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情境试题视角下新教材活动素材的教学处理探讨
——以高铁与民航竞争为例

2022-05-06 12:32广东戴何明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教材高铁试题

广东 戴何明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情境分为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强调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情境分为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境以及地理学术情境,可以认为,地理学术情境属于学习探索情境的范畴。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高考必须坚持引导教学。将“引导教学”纳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有利于理顺教考关系,增强“以考促学”的主动意识。四个新版本教材都增加了大量的活动素材,通过围绕图文素材设计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图文素材获取信息或对图文素材作延伸思考。从高考地理学术情境试题的素材选择与新教材的活动素材选择关系来看,一是新教材中某些活动素材来源于学术论文,如新人教版必修二《水循环》一节中的活动素材“宁夏砂田影响水循环”,以及新中图版必修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一节中的作业题素材“太阳黑子活动与关中平原旱涝年份的关系”等;二是某些活动素材虽然并非直接来源于学术论文,但素材的主题与相应的学术论文关系密切。因此,梳理新教材活动素材的选择与问题情境创设的特点,并将高考地理学术情境的素材主题与新教材中活动素材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新教材活动素材教学处理,充分发挥高考对教学的引导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一、高铁与民航竞争的高考学术情境试题设计

【例1】(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2题)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下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

( )

A.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

B.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

C.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

D.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

2.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

( )

A.均衡性 B.集中性 C.临近性 D.等级性

【参考答案】1.B 2.D

该组试题背景素材来源于王姣娥等人的论文《中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的空间演化模式及影响因素》(地理科学,2020年第40卷第5期),试题中的图像来源于论文中的图5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如下所示:

论文中关于图5的阐述是: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发展过程遵循从“核心—核心”至“核心—边缘”的空间拓展模式,并在行政等级结构上具有“从上至下”的特征。随着高铁、民航网络的发展,两者潜在的竞争范围逐步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旅游职能突出的“核心”城市拓展至人口规模较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边缘”城镇。这段表述实际上就是该组试题设问的依据。通过图像对比可知,命题者删除了论文图5的纵坐标及标注,其中原图中“核心”“边缘”标注是第1题我国高铁—民航竞争范围由小到大的判断依据,命题者虽然将其删除,但可以通过图例中的城市等级来进行判断,原图中“城市等级”的标注是第2题设问的依据及正确选项。

论文图5 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

【例2】(2014年四川卷,3,4题)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

A.700~900千米 B.600~800千米

C.500~700千米 D.400~600千米

4.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 )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

【参考答案】3.B 4.C

该组试题的背景素材来源于丁学金等人的论文《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博弈及其空间效应——以京沪高铁为例》(经济地理,2013年第33卷第5期),试题中的图像来源于论文中的图2高铁和航空不同运输距离的分担率,如下所示:

论文图2 高铁和航空不同运输距离的分担率

通过图像对比可知,命题者选取论文中图2进行试题命制时将“航空”一词删除,用“甲”来代替,据图设计了第4题,要求考生判断“甲”运输方式的类型,目的是考查考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甲运输方式与高速铁路的区别在于甲运输方式更适合远距离运输旅客,并对航空运输方式特点——适合远距离运输进行判断。第3题也是考查读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的距离范围应位于市场占有率曲线变化的最陡处,据图可知600~800千米变化幅度最大。该组试题设计的依据来源于论文中关于图2的部分论述:随着距离的增加,航空运输的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大。在500 km以内,高铁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一距离范围内旅客选择高铁出行的概率接近100%;而在900 km以上,民航则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一距离范围旅客选择航空出行的概率接近100%;500~900 km是高铁和航空竞争博弈的显著距离,当运输距离为692 km时,高铁和航空具有相同的市场占有率,即当城市间距离小于692 km时,选择高速铁路出行的概率要高于航空;而如果城市间距离大于692 km,选择飞机出行的概率则要高于高铁。

二、不同版本新教材必修二“高铁”活动素材编写比较

四个版本的新教材必修二中交通运输的部分都出现与高铁有关的素材。其中鲁教版在“知识窗”的栏目呈现“京沪铁路与京沪高铁”的案例作为阅读材料,没有设计相应的思考题。另外三个版本都在活动栏目呈现与高铁有关的素材,并设计了相应的思考题,如下表所示:

教材版本图像思考题人教版图4.3京沪高速铁路站点分布示意1.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高铁站有布局有什么特点?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问题2.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边缘,为什么中图版图3—4—5中国“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八横八纵”的规划使我国哪些城市发展有更大提升,为什么西成高铁示意根据图文材料,试分析西成高铁的开通对西安和成都两地及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湘教版图4—9日本群岛新干线分布 图4—11由东京至福冈(博多)不同交通方式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的变化(1)指出不同交通方式(高速公路、新干线、航空)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的变化(2)日本提出在东京、大阪、名古屋、札幌、福冈等主要区域城市之间实现3小时交通圈,分析新干线在沿线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由表中内容可知,新教材活动素材中关于高铁—民航竞争的内容,只有湘教版基于图4—11而设计的思考题“指出不同交通方式(高速公路、新干线、航空)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的变化”,与上述例2试题相似。中图版与湘教版的共同点是设计了高铁的建设对区域发展影响的问题思考,可视为宏观层面的设问。相反,人教版的思考题设计关注的是微观层面的高铁站布局特点,以及高铁站在城市的位置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人教版关于图4.3京沪高速铁路站点分布示意而设计的第二个问题——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边缘,为什么,与2013年高考广东卷第8题的设问类似,如下:

【例3】(2013年广东卷,8题)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 )

A.在小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CBD发展

B.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C.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为城市CBD

D.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该组试题的设计可以参考于涛等人的论文《高铁驱动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特征与机制研究——以京沪高铁为例》(地理科学,2012年第32卷第9期)。论文中指出,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同时还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以扩散为特征的郊区化正逐渐成为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趋势,而高铁的站点选择和线路走向通常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在高铁新城形成的过程中,高铁站点发挥了一个“放大器”的作用。这种“放大”特性使高铁站点地区具备了较好的发展潜力,并逐渐成为政府和市场开发的焦点,进而推动以高铁新城为主体的城市郊区化进程,如下图所示:

高铁驱动郊区化进程

三、新教材活动素材教学处理探讨

关于高铁—民航竞争的试题,早在2010年全国文综卷第8题(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武汉—广州)中出现过。在讲授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部分内容时,笔者曾通过呈现新湘教版必修二图4—11由东京至福冈(博多)不同交通方式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的变化,除了要求学生利用教材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外,还采用上述例2的内容向学生强调高铁—民航的竞争关系,引用新闻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受其启发,笔者在参加教学考试杂志社2021届高考模拟试题原创命题项目时,有意识地命制了一组考查高铁—民航竞争的试题,如下:

【例4】(原创)已通车运行的京沪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约1 318 km,如下图所示。研究表明,692 km是高铁和航空运输市场的分界点。京沪高铁沿线设有民用机场的城市主要有北京、天津、济南、济宁、徐州、南京、常州、无锡、上海等。据此完成1~3题。

1.京沪高铁沿线的高铁站布局主要取决于城市的

( )

A.土地面积 B.科技水平

C.环境质量 D.人口规模

2.京沪高铁的开通导致沿线机场客流流失最大的是

( )

A.天津 B.徐州 C.无锡 D.南京

3.为应对竞争,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的航空运输需要

( )

A.压缩部分长途航线 B.发展短途航线

C.开通高铁盲区航线 D.减少直线飞行

【答案】1.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高铁站布局的影响因素。城市的人口规模反映了交通需求量,高铁站布局主要依据交通需求量,选项D正确;城市的土地面积、科技水平与高铁建设有关,但不是决定高铁站布局的主要因素,选项A、B错误;高铁站通常都位于城市的郊区,环境质量相差不大,选项C错误。

【答案】2.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京沪高铁对航空运输的影响。结合京沪高铁线路的距离,经比例尺估算可知徐州市与北京市、上海市的距离,接近高铁与航空运输市场分界点的距离,京沪高铁的开通将导致该城市机场流失较大的客流,选项B正确;天津市离上海市较远,无锡市、南京市离北京市较远,京沪高铁对这些城市航空运输的影响较小,航空运输线路选项A,C,D错误。

【答案】3.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为应对竞争航空运输需要采取的措施。航空运输适合长途运输,为应对高铁的竞争,需要压缩部分短途航线,优化长途航线的飞行路线,多采取直线飞行,减少燃油成本,选项A,B,D错误;航空运输需要开通受高铁冲击较小地区的航线,即向高铁的服务盲区延伸,进而扩大覆盖面,选项C正确。

猜你喜欢
新教材高铁试题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高铁会飞吗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