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作者队伍与出版机构研究

2022-05-18 07:34施敏俊吴川灵
纺织报告 2022年4期
关键词:书局纺织图书

施敏俊,吴川灵

(1.东华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051;2.东华大学出版社,上海 200051)

上海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海近代纺织出版史料记录了近代上海纺织工业的诞生和成长,是研究上海纺织工业的重要文献。纺织出版史料包括纺织图书和纺织报刊等,关于中国近代纺织图书的研究不多[1-2],未见对某一区域的纺织图书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的文献。本研究对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数量、种类、作者、出版机构等进行了数据统计,并在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对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作者队伍与出版机构进行了探讨。

1 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数量与种类统计

1.1 数量统计

本研究的统计来源为《中国近代纺织史》[1]《民国时期总书目》[3]《中国明清时期农书总目》[4-7]、上海图书馆馆藏、南京图书馆馆藏、东华大学图书馆馆藏、超星百链云图书馆、复旦大学慧源共享平台、孔夫子旧书网站等检索结果。根据检索统计结果,上海近代出版的纺织图书共计599种。由图1可见,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出版数量自1891年开始下降,至1936年达到一个高峰后下降,于1948年达到顶值,随之又回落。

图1 上海近代纺织图书出版数量变化

1.2 种类统计

纺织图书可分为工业技术类、工业经济类、农业科学类、农业经济类、服装编结类、贸易经济类和科教文化类,分类依据参见文献[2]。

上海近代各类纺织图书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在上海近代各类纺织图书中,涉及纺织工业中纺纱织造、印染整理的工业技术类图书最多,约占总数的1/3;涉及纺织经济的工业经济类图书次之,超过总数的1/5;涉及棉、毛、丝、麻等纺织原料的农业科学类图书位居第三;贸易经济类、服装编结类、农业经济类、科教文化类图书也各占有一定比例。这与近代上海在全国纺织工业的地位相匹配。

表1 上海近代各种类纺织图书分布情况

2 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作者队伍统计与分析

图书的作者可分为个人,官方机构,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学术团体、科研机构等5类。

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作者队伍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个人作者最多,企业次之,接着是行业组织,然后是官方机构和学校、学术团体、科研机构。

根据表2对上海纺织图书作者队伍的分布统计以及各类作者出版图书的文献整理可知,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作者队伍具有如下特点。

表2 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作者队伍分布情况

(1)个人作者是图书编撰的主要力量,图书内容涵盖纺织原料、纺纱织造、印染整理、服装设计全过程。在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作者队伍中,个人作者出版的比例最高。在599种图书中,有414种是个人作者编撰的,将近占图书总数的70%,因此,他们是图书编撰的主要力量。在一些机构出版的书籍中,也大多以个人名义署名。在这些个人作者中,不乏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更多的是纺织领域的著名学者。图书的内容涵盖了纺织原料、纺纱织造、印染整理到服装设计全过程。

如英国传教士、学者傅兰雅是清末最大的科技著作翻译机构—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首要口译者,译著达113种,为中国传播西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对中国纺织领域的贡献是于1891年首次翻译了机器纺织工业技术的图书《纺织机器图说》和《西国漂染棉布论》,被认为是中国纺织工业技术图书的开山之作。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主张“实业救国”,一生创办了多家企业和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以及中国最早的纺织技术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的创办人,所编撰的图书是由沈寿口述、张謇整理的《雪宦绣谱》。朱仙舫是我国著名的纺织工程学家和纺织工业管理专家,发起、成立了中国纺织学会并任理事长,所编撰的《理论实用纺绩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由国人编著的纺织科技书籍,其他书籍还有《改良纺织工务方略》《纺织合理化工作法》等。雷炳林是我国近代纺织工程专家、纺织科研的开拓者,曾任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教授,1936年发明了粗纺机双喇叭喂入装置和精纺机弹簧销皮圈式大牵伸机构,取得了多国专利,所编撰的图书为《弹簧大牵伸与双喇叭》。

(2)企业作者侧重于操作标准和工厂报告介绍。在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作者队伍中,企业作者出版的图书数量仅次于个人作者,达100余种。这些企业中不乏知名公司,有的成立很早、有的规模很大,出版的图书内容大多为适合工厂生产的操作标准和手册,还有一些是企业介绍和报告。

如恒丰纺织新局是近代中国民营资本机器棉纺织业中创办最早的工厂之一,出版的图书有《纺织技师手册》。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是民国后期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出版的图书数量众多,计有《工务辑要》《纺建要览》《准备部机械运转工作标准》《准备机械装置及保全标准》《清棉机械装置及保全标准》《梳棉机械运转工作标准》《梳棉机械装置及保全标准》《清棉部机械运转工作标准》《并条粗纺机械装置及保全标准》《精纺部机械运转工作标准》《精纺机装置及保全标准》《棉纺机械调查记分标准》《织布部机械运转工作标准附整理部机械保全运转工作标准》《织布机装置及保全标准》《印染工厂工作法—机械篇》《棉布印花浆通例》等,还有下属各厂的介绍。上海鸿章纺织染厂有限公司每年都有《上海鸿章纺织染厂有限公司报告书》,累计14余种。

(3)行业组织作者在调查统计、行业概览方面独树一帜。行业组织作者出版的图书有52种,基于行业组织的属性,在相关行业信息的收集和数据整理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出版的图书内容多为相关行业的调查统计以及相关行业的面貌概况等。

如成立于1917年的华商纱厂联合会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全国性纺织行业团体,通常进行棉业调查、编辑出版图书报刊等活动,在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出版的图书有《中国纱厂一览表》《华商纱厂联合会报告书》等;成立于1945年的全国纺织业联合会是全国性纺织行业团体,各地所设地方性纺织业同业公会均为会员单位,出版的图书有《三十六年棉纺织业大事记》《三十六年份第二次棉产估计》等;成立于1918年的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每年都出版《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报告》、苏浙皖京沪区机器棉纺织工业同业公会出版有《上海市民营棉纺织工业概况》、联合征信所出版有《上海丝织业概览》等。

(4)官方机构作者专注于纺织原料的检验和行业报告。官方机构作者出版的图书近20种,图书内容主要为棉花和生丝的检验,还有的是毛织工业和人造丝工业等相关行业和地区的报告。

如1929年成立的上海商品检验局隶属工商部(后改为实业部),是中国第一个应用科学方法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检验的机构,出版了《中国棉花品质之研究》《最近棉花分级概况》《棉花掺水的弊害》《实业部上海商品检验局生丝检验处检验细则》《拟订棉花品质品级检验方案》《试订棉花品级标准关于类别级别之说明》《实业部上海商品检验局特种报告第一号》等;成立于1931年的全国经济委员会隶属行政院(1933年起改为国民政府直辖),出版了《毛织工业报告书》《人造丝工业报告书》《为棉花分级劝告棉商文》;工商部上海工商辅导处调查资料编辑委员会出版了《上海市纺织印染工业》等。

(5)学校、学术团体、科研机构作者对纺织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起到积极作用。学校、学术团体、科研机构作者出版的图书有9种,这是署名为单位的图书出版数量(其实工作于学校、学术团体、科研机构的人员所编撰的图书远不止这些,但大多为个人署名,故归入了个人作者)。这些单位分别在教育、科研方面为纺织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普及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创办的杭州蚕学馆,开创了我国近代丝绸纺织教育的先河,于1898年通过(上海)农学会出版了《蚕学丛书初集六卷》。中国近代最早的纺织技术高等学校—南通学院由张謇创办,1937年,以南通学院纺织科染化工程系的署名通过,在上海的染织纺周刊社出版了《漂染印整工厂日用手册》,1947年,又在上海出版了《私立南通学院概况》。1930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纺织学会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纺织学术团体,出版有《中国纺织学会丛书》。中国纺织染工程研究所是由黄希阁等人在创办中国纺织染工业补习学校的基础上发起成立的,出版有《漂染印花整理学》。中国棉业经济研究会于1937年出版了《棉花贸易学》等。

3 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出版机构统计与分析

近代图书的出版机构可分为书局(包括印书馆、书店、出版社、报刊社、编译馆等)、行业组织、企业、学术机构、学校和官方机构等。根据统计可得出上海近代纺织图书各类出版机构的出版数量,如表3所示(剔除了未知出版机构的14种)。

上海近代出版超过6种纺织图书的出版机构及其出版数量统计如表4所示。

根据对表3和表4的分析,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出版机构具有如下特点。

表3 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出版机构分布情况

表4 上海近代出版超过6种纺织图书的出版机构及其出版数量统计情况

(1)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书局是出版的主力军。上海是近代全国出版机构云集的地方,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等著名出版机构,总部均设在上海。上海是当时全国的出版中心,尤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在上海近代纺织图书的出版机构中,书局的出版数量为285种,占了整个出版量近1/2,特别是商务印书馆一家,就出版129种之多。其他出版量较多的书局依次为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纤维工业出版社、正中书局、黎明书局、儿童书局、科学书局、新亚书店、生活书店、文通书局、大东书局、新中国书局,另外还有开明书店、文明书局、新华书局、北新书局、学者书局、大众书局等。

(2)以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是出版的生力军。上海是近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最为集中的地方,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纺织企业的数量多、规模大。企业的出版量较多,共有124种。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是1945年12月在接收日本在华纺织厂的基础上成立的,总部在上海,在青岛、天津、沈阳等地设有分公司。该公司出版的纺织图书有53种,在企业中排名第一。其他出版量较多的企业有上海鸿章纺织染厂有限公司、诚孚公司、民丰纱厂、华东人造丝厂、美亚织绸厂等,还有恒丰纺织新局、申新纺织公司、德大纱厂、上海厚生纱厂、华丰纺织公司、永安纺织公司、先施公司、光中染织厂、上海毛绒纺织厂等,均出版纺织图书。

(3)以华商纱厂联合会为代表的行业组织是出版的重要力量。中国近代一些重要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纺织行业组织大多设在上海,如早期的华商纱厂联合会、后期的全国纺织业联合会等。上海地区的行业组织更多,行业组织的出版数量为67种。在行业组织中,华商纱厂联合会的出版量最多,达25种。其他出版纺织图书的有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第六区机器棉纺织工业同业公会、全国纺织业联合会、江浙皖丝厂茧业总公所等。上海地区出版机构有上海市商会、纱业公所、上海市机器染织业同业公会、上海特别市棉织厂业同业公会、上海特别市毛纺织厂业同业公会、土布工业同业公会、上海市毛绒纺织整染工业同业公会、上海市棉布商业同业公会、上海市棉花商业同业公会等。

(4)以中国纺织染工程研究所为代表的学术机构是出版的有效力量。中国近代全国性纺织学术机构多设在上海,如中国纺织学会、中国纺织染工程研究所、中国纤维工业研究所等,还有一些其他全国性和上海地区的学术机构。学术机构的出版数量为55种,中国纺织染工程研究所的出版量最多,达10种,其他依次为中国纤维工业研究所、中国经济研究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科学社、上海文沛纺织化学工程所、中国工商学会、科学会、中国工程学会、中华化学工业会、中国棉业经济研究会、染化研究所、毛业研究会、江南问题研究会、新法编织研究会、上海家事研究社等。

(5)以南通学院为代表的学校是出版的补充力量。尽管中国近代最早、最大的纺织高等学校—南通学院地处江苏南通,但部分图书是在上海出版的,而且在抗战期间,南通学院曾迁往上海。在上海近代学校出版的纺织图书中,南通学院的出版量最多,有6种,接着有中国纺织染工业补习学校、私立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景华函授学院等。

(6)以上海商品检验局为代表的官方机构也是不可或缺的出版力量。中国近代涉及纺织的官方机构多为蚕丝改良局、棉产改进所和商品检验局等,集中在纺织原料这一领域,主要管理蚕丝改良、棉产改进和商品检验等。在上海近代官方机构出版的纺织图书中,实业部(工商部)上海商品检验局的出版量最多,有20余种;其余有全国经济委员会、农林部棉产改进咨询委员会、财政部驻沪调查货价局等。

4 结语

研究上海近代纺织图书、分析作者队伍和出版机构具有积极意义。其一,这些纺织图书记录了近代上海纺织工业的成长、纺织贸易的兴衰、纺织科技的进步、纺织教育的发展等,为研究近代上海乃至中国的纺织工业史、经济史、科技史、文化史、教育史和出版史提供了一手文献。其二,可以史为镜,为当代纺织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先辈们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事业,他们留下的学术力著和科学精神是后人可贵的财富。因此,需学习他们的精神、理念、气节,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书局纺织图书
中国纺织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班里有个图书角
金陵书局刻印书籍考论
思路创新是成功之母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李小峰与北新书局
北京京华印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