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底两万里》为例谈初中科幻小说教学

2022-04-26 12:59杨科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策略

杨科

[摘   要]科幻小说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通俗小说读物。大量优秀的科幻小说具有独特而巧妙的构思,严谨的科学性和预言性,同时,它们的描述生动,文笔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文章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推荐阅读的名著《海底两万里》为例,谈一谈初中阶段科幻小说的教学。

[关键词]科幻小说教学;策略;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4-0010-03

統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推荐阅读的名著《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其以独特的描写手法和奇异的科学幻想著称。七年级学生对阅读科幻小说往往比较感兴趣,因为小说中奇幻而又充满逻辑性的情节让他们津津乐道,但这又容易导致他们忽视科幻小说本身具有的独特魅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科幻小说的导读课中,应该如何让学生领悟到科幻小说的与众不同?该怎样更有效地进行科幻小说的教学?本文就以点带面地简要谈一谈如何带领学生读好一部科幻小说。

一、科幻小说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自19世纪玛丽·雪莱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诞生以来,人们便对科幻小说颇为关注。当前,科幻小说已发展为一个繁丰复杂的文学体裁。在刘慈欣的《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之后,国内掀起了阅读科幻小说的热潮。科幻小说背景设定奇幻,情节安排和构思都很巧妙,且大部分阅读难度低,所以非常受学生的喜爱。其成为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用的工具。

实际上,一些科幻小说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赢得读者的认可,是因为其作者对自己脑中的世界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刻画,他们的科幻构思显得那么真实可信。比如,美国女性科幻作家洛伊斯·比约德就以文笔细腻著称,俄罗斯的艾萨克·阿西莫夫则是以平实的风格展现宏大的叙事结构而著称。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家的作品,不仅可以激发思维、开阔视野,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文学素养、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海底两万里》是早期的科幻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了阿龙纳斯、尼摩、康塞尔等人乘坐一艘潜艇在海底探险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教师若能指导学生读好《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便能帮助学生掌握赏析此类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二、科幻小说的教学重点

与其他门类的小说不同,科幻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文学评论普遍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必须拥有三要素: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简单来说,就是科幻小说中的描写必须是能让人信服的,并且包含科学幻想的元素。幻想的世界无比奇妙,但多多少少应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脉络,而不应毫无根据地铺陈妄想。最重要的是,科幻小说并不是为科幻而科幻,其应通过具有科幻元素的情节表现科幻世界中的人的行为和思想,引导读者在想象的环境中思考生命的本源问题。说到底,科幻小说家们关心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人类的未来。通过具体的描写来展现对人文的关怀,在这一点上所有的小说作品都是相同的。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通过阅读,大都能理解科幻小说中所描述的具有科学元素的内容,但往往不能有效认识作者想通过这些内容表达的人文思想。因此,科幻小说的教学重点,即让学生理解作者想通过这一作品展现什么样的人文思想,以及其是如何在作品中表达的。

三、《海底两万里》的教学策略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典型的将科幻描写与人文思考深刻结合的作品,通过解读这部小说,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儒勒·凡尔纳这位伟大的科幻作家及其作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激发兴趣—深入解读”这一过程来实现整本书的有效阅读。

外国作品的语言表达与中国作品的语言表达略有不同。部分学生并不习惯外国作品的表达方式,因此,往往不能够耐心阅读。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是很重要的。笔者认为,可以先通过找出文中的科幻元素、讲述创作背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人文思想。也就是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寻找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并向学生介绍小说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小说产生阅读兴趣并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更全面的理解。其次,要引导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细细品味书中一些细微的描写,通过研读的方式深挖科幻小说的人文主题。

(一)寻找科幻元素

《海底两万里》于1870年创作完成,作为一部早期的科幻小说,它有一个特点就是书中的科幻元素有些是可验证的。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一些书中描绘的“未来科技”变成了“过去的科技”或“现在的科技”。这一点能够引起初中生的关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书中哪些科幻元素是现在已经被验证了的,有哪些并未能被验证或者被更好的替代了。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被大大激发。在自读时,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科幻元素。这样,学生就能更仔细地阅读文本,做好圈点勾画和梳理。比如,《海底两万里》中描写的潜艇在当今变得更先进,其提及的海底隧道、潜水服、水下氧气瓶等都已成为现实,这展现了儒勒·凡尔纳对科学发展的预见性。学生了解到这些之后,便能更好地解读小说。

在实际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对富有科幻元素的内容特别感兴趣。有学生说,鹦鹉螺号潜艇是用电力驱动的,这和现在流行的电动车一模一样,一百多年前的人就能预料到现在的科技,真的很神奇。有学生说,作者写作的时代还没有出现潜艇,而作者却能把潜艇的外形和内部构造写得惟妙惟肖,仿佛真的见过潜艇似的,这样的想象力和写作表现力叫人叹为观止。还有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作者所描绘的海底景色上。作者描绘了多处海底和海面上的壮丽景色,体现了其所知晓的海洋地理知识十分丰富,也表现了其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在关注小说中的科幻元素的过程中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

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科幻元素进行讨论,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进而深化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为科幻小说核心内容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介绍创作背景

优秀的科幻小说不仅有天马行空的科幻创意,还有丰富的文学养分和高尚的人文情怀。但一些学生在初次阅读时,往往只被科幻创意所吸引,而忽略了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内容。若小说创作的年代距今比较久远,学生读起来就会觉得比较陌生。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要想达到科幻小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就要有效介绍相关小说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介绍在科幻小说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作品的创作背景对作品的结构和传递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科幻小说以“幻想”著称,但这种“幻想”并不是作者凭空杜撰的,而是作者基于其所處的时代所拥有的科学技术,通过一定的想象,将科技发展的脉络延展开来,从而展现各种充满创意的科幻元素。所有科幻小说中的科幻元素都会有作者所处时代的科技的影子。比如,儒勒·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描述潜艇是由钢、木材等制成的,这符合那个年代人们对于船只制造方式的认知。另外,儒勒·凡尔纳在书中描写了潜艇是用电力驱动的,还用上了电灯。可见,虽然当时电的使用还没有普及,但人们对电的原理和作用已有一定的认知。儒勒·凡尔纳曾经做过法务代表,长期坐船到世界各地出差,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爱上了旅行,并对大海有特殊的情感,这也是他能够将海底旅行的经历描绘得有声有色的原因。儒勒·凡尔纳本人是一位坚定的反殖民反帝国主义人士,他对那个时代的殖民统治和奴隶贸易深恶痛绝,他支持被殖民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他的立场和观念在《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中有着明确的表达。在创作之初,儒勒·凡尔纳将鹦鹉螺号的艇长尼摩设定为一位制造潜艇是为了反抗俄国沙皇的统治和压迫的波兰人,但是迫于出版商给的压力,儒勒·凡尔纳只好把尼摩的人物设定改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位印度战士。学生了解了这一背景后,在阅读小说时就可以理解尼摩艇长的行为逻辑。儒勒·凡尔纳希望通过对尼摩艇长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其对那个时代殖民主义的批判。儒勒·凡尔纳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文字的艺术加工体现在其作品之中。

通过介绍小说的创作背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熟悉作者创作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基础,从而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脉络。在科幻小说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创作背景介绍的引导作用,在向学生介绍小说创作背景的同时,还需要将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和思想内容进行关联性解读,以加深学生对小说的理解。

(三)选读景物描写

教学科幻小说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和写作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不能走马观花,有必要通过更深入的经典段落赏析和解读,加深学生对科幻小说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鉴赏科幻小说的能力。

在学生快速通读一遍小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小说中的部分重要情节或几段优美段落让学生进行精读,并在学生精读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讲解。比如,其中有一段内容描绘了“我”穿着潜水服在海底漫步时所看到的景象:

“太阳光还是斜着照射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光线如同通过三棱镜似的折射变形,海底的花草、礁石、胚芽、贝壳、珊瑚虫等,经这种折射光一照,颜色发生轻微变化,呈现出七彩光来。各种色调组合交错,一幅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缤纷的美丽图像,犹如善用色彩的画家的调色板,真乃海中奇景,让人大开眼界!”

教师在学生朗读后,提出一个问题:作者儒勒·凡尔纳定然没有去过海底世界,那他是如何构思进而去描绘海底的景物的?学生可以发现,作者通过描写“光”来引出整个海底世界的美景。首先通过描写“光”的映照路线(太阳光—海面折射—海底景物的折射)来构建整个场景,然后用一众海底事物在光的映衬下所呈现的色彩来渲染整个画面,最后用一个比喻句收尾,达到情感升华的效果。整个段落一气呵成,读起来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儒勒·凡尔纳在这里抓住了一个重点——“光”,以此来引出脑中幻想的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让学生各自在脑中想象一幅景象,然后思索如何抓住景象中的一个重点元素,将其用文字展现出来。这样的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

(四)精读人物刻画

人物永远是小说的灵魂。优秀的科幻小说将人物描绘得非常立体丰满。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儒勒·凡尔纳是如何描绘《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的。

比如,作品中对尼摩艇长的外貌描写如下所示:

“他身材高大,天庭饱满,鼻直口方,牙齿整齐,两手纤细,用看手相的说法,此人‘颇有灵心’,也就是说,与他那高傲而富有情感的心灵相得益彰……”“他的目光是多么的犀利啊!远处变小了的东西都被他放大了!他可一眼看透你的五脏六腑!他能看清我们看着模糊一片的海水!他能够看清海底的一切情况……”

又比如,作品中对尼摩艇长的语言描写如下所示:

“大海不属于独裁者。在海面上,独裁者们还可以运用其极不公平的权力,他们可以在海上相互争斗、厮杀,把陆地上的种种暴行带到海上来。但是,在海面以下三十尺的地方,他们的权力就使不上了,他们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他们的威势便荡然无存了!”

通过探究相关的外貌和语言描写,学生就基本能勾勒出尼摩艇长的形象。他坚定沉着,同时又充满热情,他热爱生命和自由,仇恨独裁者(小说中主要指向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爱憎分明。通过阅读探究后面的情节,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尼摩艇长这个人,如他是如何驾驶他的潜艇的,是如何礼貌地对待阿龙纳斯一行人的,是如何帮助穷苦的被殖民者的,又是如何对待他仇恨的敌人的。其实这一切作者都在之前的人物形象勾勒中留下了伏笔。

通过赏析人物描写,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的人物形象,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希望通过这些人物传达的内容。

教师要充分阅读相关的科幻小说,选择适合的阅读指导切入点,可以是经典的片段,可以是基于自身解读发现的不同分析视角,也可以是学生独到的见解,这些都能为学生阅读科幻小说提供明确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M].陈筱卿,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我的手机在哪?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