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化工原理Ⅱ》目标达成度评价研究

2022-04-26 03:17薛莹莹段胜阳陈泓坤刘子豪王筠
天津化工 2022年2期
关键词:标准值考勤课程目标

薛莹莹,段胜阳,陈泓坤,刘子豪,王筠

(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自2006 年启动以来一直在稳步推进中[1]。 成果导向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内涵,因此 “评估学习产出” 就成为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中之重。通过评估发现偏差并进行有效调控,建立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由此形成 “持续改进,闭环反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目前,使用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定量评估学习产出是国内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方法[2~4]。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指指导学生学习与课程目标相对应的课程内容,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综合、定量的评估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核心要求。 其意义在于通过达成度评价,既可以明确教师的责任和教学环节,又明确了学生的学习要求,有效地支撑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

以周口师范学院2018 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化工原理Ⅱ》为例,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确定课程目标相应的评价方式、权重、观测点以及评分标准,构建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分析评价结果,利用评价结果正向反馈教学, 提出提高该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改进措施, 进而形成闭环持续性改进教学,完善和优化教学设计,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改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 构建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

1.1 确定课程目标的评价内容及权重

“化工原理Ⅱ” 课程属化学工程技术科学学科,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化工基础技术课程。 本课程重点阐述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操作性能和设计计算基础,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 结合 “化工原理Ⅱ” 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获取知识、 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毕业要求, 将该课程目标细分为四个课程分目标,进一步依据课程性质和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要求确定各个课程分目标的权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内容及权重

1.2 确定课程目标的评价方式、权重、观测点以及评分标准

根据 “化工原理Ⅱ” 课程兼具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双重特点,将该课程目标的评价方式制定为两大类别、五个具体环节组成。 两大类别为标准性测试和过程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均采用百分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平时成绩占比30%。 平时成绩又由课堂考勤、课后作业、章节测验和课堂表现四个具体的部分构成,其中课堂考勤占比9%、 课后作业占比9%、 章节测验占比6%、课堂表现(包括课堂提问和讨论等)占比6%。

1.3 确定课程目标相应的评价方式

依据课程目标的评价内容和权重、 评价方式、观测点和评分标准进一步确定其相应的评价方式,见表2。 其中课程目标2 和课程目标3 的评价方式全面覆盖5 个组成部分, 课程目标1 中缺失课后作业的评价方式,课程目标4 中缺失课后作业和章节测验两种评价方式。

表2 课程目标的评价方式

1.4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计算

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可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以及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6]。 课程目标达成度直接评价可采用标准化测试、 过程性考核、学习档案等方法进行,间接评价可采取访谈、问卷调查、学生反馈等方式进行[7,8]。文中涉及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均为直接评价。 分别将课程分目标与其对应的评价方式汇总列表,并考虑各项评价方式的权重系数,可分别获得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Pi:

注:i=1,2,3,4。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P:

以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55 名学生为例,五种评价方式中课堂考勤和课后作业的平均得分均达到90 分以上, 其中课堂考勤平均得分高达98 分,充分说明学生上课的出勤率比较高,迟到、旷课、早退和请假现象较少;课后作业平均得分达到94.1 分,表明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较好。 但同时结合课堂表现及实际批改作业过程也发现一些重大问题,如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部分同学甚至出现 “身在教室心在神游” 的现象;学生作业应付、相互抄袭或者网上抄答案现象严重,因此课堂考勤和课后作业的评价结果会偏离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使评价结果不可避免的出现正向误差。评价方式中标准化测试即期末考试中课程目标3的平均得分率最低,仅达到56.1%,这表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差,需要重点加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P1=0.790,P2=0.793,P3=0.691,P4=0.764。课程总目标达成度P=0.761。课程目标2 的达成度最高,课程目标3 的达成度最低,课程分目标达成度与课程总目标达成度数值均高于期望标准值0.65,表明课程目标达成度良好。

将55 名学生个体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分别作图,见图1。对于课程目标1 和课程目标2,大多数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较好,仅有个别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低于期望标准值。 其中有5 位学生未达到课程目标1 的期望标准值,有5 位学生未达到课程目标2 的期望标准值, 这5位学生中有3 位既没有达到课程目标1 的期望标准值, 也没有达到课程目标2 的期望标准值,表明这3 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 对于课程目标3,有半数学生未达到期望标准值,课程目标达成度最差。 对于课程目标4,有1/3 的学生未达到期望标准值,有12 位学生课程目标4 的达成度达到100%,表明课程目标4 学生表现出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图1 学生个体差异评价度分布

2 持续改进措施

2.1 针对学生过程性考核成绩普遍偏高、标准化测试成绩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出现平时成绩中课堂考勤和课后作业成绩过高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过程控制,增加平时成绩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机制,如知识点总结、随堂测试、创新实践等,避免学生平时作业抄袭、考前突击、课堂学习效率低等情况,提高评价的准确率和客观性以及真实性[9]。

2.2 优化平时成绩中各种评价方式权重,如降低课堂考勤和课后作业权重,防止或降低学生出现出勤率高、抬头率和点头率低、作业抄袭严重而导致的学习成绩偏离真实状况的问题。

2.3 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10]。

2.4 针对课程目标3 中期末考试成绩和达成度偏低的情况,课堂讲授中重点加强工程实际问题的讲解,并合理设计期末考试内容,使得考试更加多元化、科学化。

2.5 针对课程目标4 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以后重视学法指导,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多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方式,让他们体验到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11]。

总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过程就是持续改进。 通过设计制定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与分析,建立 “评价-反馈-改进” 闭环持续改进机制,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评价方式及观测点,从而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标准值考勤课程目标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北京市重金属污染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事业单位人员考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级甲等医院应用PDCA循环提升考勤管理的创新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智能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基于位置服务的学生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