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沟通还是说服

2022-05-06 02:28台湾政治大学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研究所朱远雪
幼儿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宁宁案例作业

台湾政治大学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研究所 朱远雪

读到这个案例,我想起了自己班级曾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我作为配班教师,旁观了主班的W 老师对那件事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那是中班时的一次亲子活动,我班计划组织家长带着孩子去一个户外活动基地,在全天的活动中,除了教师组织的亲子游戏以及野炊外,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该户外活动基地的一些游乐项目,其中有一项是滑草。虽说亲子活动是每个家庭自愿报名参加的,但以往几乎没有孩子不参加的。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女孩宁宁的爸爸拒绝让宁宁参加。宁宁的爸爸是一名中学教师,平时挺支持班里的各项工作的,而这次他不让宁宁参加活动的原因在于,上个周末他刚带自己班的孩子去过这个户外活动基地,他觉得那里的游乐项目适合大孩子玩,尤其是滑草项目,危险系数大,根本不适合四五岁的孩子玩。W 老师了解到,宁宁妈妈与宁宁爸爸的想法不同,她是支持孩子去参加这个活动的,但由于她怀孕了,无法亲自陪孩子去参加,她对W 老师说,如果宁宁爸爸不去,就让宁宁的小姨带着宁宁去参加。W 老师思量再三,觉得不可因班里的事情让宁宁的父母之间产生龃龉。

W 老师了解到,宁宁是很想和小伙伴一起参加这次活动的,W 老师觉得,凭这一点就应努力说服家长让孩子参加,况且,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滑草这样的活动就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呢?W 老师希望借此机会让宁宁爸爸看到孩子的能力。抱着这样的想法,W 老师出面去做说服工作,她建议宁宁爸爸先带宁宁来参加活动,至于是否玩滑草项目,可根据个人情况再做考量。宁宁爸爸虽然内心并不认同这次活动的安排,但考虑到孩子的愿望,还是同意了。亲子活动当天,宁宁爸爸是冷着一张脸来的,但参加了多项活动之后,他的语气缓和了下来。到了玩滑草项目的时间,宁宁想去玩,但游戏场地看起来坡度真的挺大的,而且没什么安全保护措施,宁宁爸爸犹豫着不想让她去。滑草板有两种,一种适用于孩子独自滑,一种适用于成人抱着孩子一起滑。那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可以让孩子独自滑,但如果成人不放心也可以先陪着孩子滑。班里有几个胆子大的孩子第一次就想一个人滑,他们的家长也同意。宁宁爸爸虽然不情愿,但看到宁宁充满期待的眼神,只好答应陪着她一起滑。滑行带来的刺激感受让每个孩子都很兴奋。到了后面几轮,几乎所有孩子都是自己滑下来的,包括宁宁。在当天活动结束道别时,宁宁爸爸对W 老师说,看来自己有点担忧过度了,没想到孩子们那么小却那么勇敢,自己班里那些中学生反而很多都不敢玩。

当时,W 老师决定去说服宁宁爸爸,一方面是基于对宁宁爸爸及宁宁的了解,她认为这次能够说服宁宁爸爸;另一方面,这是她一贯以来的工作风格,只要是她认为正确的事,一定会尽力说服家长。这一事件中,W 老师确实说服了家长,改变了家长的观点。但是,反过来想,家长的观点一定不可取吗?宁宁爸爸对于滑草项目安全问题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教师可以代替家长和孩子做决定吗?

让我们回到画藏宝图“作业”的案例。

先来说说案例中教师的处理方式。案例中的嘉嘉妈妈或许基于自己的教育经验,或许是受那段时间自己生活、工作等方面压力的影响,认为画藏宝图的“作业”很无聊。案例中的教师冲口而出,让嘉嘉妈妈联系她,是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是想解释画藏宝图的“作业”其实并不无聊,还是想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呢?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不会请家长联系我,也不会让孩子当传话的人,而会主动通过微信等方式给家长留言,预约沟通的具体时间。因为亲子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家长和孩子的,而教师在布置亲子作业时直接面对的是孩子而非家长。亲子作业虽然有教师所强调的附加价值,但对于家长来说,这是“老师的要求”,不是家长出于“我想这样做”而主动安排的。另外,不知道教师有没有考虑过这一事件中孩子的尴尬处境——“我的妈妈和我的老师之间好像有些不愉快”,这是孩子可以感受到的。当孩子成为教师的传话人时,如果家长也带着情绪回应孩子,孩子心中又会经受怎样的煎熬呢?

案例中的教师无疑是很负责任的,她愿意与家长沟通,但又担心效果适得其反。实际上,如果双方本着互相了解的目的,把各自的想法和意图说清楚,而非一方说服另一方予以配合,并不会使矛盾加深。我们不妨问自己,究竟应把家长放在何种位置上,家长和教师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我认为,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两者是盟友。盟友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如果双方因为一件小事而心存芥蒂,这种矛盾不会凭空消失,相反,会越积越深。因此,我认为教师还是要和家长把话说开了。既然嘉嘉妈妈已经通过QQ留言主动来沟通了,如果教师觉得这件事有沟通的必要,为什么不能真诚地与家长交流自己的想法呢?家长是愿意信赖一位能坦诚相待的教师,还是愿意亲近一位表面客客气气却对“我”心存芥蒂的教师呢?而且,这会是唯一的一次“另有安排,没能完成”吗?之后如果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又要如何应对呢?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除了遵循社交规则外,还要多一份赤诚、信赖,才能真正实现沟通。

再来说说家长与教师的观点冲突。《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那么,究竟怎样理解“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我们是专业工作者就代表我们的想法一定是正确的吗?很多事情都需要辩证地看待,对待“正确”也是如此,因为“正确”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解读。教师和家长在相处中总会遇到一些观点的冲突,对此不见得非要分出个对错。我们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环境、人生阅历,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定会有不同的想法,此时,求同存异应成为一种基本思想。家园“沟通”的结果不一定是一方“说服”另一方,却一定是增进彼此了解、取长补短,共同支持孩子的成长。

案例中的教师之所以会有“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感觉,是源于家长的不理解,还是源于没有说服家长呢?如果是源于家长的不理解,教师不妨“较真”一点,真诚地与家长交流,把话说清楚;如果是源于没有说服家长,不妨选择“放下”,因为不管是来自教育行业的家长,还是从事其他职业的家长,他们都会有自己对于教育的见解,也有权选择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我们作为教师可以做的不是高高在上地提出“要求”,而是心平气和地给出“建议”。

猜你喜欢
宁宁案例作业
书法家 韩宁宁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五行真经
五行真经(17)
作业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