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宠的烦人行为从何而来

2022-05-18 05:04扎利娅·戈韦特
海外文摘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猫习性野猫

扎利娅·戈韦特

在伦敦东南郊区的一个角落里,我的邻居苦战久矣。

去年5月,他突然对自家门前的一小块荒地产生了兴趣。他忙里忙外地除掉杂草、整平土地、施加肥料、铺好柔软的原始草皮。大功告成后的草坪宛若环绕着温莎城堡的翠绿山坡。当时我就在想,附近的猫会如何对待这块草坪呢?

一夜过后,我就得到了明确的答案。原本平坦得像台球桌的草坪,第二天就变得崎岖不平。一块块草皮像地壳板块那样相互挤压,上面还散落着一撮撮猫屎。

我的邻居毫不气馁,立马把草坪恢复了原样。之后整整一周,他每晚都熬夜驱赶来犯的猫。可惜,闹剧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于是,他把防御工事升级到了近乎荒谬的程度。他给整片草坪盖上了防护网,又在每个拐角摆了一小盆猫不爱闻的醋。他还安装了超声波驱猫器,能在猫耳最敏感的频率范围内发射出令其不适的声音。然而,没人知道这场战争何时能结束。

成群结队去排便的猫似乎越来越常见了。在英国,热门宠物的数量之和已接近人口的1/3。据估计,英国人养了大约1010万只狗、1090万只猫和100万只兔子。全球范围内的宠物饲养量也在急速增长。日本商家顺应这股新潮流,推出了猫咪旅馆和狗狗服饰品牌,不少评论家也因此推测宠物正逐渐取代孩子的地位。美国人则养了近7800万只狗和5800万只猫。

猫很喜欢在刚翻好的松软土壤上排便,还会本能地把自己的粪便埋起来。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宠物跑进我们家中,窜到我们腿上,它们的不良习性也越来越明显了。猫狗无休止的叫唤声让邻里不得安生,它们还乱刨花草、张牙舞爪地上窜下跳、啃咬电线,甚至热衷于食用其他动物的粪便。

伴侣动物的习性通常与人类的喜好精准匹配,比如狗的眼睛里专门进化出了一块让它们显得更可爱的肌肉,猫也学会了如何解读人类的面部表情。那么,伴侣动物是从哪里学到了惹人烦,甚至令人恶心的习性呢?我们又要如何与它们相处呢?

要想追溯宠物某一行为的源头,就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你的宠物是从哪种野生动物进化而来的?这种动物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共同生活史?

与家犬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原产于欧亚大陆和北美的灰狼。不过,据说家犬并非灰狼的直系后代。一项基因分析显示,现代家犬与全球几个不同地区的狼群有着同样亲近的关系,这意味着它们是从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

这个神秘的始祖狼群现已灭绝。它们生活在大约2.3万年前的西伯利亚。当时正处于冰期,北美、北欧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陷入冰封。在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下,始祖狼群偶然与狩猎采集者们走到了一起。

起初,狼群或许只是跟在人类身后,游走在营地之间抢夺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它们或许还会成群地同人类一起打猎,一起追捕大型猎物,并帮助人类击败近亲尼安德特人。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一切源于远古人类将小狼崽养为宠物。

最终,随着人与狼关系的深化,狼的外形也有所改变。它们的耳朵下垂,尾巴卷起,皮毛呈现出杂色。它们还调整了自己的行为以讨好新的合作伙伴。有时候,它们会放大野生祖先已有的特质,还有的时候,它们会创造出全新的特质。

以许多狗的招呼方式为例,它们跃起身子,激动地想去舔你的脸,最终只能勉强舔到你没来得及躲开的某个身体部位。“它们喜欢献上一‘吻’,至少人们是这么描述的。”维也纳兽医大学比较认知学专家兹索菲亚·维拉尼说道。她还是狼类科学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和负责人。

“跃身一吻”是狗最煩人的习性之一,但这其实是狼的典型行为,是数万年前的始祖狼留下的“遗迹”。

每当狼群里的其他成员狩猎归来,小狼崽为了讨食,就会跃起身子往它们嘴里舔。与南极的企鹅类似,成年狼会立刻呕出消化了一半的食物给小狼崽吃。

“长大后的狼也保留了这一习性,它们主要以这种方式打招呼。”维拉尼道。她解释说,一般是地位较低的个体舔地位较高的个体的嘴,而且这种行为通常出现在狼群集合想共同做点什么的时候,或者是狼群里的某个成员离开又回来的时候。

如果你允许,狼也会舔人。“有的养狼人其实也会亲他们的狼。”美国地质调查局高级研究员戴维·梅奇说,他研究狼已经几十年了。“我认识一个人,他一般会舌吻他的狼。”真庆幸狗狗们已经懂得稍加控制了。

有些行为对于野生动物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只是我们的宠物过分地放大了它们祖先的这类习性。

和狗一样,猫也与人类共同生活了数千年。它们是北非野猫或西南亚野猫的后代,独居,有领地意识,主要以小型啮齿动物为食。遗传学和考古学的证据表明,至少在6500年前,野猫在中东著名的新月沃土地区与人类初次相遇,而那里正是第一批农业社区涌现的地方。

起初,野猫在人类聚居地周围徘徊,因为它们能在那附近享用啮齿动物大餐。后来,它们越来越频繁地与人类互动,但没有成为驯化的对象。

这让我们想起猫的一个习性——“喵喵”叫。有的养猫人觉得这是猫与生俱来的魅力,但有的养猫人却不得不在凌晨三点钟爬起来拼命查找“让猫闭嘴的方法”。有趣的是,野猫也会“喵喵”叫,但它们只在小时候对着母猫叫。成年野猫通常不会发出这种声音。

家猫一生都会“喵喵”叫,但不是为了和别的猫交流,只是为了和人类同伴互动。2004年,科学家让人们听家猫和野猫的叫声,并让他们根据愉悦程度打分,结果发现,家猫的叫声明显比野猫的更悦耳。这不仅表明家猫的嗓音是适应周围人类生活的结果,也表明经过驯化的它们已经非常温顺了。

狗“汪汪”叫的习性也是如此。

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相反,“汪汪”叫并非狗的专利,最先這样叫的是狼。“狼的叫声不如狗的尖锐,听起来更粗糙,更沉闷,但任谁听了都会觉得那就是‘汪汪’叫的声音。”梅奇说道。不过,狼叫是为了发出警告或示意进攻,而家犬却把叫声当作通用语言来表达一系列意思。除了最原始的意思外,狗还能用叫声问候“你好”、发出玩耍邀请、表达看到零食或出门散步的兴奋,以及诉说孤独。

目前尚不清楚为何远古的狼要彻底舍弃它们可怕的嗥叫声,转而整天“汪汪”叫个不停,不过,人们还是找到了零星线索。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烦人的狗叫声大多具有独特的声学特征——声调高,无调性,类似猫的“喵喵”叫声和人类婴儿的哭声。研究者解释说,狗可能对特定的几种叫声作了调整,以博得人类的强烈反应,促使人类采取行动。

纵观历史,对于用狗来打猎、放牧、保护财产的人来说,狗叫声确实帮了不少忙。200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芬兰的麋鹿猎人如果带上狗一起打猎,成功率会上升56%。原因大概是狗会一直朝猎物叫,直到猎物不再动弹,而这可能为它们的人类合作者赢得潜入猎杀范围的时机。这个推测不无道理,因为人类出于狩猎目的而培育的犬种叫得最厉害。

讽刺的是,每当提起狗,人们最常抱怨的事情之一就是它们的叫声。2015年一项针对韩国养狗人的研究显示,47.1%的人说自己的狗太爱叫唤了;而2012年一项针对新西兰人的调查发现,他们认为狗叫声比其他城市噪音更烦人。

尽管现代家猫的叫声是适应人类生活的结果,但有的专家认为,家猫只是“半驯化”动物,因为它们不仅保留了野猫的许多习性,还极易和野猫杂交,以至于它们已经导致野猫种群在某种程度上功能性灭绝了。

对家猫的野外远亲来说,在显眼的地方排便是标记领地的重要方法。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专攻伦理与动物福利的詹姆斯·瑟普尔教授认为,这一习性或许能解释为何家猫要去邻居家的花园排便。“它们往往把排便地点锁定在领地的边缘区域。”瑟普尔说道,“它们是在提醒你,你已经进入它们的地盘了。”如果你自己养猫,你甚至都不会在自家花园里发现它们的粪便,但如果你的邻居养猫,那就另当别论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野猫特别喜欢在刚翻好的松软土壤上排便。瑟普尔说:“这对它们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如果你的花园维护得不错,园里的土壤又翻整得松松软软的,那它就会变成一块‘吸猫石’。”他还解释说,猫或许不是故意要乱刨花草或刚铺好的草皮。除了在显眼的地方排便外,猫有时会本能地把自己的粪便埋起来。

家猫的“送礼”习性可能也源自野猫。

与每年大约杀死15只大型动物的狮子不同,进化后的野猫每天要捕食数十只小型哺乳动物,可见它们天生是“杀人如麻”的杀手。它们对饮食十分挑剔,这就意味着它们要换着花样吃。家猫不像狗那样养成了吃人类残羹剩饭的习性,它们吃不了碳水化合物,所以保留打猎技能或许是上策,能帮它们补充营养。

在宠物食品科学、冰箱及随处可见的实惠肉类出现以前,能狩猎的猫多半具有生存优势。其实,现代家猫基本不吃它们带回家的猎物,但对过去的猫来说,猎物是重要的食物来源。现代的流浪猫也比有家可归的猫花费更多的时间打猎。

说来奇怪,把捕获的猎物带回家放在你脚边似乎也源自野猫的习性。在野外,母猫总把半死不活的猎物带回窝,供小猫练习打猎。有的专家认为,家猫的“送礼”行为是这一习性的延伸。家猫要么是本能地把猎物带回自己住的地方,要么就是它们认为你是一只需要学习如何打猎的小笨猫。

小型哺乳动物喜欢为自己设置多个逃生出口,并时刻保持道路通畅。

家中的电线等物或许会被小动物视作逃生路上的障碍。

当然,其他宠物也同样难以相处。

除了猫和狗,人们养得最多的宠物还有荷兰猪和兔子。光是在英国就有大约40万只宠物荷兰猪。据推断,荷兰猪早在猫之前就已经被驯化了。南美洲有近万年的荷兰猪食用史,直到8000年前,印加人首次驯化了这种“吱吱”叫的小型哺乳动物,那时它们的野生祖先还没有灭绝。

人们养兔子的历史也很悠久。2019年,经科学家确认,英国萨塞克斯郡菲什本罗马宫殿里一块无人问津的骨头属于1世纪的一只兔子。据分析,它是一只圈养的兔子,很可能是人们的宠物。

其他小型宠物,比如大鼠、仓鼠、小鼠和沙鼠,都是人们后来才开始养的品种。近几百年来,人们通过精心地选择性培育,驯化了这几种小动物。它们与猫和狗一样,坚守着特定的先天习性,那是进化史留给它们的纪念。

在畅所欲言的社交媒体小组“兔子都是混蛋”里,人们最常抱怨的事情之一就是,兔子太爱咬室内陈设了,包括墙纸、地毯、沙发、踢脚线和椅子腿。目前最“吃香”的貌似是电线。任何挡了兔子路的电线,无论是笔记本电脑线、耳机线,还是烤箱线,在你开始念叨“把它放哪儿了”之前,早就让兔子啃断了。

这个毛病在其他小型哺乳动物身上也很常见,尤其是啮齿动物。提起由电线走火引发的高楼火灾,保险公司通常将25%左右的火灾归咎于鼠类。它们咬掉了电线的绝缘层,导致电线外露,进而引起短路或冒火星。那么,它们为何要这么做呢?

瑟普尔认为有两个原因。

其一,这类小型哺乳动物在野外是被捕食的对象,它们要花大量时间来规划逃生路线。它们喜欢为自己设置多个逃生出口,并时刻保持道路通畅,这样就能在捕食者出现时快速跑到安全地带。“如果发现路上有电线,它们会本能地将其视作障碍。”瑟普尔说道,“为了清障,它们会啃电线,就像它们在野外会啃断挡路的木棍。”

其二,这些小型哺乳动物本身就爱咬东西,且不論材质。它们的牙齿大多是持续生长的,所以必须磨牙以避免牙齿长得过长。

猫和狗咬电线的情况不太常见。如果它们咬了,通常是因为它们觉得无聊,或者是在享受嘴里嚼着东西的乐趣。很多动物都会本能地咬东西,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探索方式。

尽管人们抱怨重重,瑟普尔还是认为我们的宠物已经相当适应和人类在一起的生活了。他说:“我看重的是,它们鲜少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这证明它们很好地适应了需求。”他还指出,与野猫或狼生活在一起的话,麻烦更多。

其实,宠物身上许多的“烦人”习性都是适应人类生活的结果。

“宠物其实和人类一样,我们一起经历了整个进化史。”维拉尼说道。她指出,我们的需求变得太快,宠物很难跟上。“我们把动物带到人造的城市里,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和它们经历进化时的环境完全不同。”对人类来说,动物的这些习性在过去是非常实用的,但如今,情况已变,人们不再需要这些了。

边境牧羊犬就是一个例子。生活在英格兰与苏格兰边境的人们最先培育出了边境牧羊犬。“它们对放牧有着无穷无尽的强烈欲望。”瑟普尔说道,“如果你不让它们放羊,它们就会找别的事做。而一旦把环境换为城市或城郊,边境牧羊犬就会给家里造成极大的破坏。”城市里的边境牧羊犬可能会驱赶小孩,或者沉迷于叼回物品。它们很好地适应了放牧需求,但如果你不需要它们放牧,你就得想别的办法让它们忙起来。

瑟普尔说:“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培育,我们有选择性地保留了动物身上特定的几种习性,但在后来的某个时刻,我们近乎武断地认为我们不再需要这些了。于是,把它们养为宠物的我们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后果。”

只要了解了宠物的习性是如何养成的,我们就能重新界定这些“烦人”的小毛病——它们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迷人“遗迹”,而不是需要根除的个性缺陷。

[编译自BBC网站]

编辑:马果娜

猜你喜欢
家猫习性野猫
中药肾茶对家猫夏季饮水和血清尿素含量的影响
家猫为何只爱对人喵喵叫?
等一会儿
只差一声惊雷
南京地区家猫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埋松果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野猫的城市
可怕的习性
香港“乐坛小野猫”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