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父误国”袁克定:袁世凯至死对他痛恨不已

2022-04-25 17:03
读报参考 2022年10期
关键词:帝制袁世凯时报

袁世凯称帝,遭到举国声讨,“一代枭雄”落得个窃国之贼的下场,羞愤而亡。临终之时,袁世凯握住其盟兄徐世昌的手说:“他害了我。”这个“他”,指的是其长子袁克定——他给袁世凯挖了一个大坑,让其父往里跳……

复辟帝制,甚嚣尘上

1915年6月,跟随多年的部将、江苏都督冯国璋进京拜谒袁世凯,当时“袁公欲行帝制”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不知内情的他将信将疑,便前来当面问询。

袁世凯此时正陶醉于“帝制强于共和”的幻觉中,外有他的“宪政顾问”古德诺为其专门写下《共和与君主论》这一“宏文”,公开指责辛亥革命,公然鼓吹君主制;内有杨度等“筹安会”诸人推波助澜,鼓噪民意。复辟帝制,一时风生水起,甚嚣尘上,公民请愿团、商会请愿团、乞丐请愿团、人力车夫请愿团,甚至妓女请愿团等,层出不穷,“代表”所谓的广大民众,向袁世凯呈上“拥戴书”“劝进书”和“效忠表”,盗取民意,大搞政治黑幕。

不过,袁世凯虽有登基之念,奈何民国初创,各方情状不甚明了,似不可草率更张,更不敢贸然行事。所以,他对冯国璋这位心腹部下倾吐“心声”道:“我绝无做皇帝的思想。我们袁家向来没有活过六十岁的人,如今我五十有八,即便做皇帝又能做幾年?何况,我现在的职位与皇帝无异。而皇帝所贵乎,无非是为子孙计。大儿子身有残疾,六根不全;二儿子是假名士,整天与一群荒唐文人鬼混;三儿子是个土匪,不达时务。其余子孙皆小。谁能担此重任?你尽管放心。”

袁世凯的一番话可谓言辞恳切,听起来甚至让人有些动情。冯国璋一时信以为真,于是四处替袁世凯辟谣开脱。

怀揣皇帝大梦,以“太子”自居

袁世凯话中所言其“大儿子身有残疾”,指的就是其长子袁克定。袁克定,字云台,在袁世凯32个子女中是唯一的嫡出,为正室于氏所生。因此,袁世凯对袁克定另眼相看,好生培养。

袁克定自小就侍父左右,无论是袁世凯驻节朝鲜还是小站练兵,或者巡抚山东、总督直隶,他都未曾离开一步。走南闯北,他见过不少世面,阅历颇丰。袁克定容貌清秀,一改其父五短身材、赳赳武夫之形象。袁世凯为他请了一位德籍家庭教师,故他通晓德文,英文也不错。不过,他年轻时定力不足,心浮气躁,花天酒地,过着纨绔公子的生活;后在家人调教下,收拾起玩兴,开始倾心政治,投入到权力游戏的漩涡之中。

袁克定因曾从马上不慎坠下摔伤,医治不及时而右腿致残,成了跛子,故有“残废”一说。不过,他身残“志大”,心气很高。1909年,袁世凯被罢官开缺回籍当起“隐士”后,袁克定就成了其父在京城的联络官,负责搜集政治情报,研究朝廷动向,并积极联络父亲的故旧部属,为袁世凯重出江湖作准备。

辛亥革命爆发后,朽木难支的清廷大厦摇摇欲坠,解甲归田的袁世凯成了众望所归,于是他趁势复出,一方面依仗强大的北洋军阀与南方革命党人相抗衡,一方面又向无力为继的清廷施压,最终迫使清帝退位,并从孙中山手中顺利接过临时大总统的权杖,一时问鼎权力巅峰。

1913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这年9月,袁克定对外宣称赴德疗养腿疾,而知底细的人都清楚他此行的政治意图,是以袁世凯私人代表的身份出访德国。抵达德国后,他拜会了德皇威廉二世。威廉二世当时正试图在远东扩张势力范围,于是大吹中德亲善提携,力陈“中国现在搞的共和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要想发达,必须向德国学习,非帝制不能自强”,并请其转告袁世凯,中国要恢复帝制的话,德国一定在外交上倾力支持。袁克定听后,大受鼓舞,更坚定了支持父亲恢复帝制的决心。

帝制议起后,袁克定怀揣着皇帝梦,于1914年回国。那段时间,袁克定成了最为忙碌的人,他以“太子”自居,在背后出谋划策,穿针引线,竭力投身到支持其父称帝的活动中。

假造《顺天时报》

袁世凯一向被西方国家看好,他本人也与英美关系不错,却与日本人始终不睦。此次帝制将行,按他的想法,西方应不会横加阻拦,倒是日本的态度值得揣摩。若它从中作梗,这事能成与否,尚难预料。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然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没想到日本方面的野心如此之大,条件十分苛刻。日本驻中国公使陈述完有关内容后,袁世凯甚为惊愕,表情凝重地说,“本件应与外交总长会商”,当时并未表态。日使走后,袁世凯气愤至极,当即命令“立刻把关于帝制的所有事情给我停下来”。

中日双方就“二十一条”进行了多次交涉,在此过程中,袁世凯并未忘记谋取帝位。帝制由于外交问题一时进退维谷,而阻力主要来自日本,所以,他特别关注来自日本的声音。而袁克定看准苗头,见缝插针,开始了他的政治冒险。

当时北京有一份报纸叫《顺天时报》,初名《燕京时报》,1901年在北京创刊,是日本外务省在北京出版的华文报纸。它是日本政府在华的主要舆论工具,其言论多代表日本政府立场,故袁世凯公务之余必阅,随时了解时事动向、观点看法,以便见机行事。

为了使袁世凯早日下定实施帝制的决心,袁克定竟然想出一个馊主意。他不惜耗资3万大洋,雇了一班笔杆子,每天假造一份《顺天时报》进呈,专供其父阅读。文章多由他精心组织,刻意打造,主要内容是全国各界赞成袁世凯做皇帝,当然也包括“日本支持改行帝制”之类的话。在白纸黑字、巧言偏辞面前,袁世凯真的迷失了方向,每天沉浸在国民坚决拥护而日本亦不反对其称帝的美梦中。

被打上“欺父误国”的标签

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假版的《顺天时报》还是败露了,“肇事者”是袁家三小姐袁静雪。据袁静雪回忆,一天,她的一个丫鬟回家探望父亲,她当时最爱吃五香酥蚕豆,便让丫鬟买些带回来。次日,这个丫鬟买了一大包,是用整张《顺天时报》包裹着的。她吃蚕豆时,无意中发现了惊天秘密——这张前几天出版的报纸,竟与她数日前所看到的论调不同,她甚觉奇怪,于是赶忙找出同天的报纸加以比对,结果发现日期虽同但内容有异。个性叛逆的袁静雪极不赞成帝制,当晚,她拿着这张报纸去禀告父亲,袁世凯看后问报纸从何而来,她如实道出。袁世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有人做了手脚,他被骗了。 看出破绽的袁世凯大惊失色。他对袁克定的卑劣之举气愤至极,次日把他找来狠狠地抽打了一顿,一边打,一边骂他“欺父误国”。可毕竟袁克定是他儿子,袁世凯也没想把他怎样。

此后,袁世凯并未悬崖勒马,而是一意孤行,谋求称帝更切,终于在1916年1月l日“黄袍加身”“改元洪宪”。袁世凯倒行逆施,触犯众怒,他在登上皇帝宝座的同时,也自掘坟墓。蔡锷率先在云南宣布独立,敲响了帝制的丧钟,仅仅过了83天,袁世凯就于1916年3月22日正式宣布取消帝制;之后不到3个月,便在中南海居仁堂咽下最后一口气,一命归西。

据说,袁克定在父亲死前,急不可耐地要“接班”,多次逼迫父亲把自己的名字写进遗嘱。袁世凯当面如实照办,可儿子一出门,他就另立一份。等到袁世凯去世,金匮石室打开,袁克定一下子傻了眼,父亲指定的继承人是副总统黎元洪。

在袁世凯背后极力鼓吹复辟帝制的袁克定“梦断京华”,脑袋虽侥幸保住,却被打上一个“欺父误国”的标签,名声扫地。此后,他再未涉足政治。

(摘自《名人传记》韩文宁)

猜你喜欢
帝制袁世凯时报
老飞人
等候袁世凯
《京华时报》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潮流时报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顺天时报》与袁世凯之死
浅析伪满洲国傀儡帝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