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推动石家庄市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研究

2022-05-18 06:40薛辉马珍珍降艳琴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数字化影响因素

薛辉 马珍珍 降艳琴

[摘要]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科技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转变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数字化在推动文化产业和科技融合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实虚拟化和虚拟的真实化影响着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因此,通过多角度分析石家庄市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现状,针对石家庄市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文化产业;科技融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2)05-0040-05

人类社会经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新经济时代,其中經济时代通常指的是知识经济时代,但是在当前科技和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还一直用知识经济来定义,范围过于狭窄,内涵过于单一,也无法代表很多新兴的产业领域。在目前主流的学术界中,已经普遍在用数字化时代或者数字经济时代来代表工业经济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社会经济时代。经济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活动总称,生产环节有数字技术参与叫数字经济,流通分配环节有数字技术参与叫数字经济,使用消费环节有数字技术参与也叫数字经济。

一、文化产业发展数字技术的现实意义

数字化,就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涉及计算、存储、传输、交互等。各行各业发展数字化技术,都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总的来说,就是要将传统产业、传统生产方式、传统领域和数字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降本增效,而且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纵观人类历史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始终同科技进步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当前,数字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为我国加快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在文化产业领域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有利于转方式、扩消费、增就业、促转型,有利于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一方面,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文化产业在向数字化方向积极探索[1]。2021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这不仅要求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而且强调了数字化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更明确提出要将数字化产值作为规划目标之一。另一方面,为了抵消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隔离政策给国民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迫切需要给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进程,特别是对应文化产业而言,疫情加速重构文化产业的虚实结构。在疫情的影响下,传统的线下文化消费规模受到极大影响,凡是涉及线下实体的传统文化产业,诸如文化旅游行业、电影院、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娱乐文化、会展文化等都遭受了巨大冲击。迫切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线下文化娱乐服务转为线上化,推动逆向O2O(Offline to Online)发展,也就是所谓的“云上文化”。

二、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影响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过程中可能涉及多种数字化技术,之所以对数字化技术的依赖性如此之强,是因为文化产业的价值链主要还是围绕用户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用户体验进行全价值链的改造。把所有的业务实现在线化,用手机、PC等各个系统实行在线。在线的基础上产生了数据,实现了数据透明,透明的数据用AI或者大数据的运算进行智能化的改造。而与传统工业领域不同的是,文化产业价值链始于文化创意[3],因此形成了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四个环节:设计与创意数字化、实施与供应数字化、经营与管理数字化、营销与渠道数字化(具体见图1)。

一是现实虚拟化。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虚拟世界,而数字化技术就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链接起来的纽带。在数字化技术发展起来之前,虚拟世界呈现出的效果还不够真实,但是伴随着技术的演进,以数字化形态呈现的虚拟世界正在成为一个超级数字场景,并将现实世界的诸多功能经过数字化计算后融入虚拟世界中。从简单的环境模拟到虚拟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再进化到能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频繁互动的数字虚拟人,无一不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之上,并将现实世界虚拟化。未来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产业必将大有作为。

二是虚拟真实化。伴随着VR、AR、5G和IOT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虚拟世界之中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空间感、时间感等多感官交互增强“到场”感知力越来越强大。通过将触觉反馈、动作捕捉、温度/光敏/压力等各类传感器应用于虚拟系统,人与虚拟世界之间的距离被大大缩短,真正实现了沉浸式体验。通过融合数字化的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三维空间,文化产业必将延伸出众多细分数字文化细分领域,带动文化产业走向数字化时代。

在数字化视角下,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战略与竞争、相关产业、与科技融合机会和政府行为6个总体因素[4]。考察每个总体因素的具体表现类型,6个总体因素可以进一步划分为16个细分因素[5],其中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因素对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影响最大,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具体见图2)。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借助于国内的市场、政策、资源、技术等因素,争取实现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文化产业持续蓬勃健康发展。

三、石家庄市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现状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中心城市之一,石家庄一方面承担起了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使命,另一方面肩负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这就决定了石家庄的文化产业发展既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又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在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助力于石家庄的数字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引领石家庄文化企业强势崛起,开拓数字经济在文化产业的新领域,有效推动石家庄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河北省其他城市提供样本和先例。从自身优势来看,石家庄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体现在厚重的历史底蕴、红色的基因传承;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体现在完备的城市功能、优越的区位优势;还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广阔的发展前景。

依据文化产业的6个影响因素,结合判断矩阵的结论,按照权重大小和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程度为序,分别从与科技融合机会α5、战略与竞争α3、相关产业α4、需求条件α2、生产要素α1、政府行为α6的角度分析石家庄市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现状,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从与科技融合机会α5的两个细分(即数字化发展现状β13和科技研发β14)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数字化平台的形式多样性还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实践性,都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一方面,各类产业支撑平台层出不穷,将数字技术融入生产、消费、流通、分配等各个环节。比如,2020年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增速10.5%,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15.94%,均居全国第2位。河钢集团的多层次系统化平台体系以WeShare工業互联网平台为核心,打造涉钢产业、产业聚集区等应用场景,全面助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包括中央数字中心数字化平台、产业链协同平台、铁铁工业品在线超市、铁铁网络货运等多个平台;新奥数能的泛能网将能源设施互联互通,利用数字技术为能源生态各参与方提供智慧支持,为用户提供价值服务,包括数字用能、供能、能源治理等多个能源数字化典型场景应用。另一方面,应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助力石家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比如,河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使库存率降低50%,成材率提高1%,能耗降低30%;“君乐宝养殖云”覆盖自有及合作牧场260余个,共有30多万头奶牛,奶牛佩戴的电子项圈将牛的身体指标上传到云平台,牧场实时评估奶牛健康状况;常山北明利用区块链“可信、可追溯”等特点,通过流程优化、机制创新和技术保障,能够实现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场景的正常使用,实现无证出行,建设智慧城市;石家庄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所有事项与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省移动政务服务APP和“冀时办”同步对接,市级开通网办事项491个大项,县级开通网办事项总计7683项。石家庄市智慧政务服务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从战略与竞争α3的角度来看,由于采取的文化战略得当,石家庄市文化产业所辖企业有了一定发展规模,但是限于产业竞争和企业竞争影响,文化产业在石家庄总体经济中所占比重依然不大。根据石家庄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5248个,从业人员31690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322.54%和39.79%。2018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9.25亿元,比2013年增长10.89%。负债合计69.67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46亿元。

三是从相关产业α4的角度来看,只有把相关产业作为基础,文化产业才能壮大。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协同发展效应。在教育领域,2021年,石家庄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和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共建“东软产业学院”,打造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数字科技研发中心,提升石家庄市数字化产业规模,服务石家庄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电商领域,2021年的石家庄产业带电商直播文化节以“聚合电商直播资源,赋能产业经济发展”为主题,对接我市传统六大产业及优势进出口企业,推动了直播电商新经济、新媒体直播、跨境电商新业态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文化消费,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在电子通信领域,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迅速,2019年全市电子信息行业在统企业总数168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5.09亿元,同比增长18.08%。其中,常山云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可提供3.1万架机柜,15T带宽资源,已累计吸引近千家互联网公司和200多家本地政企客户入驻,年产值3亿元。

四是从需求条件α2的角度来看,石家庄整体经济条件不弱,消费水平不低,消费习惯的重心也在逐渐向文化消费领域靠拢。根据石家庄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文简称“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5935.1亿元,同比增长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498.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745.2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3691.3亿元,增长4.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8.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9.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2%。从居民消费情况来看,根据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955元,同比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47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47元,增长6.9%。截至2020年底,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个、艺术表演场馆13个、文化馆23个、博物馆13个、公共图书馆24个、广播电视台18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五是从生产要素α1的角度来看,石家庄本身就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再通过持续不断加大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相关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石家庄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既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又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无论是新乐伏羲台、正定隆兴寺、赵县赵州桥等,还是西柏坡、正太总工会旧址,都是石家庄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通过加大投资形成较好的文化设施。2021年石家庄重点建设项目名单涵盖了数字化应用和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项目,比如,藁城区综合体育信项目、综合文化中心(城市会客厅)项目、石家庄福美文旅园项目、周家庄人民公社文化产业园项、高邑县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河北省中医药博物馆、稻香村文化街项目、红河生态旅游区项目、民族风情园项目、太行中医药康养文化谷项目、西柏坡柏里水乡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等。这些重点建设项目涉及门类广、带动效应强、引领作用大,许多项目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六是从政府行为α6的角度来看,石家庄近几年颁布了多项文化产业相关的支持政策,并指定各级部门分别采取具体措施,大大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2021年《石家庄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意见》推进石家庄市数字政府建设,分为“三步走”:第一阶段筑能力,重点强化基础支撑能力;第二阶段创应用,重点打造便民利企移动端“掌上石家庄”;第三阶段强场景,推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服务全面开展特色场景建设。2021年推出的《石家庄市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方案》提升石家庄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水平,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形成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经验模式和长效机制,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高质量发展。

四、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建议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尤其近年来,在创新创意、数字科技、文旅融合等理念引领驱动下,“文化+”衍生出多种新业态、新模式、新格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利用也迎来新视野、新思路、新定位。作为文化资源大户的石家庄市,正期待巧借东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决定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提升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重视文化产业与数字化科技的融合机会。数字化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体现在数字技术赋予文化企业组织变革的重大机遇,依靠众多网络在线平台的支撑,通过拓展传统产业价值链,帮助数字文化企业建立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文化产业价值链,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一是继续加大相关产业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促进文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提供底层支撑。在每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未来五到十年的整体建设规划,尤其是科技与文化产业结合应用的重点建设项目,更要提前数年做好高层决策,避免每年重复建设和分散建设,便于形成规模效应和聚焦效应。

二是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重视提升科技研发水平,大力引入和培养高科技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提供主体动力。在市场调节机制的基础上,发挥顶层设计的决策作用,把高新技术、高科技人才、新金融和文化资源等各类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结合文化市场对生产要素的具体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生产要素。

三是整合石家庄市各个领域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服务资源共享,促进文化资源的开放,服务于社会大众,推动文化产业向各个行业和领域衍生,为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提供更多途径。采用高集约度的方式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完善文化资源社会公共平台的服务功能,建设以网点、数字资源和技术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信息化服务体系。

四是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交流与推广活动,继续举办文化产业和数字技术相关的大型博览会和交易会,力争在更大范围内带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从2019年到2021年,石家庄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通过聚焦数字经济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和前沿热点,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数博会的成功举办不断积累经验,为石家庄市今后举办其他大型文化产业和数字化相关活动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以数字技术作为纽带,跨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带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融合发展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周建新,朱政.中国文化产业研究2021年度学术报告[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9(1):69-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摘编[N].人民日报,2021-03-06(9).

[3]王秀伟.文化授权:文化产业价值链与生产经营机制的创新[J].学术论坛,2017,40(6):114-119.

[4]郝挺雷.科技创新视域下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5]薛琪.文化与科技融合视角下文化产业评估与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石家庄市社科专家培养资助项目“数字化推动我市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研究”(2021zjpy0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薛辉(1982—),男,河北大城人,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讲师,主要从事文化产业、数字经济研究;马珍珍(1980—),女,河北深州人,石家莊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讲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相关研究;降艳琴(1980—),女,河北宁晋人,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讲师,主要从事会计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数字化影响因素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