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破”与“立”

2022-04-29 01:34王琴
关键词:党的政治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文化强国

王琴

摘 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立足建党百年的关键节点,探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从政治维度来看,有利于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方向;从民生维度来看,有利于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从文化维度来看,有利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展进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破”“立”并举中深刻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发展方向,具体而言,一方面,“破”体现为破除封建腐朽政治文化的侵蚀,破除商品经济原则的误导和破除西方政治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立”在于强调制度建设是基础,文化创新是根本,价值引领是核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关键。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文化强国;党内政治生态;党的政治建设

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滋养。”[1]20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以下简称“党内政治文化”)是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法宝,涵养和守住政治生态离不开文化滋养的基础作用。党内政治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属性和文化样态,生发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并不断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识。百年政党的发展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精神导向和思想源泉。从政治、民生和文化三个维度探索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并进一步探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破”与“立”的着力点,对于客观认识和有效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一、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统领和协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重要职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重要前提,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一)政治维度: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2]16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党、依靠党,这就决定了治国理政先治党,强国强党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勇于直面现实矛盾而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举措,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永恒课题,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任务和崭新课题,是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文化强党的生态‘软环境,也是扎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硬支撑。”[3]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益于党员干部坚守初心和使命,恪守忠诚,坚定信仰,内化党的理想信念,外显党的政治定力、政治气节和政治风骨,不断提高党的政治建设科学化水平,筑牢中国共产党执政根基。党内政治文化引领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取向,对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深层次的基础性作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才能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策,相反消极腐朽的党内政治文化则会弱化甚至阻碍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和落实。因而狠抓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政治引领和文化导向。进言之,没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基础就没有全面从严治党的良好氛围,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方向。

(二)民生维度: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无产阶级的运动对比以往的运动,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4]列宁分析了俄国共产党的现实处境并指出“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5]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提出:“为人民服务,”[6]1004党的七大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落实的根本宗旨。邓小平指出:“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7]217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2]16。通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相关论述可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调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一脉相承,是贯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和实践指向。人民群众是百年政党接续发展的智慧、力量和源泉。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因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体现了民心所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善治,具有深刻的民生意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三)文化维度: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展进程

中国曾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享誉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追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不难看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跃进。文化的繁荣与否关系着国家强盛的重要方面,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8]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文化建设进程中不断推陈出新,推动了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面对新时代文化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把脉文化发展趋势、担负文化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因而内在地构成了文化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新时代建成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成,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力量保障,也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党内政治文化蕴含着党的文化理念、文化信仰和文化追求,是推进文化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力量。总的来看,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建成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清淤疏浚,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展进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而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跃进。

二、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三破”

党内政治文化对于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明确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阻力,把握好“破”“立”对立统一的辩证逻辑,明确事物发展先“破”后“立”的发展路向,不“破”则不“立”。

(一)破除封建腐朽政治文化的侵蝕

五千多年中华文化延绵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国奇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价值理念是指导今天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引,但文化有雅俗之别,风气有正邪之分。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中华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社会发展以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小农思想意识的偏斜和落后显露。同时以宗法观念为社会基础的宗族、地缘和血缘关系并存,因而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封建糟粕掺杂其中,特别是以封建皇权为代表的“权力”轴心腐朽政治文化深根固柢,滋生了官本位、官至上、家长制等观念,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头脑。官员为了保命、保官和保家便趋向于权力崇拜的官场政治文化,因而客观存在着以权力为转移、以权力为中心、以权力为导向的不良倾向。在官场中“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时有发生。封建腐朽政治文化如结党营私、左右逢源、拜码头、找靠山等政治文化毒瘤的存在,蕴藏着腐败滋生的温床和土壤,像腐蚀剂一样破坏党的健康肌体,存在随时可能爆发的“毒瘤”隐患。封建腐朽政治文化往往成为党员干部畸形的等级观、权力观、金钱观的思想文化根源,消解和威胁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利于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中国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漫长的历程,社会发展有其连贯性和延续性。传统社会基于社会结构分化的基本认识依然影响着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一些封建腐朽政治文化有其思想认同根基,根深蒂固存在于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因而在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发展进程中,不可低估封建腐朽政治文化的影响,明确肃清封建腐朽政治文化并非一蹴而就,有一些封建腐朽政治文化并未土崩瓦解退出历史舞台,如封建迷信信仰异化,求神拜佛不信马列信鬼神等等。因而,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有效辨识封建腐朽政治文化,通晓解构与建构的先后逻辑,迈出破除封建腐朽政治文化侵蚀的第一步。多举措并举搭建抵制封建腐朽政治文化的生态屏障,防微杜渐保持反封建腐朽政治文化侵蚀的高压态势,避免封建腐朽政治文化沉渣泛起,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破除商品经济原则的误导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逐渐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则,有效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创举。但在利益驱使下,所谓的等价交换和公平交易等商品交换原则也被复制到党内,以权谋私助长了权利寻租,无视党的组织和纪律,毫无法纪敬畏意识。权钱交易有损党的领导的光辉形象,破坏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动摇了党的执政基础,弱化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不利于巩固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不利于党内政治生态的维护,最终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总的来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得到了深刻洗礼,但是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矛盾和突出问题表明党内政治文化的局限和不足。部分党员干部党性认识不充分、立场不坚定,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党内政治文化良莠不齐,威胁甚至影响着党的政治建设的有效推进。

真理客观存在却不能生搬硬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誉等等。”[9]因而不能简单将商品经济的原则运用在党内实践中,不能把适用于经济领域的原则滥用于政治实践中。“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侵蚀。”[1]20-21经济领域强调等价交换,而政治领域却不能错误强调以利益为转移,规避责任与义务,模糊了党性原则与商品交换原则的差别。“党的政治文化即党性文化”[10]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以集体利益为重,所以商品交换原则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相背离,与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党内政治文化相对立。党的十九大指出“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2]49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政治生态和政治生活紧密相连,党内政治文化混乱、落后和腐朽,党内政治生态和政治生活必将世风日下,相反党内政治文化洁净、先进和不朽,党内政治生态和政治生活必将风清弊绝。党的政治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客观诉求倒逼党内政治文化自我革新,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纯洁党内政治文化,从而才能顺利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总之,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构建政商关系新生态,减少商品经济原则对党内政治文化的侵蚀,涤除党内政治文化的偏离,从而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向心力、组织力和生命力。

(三)破除西方腐朽政治文化的渗透

伴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变化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快速演进,与此同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交融交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政治文化表现出极大地开放与包容,突出表现为多元化的文化样态并存,不仅存在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导政治文化,在这其中还夹杂着西方政治文化。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兼收并蓄人类文明成果,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无论是哪种政治文化都体现了其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反映了其政治立场、政治心理和政治诉求,是阶级性和民族性并存的文化样态。在异质文化交流碰撞中,不同国家和民族基于文化差异、地域差别和价值分歧,理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治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说,西方政治文化在反对封建政治斗争中逐渐形成,西方标榜的自由、民主和法治思想为探索推进人类思想和个人自由,有其先进性和合理因素。以系统化规范化的法治治理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对于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规则意识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相违背。西方政治文化基于资产阶级利益诉求,凸显了其价值观本位和政治制度输出需要,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文化和法治实践掩盖了为资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本质,但从其实质来说西方政治文化的核心强调资本至上。

当下,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跨越时空限制,“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地和颓废的,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戰,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11]西方国家企图借助于文化外衣侵染熏陶、潜移默化,宣传所谓的普世价值,企图实现文化同质化,达到消解和动摇非西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弱化了党内政治文化有效认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能以西方政治文化为尺度和标准,理应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探讨适合中国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弱势文化面临西方政治文化的强势文化侵蚀,因而破除西方腐朽政治文化的侵蚀是当务之急。在具体实践中强化作为主导地位的党内政治文化,批判性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形塑和锻造的有益政治文化,坚守党内政治文化自信,秉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不一味排外,但要划清界限,与西方的“文化霸权”相抗衡,超越西方本位主义,警惕西化分化,摒弃种族优越论。

三、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四立”

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破”有“立”,先“破”后“立”,“破”“立”并举,才能抓住党内文化发展脉络、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方向,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供有益探索。

(一)制度建设是基础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12]不明纪律,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执政历程中善于总结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其中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就是保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保障。百年政党重视和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而其中制度建设作为刚性规定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从《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自觉和制度自觉,推进党内政治文化深入化、系统化、科学化发展。“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3]制度建设关乎根本、关乎长远,良制善治才能破弊除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14]无论是面对封建腐朽政治文化的侵蚀、商品经济原则的误导还是西方政治文化的渗透,准确研判现实阻力、科学分析制约因素并有效规避,从制度建设层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是解决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但制度建设没有完成时,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理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完善制度设计,强化落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防范党的工作偏离“初心”,用制度固化已有成果,立规明矩是实现管党治党、制度治党、以外促内的有效举措,能够实现党的建设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发展,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序开展。为推进党内政治文化有序发展,建章立制是基础,推进党内政治文化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完善和创新党的制度体系,促进各项制度相互交织形成合力,同时发力,能够从根源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15]党内制度建设的规范化、系统化和体系化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趋势。完善健全科学规范合理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刚性约束的权威性和震慑性,唤醒党员领导干部的敬畏之心,让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成为党内政治发展的新常态。制度制定是基础,监督检查是帮手,狠抓落实是关键,不断增进党性自觉,强化规则意识、规范意识和边界意识。以党内法规制度的完善提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加强文化之治的制度纪律,实现制度建党与文化强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真正实现刚性约束,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误必改,杜绝“宽松软”走向“严紧硬”,让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成为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的价值追求和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提升党的治理效能、实现党的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文化创新是根本

封建腐朽政治文化的侵蚀,商品经济原则的误导和西方政治文化的渗透,对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来说既是危机也是契机,推进文化创新才是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通过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创新,有效引领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创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16]新时代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固本开新,不是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而是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和新的内涵,力求凝聚党的精神追求,彰显文化自觉,发挥方向引领和增进政治认同的重要作用。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历程,其中有一条宝贵经验就在于,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二者都不可偏废。文化是现代化强国的显著标识,文化强国的建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兴盛与否关乎民族、关乎国家、关乎未来。文化彰显智慧的结晶,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最深层的力量。“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312如果说破除西方腐朽政治文化的侵蚀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外因和前提,那么推进文化创新则是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因和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在批判与继承中回应时代的现实关切。同样,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也须臾离不开人类历史进程中不断形成的优秀政治文化,批判与继承,创新与发展,从文化创新维度推进文化强党。“文化创新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更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17]党推进国家治理的过程实际就是复杂的文化实践过程,为顺应党和国家的发展步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只有顺时应势不断创新。

国家治理就是党内政治文化借助于制度设计和治理实践,把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伦理、价值、规范社会化的过程,文化的改良和创新才能不断赋予党内政治文化生命力。“无论哪一种势力或哪一种派别的文化工作,都是服从其政治任务的。”[7]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从文化维度分析,增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凝聚力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的基本观点表明,党的领导总的说来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与制度等刚性规定不同,文化属于潜移默化的柔性形式,党内政治文化就是借助于理念、价值、态度的凝结塑造一个政党的标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征程。文化凸显了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政治保障也离不开文化塑造。文化创新推动党内政治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凸显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助力党员干部增强思想认识,是党内政治文化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也是建成文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内在诉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去芜存菁,居安思危警惕文化领域“被征服”“被占领”的途径就是与时俱进推进文化创新,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堤坝。

(三)价值引领是核心

价值观的涵养与凝练并非易事,往往需要经年累月的积淀才能逐渐形成,并形成持之以恒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世界各国由于历史条件、民族构成和发展进程的不同,因而各自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就各有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强劲有力的价值引领和方向指引作用。“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18]163当下,国与国之间软实力的较量关键取决于价值观之间的角逐。因而要不断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化价值引领,有效丰富和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的实践运用。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把握好党内价值引领的重要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腐朽政治文化的侵蚀。文化的灵魂在于价值观,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在于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为党内政治实践活动所塑造,又呈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党员的价值取向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在党内实践中传承延续文化符号和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执政党。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党员干部价值观,明确主流意识形态与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之间是价值引领与被引领的关系,廓清思想迷雾,探寻价值认同而不是价值认异。思想统一则步调同频,相反则茫无端绪。思想决定行为,价值追求是行为的准则,以党内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引领党员干部的价值塑造和价值提升。凝聚广泛共识是党内政治生态稳步推进的基本前提,把党内的良好价值追求共同作用于构筑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的执政历程中能够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寻根究底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遵循初心、践行使命,始终坚持与人民发展同心同向的正确价值航向。“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8]154“重申共产党人价值观,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19]建党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形成了为广大党员干部所遵循和追求的价值理念,如天下为公、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等等,需要不断提炼、概括、归纳和总结,以鲜明的价值取向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身之本和成事之基,才能成为大家所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为标准,因为价值引领是最深层次的有利导向。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引领,以强烈的文化归属增进共识,唤起价值共鸣。改良党内政治生态的现状,形成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积极的价值认同,实现党内政治文化的有效发挥,逐渐内化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基因血脉和价值追求,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成效。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树立鲜明的价值标杆,落实行动先导,强调领导干部的文化领导力,以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的方式内化和外显。对内匡扶正义凝聚共识、对外彰显党际差异和政党优势,为新时代夯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价值源泉。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关键

“打铁还需自身硬”,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关键。“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6]852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面对艰难险阻并能够从容应对的制胜法宝,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和方法素养。医者善治病者,必究其根本,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币服务”等情况的存在都体现了对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不到位、要求未落实,执行打折扣,从本质来看就是没有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要义,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党内政治文化虽无定形却客观存在,深刻影响着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走向。“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说到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实践。”[20]百年政党何以实现长期执政,经受住各种糖衣炮弹的考验,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固本之方。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真理,是党员干部面对波云诡谲的世界发展,把握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和发展大势,深刻透视世界、觀察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时代课题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重思想建党以内促外,让党员干部思想受洗礼,方向获指引,实践受启发。引领党员干部思想上坚定信仰、政治上做到“两个维护”、情感上追随拥戴、行动上把稳思想之舵,在党员干部中营造风清气正的“小气候”,从而形成整个党内高风峻节的“大气候”。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终身学习,以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指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方向,强化理论学习、找准方法、锤炼党性修养,维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习教学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1]5党员干部是否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深度,事关其政治认识、思想境界和思维视野,因而无论历史如何更迭、时代如何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都是每个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砥砺党员干部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发扬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做到自我学习、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避免精神空虚,本领恐慌,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面对风险挑战才能“风雨不动安如山”,做到真正的学懂、弄通和做实,进而磨砺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总之,百年政党的接续发展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文化的铸就离不开点滴的凝结,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固本培元、日积月累的战略任务,在“破”“立”之间探寻发展思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破”什么、“立”什么,都应以是否有利于推动党的政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价值准则、顺应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需要。在“破”“立”并举中实现变革、创新和升华,不断提高党内政治文化的辨识度,改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土壤”,收获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果实”,谱写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续章。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 王路坦.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历史审视、困境辨识与当代建构[J].贵州社会科学,2020,(10):22-28.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5]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626.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 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923/c64036-31871319.html,2020-09-23.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3.

[10] 梅荣政.党的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和紧迫任务[M].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9):5-11.

[11]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9—400.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6.

[1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33.

[14]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2019:7.

[15] 李紅军,刘晓鹏.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优化探析[J].理论导刊,2020,(10):45-52.

[16] 孙万代,迟海波.论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创新[J].长白学刊,2020,(4):9-14.

[17] 石文卓.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关键[J].求实,2013,(6):73-77.

[1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9] 张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J].理论视野,2020,(6):23-27.

[20] 本书编写组.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19.

猜你喜欢
党的政治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文化强国
旗帜鲜明讲政治
党的政治建设内涵探析
中国共产党科学运行党内政治生活的成功范例
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维度与空间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
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重构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