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高凉郡治考1

2022-05-10 11:16周忠泰周江月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宋书高州阳江

周忠泰,周江月

(1.番禺区象贤中学,广东 广州 511483;2.台湾彰化师范大学 国文系,台湾 彰化 50007)

高凉郡是岭南重要的郡,始于汉末,“吴建安十六年,衡毅、钱博拒步骘于高安峡,毅投水死,博与其属亡于高凉。吕岱为刺史,博既请降,制以博为高凉都尉,于是置郡焉。”[1]高凉郡历晋、南北朝至隋唐。其郡治自清中期以来,就有大部分时间在高州或阳江之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王兴瑞研究冼夫人,查阅道光省志,得出高凉郡自始至终都未出阳江境域[2],这随后成为冼夫人研究圈的主流观点。但笔者不认同。

1 历代高凉郡治概况

1.1 刘宋高凉郡治在高州

《宋书》说:“(高凉郡)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吴分立,治思平县,不知何时徙……领县七……去州水一千一百。”[3]这里既说高凉郡“治”在阳江思平县,又说“不知何时徙”,究竟高凉郡在不在阳江?

1.1.1 无论《宋书》所记是江路还是海路,高凉郡都在高州

为说明这问题上,下面以《宋书》等三史书所记粤西各郡里程做比较,具体如下表1、表2所示。

表1 《宋书》所记粤西各郡至广州里程及各郡与高州、阳江位置比较

表2 《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所记阳江和高州至广州里程

理由一,比较宋康、高凉二郡与广州里程,阳江说不成立。依地理位置分析,广州最东,阳江又在电白、阳西的宋康郡东,故宋康郡至广州行程:宋康郡—阳江—广州。如高凉郡在阳江,高凉郡去广州应比宋康郡至广州行程短。但表1《宋书》记高凉郡“一千一百”里,宋康郡却“九百五十”里,怎么可能宋康郡到广州却比阳江近?应更远才是。 相反高州说却成立,因为高州距离广州比宋康郡更远。参照表2两书所记阳江至广州六百五十里,再西行二三百里到宋康郡,恰好是宋康郡至广州的九百五十里,而高州比宋康郡距离广州更远一二百里,这正是《宋书》所记高凉郡至广州一千一百里,显然高州说成立。

理由二,比较晋康、苍梧和高凉三郡与广州里程,阳江说也不成立。依地理位置分析,阳江至广州与晋康郡至广州的里程应相近,即表1所记晋康郡至广州的五百里,表2所记阳江至广州六百五十里,不应超过广西苍梧郡至广州的八百里。而如高凉郡在阳江,那高凉郡至广州何来一千一百里?这不但远超和阳江至广州差不多距离的晋康郡至广州的五百里,还远超过在阳江西边、广西苍梧郡至广州才有的八百里,显然阳江说不成立。相反高州说却成立。高州与苍梧郡至广州都经晋康郡,而苍梧郡沿西江行,江道较直,故苍梧郡至广州比晋康郡至广州只多三百里,是八百里。而高州与晋康郡间却是很长弯路,先沿鉴江北上,越山区再沿罗定江南下达晋康郡,这路《元丰九域志》记六百八十里,故到广州比苍梧郡的八百里多三百多里,有一千一百里,这正合《宋书》所记高谅郡至广州里程,显然高州说成立。

理由三,比较高凉与永平二郡至广州里程,阳江说也不成立。依地理位置比较,永平郡远在阳江西,其至广州里程差不多是阳江至广州的两趟路程(即表一永平郡一千二百里,表二阳江六百五十里)。如高凉郡在阳江,那其至广州仅少永平郡至广州一百里,明显不成立。相反高州说却成立。高州虽在永平郡东边,但永平郡和苍梧郡一样,在大江边,江道较直,故其至广州里程比晋康郡多七百里;如前所述,高州至晋康郡有六百多里,故其至广州里程仅比永平郡少一百里,显然高州说成立。

综上所述,高凉郡如在阳江,其至广州里程与阳江各方向郡里程都不吻合,而高凉郡在高州,其至广州里程与高州各方向郡里程都吻合,可谓板上钉钉,故《宋书》所记高凉郡当在高州,无疑矣。

且就算《宋书》所记是海路,高州说也成立。因《太平寰宇记》很明确记阳江至广州海路仅五百里,以高州城计,其沿鉴江至出海口为二百八十里;从鉴江出海口至阳江漠阳江出海口约为三百里;而阳江到广州的海路《太平寰宇记》记为五百里,故高州至广州海路为一千零八十里,也非常合《宋书》记述。

1.1.2 如何看待《宋书》记高凉郡“治思平”这问题

胡阿祥认为:“此既云:‘治思平县,不知何时徙’,而下领县之首县又为思平,此亦沈约自乱其例也。据《晋书》及《南齐书》,高凉郡治安宁,疑《宋志》亦治安宁,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亦治安宁。盖高凉郡先治思平,及西晋平吴,徙治安宁。”[7]或因《宋书》“治思平”前句是“吴分立”,胡阿祥遂认为高凉郡治思平是孙吴时,“晋平吴,徙治安宁。”但因为《宋书》列七县均是宋高凉郡属县,非晋属县,故治思平和“徙”应是宋代事。至于“不知何时徙”,这是因《宋书》写作历宋齐梁,经何承天等多人手造成的。胡教授认为“沈约《宋书》志对何承天(以及山谦之)《宋书》志的承袭,沈约《宋书·志序》也说:‘其(何承天)证引该博者,即而因之……其有漏阙,及何氏后事,备加搜采,随就补缀焉。’又徐爰《宋书》是继何承天为书的……沈约于何、徐二氏《宋书》志有所继承外,本人也下了颇大的补缺续新、寻源讨流、辨析条理的功夫”[8]。按此,笔者认为“治思平县”是何承天(山谦之)或徐爰所写,“不知何时徙”是沈约一边“即而因之”,一边“备加搜采,随就补缀”的“补缺续新”行为。

1.2 晋、齐高凉郡治在高州东北部

《南齐书》云:“高凉郡安宁、罗州、莫阳、西巩、思平……”[9]自《后汉书》就有“首县即郡治之例”,《南齐书》列思平第五,安宁第一,说明齐高凉郡治在安宁县。《晋书》也以安宁县为首县[10]。而安宁县就在高州东北旧电白和旧良德县。《记纂渊海》说:“电白,晋安宁县地……陈于安宁地置务德县……(隋)大业……改务德为良德,属永熙郡。”[11]这说明高州东北部,即唐电白县和良德县就是高凉郡首县安宁县。《旧唐书》也持此说,云:“良德……吴置高凉郡,宋、齐不改。”[12]故以上正史及《记纂渊海》都互证高州说。

1.3 梁、陈高凉郡依旧存在,隋高凉郡治在阳江,唐在高州

梁有高凉郡,《隋书》记冼夫人丈夫冯宝官高凉太守之职[13],陈也有高凉郡,《隋书》云:“旧置高凉郡,平陈废,大业初复置。”[14]既“平陈废”,那未“平”时,就有高凉郡。隋大业初在阳江“复置”的高凉郡“统县九”,首次以高凉县为首县[14]。唐天宝元年,高州改高凉郡,治良德县,乾元初(759年)又称高州。

综上所述,自汉至隋唐,高凉郡大部分时间治高州东北部,只有宋初治思平的高凉郡,以及隋大业初治高凉县高凉郡在阳江。这两时段与冼夫人没重叠:前段冼夫人未出世,后段冼夫人已去世。

2 唐至明的方志都持高州说

下面从方志角度来论证高州说。因隋唐高凉郡学术界没异议,下面主要论汉末至南朝高凉郡。

2.1 唐方志全持高州说

笔者收集的唐代三部方志都持高州说,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唐方志对高州和阳江记述

唐高州辖电白、良德和保宁三县,主体在高州东北部,唐方志所记高州就是高州东北部,一致把汉末至南朝高凉郡沿革置于高州条目下,而恩州条目下根本没“高凉郡”三字。而有关阳江这时期的沿革是断层的,《十道志》《杜佑通典》均由汉直跳至唐贞观年,《元和郡县志》则由汉直跳至唐永徽年。故万历《广东通志》云:“古西平县……自宋齐以迄赵宋,高凉、南恩等州郡沿革建置县名俱无。”[17]雍正《广东通志》也持这“俱无”[18]说,阳江这段历史断层,为清末把原高州高凉郡的历史移到阳江“创造”了条件。

2.2 宋方志全持高州说

笔者收集宋方志六部,全持高州说。现按成书先后列于此。《太平寰宇记》:“高州……吴置高凉郡,又立高兴郡,晋亦如之,其后悉并于高凉,齐亦为高凉郡,兼置高州,隋平陈郡废。”[4]《记纂渊海》见前文[11]。《舆地广记》:“下高州……吴立高凉郡,晋以后因之,因兼立高州,隋平陈。”[19]《舆地纪胜》:“东汉末孙权以高凉县立高凉郡……晋武平吴,并高兴郡入高凉郡…隋平陈……冼氏以其地归降。”[20]《方舆胜览》:“高州吴孙权立高凉郡,又立高兴郡,梁讨平俚洞置高州。”[21]《文献通考》:“高州,吴置高凉郡,晋因之。初,吴又立高兴郡;晋亦有之,其後悉并於高凉郡。齐亦为高凉郡,梁兼置高州。”[22]宋方志比唐方志多了高兴郡的内容,这是因为宋潘州并入高州,高州辖地扩大,而高凉郡内容一直保存着。

而阳江方面,宋方志用“倒推”法补断层,由所知阳江属县倒推补回阳江当时应属高兴、东官、齐安、杜陵诸郡。这之中,以《舆地纪胜》最为严谨,其用小字(即后文括号内字)注明倒推理由,云:“吴属高兴郡(此据《舆地广记》,又晋志高兴郡统县五,海安、西平预焉)置海安县(见上),宋属东官郡(宋志东官郡下有海安县,注云太康属高兴)齐置齐安郡,海安以县属焉(隋志海安县下注旧曰齐安,置齐安郡,平陈郡废,开皇十八年改名海安县),梁置阳春郡(隋志云:‘梁置阳春郡,平陈郡废’)。”[23]也就是说因阳江在晋属海安、西平二县,而“晋志高兴郡统县五”之中有此二县,由此推阳江晋属高兴郡;同理,“宋属东官郡”,是因为“宋志东官郡下有海安县”;也同理,“齐置齐安郡”,因为“隋志海安县下注旧曰齐安”;而“梁置阳春郡”,是因为“隋志云:‘梁置阳春郡,平陈郡废’”。

《记纂渊海》[11]《舆地广记》[24]《方舆胜览》[25]都是像《舆地经胜》这样“倒推”,其余则还是用唐方志观点,《文献通考》编写后于用倒推法的四部方志,但还是抄唐《十道志》记述[22];《太平寰宇记》大体上采用唐观点,由汉末直接跳到梁[6],都不可信。宋方志以上记述再次说明阳江说不成立,高州说成立。

2.3 明代方志也全持高州说

笔者收集的五部明代有关高州、阳江方志也全持高州说,现按成书顺序列于此。《永乐大典》:“(高州)东汉威帝分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同上)。后为夷獠所据,梁讨平俚洞,置高州。”[26]《大明一统志》:“(高州)三国吴置高凉郡,后又置高兴郡,晋以高兴并入高凉郡,刘宋复置高兴郡,梁兼置高州。”[27]嘉靖《广东通志稿》:“高州府,汉末孙权以合浦之高凉县置高凉郡,领县三:高凉、恩平、保安,梁置高梁郡兼置高州。”[28]嘉靖《广东通志》:“桓帝置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吴复改高梁,省高兴郡,晋复置高兴郡,梁兼置高州。”[29]万历《广东通志》与嘉靖省志同[30]。

而阳江方面明方志还是如宋方志一样,记阳江属高兴,齐安清诸郡。如万历《广东通志》云:“阳江县本高凉郡地,孙吴置海安西平二县(旧志云吴析置高凉郡,考晋志,吴立高凉高兴二郡,而海安西平皆属高兴及晋武省高兴,及属高凉也)晋属高兴郡,齐改海安曰齐安。”[31]持此观点的还有《大明一统志》[27]嘉靖《广东通志稿》[28]嘉靖《广东通志》[29]和崇祯《肇庆府志》[32]等。只有《永乐大典》还是采用唐方志观点,由汉末直接跳到唐[26]。这再次说明阳江说不成立,高州说成立。

3 清方志主流持高州说,阳江属高兴、齐安诸郡

清方志主流是继承唐宋高州说,限于篇幅,只以雍正《广东通志》为例:“高州府汉建和元年置高兴郡,建宁元年改高凉郡,寻废。建安二十五年,孙权复置高梁郡,即今高州,以高梁山故名,至晋仍改高凉……晋太康元年以高凉高兴二郡属广州,后废高兴并入高凉……齐高梁宋康荣熙海昌皆仍宋制……梁大通中,以高凉宋康置高州……陈高州罗州及电白南巴连江梁德诸郡皆仍梁制。”[33]类似还有嘉庆《大清一统志》[34]及清代各时期《高州府志》和《茂名县志》,如乾隆《高州府志》[35]。

而阳江方面,方志主流还是认可宋明结论,限于篇幅,只以康熙《阳江县志》为例:“桓帝续置高兴郡,三国吴改高凉郡,开海安县,晋武帝析置西平恩平二县,复改海安西平属高兴郡,梁乃错置杜陵永宁宋康齐安四郡……”[36]类似还有清雍正《广东通志》[33]道光《阳江县志》[37]等等。

4 清方志阳江说之来龙去脉

初,嘉靖《广东通志稿》出现三次严重错误(见上文):一是错把《晋书》“思平”作“恩平”(这是后世认为恩平即思平之始,为思平东移恩平埋下“祸根”);二是错把《晋书》高凉郡首县“安宁”为“高凉”(首县的变动,为高凉郡治移离高州埋下“祸根”);三是错把“安宁”为“保安”。此志错漏事出有因:一是准备不足。其不像一般省志那样先有县志,再府志,最后才省志的过程,而是跳过县、府志,直接编省志,自然准备不足,不明地方变迁(新旧电白不分的“祸根”也是该志“杰作”,详见《方志有关高州市和电白县错误记述对冼夫人研究的影响》[38])。二是匆忙之作。依作者戴璟自序,其编志时,已知自己一个月后要调离广东,为赶到离开前完稿,他调集省城学子按门类匆匆抄录前书而成[39]。

入清,乾隆《大清一统志》又继续着嘉靖通志稿的错误,曰:“(阳江)后汉二十五年,孙吴置高凉郡,又分高凉县置安宁县,为郡治。晋因之。宋省高凉县,移郡治思平,以安宁属焉。齐复来治。梁大通中置高州,改县曰高凉,隋平陈,郡废……(恩平县)三国吴置思平县,属高凉郡,晋因之,刘宋时移郡来治,南齐徙郡治安宁县,仍属焉。”[40]此有两处错误:一是在恩平条目下说“吴置思平县”,继承嘉靖通志稿把思平误作恩平之错;二是认为安宁在阳江,因为既然思平已东移恩平,而阳江西三十里又确还有一古城遗址,即西平(思平)古城(万历《广东通志》说:“阳江县 古西平县,在县西三十里虔儒都,基址荒没。”[17]),得有个县填补这空缺,于是就把高州的安宁县变成阳江西三十里的安宁县了,即“安宁今阳江县西三十里”[41]。这造成本来是漠阳、鉴江流域的高凉郡三县,变成漠阳流域和恩平地区的高凉郡三县了。这样,高凉郡治还是在思平县和安宁县之间“徙”,但已不是之前的在高州和阳江之间“徙”,而是在阳江和恩平之间“徙”了,这结果是汉末至南朝高凉郡自始至终都与高州无关。

随着冼夫人故里争论的激烈,高州就完全与高凉郡没有关系了。为体现这变化,本人把道光与雍正《广东通志》有关高州沿革整理如下,见图1、图2。

图1是雍正省志[33],其有关这时段的高州沿革写得密密麻麻,用了近五百字。图2是道光省志[42],其有这时段高州沿革突然“人间蒸发”,由原来近五百字锐减至十六字,历史来了一个大翻转:原来阳江沿革断层,高州没断层;现在变为高州断层,阳江没断层了。 古人编志,极其严谨,增减一字都再三推敲。而道光省志对一地方大府沿革,竟“暴删”几百字。且不是不可删,有删应有补,不应粗暴“开天窗”。

很快,光绪《高州府志》就质疑:“安宁今阳江县西三十里,高凉今阳江县北,思平今恩平县北二十里,广化今阳江县西,海安,黄阳,化平、西平皆肇庆府境。是晋时二州(郡)八县,今恩平、阳江、阳春三县已尽之,而高州一府六县了无依泊;且高凉郡治安宁既在阳江西,高兴郡治广化又在阳江西,两郡同治一处,有是理乎?”[41]就是阳江本地方志,和道光省志成书于同年的《阳江县志》也不认同这观点,记阳江这段历史仍属高兴郡、东官郡,“错置杜陵永宁宋康齐安四郡”[37]。

至此,我们清楚了阳江说的来龙去脉:其是误把思平当恩平,让本“阳江西三十里”的思平东移到恩平,后让本高州的安宁县东移为“阳江西三十里”安宁县,是完全错误的。

5 高凉郡治在高凉山下的鉴江和曹江交汇带

高凉郡准确位置在高州高凉山下曹江与鉴江交汇点上(以下简称“两江交汇带”),理由有如下几点。

5.1 有二书里程数为证

《元丰九域志》记高州至广州里程,起点是唐宋高州治(即今高州长坡旧城村),终点是广州。《宋书》所记高凉郡至广州里程,终点是广州,起点是高州地。依旧城村、两江交汇点和广州三地的地理位置,旧城村至广州要先沿曹江至两江交汇点,然后再经鉴江北上,经晋康郡到广州。《元丰九域志》所记的旧城村至广州的里程,减去旧城村至两江交汇点的30里,就能定《宋书》所记的高凉郡是不是在两江交汇带上。

古代一里三百步,南朝一步为六尺,赵宋一步五尺,且南朝与赵宋的尺也不相等,南朝一尺0.258米,赵宋一尺0.303米,故南朝、赵宋和现代“里”的长度各不相同,现代1里等于500米,而南朝1里为300步,即1800尺,即464.4米,而赵宋1里为300步,1500尺,即454.5米。这样,上文《元丰九域志》所记旧城村至广州1050里,折算成现代里为1045,35现代里。而《宋书》所记高凉郡至广州1100里,折算现代里为1021.68现代里。用《元丰九域志》的减去旧城村至两江交汇点的30里后为1015.35现代里,这数比《宋书》记的里程少6.33里。这说明《宋书》高凉郡治当在两江交汇带上。而以6.33里与当地地理比较,高凉郡治不在交汇点上,也当在以曹江帅堂或安良堡(“安良”可能是高凉郡治“安宁”县偕音)为中心,南至曹江墟,北至关塘村一带。

5.2 有史籍为证

当地县府志都说“高凉郡名本此(山)”[35]。而《读书方舆纪要》说上文《南越志》记钱博亡入高凉,后出降而置郡一事时,认为钱即亡入此山[43]。这些都说明高凉郡在高凉山附近。

5.3 有大量冼氏为证

粤、桂、琼三省冼氏都把高凉看作是自己郡望,说明冼氏与高凉郡有历史渊源。《舆地纪胜》有一边记地方沿革,一边叙地方史惯例,其记南朝高凉郡时,不但说高凉郡在高州,还把冼夫人家族史插叙其中,“冼氏以其地归降”[23]句实也间接肯定冼夫人是高州人。而高凉山周边聚居着大量冼氏群众,且他们都认为冼夫人是姑太,而高凉山不远的雷垌村是冼氏故里,那里每年还有冼太回娘家活动,这都体现高凉郡确在这里。

5.4 有大量冯氏为证,且有南朝文化遗风

《隋书》《北史》记冼氏丈夫冯宝是高凉郡太守,冯冼联姻后,冯氏遂为高凉大族。而高凉山周边同样聚居着大量冯氏,且都认为自己是冯宝后裔。特别强调的是,两江交汇点的冯姓村落还有南朝文化遗风。交汇点西岸有一“彭村”,村民不姓彭,却姓冯。为什么冯姓村不称“冯村”却称“彭村”呢?原来南朝“冯”与“彭”声母一样读[p](即“並”母),而“冯”韵部属“蒸”部,“彭”属“阳”部,二字韵母很相近。所以“冯”字南朝不读[féng],是读[pén](近“彭”音),故“彭村”,实就是南朝“冯村”的读音,当时民姓与村名音义都是吻合的。但唐后“冯”读[féng]了,但村名还是被人读[pén](“彭”),人们就用“彭”音记这村名,“冯村”就变为“彭村”了,民姓与村名就不吻合了。这些现象都说明高凉郡治在两江交汇带上。

5.5 民间信仰深厚,符合古人择郡县的习惯,又是交通枢纽

《隋书》《北史》记冼夫人为高凉人,而当地冼夫人信仰最为深厚。又,古郡县多设在大江交汇点,这里既是高凉山之阳(即山南坡),又是曹江之阳(即河北岸),是古人所谓双阳风水宝地。而且又是交通枢纽,北经罗定江可达晋康郡和苍梧郡,西北经黄华江可到达永平郡,南沿鉴江可达宋康郡。

综合以上五点,笔者认为,高凉郡治在两江交汇点上,无疑矣。

6 关于良德县属永熙郡和宋康郡“本高凉西营”的问题

有人以在高州东北的良德县隋属永熙郡而否定高州东北部南朝属高凉郡。其实,良德县汉末至南朝属高凉郡安宁县,上文《旧唐书》和《记纂渊海》等书均有体现,隋大业高凉郡迁往阳江后,良德“改”“属永熙郡”[12],怎能因高凉郡迁走,良德改属隋永熙郡而否定其隋前属高凉郡呢?

又,宋康郡在今阳西、电白一带,似乎在高州南,有人因以《宋书》记宋康郡“本高凉西营”否认高凉郡在高州,认为高凉郡如在高州,宋康郡应是“本高凉南营”才是。笔者认为宋康郡东起阳西,西达吴川。按《宋书》,宋康郡距广州九百五十里,而阳江距广州六百五十里,故宋康郡治当在阳江西三百里,定不在阳西了,极可能在电白与吴川交界,甚至吴川,那里正是在高州东北部的高凉西南了,故“本高凉西营”。

7 结语

高凉郡治在高州高凉山下的鉴江和曹江交汇带附近,这观点可说“源清流洁”——“源头”的正史和“流程”的历代方志都记录清楚。而阳江说来龙去脉也已清楚——其错误源头是先误把思平县当恩平县,再误把在阳江西三十里思平县当安宁县。因为冼夫人是高凉人,弄清高凉郡位置,对弄清冼夫人是哪里人,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宋书高州阳江
高州荔枝推出定制销售模式
一顶花草帽
我的新伙伴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阳江开放大学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三色旅游品牌”对高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My Winter Vacation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