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影响广州市工业经济竞争力的因素研究

2022-05-08 07:15刘峭峻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十三五广州市广州

刘峭峻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中心,广东 广州 510030)

引言

“十三五”以来,广州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国内经济发展“三期叠加”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一系列挑战,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增后劲,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同时,广州工业经济发展也进入相对“瓶颈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本文应用SWOT 方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十三五”时期影响广州工业经济竞争力因素,进一步提出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20 世纪70 年代,哈佛商学院Kenneth R.Andrews 教授首次提出了SWOT 分析方法,针对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为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提供参考。经过多年发展,SWOT 分析由于其客观性、全面性和可行性,不仅应用于企业战略分析,还被用于经济发展分析、产业布局研究等。国内学者王彤[1]结合了现代制造业的界定和后续对于北京制造业的发展分析,归纳了北京发展现代制造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明确了北京市现代制造业在全国的位置;于波[2]利用SWOT、PEST 相结合的思路,创新性提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分析框架;张海波[3]从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市场绩效和技术水平指标等对广东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为广东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政策建议;胡红安[4]从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经济发展和财务效应等方面得出保护专利产权、重视投资建设开发区等因素对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吴传清[5]通过市场占有率、地方专业化程度、生产效率3 个维度评价分析长江经济带工业竞争力水平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可见,工业竞争力和SWOT 分析不仅同为研究关注的热点内容,后者还是前者重要的研究手段。本文采用SWOT 方法分析广州市“十三五”时期的工业竞争力,为科学分析、提升广州市工业竞争力提供新的视角。

1 总体发展情况

1.1 工业经济增长稳中趋缓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工业总产值稳步扩大,2018 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 万亿元。工业增加值从2016 年的5 369.4 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5 722.5亿元,年平均增长4.9%,较“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增速(9.5%)下降4.6 个百分点,如图1 所示。

图1 2016—2020 年广州工业规模及其增速

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城市对比,广州工业增加值总量从2015 年第5 位提升至2020 年第4 位,但与深圳、重庆的差距扩大(分别从相差1981 亿元和388 亿元,拉大到3 806 亿元和1 268亿元)。从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看,广州市从2015 年第4 位(占比30.2%,高于上海和北京市),降到2020 年第5 位(占比22.9%),低于深圳、天津、重庆和上海等城市(见下页表1)。

表1 “十三五”以来全国、全省及主要城市工业增加值对比

1.2 工业发展结构逐步优化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工业结构逐步优化,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良好,其中三大支柱产业的产值超过千亿。2019 年,广州市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产值为5 412.3 亿元,汽车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电子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产值为2 657.4 亿元,石油化工制造业规模以上产值为1 800.4 亿元。从新兴产业看,2019 年全市战略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 731.0亿元,其中IAB 产业同比增长7.0%,NEM 产业同比增长5.6%,领先广州市工业平均增速。此外,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由2015 年63.8%提升到2020 年65.9%,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15 年45.0%提升至2020 年50.0%。

2 SWOT 因素分析

SWOT 分析常常与波特钻石模型相联系[6],本文结合波特钻石模型、相关规划总结和广州市工业“十三五”发展情况,归纳了广州市工业经济竞争力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2.1 优势因素分析

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中,影响较大的是波特的“钻石”模型,该模型指出国家竞争优势的取得与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紧密相关,从广州市“十三五”的工业情况看,广州市竞争力优势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链互补水平高和产业投资完善补齐短板这两点[7]。

1)区域产业链互补水平高。一方面,各区工业主导产业集中于汽车、家电和装备行业等领域,为打造现代化产业链和实现高水平分工奠定基础,以汽车行业为例,广州工业百强中共有20 家汽车企业,分布在黄埔、花都、番禺、南沙、增城5 区,涉及汽车整车、零部件、内饰等领域,有利于发挥在地理上协同互补优势。另一方面,各区远期规划产业集中于汽车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现代商贸等方向,为未来打造相关产业链提供支撑,也给广州在招商引资、财政支持等方面集中发力提供条件。

2)产业投资完善补齐短板。“十三五”期间,广州着力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并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2020 年,广州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9.4%,比2015 年增加了10.9 个百分点。同时,广州高水平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工信部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试点(广州)建设,推动在穗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在日渐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为广东省乃至中国的经济结构优化打了一剂“强心针”。

2.2 劣势因素分析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在对“十三五”回顾和对未来展望中指出,广州市仍面临创新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技术和产业发展优势,缺乏具有强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头部企业和领军人等问题,未来需推动工业用地提容增效。笔者将上述情况归纳为生产要素投入增长受限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引不足两点。

1)生产要素投入增长受限。一是工业用地供应不足,“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工业用地总量为2 381 km2,工业用地占比为24.3%,低于佛山(29.9%)和东莞(50.4%)。二是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够,2019 年广州市R&D 经费支出677.7 亿元,占GDP 比重2.9%,分别低于北京、深圳、上海3.4、1.5和0.7 个百分点;广州进行研发投入的规上工业企业户均R&D 经费支出1 200 万元,是北京、上海、深圳的一半左右,如图2 所示。

图2 “十三五”期间广州及周边地市工业用地情况

2)行业龙头企业牵引不足。一方面,领军企业数量上落后于北上深,截止2020 年11 月,广州拥有183 家上市企业,远弱于其它一线城市,同时低于杭州市水平(203 家);截止2020 年,广州拥有规上工业企业总量为5 874 家,分别比深圳市、东莞市少5 126 家和4 987 家。另一方面,领军企业规模表现弱势,截止2020 年11 月,广州仅拥有千亿级企业8 家,相比北京、深圳和上海分别少了41、17 和16家;“十三五”期末,广州市平均每家规上企业规模为3.3 亿元,而深圳市规模为3.6 亿元,如图3 所示。

图3 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五城市及超千亿公司数量

2.3 机会因素分析

SWOT 分析中,机会是具有正面影响的外部宏观因素,代表了广州市工业竞争力能够提升经营利润或综合生产效率的领域。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和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工业发展迎来发展新阶段。

1)湾区支持政策推动发展。自2019 年以来,国家以及广东省均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2019 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了广州在大湾区的核心位置。此后《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的通知》《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密集出台,在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广州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2)“碳中和”助力绿色化转型。2020 年9 月,中国确立了“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广州在“十三五”期间已开始发展绿色低碳能源。2016—2020 年间,广州市不断推广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工业,使得万元GDP 能耗累计下降19.4%,为未来广州市工业加快绿色化转型取得重要的先发优势。除了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广州市也不断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2020 年全市火力发电效率和供热效率分别为43.5%和86.4%,分别较2015 年高出3.9 和5.7 个百分点。

2.4 威胁因素分析

SWOT 的威胁分析考察广州市面临的宏观压力和威胁,广州市工业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同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较为集中,其对工业经济发展实力有重要影响[8]。因此国际形势的不利冲击,同时财政自留度比例竞争性较弱,资金受到掣肘并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是广州市工业经济竞争力面临的关键风险。

1)外贸形势趋于复杂多变。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影响下广州外经贸形势更加复杂。自2018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欧美一直是广州外贸企业出口重点市场,涉美贸易企业面临订单萎缩、成本上升等难题。2020 年以来,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国外疫情多次反复,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链风险;同时,国外为刺激经济复苏,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大宗商品价格,PPI 指数居高不下,令企业经营成本直线上升,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2)财政实力落后兄弟地市。广州三级财政体制(除了上缴中央的税收外,增值税需要上缴省2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需要上缴省20%,“四税”之外的土地增值税还要上缴省50%)降低了自留税收比例,令广州财政支配能力落后其他兄弟地市。2020 年,广州市以25 019.1 亿元在全国GDP 排名第4,但税收自留比例仅为29.1%。与其他城市相比,广州市GDP 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多年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8,低于天津、苏州和杭州等地;其次从留存比例看,广州留存比例排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末尾,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和武汉等地留存比例均在40%以上。

3 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广州市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式逐步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链、产业集群在推进工业经济新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同时,中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碳中和”为广州市工业发展提供难度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爆发的同时,单边主义、贸易摩擦再度抬头。为此,为推动广州市工业经济竞争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笔者针对上述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3.1 推进产业协调互补发展

一是以新业态培育为抓手整合各区工业产业。一方面,对时尚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的番禺、花都积极推进定制化服务为抓手的资源整合,通过打造本地时尚定制化服务平台,将各地优质资源互联互通[9]。另一方面,鼓励黄埔、番禺和天河发挥各自在装备工业、汽车及信息产业的优势,加快总集成总承包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培育,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及平台,实现通过协同资源服务与客户关系的长期自然绑定目标,打造湾区制造高地。二是利用本地产业链合力打造广府品牌。结合本地消费品产业的历史积累和产业优势,加快“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落地,在家具、化妆品、医药、汽车和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完善质量、标准和品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岭南特色、广府文化、时尚高端的产业链和产品,共同为广府品牌打造新的文化标签和代言人。

3.2 多措并举强链稳链补链

一是瞄准优势企业补链。瞄准世界500 强、大型跨国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开展靶向招商、以商招商和补链招商,力争“十四五”期间签约重点项目超100 个。同时,以龙头企业前沿技术、先进项目为支撑,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加快一批新引进项目落地建设,重点推动思科智慧城、GE 生物科技园、广汽智能网联产业园、粤芯等重大项目落地投产。二是数字赋能强链补链。加快广州开发区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广东)投入运营,打造工业互联网体验展示中心。推动设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打造云服务平台,开展万家企业“上云用平台”行动,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级、省级贯标试点示范企业。

3.3 推动旧要素焕发新活力

一是促进老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落实《广州市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试点工作行动方案(2021—2023)》,启动实施老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三年行动,通过淘汰退出、重组盘活、引入置换等多种方式,优化园区布局和产业结构,力争低效园区单位面积产出实现倍增。二是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等紧缺要素。利用好停产半停产企业拥有的存量建设用地、成熟技术工人及厂房设备等资源,特别是盘活存量土地,既有效破解新项目征地难瓶颈,又推动现有土地的集约利用。

3.4 充分把握湾区发展机遇

一是产政学金合力打通湾区创新成果产业化通道。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造黄埔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广州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发挥金融服务产业创新作用,充分利用“湾创天使一号基金”,为企业个性化匹配金融资源,探索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上下游联动的金融服务机制。二是积极谋划发展未来引领产业。充分利用湾区金融、税收和人才优势培育发展IAB、NEM产业,力争IAB 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发挥湾区内高等教育、科研资源主要分布在广州、香港两地优势,加快布局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石墨烯、区块链、量子通信、太赫兹、再生医学与健康等新兴产业。

3.5 加快企业绿色制造转型

一是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一方面,做好“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验收工作,落实国家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将能源“双控”目标分解到综合能耗5 000 t 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另一方面,为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提供“全流程”政策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高耗能行业提供专家指导,同时对相关人员加强培训,提升节能工作和绿色产品研发水平。二是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积极落实《广州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开展以集约化、绿色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通过绿色技改提升竞争力和巩固市场优势,降低用能、排污成本,破除欧美市场绿色壁垒,为工业企业争取新的市场空间。

3.6 积极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一是加强中美贸易进展动态信息监测。重点围绕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深入开展调研摸查,梳理进出口受影响和对美高度依赖的核心关键企业、技术、产品清单。二是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市场。用好广交会、海丝博览会等平台,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支持出口受影响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引导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市场和欧洲市场,鼓励产业集群“组团出海”,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协助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

猜你喜欢
十三五广州市广州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多彩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