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综艺节目“出圈”现象探析

2022-05-26 15:51林国义
传媒 2022年9期
关键词:出圈

林国义

摘要:国内综艺快速发展10年间,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类型的爆款,其中作为分支的体育综艺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也出现了很多高质量节目。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以及“大体育年”的加持,各大卫视和平台持续发力,多档体育类综艺在类型、规模、细节上迎来全面升级,逐渐呈现出垂类精品化、赛事专业化、形式多元化等趋势,接下来很长一个阶段内,势必会迎来一波新的热度。

关键词:冰雪综艺 体育综艺 北京冬奥会 专业赛事

国内综艺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综艺类型花样繁多,每个领域都产生过多档爆款,而相比游戏类、选秀、音乐等真人秀大门类,体育类综艺虽有部分口碑不错的节目,但目前还没有出现全民级别的爆款综艺。不过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行,综艺市场已经涌现出多档冰雪类综艺,再加上女足亚洲杯夺冠全民讨论的热度,体育类综艺迎来了全方位的升级,接下来必将迎来一波新的观看与讨论热潮。

相较于文娱内容,体育类节目和话题虽然在平时的关注度上不占据上风,但一旦进入热门比赛周期,无论是赛事本身还是明星超强的热点关注度都是其他内容难以比拟的。

1.冰雪综艺扎堆,各平台持续发力体育综艺。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到来,“谷爱凌”、“苏翊鸣”、“冬奥开幕式”、“俄罗斯三娃”等话题频频在社交媒体刷屏。此外,中国女足夺得亚洲杯冠军的消息也被网民群体广泛关注。

2022年作为体育大年,不仅仅为体育爱好者带来更多节日气氛,而且逐渐转为了全民狂欢。在这个背景下,文娱内容的创作者们也在主动向体育靠拢,优爱腾芒等平台和各大卫视,都在规划体育综艺内容。从2021年末到2022年初,江苏卫视、爱奇艺联合播出《超有趣滑雪大会》,浙江卫视、腾讯视频联合推出的《冰雪正当燃》,优酷的《飘雪的日子来看你》,北京卫视《冬梦之约》,东方卫视《冠军对冠军》,芒果TV《哎呀好身材》第三季,等等,围绕冰雪运动的综艺多达10余档。平台卫视铆足劲头想要围绕冬奥和冰雪 IP发力,是希望借着体育大年和冬奥的热度,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体育类综艺赛道,同时将更多的综艺受众和体育受众吸引到自己的平台。

2.体育类话题持续引爆社交圈的原因。无论是剧作、电影还是综艺节目,作为制作方和宣传方,都已经有一套成熟的合作玩法,与微博、抖音、快手等主要的娱乐阵地深度绑定,通过“热搜”和“话题”的属性,再结合艺人本身的社交影响力,来实现渠道的曝光。但近几年由于文娱内容的过度消费,屡屡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粉丝饭圈化、话题同质化、负面内容频出等问题。

而体育内容与之不同,这种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如奥运会、世界杯等热门体育赛事,作为以国家为单位的赛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全民热度,除了本身的“娱乐”作用外,其背后的“国家荣誉”和“民族自豪感”,其触达的“全民程度”是很少有文娱节目能够实现的;二是对于“明星”的问题,娱乐明星虽然也有其专业度和表现力,但因成名也具有一定偶然性,因此相对于运动员至少5~10年的付出周期相比和高竞争力,大众对于运动员具有天然的好感度,加之体育周期的热度,受关注度无可比拟。而在综艺上,大多数运动员的真性情所表现出来的“反差萌”、“好胜心”往往也会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3.各档体育综艺表现力突出,初步显现破圈趋势。正因为体育类内容的天然属性,因此各大卫视和平台在2022年做出了共同的选择,那就是围绕冬奥的IP,开发自己的体育综艺。同时有这么多节目播出上线,那么各自的表现力都如何呢?

奥运周期第一周,截至2022年2月9日,《超有趣滑雪大会》在爱奇艺的在播综艺热播榜排名前三;《冬梦之约》位于优酷的站内综艺热搜榜上第6名,排在前面的除了优酷自制重点综艺《麻花特开心》之外,其他的都是各大卫视的春晚,相当于在播综艺同样进入前三;除此之外,《冰雪正当燃》、《冠军对冠军》等节目在收视率和播放量上也都有不俗的表现。而在娱乐内容的主要阵地微博平台上,这几档节目虽然类型略有相同,但却均进入了综艺影响力榜单热度的前十,相较之前,体育综艺关注度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隐隐显示出破圈的趋势,奥运周期过后,热度应该依然还会延续,体育综艺会成为节目分类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过往的体育综艺当中,虽然有几档节目内容已经做到了优质的程度,但囿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距离全民爆款仍然有一定距离,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比赛规则的专业性提升了面向大众的难度。每次到了重要的体育比赛周期,如奥运或世界杯等赛事,各平台都会围绕这些IP打造很多周期性的体育节目,但其实各大卫视和平台的日常规划中,一直都在尝试体育类综艺的开发,而且已做出了不错的口碑和声量,如早些年的《星跳水立方》、《跨界冰雪王》,近些年的《超新星运动会》、《这就是灌篮》、《这就是街舞》等。这些节目虽在一定范围内也做到了破圈,但并没有成为全民综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体育比赛本身的专业型和复杂规则具有一定的观看门槛,即使做成综艺节目后增加了很多的趣味性,但对于没有太多体育知识和基础的受众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节目往往在做前半程的时候,会通过大量的花字、话外音口播、主持人和嘉宾介绍基本规则,相比较常规的综艺节目,这个门槛就已经阻挡了一部分的受众。

2.体育赛事与综艺节目观看人群天然的分割性。根据影视数据研究机构骨朵数据统计显示,在综艺的人群分析中,通常女性受众会占到70%~75%,而男性受众只占25%~30%。而体育赛事的受众大多数都是男性,因此,在综艺节目中,只有像篮球综艺《这就是灌篮》、拳击综艺《拳力以赴的我们》这样男性参与属性极其明显的节目,男性受众才会占到多数。

但即使是這样,这些节目组也同样会邀请很多有粉丝基础的艺人来吸引女性受众,所以《灌篮》和《街舞》这样的节目基本上可以达到一个性别比例的平衡,但因为这种天然的分割性,加上大多数体育综艺节目只是网综而非网台联播,虽然已经在可执行范围内做了最大努力,但距离全民爆款仍然有一定距离。

3.综艺节目的发展本身呈现出多元和垂直的趋势。随着综艺节目的发展,节目成本的投入越来越高,观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能够成为全民爆款的综艺已经越来越少,而在同一个分类下,也逐渐会将人群细分,节目垂直化已成为趋势。比如,体育类综艺,从很早的泛体育或运动类型的各种闯关类型的节目,逐渐在篮球、街舞、拳击、武术等分类下做出了《这就是灌篮》、《这就是街舞》、《拳力以赴的我们》、《姐姐妹妹的武馆》等综艺。因为制作者们深知,“高大全”的时代已经慢慢过去,能够有效抓住自己的受众,培养属于自己“死忠粉”,才是最合理的方法,回到体育类型综艺,同样如此,能够在展现体育魅力的同时,更多地抓住综艺受众,通过一季一季的节目慢慢培养受众的观看习惯,才能够做出“出圈”的综艺。

对于体育这个垂直内容来说,要做的其实是两件事:其一,让体育受众通过体育的形式“追综”;其二,让综艺受众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增加自己综艺选项中的“体综”板块。所以首先是要针对综艺和体育垂直用户的入圈,再做到对所有受众的出圈。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奔着破圈的目标去的,然而真正想要破圈,善于发散思维的内容创作者们,首先要学会向深究思维的产品经理们学习,深入研究自己用户的特点,自己产品的优势,找到好的产品逻辑,要真正知道大众要什么,大众想看什么,才能真正地实现“破圈”。

1.冰雪运动类综艺将成为热门选项。2022年是体育大年,本来属于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被迫推迟到2021年年中,紧接着就是北京冬奥会,这种热度的持续加上社交媒体的发展,让体育的魅力被更多的人所领略。而2022年,除了已经进行完的女足亚洲杯,还有杭州亚运会、卡塔尔世界杯等举世瞩目的国际性赛事,会让整个体育行业热度居高不下。

体育属性的加成,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的现象是,随着冬奥会的开幕,所有和冬奥、冰雪相关的项目甚至元素,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热度顶峰,且延续时间较长。比如,从卖断货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可以初窥到体育经济的影响力。

以往关注点更高的夏奥会体育项目更受到综艺节目选择时的垂青,但今年随着北京冬奥的举办,谷爱凌、苏翊鸣、任子威的出现,冰雪项目将成为国民热门运动,不仅线下消费力会实现增长,而且衍生类的冰雪类的体育综艺也会在接下来几年持续制作和产出。冬奥做到的是让人们初步认识到冰雪项目的魅力,而冰雪综艺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人们更加简单有趣地深入了解到冰雪项目,通过兴趣导向辅助线下冰雪项目消费的提升。另外,谷爱凌和苏翊鸣等奥运健儿,在冬奥会结束之后,会受到各大节目组的青睐,亮相于各种综艺,那么体育综艺一定是他们的首选,因此无论是线上的节目还是线下的消费,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助力“三亿人上冰雪”目标的达成。

2.垂类体育综艺以小众文化为切口持续深耕。社会流行文化的风向标是年轻人,每一代的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与“个性”这个词汇深度绑定。在当下的时代,这个特点尤为明显。这也是相对小众的体育亚文化领域,可以通过综艺节目的形式来辐射大众。从街舞到射箭,再从拳击到街头篮球,还有这两年逐渐兴起的滑雪、滑板等极限运动,通过节目形成自然传播力。

以《超新星运动会》为例,本来作为小众运动项目的射箭,通过偶像艺人的参与和年轻人的跟随,大大小小的射箭馆参与人数直线上升。而此次冬奥会,更是讓我国平时较为冷门的冰球、雪橇、花滑、冰舞等冰雪项目开始释放吸引力,成为年轻人在社交媒体讨论的热门内容。

而滑雪、滑冰与冲浪、卡丁车等体育运动一样,在年轻人群中本身就是“酷运动”的代表,所以近期的体育综艺具备了蓬勃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横向发展,向着“多”和“广”的方向推进,可以让有兴趣的人逐渐入圈,继而向着出圈的目标迈进。可以预测,之后的体育综艺,会继续在垂直的门类上进行纵向探索,“深”和“精”是重点方向。而留给节目研发和制作者们的任务,则是如何能够相对降低专业门槛,让这些项目变得更有趣、直接、简单,继续扩大体育的魅力和吸引力。

3.不忘体育初心,重视“娱乐性+专业性”双重加持。虽然体育综艺属于泛娱乐的范畴,但要想保证节目质量,打造更好的口碑,“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必不可少的。以冬奥为例,这次冬奥颇受好评的地方之一就是解说,除了央视一如既往的高水平解说外,速滑“大魔王”王濛的解说迅速出圈。究其原因,除了王濛自带幽默感,制造了诸多金句,最重要的是其为专业运动员出身,各种专业术语手到擒来,能用较为通俗的方式来解说专业动作,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凸显了专业加持的重要性。

提及专业性,以街球节目《这就是灌篮》为例,无论是赛制、选手、剪辑等各方面,节目都极力追求“真实”和“专业”。教练、经理人、领队都在力求为球员提供更专业的训练指导和保障,在剪辑方面也不断听取用户反馈征求专业意见,让节目更真实。在节目结束后,节目组还向CBA输送了多名专业球员。这些例子的背后,其实都提醒着从业者,虽然做的是偏向“娱乐”属性的综艺节目,但想要真正得到认可、获得口碑,一定要敬畏专业。

无论是娱乐内容,还是体育比赛,都是要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前提下,提供丰富正向的内容,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对体育综艺这个垂直内容来说,要先入圈,后破圈。想要破圈,从业者和创作者一定要真正沉下心去不断打磨“产品”,找到好的产品逻辑,要真正知道大众需要什么,大众想看什么,才能真正地实现“破圈”。

娱乐只是形式,展现真正的“体育精神”核心,产出一档“文体不分家”的好“体育综艺产品”,最终依然要保持专业,回归用户。让更多体育专业人士深度介入,才能够向着这个目标逐步迈进。保持娱乐性,但不能失去体育的核心,保证体育浓度和专业质量,当不断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么体育类综艺的破圈一定会实现真正的质变。

作者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传媒内参.“体育+综艺”迎来新一轮热潮,谁将燃起荧屏新爆点?[EB/OL].(2021-12-21)[2022-04-10].https://www.sohu. com/a/510559648_351788.

[2]读娱.在大赛齐聚的2022中,寻觅泛文娱营销“黄金爆点[EB/OL].(2021-11-05)[2022-04-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 d=1715548042529651178&wfr=spider&for=pc.

[3]传媒圈.“冰雪+”综艺,求解体育和娱乐的最大公约数[EB/OL].(2022-01-18)[2022-04-10].https://new.qq.com/ omn/20220118/20220118A007YK00.html.

【编辑:朱垚颖】

猜你喜欢
出圈
重庆渝川燃气公司:为职工办实事“出圈”
萌囧动物出圈记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层逻辑
B站“出圈”博弈突破腾讯社交垄断的焦虑点何在
科幻“出圈”
创意“出圈”的2019手机发布会邀请函
网络亚文化创作的“出圈”争议
“出圈”的故事
首创数娱:一次令人期待的“出圈”
纪检新手“出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