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中职在线教研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多技术融合环境的在线教研形式

2022-05-09 01:45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
广东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研中职融合

文/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 黄 苑

2020年长达大半年的“抗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教育体系也迎来了一次飞跃的发展,在线教研与在线教育作为“抗疫”时期的重大创新成果,多技术融合环境的在线教研形式在后疫情时期如何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价值,成为新的关注点。

一、中职在线教研活动改革背景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新征程的一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2020年春季,“停课不停学”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导致开学延期期间,教育部门和全国中小学、高校积极应对,通过开展线上课堂和指导、开放免费学习资源等多种方式,保障学生居家学习,为疫情后开学做好准备。原有的教学格局被打破,“线上”教学能力逐渐成为学校、机构的必备技能。2.8亿学生、1700万教师走上一条新路——暂时完全脱离现实课堂的在线教学之路,这也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线上大迁徙。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教研的形式也同样面临线下到线上的转变挑战。

2018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要求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如何利用“互联网+”为中职在校教研赋能,也在这个时期成为中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考题。

因此,本文梳理中职在线教研的内涵与特征,并基于多技术融合环境下的实施经验进行教研形态研究,针对中职教育特点及不同规模和层面的在线教研活动提供建议,以真正发挥在线教研的实效。

二、概念界定

一直以来,教育形式和教研形式始终保持协同发展,教师教研形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形式,从数字文本交互的教研到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教研,再到依托智能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教研。从防疫时期到后疫情时期,在线教研已然成为中职教师研修的新形态。信息化教学大背景下,在线教研作为教师学习和研修的一种引领性教研方式,能够有力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研修体系的转型和升级,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师终身学习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在线教研的内涵

在线教研一般指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新形态。桑新民(2001)提出的在线教研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实现跨地域的教师教研活动。林晓凡等人(2016)提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交互协作也是在校教研的一种形式。马林(Marín)等人(2018)则认为教师之间充分利用资源在线协同合作,能够有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胡小勇等人(2020)则认为在线教研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在线网络学习平台为依托而开展的有组织的教师研修培训新形态。目前有云计算、智能技术等新型环境的支持。同时,在线教研是对传统教研的延伸与变革,成为传统教研的有效补充而不是取而代之。

2.在线教研的特点

纵观已有的研究和实践,在线教研存在多种各异的开展形式,也有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在线教研的不同特征,本文借鉴胡小勇(2020)等专家最新提出的五大特征。

(1)教研主体多元化。既有常规教师教研中的教研部门研究者和部分学科带头人,还有一线教师和学者。

(2)教研环境互联化。在线教研基于互联网环境进行,突显互联开放的特性,而且能有效打破时空限制,让教学一线的教师和专家及时交流教学情况。

(3)教研内容共享化。教师教研的目的在于分享经验,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因此在共同目标指引下,一线教师比较愿意将教研内容共享,供其他教师参考。

(4)教研过程协同化。在线教研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过程协同化,教师之间能够实现协同合作。

(5)教研评价数据化。在云计算等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在线教研,能够精准记录教师教研的行为数据,提供最为准确的反馈报告。

三、多技术融合环境实施分析

1.多技术融合环境的在线教研形式简介

从疫情期间到后疫情时期,伴随在线教学而生的在线教研成为中职教师教研的主要形式。多技术融合环境的在线教研主要是指依托多种具有不同功能或综合性功能的工具和平台,有效开展教学教研工作的主要形式。多技术融合环境在“互联网+”赋能的技术环境下,将各种信息化工具模块化,根据不同教研主题的需求进行组合,提高了在线教研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图1)。

图1

2.多技术融合环境下的在线教研实施变革

从教研活动的若干要素出发,即参与规模、依托环境、教研内容和教研过程以及效果评估,多技术融合环境下的在线教研实现了五个方面的变革,见表1。

表1

四、基于多技术融合环境的教研活动实施建议

1.提高不同层面教研内容区分度,提升教研活动的精准性

基于多技术融合环境的教研活动能够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参与的规模。但是,在后疫情时期,教学秩序已基本恢复,做好顶层设计成为在线教研活动继续开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要求。对于不同级别和层面的教研活动,应该从单纯的共同备课、教学实施方法交流,转向多层次、多元化的精准性教研,从而使在线教研的价值得到延续,实现在线教研的价值最大化,成为推动中职教学改革的另一个动力。

2.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参与意识,实现在线教研常态化

疫后教育已经出现新模式,以信息化引领教育发展成为新热点和新趋势,线上与线下的双向融合,将促进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学校教育生态。学生在线下接触教师、家长、同伴,在线上能够获得更便捷的交互工具、更广泛的信息源、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在这种生态中,也促进了教学更加个性化发展。在这一新变革中,新的理念与模式不断涌现,教师应当提升在线教研的整体意识,加强交流与互动,实现在线教研常态化。

3.加强教研资源的集成与传播便利性,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化

基于多技术融合环境的在线教研活动的开展,本身就是对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在教研中所积累的教学资源和成果的呈现,应该以开放共享的心态进行集成整合,以便于提高共享程度,在后续的教学中持续发挥价值,也成为开放性在线精品课程、教育教学成果等建设项目的扎实根基。

五、结语

在后疫情时期,基于多技术融合环境的在线教研活动的开展,已然不再是基于防疫的需求,而更多的是得到了科技赋能之后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变革、教研形式的创新。作为与行业企业发展高度相关的中职教育,在科技赋能之后,如何将其进一步延伸到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有效性,以此实现在线教研变革的真正价值,是我们一线职教工作者新的使命。

猜你喜欢
教研中职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