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5-21 04:12常馨予
教育界·A 2022年8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美术

【摘要】利用项目化学习开展教学是一种通过构建项目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应用项目化学习开展的小学美术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在学生体验、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项目化学习实现了教学模式的细化,为学生细致体验每一个学习过程提供了契机。文章阐述了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教学意义,并进一步对如何借助项目化学习理念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常馨予(1980—),女,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巴克教育研究所最早提出了项目化学习的有关概念,研究者认为,项目化学习是教师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之后的学生所提出的课题与挑战,在这个挑战当中,学生逐渐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就小学美术教学而言,项目化教学实现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美术技能的综合培养,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在项目化学习理念下落实小学美术学科素养的培养工作,有助于对学生美术技能、美术创造力的进一步开发。

一、项目化学习理念在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

在美术教学课程中應用项目化学习理念,能够为学生构建更为流畅、清晰的教学指导模式。传统的美术教学围绕着教材中的教学知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看见的只有美术知识,他们的美术技能、美术情感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的美术素养难以成型。而在项目化学习的支撑下,整个教学活动可以拆解为教学、分享、交流等多个环节,是对学生美术技能与美术素养的重新训练。在项目化学习背景下,教师能够将美术教学转化为项目,也可以围绕着项目的主要内容引出附加任务,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创造力[1]。综合来看,项目化教学模式最为明显的育人价值,便在于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在提出项目、完成项目、获取经验各个环节中实现教与学的互相配合,学生的美术素养也将得到同步提升。

(二)有利于构建自主课堂

项目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差别,项目化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全部的话语权放在教师的手中,教师提出任务之后便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这一问题:“在这样的项目当中,你看见了怎样的美术知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美术教学项目的组建者,学生也能够主导项目的后续发展方向。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发挥空间更大,学生可以提出学习问题,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引入美术资源,双方可以互相交流,亲切互动,学生能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美术技能。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美术知识与任务、资源形成了有机、协调的全新关系,项目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看见了美术知识,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发挥的机会。

(三)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形成的重要学习素养,是学习技能、学习意识的综合,是学生对内在文化意识重新开发的能力。借助项目化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使其形成出色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长期学习、终身学习做准备。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即在特定的教育时间,学生只能掌握对应的美术创作理论,他们内在的情感意识、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无法被开发出来。而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复杂的美术知识消耗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美术教学活动中涉及的审美情感、创新意识、美术鉴赏能力,学生并不能在未来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加以利用。借助项目化学习理念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将美术知识内化,促进学生对自身的美术技能、美术创造力进行开发,形成优秀的美术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核心素养培养带动着教学,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注入了新的经验。

(四)有利于凸显课程价值

如果美术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只停留在课堂上,那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偏低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术是体验美、认知美、创造美的教育课程,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会伴随着学生。教师在落实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以美术课程为基本出发点,注重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借助项目化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建立更为有效、科学的育人机制,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将在美术课程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内化为学习经验,实现从审美需求、情感表现、创新技能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标。在多元教学的支撑下,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下发展的核心素养会化为学生的技能,课堂的育人价值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二、如何借助项目化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在教学中发起互动,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包含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五大板块的内容,新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审美创作等角度对学生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项目化学习理念建立全新的互动机制,在互动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解读核心素养的有关概念,在帮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的同时,围绕不同板块的教学要求落实核心素养的开发工作。根据美术教学要求,将教学活动转化为互动性更强的美术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以图像识读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教师可针对美术教学中的不同板块,开展项目化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发起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图像识读的基本技巧,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与美术表达欲望。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春天的颜色”一课的教学为例,该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春天的特点,利用色彩来描绘季节,因此,这一课程是对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图形感知能力的综合训练。对此,教师可开展项目化教学,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先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如果让你来描绘春天,你会选择哪些色彩?随后,学生选择常见的暖色调来描绘画面,教师则可以将红色、绿色、粉色带到教学课堂当中。在项目式教学的推动下,教师可尝试建立精细化项目,将教学分为提问、讨论等多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当学生完成美术创作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美术作品分享出来,丰富美术课堂。

(二)在教学中鼓励分享,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教师帮助学生将这种经验分享出来,才能够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为学生美术素养的后续培养提供更多的支持。在项目化教学的推动下,教师要将小学美术课堂打造为一个可以交流、分享的教学课堂,不仅要重视美术知识的交流,更要鼓励学生互相分享美术学习灵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2]。在每一个板块的教学当中,教师都要注意对学生的美术技能进行综合训练,设置美术互动任务,激发学生的美术参与兴趣,这样才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萌芽奠基。教师可围绕项目化学习的有关要求,为学生创造可以分享、交流的全新学习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教学材料提出问题:“在艺术作品当中,你都看见过哪些动物?”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求学生分享相关的美术经验、美术创作技巧,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互动。上述思路是依据项目化学习提出问题、搜集素材、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设计的,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学习技巧。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节日相关的美术作品中的动物,如年画上的十二生肖、对联上的鲤鱼等,由此教师可以确定讨论活动的基本切入点。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向立体、抽象作品的方向转移,围绕着更多的美术素材进行表达,如青铜鼎上的饕餮,雕塑石座上的赑屃、大象等。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学生对“艺术作品当中的动物”的艺术价值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即这些动物能够用来营造威严、庄重的氛围,也能够烘托气氛。带领学生对美术创作特点进行解读,有助于学生逐步发现美术素材的表现特点,进而形成美术表现素养。

(三)在教学中引入实践,让学生应用核心素养

项目化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细致的学习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项目中的活动体验转化为经验,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进行开发。作为教师,要在项目化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实践、思考、交流的机会,使其应用核心素养去解决美术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锤炼学生的美术素质。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借助审美态度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完成美术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生命之源——水”一课的教学为例,与水相关的美术作品,在美术史上并不少见,但对于水的艺术价值、表现特点,学生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楚的认知。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可开展项目化教学,引入审美实践活动,在實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培养。此外,教师可选择与水相关的美术作品开展审美鉴赏指导教学,中国的水墨画,如《水图卷》《富春山居图》等,西方的油画,如《河流》等,都可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学生在没有形成出色的美术鉴赏能力前,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往往依赖自己的兴趣,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学生或许会给出如下意见:“这幅画太‘油腻’了,看不清,我不喜欢”“这幅画里面都是黑白色的,我不喜欢”……当学生开始依靠“喜欢”去评价美术作品时,其正在形成独特的审美态度。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了解线条、色彩、布局等美术知识,慢慢对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有初步的理解。随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审美态度开展项目化学习,在项目当中合理穿插美术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帮助学生形成出色的美术素养。

(四)在教学中呼吁创新,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美术核心素养中包含着创新能力这一重要的素养,它的出现向美术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创新美术学习方法,掌握新的美术技能。过去,学生只需在教师的引导下看见美术知识点,但这样的教学是片面的,而围绕着项目化学习理念延伸教学活动的整体价值,则能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借助项目化学习理念,教师可将美术教学活动分为学习、表达两个板块,积极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让学生正确认识知识[3]。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学画抽象画”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构建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学习的一般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对美术知识形成新的认识,从而主动回应美术教学的有关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先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随后为学生呈现经典的抽象画材料,如《格尔尼卡》等。通过对抽象作品进行观察,学生会发现,抽象作品中作者借由扭曲的线条、黑白的画面来表现美术作品的内涵。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抽象画创作,构建学习、积累、创新的全新教学模式。

(五)在教学中引导延伸,让学生展示核心素养

美术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注重对学生美术素养与美术技能的综合培养,在创新教学的同时延伸核心素养的影响范围,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形成主动接受美术教学理论、深入掌握美术知识的优秀素养。教师可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来落实美术素养的培养工作,将文化理解这一重要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在项目化教学中开发学生的美术技能与创造能力。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泥玩具”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独立进行美术创作。利用泥巴制作玩具时,创作思想不同,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也不同。一些学生的作品呈现出“写实”风格,出现了小汽车、楼房等的造型,他们力求美术创作的真实。一些学生的作品展现了民俗文化,他们选择布老虎、民间志怪故事等素材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将民俗美术灵感带入课堂。上述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相交流文化经验、分享文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选取适宜的美术素材并在其支撑下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围绕不同的文化主题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如东西方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利用文化延伸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在项目化学习背景下开展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时,教师要借助项目化学习理念,将教学活动划分为不同的板块,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探究、不断创新,才能使其对美术教学形成一个新的认识;教师要努力调整教学方法,依靠项目化学习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围绕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彭晓燕.基于项目学习法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1(11):174-175.

黄家珍.小学高段美术项目学习初探——以“水墨动画”项目开发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0(06):32-38.

胡坤.PBL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小学时代,2020(05):88-89.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美术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