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水乡忆塘河

2022-04-28 10:09薛哈妮编辑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22年3期
关键词:龙舟温州

文 | 薛哈妮 编辑 | 王芳丽

温瑞塘河 摄影/摄影师160355915453825/图虫创意

温瑞塘河,位于温州市境内,起于汉晋间,源于温州城外小南门,一路蜿蜒数里至瑞安东门外,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孕育了独具魅力的瓯越文化,滋养了一代代“敢为天下先”的瓯越儿女。它是自然与人工联袂的杰作,众多支流从不同的方向汇入,流经万重的山谷,穿过远方的山脊,萦回蜿蜒的山涧,潺潺地流近我们,又一刻不停地奔向瓯越大地的河头田间。山川与丘陵纵横交错,湿地与河荡贯穿汇通,村落星罗棋布,与海咫尺相望。它既是一条水系,又是千年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承载了瓯越文化的漫漫时光。

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初夏,谢灵运乘一叶扁舟而来,一篇《游赤石进帆海》从此打开了吟咏温瑞塘河诗篇的大门。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夭伐。

在初夏的某日,谢公兴致勃勃地乘坐着游船,从温州城区向南面的瑞安方向出发。沿途两岸波涛起伏的河浪,交融着远处蔚蓝的天空,一条条小白鲦在碧波中跃动,一群群轻快飞翔的鹭鸟,映照着清澈的水面。诗人心中的苦闷在顷刻间转瞬即逝。

往后的诗人们仿佛把我们引进了江南塘河水乡的美丽田园风光。“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徐照《舟上》)坐在一叶轻舟上的诗人,看着山色水畔的几户人家,在朦胧的清晨中,晓光浸润着月色,袅袅炊烟在晨光熹微中弥漫;“水满田畴稻叶齐,目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徐玑《新凉》)田畴里的水稻,正在争先肆意地生长,早晨的阳光驱散了一片雾气。爱好新凉的黄莺,在青山的重影里欢快啼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江南的初夏,山野碧绿,清水悠悠,杜鹃声里,细雨蒙蒙,春耕农时不等人,劳作人儿方才剪桑喂蚕,转眼又到水田插秧;“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细雨绵绵,碧草萋萋的池塘边蛙声此起彼伏。约好的友人迟迟不来,诗人无聊地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芯结出的灯花……

此后,张又新、赵抃、杨蟠、林季仲、叶适、陈博良等一代代文人墨客迷恋塘河景色,挥洒一篇篇散落于古籍文献之中的塘河诗章。“涨海尝从此山过,千帆飞过碧山头”“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生姜门外山如染,山水娱人岁月长”……具美的佳作,状摹着塘河两岸的乡土与民情。正所谓诗出塘河,塘河如诗。

诗情画意的塘河,留下了千年数不胜数的旧事。“百里荷塘、龙舟竞渡、集市庙会……”在温州人眼中耳熟能详的词汇,是塘河文化的历史重现。

据《温州府志》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温州人称龙舟竞渡为斗龙,或扒龙舟、扒龙船、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据考证,唐宋之时起,温州地区就有龙舟竞渡的传统,地域特色尤为浓郁,素有“看龙舟、到温州”之称,并传有“千帆竞渡、万人空巷”的壮阔场面。

“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每年端午临近,河岸时喧龙舟号。这也是我小时候心心念念的事情之一。早早来到塘河边,选取最佳观赛位置,与一旁的小伙伴吵闹个不停。直至龙舟缓缓入场,周边逐渐安静了几分,几番腾挪之后,比赛开始。大人们挥桨扬波于呼号之间,击鼓喧天在塘河之上,在一阵鞭炮噼里啪啦的鸣响声中,龙舟人顺流南进,顷刻间消失于塘河拐弯处。一望无际的远方,有着更广阔的水域,那是另一域属于龙舟的天地。

悠悠塘河,流淌千年,沉淀了一段段不朽的民俗风情,更寄托了我心中一处处剪不断的乡情。作为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我对于塘河并不陌生。塘河的水不似溪水般潺潺而流,更不似大江大河般涛涌不绝,它更像静静荡漾的时光,穿越在这阡陌纵横的原野大地。

初识塘河,是在七八岁之时。那时父亲做着五金配件生意,在温州、瑞安来回跑趟运货,当时还无高铁,最常见交通工具就是河轮。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携上在家无事的我一起去温州。那时熙熙攘攘的东门埠头热闹极了,挑担的、提袋的南来北往的旅客,肩背麻袋货物的码头搬运工,高声吆喝的小商贩,到处都是那个时代的繁华景象。

靠近埠头的客船、货船,大多分布在沿河东面。“到莘塍、塘下、河口塘的这里上船!”一声声冲破喉咙的吆喝把我唤回现实,那是使出浑身解数,卖力招揽顾客的船工。

温州大罗山,山中的溪流为温瑞塘河的水源来源之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河轮逐渐开动,缓慢地离开码头。船上的空间很大,头尾两边通透,一通到底,当然也有不少大人们不拘小节地盘坐在船头、船尾,享受着行船时,那扑面而来的清凉河风。船舱里,不时传来一阵阵瑞安鼓词。互不相识的人们摇着随身携带的蒲扇,听着鼓词先生那抑扬顿挫的唱词,恰时唱到自己熟悉的,紧跟着哼唱几句。一曲终了,唱词先生就把词鼓翻过来从我们每个人的面前走过,大家不约而同地往鼓里丢些零钱。之后,卖糖人、槐豆芽、莘塍“五香干”、灯盏糕、双炊糕的小贩轮流上阵叫卖,满目琳琅,那时的我就眼巴巴地望着这些零食,馋着嘴恳求爸爸买个给我。

一晃过去二十余年,因工作缘故,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流动不息的塘河历史长廊,人群云集,古迹聚散。犹记得河旁有棵大榕树。在我的记忆中,那棵榕树似乎没有冬天,一年四季地那样翠绿,那样茂盛。船在河上缓行,切开水面,船两旁水面的水痕呈楔形,无限向前。静谧的阳光照拂着河流两岸的村落、行人,照耀着我们脚下的这条塘河,辉映着千年流逝的时光。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千年塘河深深印刻在多少远方游子心灵深处,在那浟湙潋滟的波光里,再一次浮现儿时的蝉鸣和蛙声,仿佛低头诉说着流金岁月里的点点滴滴。

猜你喜欢
龙舟温州
旱龙舟比赛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龙舟
《金娃——龙舟》
观云
手工艺·温州发绣
Teacher Quality Requirements in E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