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高碳产业低碳化与低碳产业增长路径分析★

2022-05-08 07:28邓铃钰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化石经济带

邓铃钰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引言

2020 年12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 年,中国单位GDP 碳排放将比2005 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 年增加60 亿m3,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 亿kW 以上。本文将围绕上述目标,测算长江经济带低碳投资、就业和环境保护协同效应并提出对策建议。

1 低碳投资、就业与环境保护协同纳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所探究的长江经济带覆盖到多个城市,考虑到城市的GDP 基础、人口等众多因素,本文采用指标的占比权重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低碳投入强度与贡献力度[1-2]。一共选取12 项具体指标,具体低碳投资、就业与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经济低碳增长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见表1。

表1 低碳投资、就业与环境保护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2 相关评价模型及方法选择

2.1 熵值法

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低碳投资、就业与环境保护协同效应”各子系统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为T=αμI+βμE+δμP。式中:αμI、βμE、δμP分别代表低碳投资、低碳就业和环境保护水平,T 为协同效应综合发展指数。α、β、δ 为待定权重,且满足α+β+δ=1。在现阶段的研究认为对于环境保护的比重要更大些,因此本文取α=β=0.3,取δ=0.4 进行加权计算。然后计算耦合度,建立多个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即。其中,μi(i=1,2,3…,n)是各子系统的评价函数。n=3,令μ1=μI,μ2=μE,μ3=μP,由此推导出低碳投资、就业与环保协同效应耦合度模型为。最后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具体公式为。式中:D 为耦合协调度;C 为耦合度;T 为低碳投资、低碳就业与环境保护综合发展指数。为能够清楚地看到协调度所处发展阶段,根据协调度的大小并借鉴相关的参考文献,采用均匀分布函数法确定协调度的9 个等级划分标准,具体见表2。

表2 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分类

3 长江经济带低碳投资、就业与环境保护效应

3.1 长江经济带低碳投资、就业与环保协同效果评价结果(见表3、表4)

表3 长江经济带各省低碳投资、就业与环保协同效应评价值

表4 长江经济带各省低碳投资、就业与环保协同效应子系统评价值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4—2020 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出得分。从整体得分看,11 省市低碳投资、就业与环保协同效应评价值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中间年份波动较大,省市间差异显著,上、中、下游低碳投资、就业与环保协同效应评价值差异较大,下游省市低碳投资、就业与环保协同效应评价值远大于其他省市;从子系统得分看,呈现下游强、上中游次之的格局[3-4]。

3.2 耦合协调度的测算结果(见表5、表6)

表5 耦合协调度时间趋势的测算结果

表6 耦合协调度地区差异的测算结果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4—2020 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低碳投资、就业与环保系统之间的具体变化趋势。首先,整体上看,在考察的时间范围内,长江经济带低碳投资、就业与环保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35 这说明长江经济带低碳投资、就业与环保系统之间协调性较差,处于轻度失调状态[5-6]。其次,从各个省份来看,考察期内上海、江西、四川、江苏耦合协调度较高,低碳投资、低碳就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程度处于相对较优水平,基本都是0.35 以上。最后,许多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短板效应”。有些地区,比如贵州和云南,都是环境保护水平较低,拉低了低碳投资、就业与环保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水平,而另外一些地区,比如浙江和重庆,虽然环境保护水平较高,但是低碳投资和低碳就业水平较低是低碳投资、就业与环保系统的“短板”[7-8]。

4 长江经济带高碳产业低碳化与低碳产业增长战略路径

4.1 推动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增强低碳发展能力

加快长江沿线污染型传统产业如石油、化工、有色金属采选等转型升级,大力培育绿色环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下游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应重点发展绿色、低碳服务业、智能制造业等。中游地区应立足本地优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制造业基地,建立集约化、精细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上游可以通过对口协作、共建园区的方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降低长江经济带内制造业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建立绿色制造体系,继续推动绿色供应链、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工厂示范[9]。

4.2 优化投资结构,做强低碳投资,提升区域低碳经济竞争力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低碳行业投资不断增加,其中对非化石能源行业投资增速快,占总投资的比例也高,其能源生产力也高于化石能源生产力,非化石能源行业已经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柱。当今,区域能源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化石能源“唱主角”,而是水电、风能、光伏等非化石能源。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应进一步加强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高技术产业零碳/负碳研发投资,帮助开发新能源资源,补偿化石能源生产下降的缺口,帮助企业提高大规模发展所需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低碳智能生产制造,为可再生能源行业企业提强有力的技术研究支撑平台,实现低碳/零碳能源供给,进一步提高能源生产力特别是非化石能源生产力,从而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增长[10]。

4.3 促进低碳产业结构升级,拓展低碳就业新渠道

低碳产业结构升级对产业转型具有导向作用,调整经济结构,做大做强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人才引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新与培训,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能源密集型产业主导,尽快过渡到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发展低碳产业,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建立起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拓展新型现代化的高级人才就业渠道。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化石经济带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预知子醇提物联合姜黄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协同效应及机制探索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山东矿盐管理公司:发挥集约化优势实现1+1>2协同效应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共同配送协同效应评价体系构建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