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及效果实证研究
——以物流经营管理与实务课程为例

2022-05-09 01:45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易丹华
广东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专业课程教学法

文/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易丹华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强化要求,指出要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三全育人”,“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该指导意见在现有的大背景下,对高职专业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具体实施办法,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应体现课程思政,彻底改变目前教书与育人“两张皮”现象。

目前各高职院校纷纷应用课程思政进行课程的改革与优化,并取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一些误区,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混同化,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课程思政化,并没有深入理解掌握课程思政要求的“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一要求,存在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思政实施主体的单一化、课程思政内容的拼接化等问题,而没有很好的融合,导致课程目标与育人目标出现脱节等,为了更好地使课程思政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之间不脱节,形成较强连贯性,我们必须充分分析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点”与“面”。其关键就是从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为出发点,将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尤其是在课程设计阶段就考虑如何融合。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更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得到有效引导和实践,消除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盲区、断点,因此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融合的充分性,在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时,首先要做好教学模式的设计。如图1所示,基于课程思政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包括代表性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能力分析、课程思政目标的设置、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思政目标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的标准学习任务分解、技能基础知识或实践技能要点的剖析、学习成果设计、教学考评体系设计等环节。

图1 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项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一)体系构建

1.确定代表性工作任务,在代表性工作任务生产过程导向的基础上,确定岗位能力要求,深度剖析专业课程项目运作过程,明晰项目运作模块。

2.分析课程运作流程业务模块、运营管理模块为单元,构建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

3.分析主题学习单元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要求,根据职业素养要求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对其进行冶炼和加工;然后将重要的、经典的与项目、课程、专业高度相适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教学模块。

4.制定课程项目式课程思政课程规范、实施指导手册并实施;确定各学习任务(成果)的学习目标、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重点评估课程思政对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影响。

(二)具体内容设计

1.基于专业课程项目,分析代表性工作模块

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获取过程性知识是否完整,因此在完成课程前期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例举了物流经营管理与实务课程,分析了工作任务模块内容及其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2.对具体工作任务模块进行“任务分析”,在知识和技能点的基础上,明确与之对应的课程思政目标。并根据课程思政目标确定需要融入的思政元素内容(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物流经营管理与实务课程思政元素(例举)

3.根据设计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方式等(相关内容见表2)。

表2 物流经营管理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例举)

二、 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基于课程思政教学法对学生教学效果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传统的教学法,研究两种不同的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存在的差异。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

假设 H1: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假设H2: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性相比传统教学法更显著,对学生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提升有积极作用。

(一)研究设计

第一,设计目的:验证基于课程思政教学法的有效性。第二,研究设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验组中的学生按照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的任务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对照组中的学生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第三,抽取对象:本次研究主要抽取了岭南职院2020级物流管理专业2个班的学生,期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另外一个班作为对照组,以每一个学生为实验单位进行研究分析。第四,研究变量:为保证研究效果,本次研究主要以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学习效果三个变量为研究基础,分析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五,研究的控制方法:为保证研究的一致性,本次研究重点选取了“创业项目策划、项目组织管理、项目业务管理、项目服务管理”四个工作模块单元进行了检测,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要求学习任务、授课教师、学习课时均相同。第六,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秩和检验和Z经检验)、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及个人深度访谈等。

(二)研究数据的获取

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本次研究将从学生测试成绩以及问卷调研两方面获得。调查问卷由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及学习效果三个维度组成,重点研究教学方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共 9个题项组成(见表 3),每个题项采用五级量表形式,其中 1-没变,2-稍提高,3-提高,4-提高较大,5-提高很显著,“1-5”分别表示被试者对此项认同的程度。

表3 问卷各个维度及测量构面

(三)研究结果分析

1.两种不同教学法下的学习任务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课程结束后,研究组根据两种不同教学法下四个学习任务(创业项目策划、项目组织管理、项目业务管理、项目服务管理)成绩运用秩和检验和Z经检验,检查结果发现,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实验组与对照组四个学习任务的测试成绩平均秩如表4所示,实验组的平均秩分别高出对照组6.22、2.98、13.03和11.7,且在项目业务管理以及项目服务管理两个单元的成绩平均秩序相差会更大,因此学习方法对学习成绩产生了影响。因此研究假设 H1 得到了验证。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四个学习任务最值计算成绩对比分析的秩和

表5 实验组和对照组四个学习任务计算成绩对比分析的Z检验

表6 主要测量之间的相关性

2.课程思政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对学习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课程思政下的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本次研究设计了问卷,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 97.9%。通过采用SPSS24.0 进行了信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Cronbach Alpha 系数为 0.905,具有内部一致性水平。为保证教学效果研究的针对性,课题组采用了相关性分析两种不同的教学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情况,数据显示,教学方法与学习效果都具有相关性,但传统教学法对教学效果只具有弱相关性(r=.315,p=.005),而课程思政教学法下确具有高度相关性(r=.828**,p=.007)。

为进一步了解教学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尤其是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法对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影响,笔者针对实验组50名的学生就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9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快件分拣操作技能,93%认为业务流程优化技能得到了提升,问卷结果显示,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法对专业技能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职业素养的调查与分析,笔者选择了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应急处理能力、快速响应力、耐心、细心、积极性、主动性、敬业感、责任感、劳动能力等职业素养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集体主义意识方面,近90%的学生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吃苦耐劳精神方面,近88%的学生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敬业感、责任感方面,近92%的学生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劳动能力方面,近88%的学生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项数据显示,以上所列的职业素养的提升介于88%至92%之间,显示出通过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明显提升。因此假设2得到了论证。

三、研究展望与建议

(一)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和配合度有待提高

为了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教师会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视频素材或阅读要求。能够提前或按教师要求去完成的占到70%左右,仍有少部分学生把这些当作非专业学习要求,对待态度就是很随意。当然,这可能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有关,但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和素材积累,是有效开展讨论式、小组式教学的基础。需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整合在线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强化人文素养能力在创业就业中的作用教育,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图2 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情况

表7 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情况

(二)课程思政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目标在学生,而关键在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师,是专业任课教师,专业任课教师对专业课的教学是轻车熟路,但如何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专业教学的水平有待提高。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融教师综合素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师品德于一体的综合性问题。

首先是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更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育人先育己。教师自身应有一身浩然正气,在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个人品格(如何做人)、认知论与方法论等科学观(如何做事)等方面具有榜样作用。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导者,必须研究专业课程思政“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教师除了在具备“学养”还需不断强化“德养”,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思想清泉。

其次是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需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专业知识点的来源及价值观不断挖掘思政元素,对价值模块内容进行整合,由“知识-思政”点到“思政线”,再由多条“思政线”形成一个“思政面”,使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理论和知识融为一体,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在教学方法上,除专业课常见的“讲-查-做-演-论”之外,更多的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组织和体验,侧重于情感体验和行为锻炼,促进德育的全面发展,使课程思政元素内化为行为。

(三)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方面有待进一步凝练

要更精确地评估学生的教学反馈。目前对教学结果的评估主要采取观察即时反馈和事后调研,未来考虑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座谈和设计教学评估量表的方式量化评估教学效果。精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有针对性地更新教学素材、案例,调整理论侧重点,创新教学形式,以使课程思政教学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专业课程教学法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莲心宝宝有话说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