,这些大的时代背景将美的呈现划分出了性格,其前来后到并无优劣之分,都是当代工艺美术研究的优良素材,这得益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不绝,对于美的继承和思考从未断绝,为当代工艺美术的创作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环境,脱胎于此的紫砂陶艺也可以尽情的思考和探索未来。

传统紫砂壶有着严格的规矩和原则,明清时期,即使紫砂壶的造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某些题材和形态依旧是禁忌,当这些传统或禁忌变成约定俗成,紫砂壶的造型发展就会走向封闭,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紫砂工艺厂初期,这种无形的桎梏也是存在的,“青蛙莲子壶”的诞生就遭到过包含顾景舟大师在内的许多艺人反对,但历史的发展证明,这种对于艺术创作的桎梏是一种故步自封,当代紫砂陶艺创作突破了这一点,由此才诞生出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紫砂新世界。

越来越多的造型诞生以后,紫砂壶造型的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然而太多的选择亦不免令人迷失,时代的潮流之下,对于传统的坚持反而成为紫砂艺术发展道路上的中流砥柱,对于紫砂未来的思考凝聚成了这件作品“问道”,这件作品除了是对这个问题思绪凝结的产物,同样也是在提出关于未来发展的问题,这一切都是值得思考的。

1 作品“问道壶”的创意来源

“问道”一词出自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子虚问道的典故,其中包含了当时流行的“王道”、“霸道”、“天道”的思考,受很强烈的黄老之说的影响,包含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世界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

中国古人认为,世界的运行是由无数的“道”来维持的,“道”代表了自然万物,也可以认为是某种极致的表现。作品“问道”的创意取自其中“问”这个行为,主要表现一种思考求索的状态,并以此来进行想象,用一种简洁直白的造型来加以塑造,让人一眼就能明白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

作品“问道壶”对于创意的把握在于将意蕴具象化,在过去很多紫砂壶造型主题都十分抽象,似乎没有实际的意义指向,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抽象的表达逐渐变成单纯的工艺展示,而当代紫砂壶艺所崇尚的是更加具体的意韵表达,作品所要传达的意义可以是抽象的,但一定要更加具体,否则造型就会缺乏自身特色,而成为一种流俗,这对创作者自身的表达显然是不利的,所以创意的壶形塑造需要个性,需要茶壶自身与众不同。

2 作品“问道壶”的造型及装饰

紫砂壶的结构并不需要很复杂,当下的紫砂陶艺得益于紫砂泥料的细分,可以根据创作主题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目数的泥料,在作品“问道壶”(见图1)的制作中就选择了相对目数较高的泥料,并在泥料中掺入砂进行调配以后均匀拍打成形。

图1 问道壶

壶身是标准的圆形器制法,采用肩腹鼓的造型曲线,茶壶的身筒由下而上逐渐拓展,肩腹营造出强烈的挺括感,让人感觉壶体非常饱满,这样的造型制作相当常规,只是在壶口的处理上有所不同,壶口的塑造较为急促,肩口之间并没有塑造一圈壶颈来进行过渡,而是壶肩线条向上直接推出壶口,这样的设计降低了壶身整体的高度,相应的壶盖的制作就发生了变化。

作品“问道壶”的壶盖采用圆形压盖式,盖边的处理带有壶肩线的影子,两者相互对应,整个壶盖内部向上拱起,整体形成饱满圆润的线条,这又与壶身的线条相对应,只是壶盖本身并不能保持相应的厚度,这在工艺上太过呆滞,壶盖内部必须用尖刀镂空做薄,增大盖内的空间,一方面减轻了壶口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得壶盖顶端可以制作丰富的装饰结构。

“问道”的核心在于如何“问”出来,所以必须在整把壶最显眼处做文章,壶盖中心的壶钮是最合适的地方。在平滑流畅的壶盖表面,一片制作好的“树叶”以贴塑法镶接其上,在树叶之上则是壶钮,这把壶的壶钮采用了一枚人形的雕塑,其形象是达摩祖师结跏跌坐、求玄问道时的姿态,这样的人物姿态显然是想象的产物,世上没有那么大的树叶,人们也未见过真正的达摩祖师,只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形象的表达都指向着这一耳熟能详的结果,构成了作品“问道壶”的造型核心。

在很多的紫砂壶造型中,常有各种各样的宗教形象,这些形象有的复刻于现存的历史文化古迹,有些则是凭空想象的形象,这些造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紫砂壶就带有宗教意义,而是一种中国文化的习惯性表达。

作品“问道壶”中的人物形象不需要具备强烈的宗教色彩,相反中性的表达更利于人们接受,这源自于中国文化传承中对于“问道”本身意义的解答,这一主题包含了一切并值得思考,对于心灵的解答有着更为普遍的意义。

在造型装饰的塑造中,更加自然、偏向于中性的塑造十分重要,除了摒除多余的宗教符号,壶面的装饰亦采用了相对简洁的手法来进行制作,重整体的线条轮廓,不拘泥于局部的细节,尽可能的创造出更宽阔的想象空间。

3 紫砂壶文化主题的产生

紫砂壶是贴近生活的器具,在建立紫砂壶本身的审美时需要考虑到其本身的生活属性。塑造作品“问道壶”的文化主题同时也要兼顾生活气息,在简单却不失韵味的泥塑中,中国传统美术的内涵孕育其中,这种文化上的承袭有一种天然的艺术气质,在“问道”的过程中,这种艺术气质指引着人们的想象,撩拨着人们独立的内心。

建立在心灵律动基础上的文化主题显然比单纯的外形展示更能感动人,“问道”即是问心,看起来是创作者在问别人,但实际上则是在对自己发出疑问,每个人心灵的道路各有不同,问的是方向,指明的却是人生的道路,通过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迷惑来引发共鸣,使原本颇具文化特色的茶壶又增添了一道文化的外衣,紫砂壶文化主题自然而然地产生其间。

整体来说,作品“问道壶”造型独特、比例得当,在泥料的选择和线面的处理上有着独特的意识,完整地表明了创作主题并有所引申,用一种全新的创作角度诠释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紫砂壶塑造中发挥的作用。

4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都有儒、释、道的影子,现代中国的工艺美术创作一方面要摆脱这种传统的文化桎梏,另一方面又继承这些文化传统的精华,在各种人物形象、历史典故的包装之下,现代人排斥的只是古老、封建、宗教气息浓郁的那一部分,而对于其中灵魂的指引、各种理念的思索亦可以感同身受,紫砂壶艺主题的塑造便要合理的规避掉上述糟粕,以更加中性的方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塑造出来,让优良的美德和传统得以传承,让紫砂的艺术之光更加闪耀。

猜你喜欢
壶盖问道泥料
伪造的情书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金湘,问道无垠《天》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布面油画《问道》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