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汤尤杯上的国羽印记

2022-05-07 02:17隐藏款
羽毛球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打单打半决赛

隐藏款

1982-1984:中国队的第一次汤尤杯之旅

说起40年前的5月20日,这一天是中国羽毛球队第一次夺取汤姆斯杯的日子。在1982年伦敦举行的第十二届汤杯赛上,中国羽毛球男队首次登场亮相。

比赛中,中国队由王文教和侯加昌两位教练率领,队员有栾劲、韩健、陈昌杰、孙志安、姚喜明、林江利、陈天龙和陈跃。在最后的决赛中,中国队与曾7次夺取汤杯的印尼队狭路相逢。当时的汤杯决赛采取九盘五胜制,分两天进行。头一天的四盘比赛,中国队以1比3落后,此时印尼队的教练和队员纷纷提前在汤杯前拍照。

尽管身处逆境,但首次征战汤杯的中国队毫不畏惧,经过精心的安排,到第二天再战,中国队大发神威。先是栾劲力克全英赛冠军梁海量;接着韩健又击败当时印尼如日中天的“天皇巨星”林水镜;最后上场的陈昌杰勇胜庞戈,中国队绝地反击成功,首次捧起了汤姆斯杯。中国队的这一胜利打破了印尼队在国际羽毛球男团比赛中的垄断局面,连印尼队领队都表示,中国队夺冠当之无愧,这同时也预示着世界羽坛的印尼时代已经结束。

1984年5月7日至18日,第十届尤伯杯赛在吉隆坡举行,中国女队首次亮相便显示出强大实力,即使决赛面对当时的劲旅英格兰也是直落五盘,赢得相当轻松。首夺尤杯的功臣是张爱玲、韩爱萍、李玲蔚、林瑛、吴迪西、徐蓉、吴健秋、钱萍。顺便提一句,自那以后,来自羽毛球运动故乡的英国再也没能进入过尤伯杯赛的决赛。

1986-1990:中国队开启“双料三连冠”

随着1984年第十三届汤杯和第十届尤杯在吉隆坡同时开启“汤尤元年”,这两项顶级团体赛正式合体举办。

1986年,第十四届汤姆斯杯赛和第十一届尤伯杯赛在印尼雅加达展开,中国男女队表现抢眼,最终双双捧起汤杯和尤杯。这也是中国羽毛球队第一次将两杯同时揽于怀中。此后的1988年和1990年汤尤杯赛,中国羽毛球队均笑拥双杯,在这两个世界顶级团体大赛中开创了一个中国时代。

当年的汤杯三连冠,功臣首推单打“三剑客”杨阳、赵剑华、熊国宝,他们在三届汤杯决赛中均取得全胜。其中三次均出任一单且一局未失的杨阳是绝对的超级明星。此外,李永波和田秉毅也贡献了1986年决定胜负的制胜一分。

对比起来,中国女队的三次夺冠则看似颇多坎坷,其实一骑绝尘:1986年尤伯杯决赛,中国队3比2战胜印尼队,3分全部由单打选手取得,获胜者是李玲蔚、韩爱萍、吴建秋;1988年尤伯杯决赛,中国队5比0战胜韩国队,李玲蔚、韩爱萍、林瑛都是第三次赢得尤杯;1990年尤伯杯决赛,中国队3比2战胜韩国队,但是三盘单打比赛结束之后(唐九红、黄华、周雷出赛),中国队已然捧杯。

連续两届汤杯和三届尤杯的决赛中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中国队先赢下三分单打,使后面的两场双打变得索然无味,这使得世界羽联在1990年汤尤杯赛之后修改规则,从“第一单打、第二单打、第三单打、第一双打、第二双打”的比赛顺序改为“第一单打、第一双打、第二单打、第二双打、第三单打”的比赛顺序。

1992:黄金岁月出现拐点

时间转至1992年尤杯决赛,中国姑娘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强劲旅韩国队的挑战。一单唐九红经过加分赛艰难战胜方铢贤,后者赢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单银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单金牌。一双,1991年世锦赛冠军关渭贞/农群华负于黄惠英/郑素英,后者赢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双冠军;二单,黄华经过加分赛战胜李兴顺;二双,姚芬/林燕芬被郑明熙/吉永雅轻松战胜。韩国组合中,郑明熙曾两夺世锦赛混双金牌,吉永雅则在1996年奥运会上获得混双金牌和女双银牌。决定胜负的三单对决中,国羽派出新秀上阵以2比1赢下关键战,实现了女队尤杯五连冠。

在女队艰难蝉联尤杯之前的一天,中国男队在汤杯半决赛中2比3负于马来西亚队。其中第一单打赵剑华输给了西德克五兄弟中的老五,第一双打李永波和田秉毅则输给了五兄弟中的老二和老三组合。完全由于西德克家族人才辈出,1992年成为马来西亚队在汤杯赛上最后的巅峰时刻。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能在汤姆斯杯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1994-1996:低谷中卧薪尝胆

1994年汤杯半决赛,中国队虽然1比4负于马来西亚队,但是过程并不难看。一单刘军和一双陈康/陈红勇都和对手激战3局,三单、当时年仅19岁的孙俊为中国队赢得了唯一一分,新秀的表现说明队伍有血可换。而尤杯的比赛结果,中国队2比3不敌印尼。但是,当年同为19岁的葛菲、顾俊、韩晶娜、张宁都显示出了队伍的蓬勃朝气。

1996年汤杯半决赛,中国队2比3惜败于丹麦队,其中的关键场次是第一单打董炯1比2负于拉尔森。两个多月后,他们就在奥运会男单决赛中再次相遇,董炯失利的比分变成了0比2,他泪如雨下。

中国队的尤杯决赛对手是印尼队。在一单失守、一双葛菲/顾俊不负众望取胜后,关键的二单是王晨与张海丽的对决。和上届尤杯相比,以王晨换下韩晶娜的用意显然是出奇制胜,然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胜负天平至此颠倒。前4盘打成1比3之后,张宁出战的三单变成鸡肋,中国队再次与尤杯无缘。

1998-2002:尤杯三连冠与汤杯三无冠

千禧年前夕,中国女队迎来了单双打人才辈出的年份。1998年尤杯决赛,中国队一、二、三单以及一双均取得胜利,其中的关键场次是龚智超击败张海丽。2000年尤杯决赛,龚智超和戴韫分别升任一单和二单,她们和葛菲/顾俊均战胜对手,以3比0击败丹麦队。两年后的尤杯决赛,虽然一单周蜜失利,但是一双高崚/黄穗、二单龚睿那和二双杨维/黄楠雁均告捷,中国队3比1战胜韩国队。但是,和女队的三连冠相比,男队的三无冠的原因也正是双打的竞争乏力和单打的阵容不整导致的。1998年汤杯半决赛,担当二单的罗毅刚负于当时不可一世的叶诚万,双打实力薄弱的中国队难以翻盘。2000年汤杯决赛,中国队0比3负于印尼,其中一单夏煊泽面对固若金汤的叶诚万依然未能突破。2002年汤杯半决赛,中国队1比3负于马来西亚,其中的关键场次,是鲍春来输给哈菲兹的第二单打。那届汤杯,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采取7分赛制的汤姆斯杯赛。

2004-2008:再度“双料三连冠”

卧薪尝胆十余年,2004年的汤杯决赛,尽管一双蔡赟/傅海峰失利,但二双桑洋/郑波建功,中国队3比1战胜丹麦队,重新夺回了阔别12年的汤杯;2006年的决赛场依然是对阵丹麦,中国队以3比0完胜,蔡赟傅/海峰战胜了上次被桑洋/郑波战胜过的对手;2008年汤杯决赛,在蔡赟/傅海峰输给郑在成/李龙大之后,第二双打郭振东/谢中博挺身而出击败对手,中国队3比1战胜韩国队。

虽然说单双打实力的日益均衡是中国男队连续夺汤杯的根本,但出任一单的林丹的位置尤其重要。其中,2008年汤杯,虽然林丹在半决赛中输给李宗伟、决赛第一局又完败朴成奂,但最终“挽狂澜于既倒”。在汤杯赛上的几番磨砺,显然对林丹也是意义重大。

连续三届汤杯,除了林丹确保一分、双打确保一分之外,第三分都是鲍春来赢得的:2004年,在大比分1比1平时,他顶住压力战胜乔纳森;2006年,在大比分2比0领先时,他再胜乔纳森;2008年,他再次在大比分平局时刻出战,最终险胜李炫一。

在尤伯杯赛上,2004年与韩国队决赛,张宁出任二单。一单龚睿那赢下全在娟,一双杨维/张洁雯输给了李孝贞/黄游美。关键时刻,张宁横扫善永熙,高崚/黄穗击败李敬元/李莲花,中国队再次赢得尤伯杯;2006年尤杯决赛,升至一单的张宁的任务就是战胜荷兰的张海丽。结果是张海丽在尤杯结束后不久宣布退役。张宁取胜之后,谢杏芳和蒋燕皎连得2分。2008年尤杯赛,虽然第一主力张宁为准备北京奥运会疗伤,但中国队的实力仍然超群,决赛以3比0完胜东道主印尼队。得分的队员是第一单打谢杏芳、第一双打杨维/张洁雯和第二单打卢兰。

2010年,中国女队无缘捧得尤杯。北京奥运会后,张宁、高崚、杨维等一批主力退役,在尤杯决赛中出战的6位选手(王仪涵、汪鑫、马晋、王晓理、杜婧、于洋)都是没有尤杯决赛经验的新人,她们在唯一有过经验的蒋燕皎出场前,已经输掉比赛。

反观中国男队,则在2004年到2010年的4届汤杯决赛中,都使用了“四朝元老”:一单林丹、一双蔡赟/傅海峰,唯一的区别是2010年汤杯决赛由陈金出任第二单打。

2008汤尤杯 印尼雅加达

2012-2016:从“五”到无,跌倒再爬起

俗话说,在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2012年汤尤杯来到中国武汉,姑娘们已经做好重夺尤杯的准备。王仪涵的惊心动魄、于洋/王晓理的气定神闲、汪鑫的水到渠成,中国女队以3比0稳站冠军领奖台。而中国男队也迎来了汤杯“五连冠”,其中场场硬仗的一双蔡赟/傅海峰在迎战韩国临时组合李龙大/金莎朗时,第二局打到25比23,最终因为对手失误过多艰难取胜。此外,林丹、陈金、鲍春来、郭振东、谢中博等精兵强将成为“五连冠”的坚实支柱。

但是,到了2014年汤杯半决赛,中国男队完败日本,以让人意外的方式让自己的“六连冠”梦碎。一单谌龙发挥欠佳,输给田児贤一;柴飚/洪炜在首局握有4个局点的情况下惨遭逆转落败;二单杜鹏宇连丢两局,被桃田贤斗逆转击败。

而女队有了上届重夺尤杯的信心,2014年凭借雄厚的人员配置再度登顶。双打有赵芸蕾、田卿、王晓理这样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三名女单主力王适娴、王仪涵、李雪芮年纪也都正值当打之年,世界排名包揽前三;汤金华、包宜鑫、孙瑜三名首次参赛的年轻队员也体现出了足够的实力。既有老将坐镇,又有中坚力量,还有年轻人的冲劲,这样的人员构造对于任何一支运动队来说都是完美的。

转眼到了2016年,汤尤杯赛再度光临中国,在昆山我们见证了女队又一次“三连冠”。半决赛王适娴对阵辛德胡,虽然一度8比18落后,但凭借韧劲,她完成了不可思议的惊天逆转。决赛中,李雪芮同样逆转韩国成池铉,王适娴轻松击退金效旻。虽然田卿/赵芸蕾意外丢分,但是两位90后小将唐渊渟/陈清晨表现出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击力,潇洒得分,勇捧尤杯。而男队则是遭遇滑铁卢,昆山不幸见证了中国男队在汤杯中的最差战绩,1比3被韩国队挡在四强门外。不过,年仅19岁的郑思维与20岁的李俊慧搭档,守在二双的他们已是渐露锋芒。

2012汤尤杯 中国武汉

2018:一面是失落,一面是歡腾

2018年的中国女队正值新老交替的阵痛期,尤杯半决赛苦战6小时,以2比3不敌泰国队。在这场苦战中,以年轻队员为主的女队可以说拼到了最后一刻,尤其陈清晨/贾一凡、汤金华/黄雅琼两度将大比分扳平,她们的高昂斗志与激情四射的表演一度为中国队带来胜利的曙光。但是,缺少团体赛经验的陈雨菲和高昉洁,以及伤愈复出的李雪芮在三场单打相继失守,中国女队首次无缘尤杯决赛场。

而中国男队在汤杯决赛中,凭借一双张楠/刘成的力挽狂澜,以及石宇奇、李俊慧/刘雨辰的出色发挥,3比1力克日本队。作为二单,石宇奇六次出场全部得分;“双塔”也是从半决赛到决赛一路拼下强劲对手,尤其决赛中与园田启悟/渡边勇大激战三局,决胜局一度18比20落后,最终连取4分,以22比20逆转,换来了时隔六载中国队将士冲进赛场为夺取汤杯纵情欢庆的场面。

2018汤尤杯 泰国曼谷

2020:成为击不垮的一代

受疫情影响,原本2020年举办的汤尤杯被延期至2021年10月,这也让羽毛球三大顶级团体赛压缩在一年内进行。在短短一个半月内,中国队相继接受了苏迪曼杯、汤尤杯的多重挑战。中国队先在芬兰万塔成功卫冕苏迪曼杯,而后,女队不负众望,把尤伯杯捧回了家,男队则取得了汤杯亚军。

三年半前饮恨曼谷半决赛,2021年在丹麦奥胡斯,以陈雨菲、何冰娇、陈清晨、贾一凡、黄东萍领衔的女队,从小组赛三场5比0昂首阔步,到1/4决赛和半决赛中两个3比0的波澜不惊,决赛与上届冠军日本队的5个半小时厮杀,才让姑娘们在最后时刻找到了针锋相对的紧张与刺激。陈清晨/贾一凡超越身体极限;二单何冰娇把握住了“稳稳的幸福”;黄东萍和李汶妹越是困难越团结、越可靠。在此消彼长的进攻节奏中,中国女队顶过落后的困境,实现反超制胜。最终以3比1实现誓夺尤杯的心愿。

虽然男队未能成功卫冕,但是,银牌也足以让人们看到崭新而年轻的队伍有着可期的未来。1/4决赛与泰国队交手,小伙子们交出3比0的答卷,比分看似轻松,但实际状况并非如此,因为他们距离上一场比赛休整不足24小时,而且双打周昊东/何济霆还经历了输球,以及二单陆光祖也是遭遇了三局鏖战。而后在半决赛中,他们一鼓作气3比1斩落日本队。尽管决赛0比3不敌印尼队,但是从实力与大赛经验来看,敢于争先的场上表现无疑是惊喜。

五彩斑斓的汤尤杯注定顺应着时代洪流,跟随一代又一代羽球生力军的成长,延展、更迭、变化。对于国羽这支讲究传承和担当的队伍而言,一代代的薪火相传留下了数不清的传奇佳话。不论是在高峰或低谷,他们都是扛起旗帜无怨无悔往前冲的勇士。从“一无所有”到“无所畏惧”,是团体的力量,是每一位队员得分的渴望。而我们也从中汲取着正能量,带着强大的信念面对挑战。

2020汤尤杯 丹麦奥胡斯

刻在汤尤杯上的名字

刻在汤尤杯上的名字1948年至1949年间,第一届汤姆斯杯赛在英国举行,马来西亚成为第一个名字被刻在汤杯上的国家。从1956年至2021年间,共举办了29届尤伯杯赛,如同汤姆斯杯一样,尤伯杯从1984年起改为每两年一届,中国女队创纪录的15次捧得尤杯。作为传承与荣耀,冠军队国家的名字被铭刻在两座奖杯上。

Tips:

世界女团锦标赛则是由英格兰队前著名选手贝蒂·尤伯(在新西兰人南希·弗莱明的支持下)于1950年提议的,并在1956年至1957年间举办了首届比赛。奖杯由尤伯夫人捐赠和设计,由伦敦银器商Mappin and Webb制作。可旋转的球体置于基座上,球顶是一名女运动员的形象。早年的赛制为三场单打、四场双打,從1984年开始,每届比赛改为三场单打和二场双打,和汤姆斯杯一致。

Tips:

体积更大、历史更久的汤姆斯杯将颁发给男子团体冠军。这尊镀银奖杯由伦敦银器商Atkin Bros 制作,奖杯主体置于底座之上,奖杯顶部刻有一名运动员的形象。命名是为了纪念乔治·汤姆斯(George Thomas)爵士——富有传奇色彩的国际羽联(现在的世界羽联)创办人和主席,他热衷于羽毛球事业,认为这项运动应该有自己的戴维斯杯(网球国际男子团体比赛)。

猜你喜欢
双打单打半决赛
点燃思维火花,优化解题策略
篮球单打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