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文化”“躺平”的外表下,当代90后拼搏的底色

2022-05-22 05:14Sam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躺平消化职场

文 Sam

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90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造就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却也让他们身上背负了很多误解。此前,互联网招聘平台猎聘发布了《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通过大数据及网络调研分析了这届年轻人在职场中的发展、状态和经济情况等,反映了当代职场青年的现状。

“垮掉的一代”竟成职场主角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作家杰克·克鲁亚克把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称为“垮掉的一代”,他们生活简朴、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而这个称号,一度被转移到了我国的90后群体身上。时光流转,不知不觉间,这“垮掉的一代”竟已成了各行各业职场的中坚力量。

猎聘发布的《报告》显示,近4年来,90后在高级管理人员中的占比整体处于上升趋势。2018年,90后在高级管理人员中的占比为17%,2020年这一比例提升至24%。2021年1~8月,90后在高级管理人员中的占比为23%,与2020年基本持平。此外,5G、疫苗领域90后人才占比也均超过4成。90后已经开始逐渐成为这些高精尖领域的主力军。

年轻人,你加班吗?

从工业革命时代工会为了8小时工作制而抗争,到今天的钉钉、企业微信打卡,加班是每一代职场人都绕不开的话题。调查显示,76%的90后职场人经常加班。

按地域划分,一线城市经常加班的90后职场人占比超80%;新一线城市经常加班的90后职场人占比为76%;二线城市经常加班的90后职场人占比为76%;三线及以下城市经常加班的90后职场人占比为61%。由此可见,随着城市变小,经常加班的情况有所缓解。

当被问到导致加班的主要原因时,“工作量过大,不加班无法完成”占比最高,为69%;“职场内卷,迫干压力加班”紧随其后,占比56%;“开会过多,领导决策时间长等导致效率低下”以46%的占比排名第三。此外,“发生紧急状况”“希望获取加班费用”“希望多做工作,精益求精,提升自身能力”也有一定占比。而年轻人经常放在口头上的“日常摸鱼”导致的工作效率较低,需要加班的情况占比仅7%。

调研过程中,近九成90后职场人认同“过度加班是透支生命”,但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其继续这份需要经常加班的工作时,67%的人表示“生活成本高,不加班的工作工资低,缺乏生活保障”;“为了多攒钱,未来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的答案占64%,排名第二:“房贷、车贷等还款压力”和“孩子教育支出及家庭日常开销等支出压力”,分别占54%和36%,排名第三、第四。

此外,“通过加班逃避孤独感”和“对工作的热爱,责任心使命感驱使”的占比亦超过10%。当被问到有压力或负面情绪时通常会自己消化还是向别人倾诉时,70%的90后职场人选择“自己消化”,只有不到3成选择“向别人倾诉”。

分城市来看,城市越大,职场人选择“自己消化”负面情绪的比重越高。其中,一线城市90后职场人选择“自己消化”的占比高达78%,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选择“自己消化”的占比分别为68%和65%。

无法真正“躺平”的90后

从2018年开始,“丧”文化和“躺平”等字眼在网络上出现的频率逐渐高了起来。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之下,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堪其压力,开始高喊“躺平”。据《报告》显示,83%的90后表示有过“躺平”心理,但实际上真正“躺平”的占比仅为5%。68%的90后表示“躺不平,但羡慕躺平的人”;另外有26%的人表示“日常社畜,偶尔躺平”。

调研中,大部分年轻职场人对“躺平”的认知趋向正面。当选择已经彻底躺平和日常社畜、偶尔躺平的90后被问到对自己的影响时,58%的90后表示,“有时间好好思考,对未来进行更好的规划”;其次是“减少了焦虑,心态变得更好了”,约占52%。同时,躺平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躺平之后反而更加焦虑了”“躺平之后越来越颓废了”占比均超30%。可见,躺平也需客观看待,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当被问到产生躺平心理的原因时,“社会内卷严重,导致生活及工作压力增大”和“个人力量测小,努力无法带来实质性改变”成为两大主因,占比分别为74%、70%。选择“优秀的人太多,竞争不过”“没有过高的追求,满足现状”占比也较高,均超过20%。

在时代的浪潮下,那些嘴上喊着“躺平”的年轻人,实际却在默默努力;他们计划离开大城市,行动上却推迟了一年又一年。这届职场青年,口嗨是日常,拼搏却是底色。

猜你喜欢
躺平消化职场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躺平 花香自来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躺平,都能更好的起飞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消化不良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