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互促的研究

2022-04-23 15:51邓英环
民族文汇 2022年11期
关键词:通用技术高中化学

邓英环

摘 要: 本文从课程整合的角度出发,分析化学与通用技术两个学科融合教学实现互促的可能性,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通用技术  程整合

一、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知识点多的学科。然而,很多学生接触实验的机会少,且不善于串联知识点。相对于初中,高中化学的难度增大,广度拓展,更强调课本知识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对师生的要求更高。所以,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对化学敬而远之。

而另一边,许多学校正在推进通用技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趣味性强,强调科学实践,能开阔视野,受广大学生喜爱。于是我们大胆提出:化学课本的知识,能否整合到通用技术课程中,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推进通用技术课程开展?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尝试将这两门课程整合,开发出一系列整合课程,利用通用技术课的课时,进行试验。

二、思考对策,解决问题

我们认为,要做好课程整合,一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找到化学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的切入点。通用技术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探究式的“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与提升”。所以,我们设计的整合课程,也必须保证在好玩的基础上,让学生不知不觉完成对化学知识的“内化、提升”。

以下是我们针对高一学生开发的课程整合案例。案例将部分电化学知识融入到通用技术《控制与设计》单元中进行教学,内容包括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正负极材料的差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如下:

《盐水电池小车的设计与制作》案例

1.基本原理:盐水电池小车(如图1),是指用盐水电池驱动的小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车体,另一部分为盐水电池,提供电能。

接线如图1所示:盐水电池的负极为活泼金属,正极为较不活泼金属或炭片。两电极一端分别经导线连接到马达的两个接线柱,另一端浸泡在食盐水中。

电池电子流向:负极失电子——电子流经马达——再经导线流向正极。水中的NaCl电离充当导体。

2.实验用品 :车轮、车身零件、微型马达、镁片、铝片、锌片、不锈钢片、多孔活性炭片,小塑料杯、NaCl晶体、蒸馏水、导线、万用表。

3.设计目标

探究目标1:学生用车轮、车身零件、微型马达,完成车体安装。

学生通过讨论,提出关键问题:安装小车零件顺序如何?马达接线方法如何?

学生总结的解决方法有:①先将零件粗略拼凑一次,把小车的外型大致摆玩一下,然后组装。②装盐水的杯子大致放在车后面,则小车前轻后重,建议用后驱动小车会更有力。很明显,学生“摆玩一下”的过程,也是设计与控制的过程。

探究目标2:学生完成车体安装后,探究不同电极材料对盐水电池电压的影响,最终选出最优的正负电极材料,驱车前进。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思考方向:在保持正负极材料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极材料对盐水电池电压的影响。

关键问题:原电池工作的四个必备条件为: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构成闭合回路;④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电极材料的选择上,要考究条件①和④。那如何选择正、负极材料呢?

学生经过分析,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般负极材料选用活泼金属,所以选用镁片、铝片、锌片、不锈钢片作负极材料,而多孔活性炭片作正极材料,NaCl 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用导线连接正负极和小车马达,测量用不同的电极材料,所产生的电压。学生所测数据大致如表1。

学生分析表1 可得出结论:

① 不同电极的盐水电池所产生的电压不尽相同,最理想的负极材料为镁片,正极材料为活性炭片。

②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Al 的活性比Zn高,Al做负极时,盐水电池的电压应高一些,但实际是Zn高点。原因:Al的表面极易形成氧化膜,不利于失电子。所以Al在使用前,应用砂纸摩擦,除去氧化膜,排除干扰。

探究目标3:在完成探究目标2后,尝试写出盐水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学生可根椐实验现象推导答案。观察到的现象大致如下:

①随着盐水电池工作时间加长,盐水由无色透明变浑浊。

②盐水中产生气泡。

③镁片溶解,碳片无明显变化。

根据上述两个现象,学生写出的答案大致分两个流派,如下:

第一流派的学生认为:Mg可与水反应生成沉淀并产生气体,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可知沉淀是Mg(OH)2,气体是H2。Mg作为负极失电子,H2O中的H+得电子产生H2。

第二流派的学生认为:Mg跟吸附在炭片上的O2反应,Mg作负极失电子变成Mg2+,正极炭片上O2得电子并与水反应生成OH-,OH-再与Mg2+反应生成沉淀。至于盐水中产生的气泡,待考究。

对于以上两种答案,老师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再观察实验现象,查资料,下一次课再作探讨。

一周后,第二流派的学生给出进一步说明:气泡是在Mg片(负极)上产生的,可以断定,产生的气体不是因为原电池反应产生的,而是Mg片与水直接反应(副反应)产生,且该气体是H2。而第一流派的学生也大方承认自己观察实验不够细致,有错。

第二流派是正确的。两大流派的学生通过观察、辩论、查阅资料,最终得出正确答案,获得能力与知识的提升。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三、效果反思,经验推广

化学老师开发的这个化学与通用技术学科融合教学案例,目的明晰:首先让学生“玩”起来,然后通过探究获得更丰富的学科知识,达成化学与通用技術两个学科的素养双提升的目的。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如《手工皂的设计与制作》等。化学组所做的这些学科融合例子,可以证明,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完全可以实现“化学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并相互促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华伦.镁燃料电池[N] 中国金属通报,2012年第35期

[2]钱鸿颉.“盐水电池”点亮 LED 灯的几种方法[N] 中国金属通报,2018年8月31日

猜你喜欢
通用技术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通用技术课教学结合浅析
高中通用技术教育中的困惑及对策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通用技术课堂中开展技术试验的实践和思考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