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国有神龙山林场改革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05-13 05:02闻斌
湖北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南漳县

摘要: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国有林场改革是林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南漳县国有神龙山林场自2016年3月启动林场改革工作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安置等方面已明显改善,但还存在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不高、林场生态建设缺乏活力、技术人员力量较弱等问题,针对以上薄弱环节和不足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为其他国有林场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神龙山林场;国有林场改革;南漳县

中图分类号:F326.2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3020(2022)02-0083-03

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加快培育森林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生态脆弱地区以及大面积宜林宜山荒地,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在长期历史原因影响下,一直存在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完善、森林资源过度开发、民生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安全保障能力。经过70多年的建设发展,国有林场在大规模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以及保护国家生态安全、提升人民生态福祉、促進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北省国有林场大多建于20世纪50~60年代,集中分布于大别山、武陵山、幕阜山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及江汉平原和汉江流域生态重要区域。襄阳市南漳县凤凰山、七里山、神龙山三大林场,创建于这一时期,最初建制都为国营林场,后逐步更名为国有林场。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1]、《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自2016年3月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以来,南漳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南漳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南漳县林业局出台了《南漳县国有林场管理办法》《南漳县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3],南漳县三大国有林场分别结合自身实际,相应制定了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截至2018年,国有神龙山林场基本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定性定编、养老保险、编制预算、人员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等工作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国有林场体制等原因,行政从属林业局,人事上从属县委组织部门,账务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形成了人、财、物分离的局面。特别是财务体制没有纳入地方财政全额预算,林场存在资金缺口。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的战略目标中,林场改革势在必行。

1林场概况

国有神龙山林场于1958年3月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投资建场,隶属于南漳县林业局,为南漳县3个国有林场之一,为副科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林场位于南漳县城东武安镇安集神龙山,东北与宜城市接壤,西南与武安镇交界,东西宽4.0 km,南北长6.5 km,属汉江中游丘陵岗地的过渡地带,境内最高海拔374 m,最低海拔70 m,林场下辖老场、鼓楼寺、易家大凹、神龙山4个分场。林场经营总面积为925.6万hm2(其中国有林地0.081万hm2),活立木蓄积量5.878 4万m3,森林覆盖率89.76%。林场划定国家级生态公益林264.733 hm2[4]。主要树种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栓皮栎Q. variabilis、槲栎Q. aliena 、短柄袍栎Q. glandulifera、刺叶高山栎Q. spinosa、细叶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构树Fructus Broussonetiae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皂角Gleditsia sinensis、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等。截至2021年底,林场核定事业编制21名,现有干部职工69人,其中在职人员29人,离退休人员40人。

2国有神龙山林场改革发展的主要成效2.1地位作用充分显现

按照中央提出的国有林场改革“围绕一个导向,守住两条底线,建立三大体制”的总体要求,国有神龙山林场改革顺利推进。改革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和省、市、县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确保了改革的方向和预期目标的实现。改革前,由于神龙山林场地处宜城、荆门、南漳三县交界之地,在南漳县林场内的干部调配、财政预算和重大民生项目安排等方面管理薄弱,特别是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改革后,国有神龙山林场的地位作用大为提升,南漳县委把“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纳入全县总体发展目标,将林场建设统筹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彰显了国有林场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功能地位。

湖北林业科技第51卷第2期闻斌:南漳县国有神龙山林场改革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2.2森林质量逐步提升

自改革以来,国有神龙山林场在植树造林、森林抚育、资源管理、林业执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生态保护效率大为提高。过去“采伐过日子,卖树争票子”已成为历史。截至2021年,林场累计造林29.13 hm2,育苗36.53 hm2,森林抚育466.67 hm2,封山育林400 hm2,未发生滥砍滥伐、违法征占用林地案件,森林面积净增加40 hm2,活立木蓄积净增加2.8万m3[4],实现了林地性质保持稳定、林地面积稳中有增和森林蓄积逐年增长目标。林场按照《南漳县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健全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台账。近三年来,林场无违法征占林地,实现了森林蓄积逐年增长目标。

2.3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采取“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协助、全场参与”的办法,加快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改善用水问题。林场职工过去生活用水一直依靠黑河,既不卫生又无保障。2020年4月,由于持续干旱,导致黑河断流,加之水源污染严重,林场居民生活用水只有到遥远的水源拉水供应。林场通过筹资打机井,可全天候保障供水,结束了吃水难、用水难的历史。二是改善道路问题。林场道路原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脚泥,生产生活十分不便。林场改革后,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将林区12 km道路建设项目落实到林场,共投资523万元,完成改扩建和硬化绿化任务,使林区成为旅游观光风景区。截至目前,神龙山林场已实现“五通”全覆盖,林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2.4改革红利充分释放

按照“以人为本、妥善安置、落实养老、全员参保、转型定位、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林场定性、定编、定经费,解决了职工身份、工作及养老问题,给职工创造了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了职工的幸福指数,调动了林场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一是富余职工得到安置。根据南漳县编委《关于县林业局所属三所国有林场调整编制的批复》的规定,国有神龙山林场在职职工29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岗位11人,安排职工上岗12人,比改革前增加10人。二是职工养老保险得到保障。在职职工由过去的企业养老保险转换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定编21名职工纳入南漳县财政预算保障,富余职工按原渠道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不足部分由所在单位筹资解决。三是“五险一金”得到解决。国有林场的“五险一金”是长期以来的难点问题。通过改革,在职职工全部参加养老、医保、工伤、失业保险并购买住房公积金,职工参保率达100%。职工的经济待遇大幅提高,职工收入由2015年人均3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8万元,退休待遇也明显提高。

2.5管理机制逐步激活

通过全面推行场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管、人事管理、劳资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实行政企分开、收支两条线的经营管理机制,有力推动了国有林场的改革工作。神龙山林场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把心思用在林场的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林场职能发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3现阶段改革发展的难点及问题

3.1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不高

林场的森林质量不高、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不高且规模较小,总体上森林资源储量和质量与国有林场地位作用还不相称,与其他林场还有较大差距。

3.2国有林场生态建设缺乏活力

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林场发展活力还不足,后劲还不强,主要依赖上级补助资金,部分林场项目支撑。上级补助经费有限,地方财政、民间资本、金融扶持等投入林场生态建设的渠道不畅,职工积极性不高,“等、靠、要”的消极意识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3.3国有林场技术人员力量较弱

神龙山国有林场现有在职人员29人,其中21人核定为事业编制,8人为政府购买服务,其中具有专科学历以上的9人,其他均为初高中学历;具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初级以上职称的仅5人,占总人数的0.17%。同时,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员仅5人,其他均为45岁以上,且大多数临近退休,由于人员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能力参差不齐,为林场开展技术推广、科学研究、科技兴场带来了诸多障碍。

4对策及建议

4.1发挥林场功能,提高森林质量

按照国有林场改革的“六大任务”,将神龙山林场主要功能转变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林场生态安全。一是围绕增绿扩绿“抓造林”。在林场经营总面积相对较小,造林区域受限的情况下,把重点转向低产林改造、老基地更新上来,做到宜栽则栽,可绿尽绿,提高造林质量。二是围绕生态公益林“抓护林”。林场划定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64.73 hm2,占总国有林地面积的30.5%,是林场的中心工作之一。采取场长包分场,分场长包护林员的包保机制,落实“三级”护林员的包保责任,确保生态公益林管得好、护得住、效益长。三是围绕资源管理“抓管林”。神龙山林场地处南漳县与宜城市的交界处,周边乡村、地形情况复杂、管理难度较大,过去一度出现森林资源难管怕管甚至不敢管的现象。改革举措落实后,林场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的履职尽责意识明显提升,严格依法管林护林,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围绕森林安全抓保护。森林防火是林场的重要职责,按照《森林防火条例》和《湖北省消防安全责任规定》要求,切实做到“责任落实,预防措施、应急处置、部门履职”四到位,确保不出现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加大森林防火经费投入力度,尤其加强森林防火装备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健全林长制,场有人监管、树有人保护、責有人担当。

4.2破解改革难题,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破解职工定编难。林场随着自然减员后,必须确保编制不减、预算不减、人员指数不减,以确保林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破解资金短缺难。随着经济社会收入和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在保障现有资金预算的前提下,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对林场资金投入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三是破解人员安置难。按照“定编不定人,定岗不分流”原则,对编制外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对于办理退休手续和签订转岗就业协议的人员,在协议到期或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下,给予政策制度上的关心,增强他们的爱场意识。四是破解林场管理难。按照“以人为本,妥善安置,落实养老,全员参保,转型定岗,促进发展”的原则,国有林场职责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效益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紧密结合林场自身实际,全面推行场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人事管理、劳资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不断理顺林场内外部管理体制机制。

4.3突出科技兴场,培植林业人才

一是坚持科技兴场。加大智慧林场、科技林场建设的投入,结合林场整改,因地制宜选择树木、林果、林苗科研项目,努力提高林业科技的研究、推广和普及能力水平。二是坚持人才兴场。针对林业人才匮乏的实际,积极引进和公开招聘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并提供相应福利待遇,同时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专业技能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等办法,对林场职工进行学习教育培训,提高林场干部职工整体素质。三是坚持创新兴场。改变过去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兴建现代林业、智慧林业的新模式。把林场改革发展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把林场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组织引导林场职工积极参与到林场的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将林场职工庭院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5结语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广大林场干部职工的期盼和呼声。神龙山林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之一,肩负着造林、护林、管林、兴林的重大责任。必须始终坚持改革与发展并进,保护与管理同行,增强爱绿造绿护绿意识,谱写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EB/OL](2015-03-17)[2021-12-03]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38162.htm

[2]湖北省人民政府.解读:湖北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2021-03-01)[2021-12-03][EB/OL]http://www.hubei.gov.cn/zwgk/zcsd/ztjd/ztjddwslq/

[3]南漳县人民政府.南漳县委国有林场工作情况汇报[A].南漳:南漳县人民政府,2019.

[4]南漳县林业局.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精准灭荒和山林长制工作情况汇报[A].南漳:南漳县林业局,2018.

[5]南漳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20182019年南漳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A].南漳:南漳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2019.

(责任编辑:郑京津)

作者简介:闻斌(1976~),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行政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南漳县
彩色笔动起来
彩色笔动起来
彩色笔动起来
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浅谈
南漳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现状与分析
南漳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南漳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南漳县牛品种改良整体推进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鄂西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划定
南漳县康体度假旅游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