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下的浙江省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2022-05-19 06:16李翠凤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浙江省竞争力

李翠凤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1 问题的提出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加快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骨干专业(群),以此来带动职业教育的持续深化改革。同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到2022年,列入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要显著提升。同时,还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等10 个方面的“改革发展任务”。因此,职业院校要想成为职业教育的“中国标杆”或“中国方案”,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努力提高学校的整体综合竞争力。职业院校应注重内部管理,对外打造品牌,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打造一流特色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仍落在人的培养上,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国民素质,进而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职业教育的重点就是培育高素质人才,构建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立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教育体制,使劳动者具有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得到终身发展,切实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为国家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劳动者的素质就是整个国家进行社会劳动的所有人员的整体素质。国家建设不仅需要具备高学历、高水平、革新能力突出的领头羊和出类拔萃的人才,还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包括进城务工者、广大工人以及服务人员等。劳动者的素质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可通过教育,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推动就业与再就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2 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现状

如何衡量一所职业院校的综合实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玛莎·西尔弗伯格提出了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三级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了国家、州以及院校。克劳斯·布伦提出了德国职业院校的关于外部评价与审查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含了输入指标、过程指标、输出指标和背景因素等指标。乔西·米斯科提出了培训企业、行业协会等融入到职业院校的评价体系中。铃木克明提出了日本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并指出了日本职业院校对教育评价的评价目的、评价标准等。

近年来,我国学者们对高职院校评价也较为关注,产生了大量关于职业院校评价的研究成果。董刚基于内涵式发展要求搭建了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质量评价体系[1]。曹靖基于“地校合作”的角度搭建了考察和评价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2]。荣长基于高职院校质量互动机制搭建了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组成的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3]。贺君基于价值链分析法构建了高职院校评价体系。

尽管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个高校评价或排行的评价方法,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以职业院校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活动还较少。我国为数不多的职业院校评价指标体系也大都承袭自本科院校评价,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应有的特色,国外职业院校评价体系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评价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大多采用定性的方法,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基于此,本文以双高计划为研究背景,从利益相关者、面积关联法、理想解等理论出发,尝试构建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面积关联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定量评估方法,以期对当前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存在的量化困难问题有所助益。

3 “双高计划”下浙江省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内容

本文利用面积关联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浙江省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调查等方法构建浙江省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AREA-TOPSIS 的浙江省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以解决问题。

一是确定评价因素集,即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评价浙江省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上应遵循:尽可能用客观的定量指标、易于观察和测量的指标、尽可能综合性的指标。本文选用专家意见法来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即在专家的指导下或者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选取比较合理的指标的方法。专家在指标选用中,则根据算术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来设计。

二是选取合适的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类型不一,对各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本课题采用常见的归一化方法中的最大最小值法,它能够很好地保存数据的原始意义。还要构造最优值向量V+和最劣值向量V-;找出每一个评价指标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通过各评价指标间的差异比较,使各方案优劣这一模糊指标量化为各方案对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为综合评价提供量化标准,从而客观全面地反映各方案的优劣。

三是将面积关联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进行组合,有效地进行浙江省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定量评估。

4 评价体系研究

本文以浙江省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查找大量相关文献进行相关知识的储备。再结合双高建设思路,建立相对合理的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归一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构建评价指标的最优值向量和最劣值向量。最后,采用AREA-TOPSIS 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建模,得出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

4.1 浙江省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

概而言之,“双高计划”的建设内容可说是“1 个加强”、“4 个打造”和“5 个提升”。“1 个加强”指的是加强党的建设,是出发点;“4 个打造”指的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建设任务;“5 个提升”指的是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本文根据“双高计划”的精神内涵和建设内容,经专家论证从职业院校党的领导、产教融合、“三教”改革、学生成长、社会服务、持续发展等6 个方面出发来构建浙江省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因此,这6个方面就成为评价指标系统中的一级指标。再把一级指标分解为若干个相应的二级指标。其中,党的领导分解为党的建设、办学方向和学校治理;产教融合分解为专业建设与布局、校企共建和合作培养[4];“三教”改革分解为师资队伍、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和教法改革;学生成长分解为立德树人、技术技能水平和社会吸引力;社会服务分解为职业培训、技能研发、社区公益、国际(合作)交流和学生国(境)外交流人数占比量;持续发展分解为办学条件、内部质量保证、信息化、平安校园建设和特色创新,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浙江省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

对22 项二级指标还可设置多个观察点、评价标准和计分分值。如社会服务中的技术研发指标,可以再设置技术服务到款额、授权专利数及转化数等2 个观察点,由专家根据学校提供的材料和填报的数值进行评价并定分值。以技术到款额(数据来源为学校填报“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中的数据)为例,较上年增长≥10%或排名前20%(含),可以给出分值为90-100 分;较上年增长≥10%或排名前20%(含),可以给定分值为75-89分;较上年有所增长或排名41%-60%(含),可给定分值为60-74 分;较上年负增长或排名61%-100%(含),可给定分值为0-59 分。具体来说,社会服务中的技术研发评价标准和计分分值如表2所示。

表2 技术服务到款额评价标准和计分分值

4.2 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首先,要建立二级指标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确定评价指标最优值和最劣值,且分别构成最优值向量V+和最劣值向量V-。

通过对获取的指标按照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之间的面积关联度进行排序,分别计算样本指标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之间的面积关联度和,接着计算样本指标与理想解之间的相对贴近度ri=,最后对评价指标值与最优值和最劣值之间的关联度进行排序,ri值越大,对应的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水平就越高。

如何计算样本指标与正负理想解之间的面积关联度,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下图为样本指标为X0和最优值向量Xi的曲线图。假设X′i=Xi-(Xi(1)-X0(1)),因为Xi(1)-X0(1)是个常数,相当于将对比曲线向下平移Xi(1)-X0(1),则与X0之间的关联程度就等于原来对比序列Xi与参考序列X0之间的关联程度。

图1 正负理想解间的面积关联度

要计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首先要计算出两曲线的交叉点横坐标。横坐标求出来后,就可以求出相应的面积。得出了曲线的线面积,就可以求两序列曲线的关联度。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要想成为职业教育的“中国标杆”或“中国方案”,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努力提高学校的整体综合竞争力。职业院校应注重内部管理,对外打造品牌,打造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打造一流特色职业院校[5]。而构建出相对全面合理的浙江省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建立定量的浙江省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可应用于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中,或许能对职业院校竞争力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对解决浙江省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评价量化困难的现状或将有所助益。通过对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的水平,职业院校需要稳扎稳打的基础,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吸引更多的学生来交流学习。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浙江省竞争力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