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庄子》,古今有别

2022-04-25 17:03
读报参考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斗鸡麋鹿惠子

今天我们常用的很多成语皆出自《庄子》,但如今意思与当初已大相径庭;现整理出四个古今差异较大的成语,以便于我们了解它们的最初来历,以及进一步理解《庄子》的内核。

材大难用

“材大难用”源自《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惠子用不合绳墨规矩的大树来打比方,以此来批评庄子的话大而无用。庄子反驳道:“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的意思,即材大也有用,就是无用之用,又有什么危害呢?这充分体现了庄子逍遥无为的道家哲思。

原文是“材大无用”,其后演化成了“材(才)大难用”,既不是惠子所批评的材大无用,也不是庄子认同的材大有用,而是材大有用而难用,现在多指怀才不遇的抱怨。关于这个成语意义的转变,有人认为是儒家“有为于世”的人生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想来也是后人中能够认同“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的人何其稀少呀。

沉鱼落雁

今天看到这个词语,很多人立刻想到的就是美女,似乎鱼儿和大雁与我们人类一样拥有完全相同的审美标准。

然而,庄子真的不是这个意思。《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本要表达的意思是人与鱼、鸟、麋鹿不同类,彼此之間也没有共同的标准,我们认为的美女,鱼、鸟、麋鹿却不知道是美女,因为不管是美女还是丑女,只要看到人,它们就要“深入”“高飞”“决骤”,以避免被人类伤害。后来演化出的“沉鱼落雁”,估计是受到“闭月羞花”等成语的影响,用来形容女子极美,连小动物们见到后都相形见绌,立刻逃跑,避免成为陪衬物。

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自然也得到庄子的认可,在庄子的《齐物论》《天运》中都曾出现,“东施效颦”的故事也同样出自庄子,但庄子并非因为东施不美才嘲讽,而是因为东施的“不自然”,因为在庄子眼里“厉与西施,道通为一”。

《齐物论》中说:“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在庄子看来,丑陋的女人和貌美的西施,从道的角度看都可“相通为一”。

朝三暮四

现在“朝三暮四”这个词主要用来表示“反复无常和变化多端”,但看看原文就会发现意思差别太大了。《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狙公养的猕猴们,对早上得到三个橡子,晚上得到四个不满意。但若换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它们却高兴地答应了。以道的观点观察事物,自然现象本来就是同一的,不存在什么是非问题。你认为对的,未必真对;你认为错的,未必真错。总之,只是一种偏见而已。“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人们根据主观想法,基于一些条件而肯定这一事物,也可以只凭一些条件而否定这一事物。

在庄子看来,猴子们怒“朝三暮四”而悦“朝四暮三”就是出于这种主观。虽说这是庄子影射当时的百家,酷似一群争“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猴子,怀着各自的主观成见去各处挑起争论,但想想当下的自己,我们又何尝不是那群争吵的猴子中的一个?庄子的“朝三暮四”说明的是一个哲学道理,现在的“朝三暮四”一般都是作为贬义词使用了。

呆若木鸡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纪渻子给周宣王驯养斗鸡。十日后,周宣王问他是否把鸡驯好,纪渻子言,还不行,还骄傲得很呢!十日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原因竟然是斗鸡一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很是浮躁。又过十日,周宣王问时,纪渻子仍说不行,这时斗鸡还是盛气凌人。又一个十日过去了,纪渻子对周宣王说,斗鸡驯养好了,因为现在这只鸡已经“德全”,神情凝寂,望之似木鸡,其他鸡见它都不敢正视,掉头就跑。由此可知,庄子的原意是无动于衷的木头鸡才是斗鸡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呆笨、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应该说已是一个贬义词。

细细想来,不仅“公鸡中的战斗机”应该是“木头鸡”,那些专注于工作的人估计也有不少在生活中“呆若木鸡”。《达生》全篇讲的是养生必须“全神”,天下之事,又有哪一件不需要“全神”呢?

(摘自《北京晚报》郭苑洁)

猜你喜欢
斗鸡麋鹿惠子
可乐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呆若木鸡
无声胜有声
郑合惠子:率真Lady
NO.9 斗鸡
斗鸡
改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