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大学校园绿地空间高效利用策略研究

2022-05-13 05:02张洁楠刘扬
湖北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创新策略

张洁楠 刘扬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创建绿色校园、绿色家园、绿色社区、绿色外出等战略”的要求。我国持续实施大学生扩招政策,导致高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校园用地紧张,这对我国绿色校园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与此同时,许多高校绿地空间被闲置,因此选择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周围绿地作为景观更新设计对象,从提高空间高效利用的绿色校园发展理念出发,发现场地“空间低效浪费”问题;以“图书馆的绿色时空”为主题,对场地进行景观改造设计,提高场地日常运营效率,总结出高校绿地空间高效利用的景观设计策略,从而进一步实现大学校园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景观设计;空间高效利用;绿色校园;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22)02-0065-05

Strategy of Efficient Use of Campus Green Space based on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A Case of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Green Space Around Library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Zhang JienanLiu Yang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put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 of “to carry out strategies such as creating green campuses,green homes,green communities,green outings” . However,China’s continuous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college students expansion,resulting in serious shortage of university infrastructure,campus land tension,which has a huge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campus. 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many college green space is idle,In this study,from the green campus development concep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t use of space,chose th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library around the green space as the landscape update design object,found the site “space inefficient and waste” problem. With the theme of “Green SpaceTime of Library”,the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the site,improve the daily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site,summarized the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y of the efficient use of green spa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 as to further realize the green development goal of the campus.

Key words:landscape design;efficient use of space;green campus;innovative strategy

1綠色校园与大学校园绿地空间高效利用1.1绿色校园

1996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初次定义绿色校园,强调将环境保护归入校园建设、教育和管理等工作中,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引,制订有利于环境资源的校园管理策略[12]。伴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增强,与绿色校园建设相关文件陆续出台。2013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编写的学会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将绿色校园定义为:最大限度地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和改善污染,为师生创造舒适实用、健康、高效率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对学生起到环境教育作用的校园[2]。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作为我国开展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的技术依据。[2]

由此本研究认为绿色校园发展理念的景观设计应该有科学合理的规划[3],应用生态技术手段,创造空间高效利用的环境,完善且合理的设施构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师生要具备节约资源和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校园建筑也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建设空间[4],最终实现可持续绿色校园发展。

湖北林业科技第51卷第2期张洁楠,等: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大学校园绿地空间高效利用策略研究1.2大学校园绿地空间低效利用的现存

问题高等教育普遍化的趋势导致高校的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学生数量的增长导致我国高校面临着开发用地严重缺失的状况[5],同时随着高校建筑形式日益综合化,大学教学环境早已不再囿于有限的室内空间,师生交流互动环境也不再局限于科研教室,校园绿地空间作为师生室外交流环境的主体,是人们对校园建设评价最直观的元素。因此,当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城市建设面临着用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新建、改扩建校园建筑的同时,如何改善校园绿地空间环境,高效利用闲置绿地空间,进行有效的绿地空间景观设计这一议题的出现,对缓解校园用地紧张问题和促进绿色校园发展理念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应对作用。

西南林业大学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学生和师资规模的扩张与校园绿地空间的局促使人地矛盾关系持续激化,为此学校大量翻新、新建校园。同时,由于校园建成时间久远,部分绿地空间老化后被直接乱用或弃用,并没有按照学校绿色发展理念的诉求,导致校园绿地空间效率低下,主要存在校园建设土地资源紧缺、绿地空间老化闲置、不能满足使用者的审美与使用需求、功能单一与缺失、植物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1.3绿色校园与大学校园绿地空间高效利用设计建设绿色校园有许多途径,例如在设计中加入多种绿色植物、提高校园绿地率、实现校园资源的合理配置、倡导全校师生建设绿色校园的观念和行动、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学科目设置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贯彻以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为方向的校园管理、建立整体性的绿色校园文化、应用生态技术手段提高空间高效利用等等。

针对目前校园绿地空间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空间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探索和总结出在景观方面提高大学校园绿地空间高效利用的途径,促进绿色校园发展理念的实现。

2大學校园绿地空间高效利用的方式

2.1空间的集约化

校园绿地空间集约化指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的一切资源,集中合理地安排该绿地空间布局,创造高效和高品质的空间环境,将校园绿地空间集约化使用,形成聚集的形态,以集中空间结构形成集约化的空间布局,主要从水平和垂直两个层面立体化地合理提升容积率[6],优化校园绿地空间布局。通过集约化设计的空间环境优美,功能合理,具有层次性和丰富性[6],对整个校园的绿色发展起到关键性的积极作用。

(1)水平布局层面的集约化。加强绿地空间上的延伸、渗透和关联。挖掘没有被利用起来的闲置空间,对其进行景观设计,从而避免校园绿地空间的浪费。

(2)垂直布局层面的集约化。绿地空间的垂直层面主要指的是空间立体化利用,立体化利用是指在充分利用场地不同标高资源的前提下,选择各种各样的景观设计手段应用于人造的环境空间里,以改善周边的生态和生活环境[7]。

2.2功能的复合化和可变性

功能的复合化是指将设计场地的一种或几种功能组合布局,依靠场地内部各类功能之间的协调,互相激发促使其更好地发挥功能效用与经济效益,各功能一般都具有连续性与相关性的特点[8]。同时通过增加多种可能性的变化设计,增加功能上的可变性,从而促进空间利用的高效化。

2.3遵守生态性原则与呈现审美情趣

遵守生态性原则,在场地使用透水铺装、设置生态树池和座椅对场地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对场地屋顶进行绿化提高整体绿化率等等生态技术手段,提高场地的生态性和使用效率。关注场地形式的美感,创造一个能让人产生美的愉悦,或形成一定的情绪氛围,陶冶人的情操,震撼人的心灵的景观,呈现审美情趣,从而吸引大家进入场地。

3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周围绿地空间景观改造设计在空间高效利用理念的指导下,对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建筑周围绿地进行景观更新设计,设计对象包括图书馆中庭空间、图书馆入口前广场、图书馆屋顶三块场地。针对这些空间“不绿色”“低效浪费”的现状,从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出发,对其进行景观改造,提高场地的利用率,探索和总结出高校绿地空间高效利用的创新策略(表1)。

3.1场地现状

图书馆建筑周围绿地总面积11 677 m2,建筑占地面积4 080 m2。场地地形基本平坦,土壤为红色,部分草裸露出土壤;整体场地的北面为主要道路,东面为行政楼,南面为教学楼,西面为老宿舍楼;植物种植量和种类偏少且品种杂乱,乔灌草搭配不合理,植被大多为绿色,彩色叶子较少,难以突出季相变化,并且由于管理不当植物长势不好,且多数受病虫害侵扰;原有的功能设置不太合理,场地内用块状绿地围合使中间形成大片空地,场地内并无可坐设施,致使学生只能自带座椅或是席地而坐;道路设置不合理,图书馆入口广场绿地已经被大家踩出来“一条路”,严重影响绿地植物的生长;场地内景观效益低下,无休闲设施。从而整体上导致该绿地空间的使用效率极其低下。

(1)图书馆中庭场地解读。图书馆中庭空间由图书馆建筑四面围合而成,呈封闭式的“扇”型结构。庭院对内、对外均设置有出入口;场地采用硬质铺装小广场结合植物元素的混合式景观设计形式;植物以木樨Osmanthus fragrans、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雀舌黄杨Buxus bodinieri等常绿型乔灌木为主,植物景观色彩单调,对建筑内外空间使用者缺少观赏吸引力;场地缺少必要的服务设施,首先昆明户外光照过于强烈,场地缺乏相应的遮阳设施,其次没有可坐的服务设施,只能满足使用者行走和观赏的要求;图书馆走廊与中庭存在建筑界面共享现象,走廊大面积玻璃界面使内外视觉交流加强,但由于中庭景观的吸引力不足,致使共享优势被浪费;最后立体绿化在原场地没有得到应用体现,图书馆建筑外立面,均使用硬质瓷砖墙面或抹灰墙面,墙面的设计感统一单调,缺少生气[9]。这些因素都致使该场地不能满足师生的使用需求,导致该场地的使用率不高(表1)。

(2)图书馆入口前广场场地解读。该场地是一个被建筑包围的空间,地形基本平坦,其北面与教职工餐厅相邻,南面是经济管理学院,西面是第三教学楼,东面是图书馆。场地只有以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和云南含笑为主的常绿植物组成的景观设计,植物种类色调单一、种植杂乱、缺乏设计、观赏性不强。该场地缺少必要的功能空间、服务设施和通行道路等景观设计(表1)。

(3)图书馆屋顶空间场地解读。校园部分建筑的屋顶可以作为户外活动空间和景观空间,但是图书馆屋顶设计简陋,没有任何景观和绿化的设计,形成闲置空间,增加屋顶绿化设施不仅能增加屋顶对自然降落的雨水的涵养,更能增加屋顶景观环境,使屋顶的使用效率和频率增加,对于校园景观设计在三维空间上开展是重要的补充[9](表1)。

3.2设计主题

通过实地调查与前期分析,本方案针对两个问题:怎样的主题设计能符合图书馆空间特性?怎样的景观设计能达到西林师生的需求,从而提升该场地空间利用率?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确立了总体设计理念:以“图书馆的绿色时空”为主题创意思想,结合校园学习和生活场景及运营规律,探索和发掘校园绿地高效利用的改造和创新策略,赋予老校园新的活力。通过景观改造,力求实现“珍惜时间、珍惜空间”的生活方式,提高老校园内图书馆绿地空间的日常运营效率,加深大家对校园绿地作为社区场所的感知,实现大学校园的可续绿色发展目标(图1)。

3.3整体平面功能布局

根据观察场地周围建筑的外立面与西林整体绿地布局,场地整体采用直线的平面构成形式,形式简约、线条优美。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致力于为西林师生打造一个植物层次丰富、功能空间完善和艺术形式美于一体的图书馆室外学习交流空间(图1)。

(1)图书馆中庭功能布局。场地南北和东面分别设置一个主入口,东面还设置一个次入口可以直达卫生间;平面空间功能高度集约化,主要有户外交流学习中心广场,安静廊架休息区、水景观赏区、草地休闲区、植物种植观赏绿化区和休闲小广场六大功能分区,满足使用者交谈、观赏、学习、休闲娱乐等需求。各个功能分区既相互独立又便利可达,最终形成一个环境优美,功能灵活多变,空间错落有致的中庭绿地空间(图2)。

(2)图书馆入口广场功能布局。场地东西南北分别设置一个主入口,形成一个南北东西通透、两轴一中心的布局形式.场地由大大小小不同功能分区组成一个完整的休闲广场空间,再用道路将该场地不同的功能分区联系起来,形成雨水收集下沉休息区、交往休憩广场、阳光草地休闲区、入口广场、安静读书区、中心休闲广场、生态种植观赏区七大功能分区。创造一个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学术交流、交往、休闲、聊天于一体的室外活动广场(图2)。

(3)图书馆屋顶功能布局。通过增加服务设施,设置遮阳遮雨构筑物,休闲座椅,设计覆土空间,进行植物种植设计,形成屋顶休闲广场、绿化种植观赏区、廊架安静休息区、交流广场四个功能分区组成的屋顶绿化景观。营造师生交流,课余活动,休闲娱乐等活动丰富的屋顶公共活动空间(图2)。

3.4实现空间高效利用的途径

(1)空间的集约化。对原有场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物等资源条件进行有效组织利用,集中合理地对该绿地功能空间进行规划布局,合理地搭配植物,设置便捷的道路,增加该空间的层次性和丰富性,最大限度节约土地资源。从而为西林师生创造一个紧凑、合理、高效和高品质的户外学习交流空间环境。①水平布局层面的集约化。对中庭空间沿用原有硬化道路,保留场地原有出入口,形成良好的空间层次性和通融性,保证了图书馆连通区域交通功能的共享效果;利用原有建筑界面的玻璃窗户进行室内外空间渗透,将中庭美景有意识的引入室内,使中庭空间景观产生共享效果,吸引使用者来到中庭空间。对图书馆入口广场,利用借景与对景的设计手法,增加场地的功能布局之间的灵活性,进行丰富和层次化的植物种植设计,达到移步移景的空间功能效果,形成高效的室外活动空间。针对原有图书馆屋顶闲置,进行景观设计,完善功能空间,既丰富了室外景观环境,达到绿化和观赏目的,又可以通过屋顶绿化的应用提高建筑的高温隔热能力,达到降低室内温度,节约电力能源的作用。最终形成良好的景观,提高空间利用率,为校园增加色彩,实现绿色校园的建设目标[10]。②垂直布局层面的集约化。原有场地没有进行立体化的设计,浪费许多垂直立面的空间,针对这个问题,对图书馆建筑外立面进行拉毛混凝土、透水贴面和攀爬植被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立体绿化。立面种植攀爬类植物,利用搭建木架、金属网架等辅助的设施,使植物攀附在构筑物立面上,形成立面垂直绿化空间,达到观赏和对建筑的遮阳效果,不仅能有效的涵养雨水,还能为校园中的景观增添特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涵养雨水和改善校园微气候的有效措施[9]。对图书馆屋顶进行覆土空间设计(图4),进行屋顶种植,选择昆明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适宜的乡土树种,并且选择包含乔灌草搭配种植的方式,形成屋顶花园绿化景观,与地面绿化形成呼应,形成立体的绿化景观效果;最后增加场地竖向设计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不同功能分区之间用不同高度进行区分和限定。

(2)功能的复合化和可变化。针对原场地功能设计单一问题,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该场地功能进行重新梳理。首先对场地功能进行完善,增加学习、交流、遮阳、休憩、观赏、自然体验等开放、半开放和私密空间的设置,使场地功能更加完善和具体化;其次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用道路互相连通,依靠内部各种功能协调,相互激发更好的发挥功能效应与经济效益。例如:中庭户外学习中心广场,在这个空间大家不仅可以交流学习还可以进行欣赏美景休息等活动;图书馆入口广场空间的生态下沉休闲区既可以作为休闲学习的场地,也可以作为举办室外音乐节等娱乐活动的场地。最后对场地功能的设置增加多种可能性的变化。场地的有些座椅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位置的变化。

(3)遵守生态性原则和呈现审美情趣。在场地中设置生态种植池和下凹草坪,对场地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同时有效的引入当地的生态系统,在场地中进行植物复层化种植,尽量选择乡土树种,使整个空间成为一个植物生态环境的教育工具,让师生能够身临其境的观察乔木,灌木,藤蔓和草本花卉植物(图4);使用透水铺装等。同时通过功能完善、植物设计和增加立体空间等一系列的景观设计,创造一个平面形式美、功能合理、景色怡人、错落有致的绿地空间。从而吸引大家进入使用,使师生产生美的愉悦感,陶冶师生的情操,达到空间高效的效果。

4总结

通过对大学校园绿地空间高效利用和绿色校园的研究,以西南林业大学圖书馆周围绿地景观改造设计为实践,总结出面向绿色校园目标的大学校园绿地空间高效利用设计的创新策略,包括功能的复合化、空间上的集约化、立体化利用、加强空间上的延伸和渗透和关联、闲置空间的利用、呈现审美情趣、遵守生态性原则,为促进绿色校园建设提供一定的途径参考。

参考文献

[1]任江林.新时代高校开展大学生绿色教育的调查与策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0,36(1):114-121.

[2]吴志强,汪滋松,王清勤,等.国家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情况介绍[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9):43-46.

[3]郭臻.绿色校园设计策略初探[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8,29

[4]储晶晶,吕伟娅,陈才华.南京工业大学绿色校园评价案例解析[J].住区,2017(S1):11-18.

[5]于洪.我国大学校校园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7:1-2.

[6]杜宇昂.城市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2.

[7]韩宝娟.北方城市立体绿化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6.

[8]卜域.大学校园功能复合化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10.

[9]南月慧,赵庆玲,叶惠珠.海绵城市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嵩明职教园区为例[J].绿色科技,2021,23(1):9-11.

[10]胡慧芬,金月珠.新型大学绿色生态校园规划设计研究[J].浙江建筑,2019,36(4):5-8,18.

(责任编辑:唐岚)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科研专项“基于空间高效利用与人性化理念的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建筑空间环境景观优化设计研究”(111903)。

作者简介:张洁楠 (1994~) ,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

刘扬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创新策略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关惠聪等
网络环境下烟草企业营销创新探析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