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类课程资源建设探讨

2022-04-27 21:34刘毅赵宇枫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计算机网络线下

刘毅 赵宇枫

基于传统线下面授教学反馈不及时、教学难,对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学进展把控不准等问题,提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旨在整合课程学习资源,增进师生双向互动与教学反馈,以更好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计算机类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庞杂、教学内容多样,从课程资源建设视角,就如何搭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平台及教学实施过程展开阐述,为课程改革提供教学参考。

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线上教学资源来整合课程知识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自主化学习需求。“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未来课改的主要趋向。计算机类课程资源建设目标在于配合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通常具体、真实、贴近岗位的课程资源更能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合作探究的热情,增强学科综合素养。为此,立足计算机类课程特点,围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际,就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展开探讨。

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必要性分析

计算机类课程理论与实践部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随着慕课等在线学习平台的不断完善,将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相结合,提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建设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结合混合教学模式来重构课程资源,需要考虑所有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途径,能够有效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握学习进程,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便捷沟通,获取学生学习反馈,及时调控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完成度的达成。

(一)线下教学模式

线下教学侧重于教师面授方式。该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主导,由教师来整合课程资源,渗透教学目标。这一模式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无法激活,导致知识传递单向,教师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效果,难以落实因材施教。同样,该模式在课时上相对固定,师生交流受制于课堂。尽管可以依托微信、QQ等辅助方式来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但效率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解决。单纯线下面授教学,教学进程不宜调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难以激发。另外,线下面授受制于课时、教法等影响,教师易进入盲目讲授状态,师生互动不足。

(二)线上教学模式

线上教学相比线下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当下,慕课、畅课、微课等在线学习资源为线上教学提供了便利。线上教学突破时空局限,教师通过在线推送教学计划和任务,学生结合自我实际,安排线上自主学习。对所学内容可以多次、重复学习。学生自主性得以激发,对于学习中的疑难可以向同学、教师寻求解答。线上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异步学习模式,但线上教学可以兼顾学生个性需要。另外,根据线上教学,教师可以追逐学生学习进度和完成度,利用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来优化教学侧重点,避免单一线下面授由教师主导带来的教学弊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不过,线上教学也有不足,线上学习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主学习能力直接相关。一些学生缺乏自制力,无法保证线上学习质量。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对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的综合对比,提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优化线上课程资源,将线上与线下优势进行互补,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教学效果。在线上课程资源整合上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推送相关联的知识点微课、作业等任务,对每章知识点设置详细的教学计划,衔接各章节测试任务。学生利用在线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平台的统计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完成度。同样,利用线上教学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学习疑难点,结合学生作业和测试,为教师提供学情分析。由此来优化和调整线下面授教学活动,释疑解惑,因材施教。事实上,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课程知识体系横向跨界整合,提高课程育人质量。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资源建设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就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资源建设思路进行总结如下。

(一)教材分析

在混合式教学课程资源建构前,要结合教材及教学目标来优化课程建设重点。“计算机网络”课程学科交叉性强,涵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知识点,理论性复杂,概念相对抽象,不易理解。同时,“计算机网络”课程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知识点应用范围广,知识更新快,探究空间广阔。针对该课程授课时数50学时,很难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全面讲解和剖析。针对该课程的资源建设,需要立足“计算机网络岗位”实际,基于职业素养与要求,细化与之对应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同时,在课程目标与学习任务设计上,还要区分重难点,对于重点部分,要加大课程资源的梳理,引入精讲素材;对于难点部分,要整合课件、视频、仿真软件、实验指南,以及案例库等,便于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突破学习难点。考虑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需要,课程资源建设要强调学生需求,利用移动自主线上学习,加强对常识性知识、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利用案例、实验课程,构筑思辨性、启发性、体验性学习情境,增进生生、师生互动与交流。另外,在课程资源广度、深度上要强调梯度性资源整合,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目标梳理

课程资源建设要把握针对性、契合性、拓展性。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以第一章“概述”为例,将之梳理为八个模块。对每个知识点设定相应的讲解方式,并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不同知识点,按照分类,有自学、重点讲解、深化练习等分类。不同模块都包括思政元素。针对“网络岗位”特征,细化本章教学目标。具体说明如下:本章分为八个小节。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对照该节,明确“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范围、重要性”。在能力层面,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在思政方面,强调“网络强国”战略,提高学生网络强国意识。第二节,“计算机网络概述”,该节讲解“网络协议的标准化组织”,重点让学生了解网络协议相关标准的制定,网络协议规则;思政方面,突出标准的科学性、重要性,增强学生科学态度。第三节,“互联网组成”,学习互联网相关构成部分,重点学习典型交换方式以及优缺点,要求学生具备发现、分析网络问题的能力。第四节,“互联网发展”,了解互联网发展史及未来发展趋势。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史为鉴的辩证意识,从互联网发展過程中洞悉发展规律。第五节,“计算机网络类别和性能”,该节概念较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辨析概念的内涵、意义。第六节,“网络体系结构”,渗透网络体系结构思想,分层结构、网络协议等知识为学习重点,网络参考模型是难点。突出学生规范意识,认识计算机网络协议。第七节,“网络安全与威胁”,认识网络安全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第八节,“实验”,运用所学网络知识,参与网络组建活动。了解网络架设方法,突出团队沟通与协作精神。

(三)搭建“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库

围绕“计算机网络概述”,对“线上+线下”课程资源的构建,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线上学习资源。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细化课程资源模块,设置线上学习任务单。比如观看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系列课件、视频,向学生推送计算机网络概述相关学习资料。重点对“计算机网络”相关概念、网络概述、网络发展史、网络安全等内容,整合线上学习资料,便于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合作、互动,任务单上设置话题,了解网络安全事件,增强学生网络安全与防控意识。最后,布置线上测试,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成效。第二部分,线下教学内容。在线下环节,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一是对线上资源学习情况进行测试,以提问、抢答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自学进度。二是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精讲。如网络概念、功能的讨论,网络组成、类别的划分,网络性能及网络体系结构的讨论等。三是衔接线上学习,引出话题交流。如“互联网是人类在存储、信息交互领域的重大应用”“互联网标准制定的阶段”“互联网基础结构及特点”“互联网有哪些主要威胁,安全防范措施”等。四是课程思政。从网络知识点延伸思政要素,如从网络攻击中突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体系结构中增强标准、规范意识。五是实训课程。组建小型局域网,掌握双绞线制作及网络调试方法。最后是课程总结。

(四)设计教学方案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师要发挥各自教学优势,优化课程教学方案。一方面,在线上学习环节,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向学生推送网络学习资源和视频资料。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统计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包括对各项任务的完成度。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学习难点,教师利用线上测试,获得线上学习反馈,为线下课程方案优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在线下面授环节,教师通过检测反馈,了解线上学习平台学生学习状况。利用练习题、测试题,以小组为单位,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情况。小组交流方式,以话题讨论、观点交换等方式,集中解决学生疑难,增强学生同伴互助、互学能力。针对重点知识,课堂以面授方式展开精讲。在实战应用环节,围绕实践项目,教师以示范引领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引入分组讨论与交流,增进同伴示范、同伴沟通,教学相长。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引导等方式,化解实践环节难点,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组织混合教学活动

对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师要通过布置具体、细化、可测量的教学活动,来贯穿课程相关知识点。布鲁姆分类法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掌握三个维度。认知维度,包括了解、记忆、分析、应用、评价、创造等六个层次。情感维度,侧重于学习态度、价值观念、高尚情操等方面。动作技能维度,强调动手、技能、协调等实践能力。结合“计算机网络概述”,从线上(课前)、线下(课堂)两方面来设定相关教学活动。线上活动主要有:推送与知识点相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案例资料等;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围绕话题展开交流,完成相关测试;介绍国际标准组织、讲解“ISO标准化组织”、讨论相关标准的重要性、拓展华为的5G网络标准等;介绍网络核心构成部分,认识相关设备;对比美、英、法等国互联网发展现状,思考为什么我国是互联网大国,而非互联网强国?介绍计算机网络概念,讨论层级结构;思考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体系结构的原因;介绍典型网络安全威胁、案例,启发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线下活动主要有,探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作用;探讨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对比优缺点;探讨计算机网络性能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指标;对网络的复杂异构如何解决;动手组网活动,分析组网重点内容。

三、结语

针对计算机类课程资源建设,主要由理论和实验教学构成。按照课程资源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整合课程要素时,包括课程导学、课程学习资料、实验课程、题库资源、主题讨论、拓展进阶等模块。教师要围绕课程目标,对相关音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资料进行重组,以综合资源库方式,便于学生学习。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立与之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线上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内容、任务完成度、参与互动交流次数、线上测试成绩等方面;线下评价,利用讲授、提问、答疑、活跃度、课堂表现、话题参与次数、实战训练成绩等进行评价。

(基金項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教改重大项目《新形势下针对多元学习者类型的高职院校精准招生培养途径与效果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036。)

(刘毅,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大数据,网络安全,计算机教育。赵宇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联网工程、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计算机网络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线下疫情亏损,线上虚假繁荣,中国手机行业已“寒气逼人”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析
基于微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