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中的构建与探索

2022-04-28 03:30罗富琴李聪颖
科教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皮肤性病理论目标

刘 倩,罗富琴,苏 虹,李聪颖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 400010)

皮肤性病学理论基础为形态学,学科具有病种多,临床表现差异大等特点,而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致教学内容枯燥抽象,教学过程无师生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理论教学提供了创新的基础,笔者对BOPPPS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中如何进行构建、有无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进行探讨,以达到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目的。

1 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现状

皮肤性病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有一定不同点,具有形态学强、实践性强特点。皮肤科医师开展临床工作建立在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仅通过描述性文字很难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理论教学中既无法直观了解皮损形态,同时教学模式存在缺乏思考引导,达不到教学大纲所需掌握的疾病的要求[1-2]。因此皮肤性病学教学近年来探讨的重点是如何改进理论教学方法,探索并开发出一套适合现代化教学需要的方法。

2 BOPPPS教学模式简介

BOPPPS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集中的规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6个部分,各部分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具有特点[3-4]。该模式在众多学科已得到一定运用,主要包括六部分(见表1,p93)。

表1 BOPPPS教学模式

3 BOPPPS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的构建

皮肤性病学本科理论教学采用张学军、郑捷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皮肤性病学》作为授课教材。此版教材的教材内容具有涵盖面广的特点,全书共二十九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皮肤的生理结构、病理结构、实验检查和各论。为改进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使用BOPPPS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

3.1 注重引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通常直接进入主题,BOPPPS教学模式则强调课堂引入(Bridge-in,B)。该环节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内,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皮肤病临床病例图片、录像或者事实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如讲授病毒性皮肤病内容时,可节录一些瘟疫电影中个体患病后皮肤出现皮疹的片段入手,将其与学生即将学习的医学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并提出与理论课程相符合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3.2 清晰教学目的,明确学习目标

“皮肤性病学”理论知识点较多,部分章节内容较多。BOPPPS教学模式重点在于清晰提出并细化教学目标(Objective,O)。提出3个或3个以上可评估的教学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每个目标拟定一个关键词,根据目标设计出重点难点突出、详略得当的教案。通过目标学生可以明确哪些内容是需要掌握的,哪些知识是需要了解的,有效避免课后知识点混乱。

3.3 课前预习摸底,洞察知识储备

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前预习中一般未提供预习思路及相关资源。教师可在课前通过视频、网站、文献、微课等途径提供课前预习资料,让学生了解课程的背景。通过课堂前部分时间的前测(Pre-assessment,P)进行摸底。提出1-3个简单问题检查学生对本次课程的了解程度,知晓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储备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前测的结果调整讲课内容和时间分配。如在讲授皮肤病外用药物章节前,可让学生先观看外用药物剂型微课,通过提问、小测验的方法来检测预习效果,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

3.4 互动参与课程,引导主动学习

BOPPPS教学模式的核心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P)在“皮肤性病学”理论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参与式互动学习方式,即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手段,学生采用模拟、操作练习等方法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如在皮肤病学总论章节,教师将传统的文字描述改为模型、文本、视频、声音、动画、图片等内容,通过教具模型、板书、PPT等工具,引导学生掌握皮肤的结构、皮损的特点。教师可运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头脑风暴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对枯燥的概念产生感性认识。如皮肤性病学药物性皮炎章节,教师可采用病案讨论式方法,选取药物过敏性皮炎的病案,提供病史、基本信息、病例图片等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最后老师总结。病案选择需典型且符合大纲讲授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课堂的学习氛围得以活跃,学生不再被动听课,而是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教师及时与学生交流并提供帮助,可结合板书和简单思维导图等方法引导学生连续性思考,达到师生交互式学习的良好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3.5 课后简单测试,巩固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的后期,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测试即后测(Post-assessment,P)。根据学习目标可采用多样化的检测手段,如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配对题等适用于概念型知识;案例分析、评论心得等适用于技能型知识。如在“药物性皮炎”章节教师可给出图片,如固定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和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等,向学生提问临床类型是什么,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有哪些等相关问题。通过检测教师可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估是否达成既定教学目标,根据所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后续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对典型的药疹临床表现记忆深刻,利于巩固知识体系,促进理解与消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6 总结重点内容,确保教学全面性

BOPPPS教学模式最后一个部分是总结(Summary,S)教师用精简的语言对本节课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归纳。可以通过板书、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章节的重难点进行回顾。学生通过该环节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消化课堂要求的知识。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通过反复练习加强学生对教学要求的重难点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也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最后预告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因此课堂总结具有独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本堂课的小结,也是下堂课内容的预告。

4 BOPPPS教学模式对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的意义

4.1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传统皮肤性病学理论课程教学中,仍采用以教师教授知识点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BOPPPS模式教学,促使教师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重大转变,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皮肤性病学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要求教师应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带教经验,可以在学生与教师互动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式参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动态监测,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提升了教学能力。

4.2 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学生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听讲为主,而在BOPPPS模式下,摒弃填鸭式及灌输式教学方法,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提供了教师及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讨论的机会。教师一改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模式,而是转为引导学生思考的模式,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从而构建起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BOPPPS模式的应用提供师生间更多互相交流的机会,更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提升学习效率、效果,实现了对教学成果的评估。

4.3 创新教学方法并提升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由于教师未充分合理设置教学目标,造成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不了解,学习过程中没有方向。BOPPPS模式的应用,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大大提升。教师通过提出教学目标,通过BOPPPS模式中几项或全部环节,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细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理论学习过程中来,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流程,提升理论教学效果。

5 结语

皮肤性病学理论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理念一种框架,将教学过程模块化,可改变理论教学枯燥、单一的特点[5-7]。通过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对皮肤性病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挖掘专业知识的精神,提升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使教师挖掘和创新教学手段,更好地掌控并优化教学流程,从而达到与预期目标相吻合的教学效果[8]。该教学模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改革理念。因此,BOPPPS教学模式应在皮肤性病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皮肤性病理论目标
坚持理论创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神秘的混沌理论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