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解与重建
——从《今夜有暴风雪》到《人世间》

2022-05-05 01:27李丹
青春 2022年5期
关键词:周秉昆暴风雪人世间

李丹

1983年,梁晓声的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发表于《青春》季刊创刊号,旋即获第四届“青春文学奖”;2017年,他长达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人世间》出版,其后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两部作品虽然横跨了漫长的34年,但始终秉承着“把文学当作社会学的一个分支”的立场,把关于中国社会变迁的创造性解释深融于文学想象之中。只是前者有一种雨果式的浪漫,在《今夜有暴风雪》的群像里,刘迈克有几分冉阿让的影子,匡富春则不免让人想起小镇主教米里哀,而后者则淡化了这种英雄和人道的主义情结,特意塑造了一种更加平易、更有传统、也更广受喜爱的“中国好人”,主人公之一的周秉昆显然是平民伦理的践行者,依靠底层所信赖和推崇的“正派”处世立身。从《今夜有暴风雪》到《人世间》的转换,展示了一种日趋传统的、向古老习惯回归的价值取向。

一、伦理支柱的调整和更易

《人世间》和《今夜有暴风雪》的关键区别,就在于伦理层面对平民立场的取舍和文学层面对非常时刻的取舍,《人世间》依赖于平民百姓的日常伦理,小说将文学时间拓展至近半个世纪,以日常劳作、婚丧嫁娶、面对和克服一次次危难作为主线,漫长的文学时间冲淡了种种有待于牺牲和决断的戏剧性冲突,维系日常的神性和坚守生活的哲学因之得以凸显。《今夜有暴风雪》则依赖于英雄人物的危机伦理,故事在短短三天内展开,不断累进、层出不穷的危难牵引着读者进入二元选择,并依赖于英雄人物的决断和牺牲来烘托悲壮神圣的情绪氛围,挺身而出和奋不顾身由之成为必然。

可以看到,虽然《人世间》和《今夜有暴风雪》都将很多笔墨用于勾勒20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生活,但两部小说所对应的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并衍生出了截然不同的阐释,后者的激越被前者中的简单几句话所归纳——“普通知青返城”“勉强有个初中文凭”“分配的工作都很差”。旋即,故事转到1986年,社会走向中国老百姓熟悉的、考试英雄担任主角的日常。

二、考试英雄的归位与倾覆

中国普通人家对考试路径的信仰和对考试英雄的膜拜是难以撼动的。唐宋之际的门阀没落和科举完善,使考试成为平民社会一千年的主题,以至于婚姻这种人生大事反倒被唤作“小登科”。知识青年们上山下乡的年代,显然只是罢黜考试制度的短暂间隙,而那些仅仅上过初高中的年轻人之所以有“知青”这一特定称谓,当然是因为他们有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潜在资格。而事实上,知青一代的回归和知青历史的自我书写,也都仰赖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从大学毕业的知青们重据社会主导地位。《今夜有暴风雪》和《人世间》中关于考试英雄的书写,最集中地显现出了中国平民社会的这一特点。

这种对考试英雄命运的有趣塑造,显然又是对考试信仰的刻意拆毁,或者说是考试认知的有效性修正和归位——通过考试换得的身份上升永不能与打天下所得来的相提并论,甚至这种上升还充满了不可测的风险。而能够对冲这种不公、回避这种风险的,则是周秉昆所代表的那种平民伦理,他没有大学学历、生活紧张拮据、终身未能跻身社会上层,却因为始终能劝善行好而收获了堪称满意的人生结局——活到六十岁的时候内心平坦,唯一的恐惧是“重病突袭自己,或突袭妻子”,而这也不过是所有人都有的担忧罢了。

对周秉昆的有意褒扬与对考试英雄们不露声色的揶揄,显示了《人世间》的真实社会学指向,晚年的周秉昆们已经不期待发生任何颠覆性变化,哪怕他在一生中经历了两次剧烈的社会变动,甚至自己也曾参与其中。但他并未从中得到多少收益,而恰恰是老实守成、各安其位的家庭生活给他带来了最大的幸福。家庭、血缘这最基本的人伦单元和人伦关系,在小说结尾得到了至高肯定。

三、家庭与血缘的回滚

如果说人类是社会的硬件,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的软件,而人类共同体的建构与进步,则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软件的效益与效率。计算机的升级和更新如果发生错误,数据和程序就必须恢复到最近的一个正确版本,此即所谓“回滚(Rollback)”,人类社会的更新,亦同样遵循回滚机制,如果说《今夜有暴风雪》所塑造的共同体是一次系统更新的尝试,《人世间》对家庭的关切则是对这种更新的回滚。

与其成名作相反,梁晓声的《人世间》始于家庭和血缘,又终于家庭和血缘,在《今夜有暴风雪》中遭到回避排斥的血缘关系和家庭情感成为了《人世间》的重要凝结核。如果说两部小说都指向了某种不朽和永恒,而《今夜有暴风雪》所指的是基于共同身份的丰功伟业,那么《人世间》的指向则是基于亲密关系的情感契约。主角周秉昆和郑娟绵延数十年的婚姻、坚定不渝的情感已无需赘述,如小说所言,周秉昆这个直到“五十多岁了还光景黯淡的男人,为了尽到他那乱糟糟的永无休止的责任,已把他那一丁点儿能力发挥到极致了”。而那些非主要角色为家庭的付出亦令人动容,肖国庆身患尿毒症,一星期需要做三次透析,而家中无钱,在走投无路之下他选择了卧轨。而之所以选择这种悲惨的死法,小说给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解释:“铁路系统是大户,那么一种死法,他们会出于人道,承担丧葬费……国庆他考虑问题很全面。”周秉昆为之“生”、肖国庆为之“死”的,都只是芸芸众生所普遍拥有的家庭生活。而从“暴风雪”到“人世间”的回滚,则意味着这种人伦日常具有更值得献身的价值。

猜你喜欢
周秉昆暴风雪人世间
远离“心丑”的人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人世间
看《人世间》,学与子女好好说话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看《人世间》学与子女好好相处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
暴风雪
你是对的
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