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球赛

2022-04-27 21:34姚芸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预设小朋友幼儿

姚芸

陶行知在《活的教育》中指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是他會根据客观形式制定出教育计划;另一方面是知道如何根据生活和实践来实现计划,并且在某种情形下灵活修改、发展他的计划。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方式,包含有目的的预设和灵活的生成活动。预设和生成的互动过程就好比一场有趣的球赛,“活的教育”在中间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接到幼儿抛来的球后,要学会探究和思考每一个球的回应技巧和质量,再将球抛还给幼儿,使师生在一抛一接的互动过程中分享经验、获得发展。

一、主动出击型

当教师发现幼儿产生新的热点时;当幼儿的生成内容具有成长中必备经验的价值时;当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幼儿对生成内容有探索渴求时,教师要发挥主动性,重新调整预设目标,引发幼儿参与到生成活动中,形成新的主题。

1.找准主题切入口

在找准主题切入口时,有一个原则,就是适小不宜大,应遵循避大就小的原则。切入口大,虽然有全面、完整的优点,但容易造成浮在水面,蜻蜓点水的感觉;切入口大,知识面涉及得广,每个领域都涉及到一点皮毛,使幼儿无法深入进行探究。从有价值的问题入手,打开切入口,将问题转化为主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问题是一种认知冲突,如何让这种冲突引起大部分幼儿的共鸣,成为有用的教育信息呢?关键是教师要正确梳理好幼儿提出的问题,并进行选择性的归纳、提炼,使问题变得有序、有中心。

“管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们以其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形形色色的问题:“为什么吸管可以喝饮料?”“自来水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笛子上会有许多小洞洞?”……孩子们的问题那么多,那么广,他们的问题是“散点式”的,关于“管道”,幼儿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但这些问题在“面”上铺的很开。而作为主题,不仅需要内容的广度,更要求有一定的深度,要将这些问题转化为主题,我的经验就是要使幼儿的思维“聚焦”,于是,主题“有用的管道”就新鲜出炉了。

问题和主题是相辅相成的,问题是主题探索的起点,围绕着某个事物或现象方方面面的问题,经过适当的提炼就可以上升为主题。抓住幼儿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打开了主题生成的切入口,推动主题活动的不断发展。

2.捕捉幼儿兴趣点

幼儿生成活动的内容和主题通常来自他们感兴趣的世界,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的自主活动。兴趣点是生成活动的前提,当我们发现孩子们都对某种现象、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意味着有生成活动的可能性,教师要敏锐地去观察发现,生成新的主题。

大班末期,我班的小朋友意识到自己快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对上小学充满了向往,他们迫切地希望了解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考虑到幼儿已有了做小学生的愿望,为了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课堂规则意识,了解有序的学习状态,使他们以后能尽快适应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于是,“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就产生了。我们组织小朋友参观小学、背上小书包来上学、学习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学做值日生、哥哥姐姐来介绍经验等活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了初步的理解,孩子们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教师要在“主动出击”中产生新的主题,关键是要抓住新的教育契机,准确捕捉到幼儿有兴趣、有意义的生成点,有效地促使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适时介入型

当幼儿的生成内容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转化为预设活动时,由于幼儿受年龄特点、经验水平、材料特点及活动形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在生成活动的过程中适时介入,提供帮助,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效推动幼儿的发展。

1.巧妙点拨,提供帮助

为了让幼儿感受不同纸质的特点,我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纸,有报纸、白纸、广告纸、牛奶纸盒等。当小朋友看到桌子上的水盆里盛放着清水,里面还有一些小积木的时候,乐乐就对我说:“老师,水里有积木。”“是啊,你能不能用这些纸把积木舀出来?”乐乐一开始做了一只小纸船,小心翼翼地把纸船浸到盆里,水很快就漫过了纸船,纸马上就变软了,乐乐没能用小纸船捞上积木,湿答答的纸吸足了水变得沉甸甸的,他捧着这一团纸,不开心地说:“烂了,烂了。”遇到了挫折的乐乐停止不动了,我看到了,就对他说:“你再换盒子试试看。”乐乐这次特别的小心,就去找来了一个牛奶盒子,他玩了很久盒子一点都没坏:“牛奶盒子遇到水不会烂。”他高兴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周围的小伙伴。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孩子经过自己的科学探索,已经发现了纸吸了水后会烂的性质,让小朋友来摸一摸里面有一层防水的材料,知道这种特制的纸能够防水,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个总结提升的过程,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加强了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对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巧妙地进行点拨,提供适当地帮助,从幼儿的行为表现、符号特征中把握他们的发展脉搏和活动方向,适时扩展、延伸新的活动内容。

2.适时介入,归纳提升

在幼儿的生成活动中,教师要为儿童创设种种探索发现的环境,寻求刺激幼儿产生新难题的激发点,让他们能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并在课程中迸发自己的潜力。我们要追随幼儿的发展,创造更宽广的空间挖掘潜能,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我爱我家”主题活动中,小朋友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全家福的照片,我就将这些照片布置在我们班的展示区。一连几天,幼儿都围在展示区中,兴致勃勃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照片。慢慢的,我发现孩子的兴趣从介绍照片的人物逐渐转移到人文风景上。有的说:“这张照片我是在东方明珠塔照的,看,这塔多漂亮啊!”,还有的说:“我到了北京的长城,感觉长城太伟大了。”有的更加得意:“去年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泰国,这是我在森林公园拍的”……看到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聊得起劲,我觉得这正是一个适宜的介入机会,就请小朋友回家去收集外出旅游的资料。第二天,孩子们就带来了各种旅游杂志,自家拍摄的旅游DV,在观看的过程中,在幼儿显示出极大的热情中,我对幼儿的热点进行归纳提升,“旅游”这个内容就被整合进了主题教学。

三、创新顺导型

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会生成许多教师没有预先设计好的学习内容,但教师的回应往往是有限的。追随幼儿,并不意味着教师被动顺从幼儿,教师没有必要对幼儿的生成一一作出回应。有时,当发现生成的主题对幼儿没有价值时,需要教师作出判断,将幼儿抛过来的某些“球”抛出场外;对于能够创新再利用的内容,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引导和改良,使其更加合理和适宜,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目标外的再创新

当幼儿的生成偏离教育发展目标时,教师一定要坚守预定目标,同时提炼出有利的因素进行再创造。有一次,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各行各业”这个主题中,开始玩起了“红中”、“白皮”的麻将游戏。显然,他们也是在生活中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如果我任由他们玩下去,一定会形成所谓的“麻将文化”,这对幼儿的发展肯定是没有益处的。在这种情况下,我果断地制止了幼儿的麻将行为,同时又引导幼儿进行麻将材料的玩法再创造。

《指南》指出,4-5岁的孩子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这让我想到麻将牌坚固耐用,适合搭建的特点,于是在班级科学区中,我投放了一些麻将牌以及一些小木棒等辅助材料。孩子们来到科学区后,不由自主地研究起怎么把这些麻将牌进行搭建。有的幼儿选择了一些小木棒,把四块麻将“打好地基”,然后在四周用小木棒连接起来,这样一层一层往上垒高。由于借助了木棒,使麻将牌受力比较均匀,成功地把麻将牌垒得高高的。有的幼儿在搭建的时候,就没有选择木棒,而是像造小桥一样,有规律,有间隔的将麻将牌搭起来。下面的麻将牌最多,然后越往上就越少,这样的方法搭出的小桥非常的稳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这项动手动脑的活动,“有趣的垒高”系列活动应运而生,小朋友在活动中了解了多种不同的垒高方法,最高的作品比孩子的个子還要高。

2.顺势教育巧引导

在自由活动时,一群孩子簇拥着一对“新人”,其中一位头顶红沙巾,另一位扮作新郎。“主婚人”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在整个过程中,所有孩子的脸上都露出神秘的笑容。我们知道,幼儿阶段是孩子萌发性别意识的阶段,他们开始对“男孩”或“女孩”的实际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对此,我们不应该回避,也不必“过敏”,应充分理解孩子的游戏行为,挖掘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将早期性教育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结合起来,把这类游戏引向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我的做法是向孩子们介绍我国少数民族及国外的婚礼习俗,扩大孩子的眼界,让他们感知世界婚礼文化的丰富多彩,初步体验文化的多元性。当班上大部分幼儿对婚礼游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又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欣赏《婚礼进行曲》,举办自助餐会,学跳交谊舞,开办“婚礼公司”等。

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中,反思经验中发现契机,顺势教育,巧妙引导,用幼儿能接受的方式生成教学内容,使幼儿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更主动、更积极、更好地发挥潜能。

四、场外互动型

如果教师和幼儿是球场上的运动员的话,那么在看台上为球员摇旗呐喊、鼓掌助威的球迷一定是热情的家长。因此,要成功地举办一场球赛离不开场外球迷的大力支持。同样的道理,在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时,幼儿生成的内容在展开、推进、深入时,都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教师要善于利用家长资源,争取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尽最大可能让家长资源为教育服务。

孩子的家长具有不同的职业、经历、爱好、特长,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教育资源,我们就让家长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为幼儿的教育服务。在“消防演习”活动中,我们事先和在消防队的幼儿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为孩子们做一个用消防设施灭火的现场演习。这一环节的加入,为幼儿直观理解消防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最直接、最生动的资料,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在《爱护鸟类》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又请家长一起宣传鸟类知识,发放护鸟宣传单,和孩子一起制作鸟窝……许多家长看到幼儿的点滴成长后,都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在“我要上小学”主题中,家长的支持和引导非常重要,比如培养孩子良好的坐姿、握笔姿势、阅读习惯等;以身作则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鼓励孩子自己收拾整理物品和房间,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幼儿一起合理采购文具、爱惜文具。家园合力带着孩子从心理和生理上都做好上小学的准备。

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是相辅相成的,预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生成做准备。在活动中,预设和生成都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递进的关系。陶行知先生用“活的教育”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教师想要既当好教练,又当好球员,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所在,用心去捕捉教育时机,灵活调整计划,充分发挥师幼双方互动的积极性,尊重幼儿自发生成的有价值活动。处理好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生成活动之间的关系,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功能,有效促进幼儿活动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预设小朋友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