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视域下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研究

2022-05-27 19:46吴克莉
兰台内外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双一流

吴克莉

摘 要:图书馆作为高校中的重点知识储存平台,在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战略目标中能够發挥出关键性的作用,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要建立世界一流的高校以及打造王牌专业,传统的图书馆建设形式已经无法跟上其发展潮流,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伴随智慧校园的建设而同步发展,因此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是打造“双一流”高校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双一流”;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

自从各大高校将建设“双一流”大学作为发展方向后,我国就开始越来越关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逐渐地将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等科学合理的运用在其中,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使其变得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中医学院的智慧图书馆,对于打造“双一流”中医大学能够发挥出关键性作用,智慧图书馆自身具备较为强大的数据运算水平,也蕴涵着非常多的信息化资源,能够给中医学院的“双一流”建设提供较为强大的信息支撑,使得中医院校的图书馆服务得到全方位的创新以及优化。

一、“双一流”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方向与定位

1.定位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发展目标

建设中医院校的智慧图书馆是中医院校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两者将建设理念、建设技术以及建设模式进行有机融合的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建立中医院校的智慧图书馆,能够给整个中医院校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发展路径,自“双一流”概念提出之后,对于中医院校的图书馆建设也提出了全新的标准以及要求,同时也给中医院校的图书馆在新时期的发展阶段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我国教育行业“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之下,中医院校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不仅仅是需要优化图书馆的发展理念,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也是给中医院校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医学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研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高校建立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在“双一流”背景下建设过程中的定位形象以及价值,对于中医院校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来说,其战略发展目标需要将自身的长远稳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发展过程中的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将“双一流”建设理念作为引领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导向,通过进一步发挥出社会图书馆在高校育人的价值以及优势,帮助整个中医院校实现更加高质量和长远的稳定发展,使得高校在文化内涵上的发展和综合育人上的目标能够同步实现。

2.明确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途径

首先,图书馆基础流程的重新塑造,进一步加速智慧图书馆基础设备以及信息服务水平的全方位提升,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站在进一步拓宽图书馆在中医院校教学职能中的具体发展目标的角度上,积极运用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科技红利,实现智慧图书馆基础设备的全面升级,促使知识服务水平和图书馆服务能力实现智能化,并向着智慧化的方向进行转变,以此来确保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流程能够得到有效的信息保障,让整体的知识组织方式得到全方位的改善,包括高校的知识存储以及知识传播和知识获得方式等,都能够向着更加信息化的方向进行升级。其次是需要实现智慧服务工作流程的重新再塑造,给中医院校的知识创新提供更加高效率、高水平的智慧平台和知识服务平台。

其次,在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基础设施以及知识组织方式确保其能够实现智能化的基础条件下,对中医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以及知识服务模式进行再塑造,使得高校大学生在进行医学相关知识获取、知识运用以及知识探索创新的过程中,除了能够获得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能够在基础知识层面上更进一步给高校的教师以及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的学习模式,进一步拓宽高校大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和知识创新水平。在全面智能化的智慧时代,不管是高校的学术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通过智慧图书馆的建立,相关读者除了能够优化信息的使用效率,也能够使得其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改善,通过信息的有效获取、合理加工、有机整合以及有效应用,能够使得信息的运用价值被全方位提升,进一步激发高校科研以及学术研究人员的知识创新水平和知识实践水平。

最后就是对高校的知识和人文空间进行重新再塑造。通过智慧图书馆的建立来实现育人,运用智慧来打造人文环境,图书馆的存在不仅仅是能够存储资料文件的文献中心,更是实现高校教师和学生人文交流的重要地点。因此在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实现智慧人文和智慧育人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更高层次建设目标。在“双一流”的概念背景下,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站在全面育人的角度下,综合考量高校智慧育人的具体实施路径,给高校的育人环境带来更加智慧化的学习体验,融入智慧化的发展红利,在新时期,给中医院校的大学生赋予智慧化的学习经验,让他们自身的学习模式、日常处事方式和品德修养都能够在智慧图书馆智慧人文以及智慧育人的概念下,得到进一步充盈,以便于将来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之后,不管是在职业发展还是人际交往中都能够具备更强的表达能力以及问题处理能力,实现综合育人的培养目标。

二、“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发展现状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及深化,高等教育变得越来越普及化和大众化,加上我国相关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高校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高校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张,生源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对于高校的图书馆服务需求来说,也正在面临全新的挑战以及压力,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越来越高,也从侧面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创新发展。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说,基于“双一流”背景的高校,伴随着智慧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化,在各大高校的创新实践中也陆续进行了落实,并获得了相应的成果以及创新性突破。但是,由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陷也越来越多。具体来说,首先是很多高校在图书馆服务上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都比较低,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价值和优势,虽然个别高校现在已经建立了相对来说较为完善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同时也有非常多的有效服务经验,但是由于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无法达到要求,学生在书籍的借阅上仍然需要图书馆管理员来进行相应的操作,使得图书馆的借阅服务流程变得更加复杂,整体的图书馆工作效率偏低。其次是在高校智慧图书馆框架的结构之下,学生对于各类书籍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都被全面压缩,导致整体的服务群体不断扩张,特别是高校开始逐渐向社会开放校内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增加了智慧图书馆对于服务对象的数量以及服务内容,也对图书馆的书籍资源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加上服务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自身工作上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以及挑战。最后就是高校智慧图书馆具备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感知性,但是现阶段高校封闭,被动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导致资源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被全面降低,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智慧图书馆服务效果体验不够良好。

三、“双一流”视域下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

1.提升学科馆员的智慧能力

对于中医院校的图书馆来说,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学术研究人员还有社会上的医生,智慧图书馆馆员的主要价值和作用就是需要将院校的智慧图书馆作为媒介,和院校以及医学专业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和沟通,在中医院校的二级学院以及专业还有智慧图书馆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实现互相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给使用图书馆的用户为提供更加具备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文献资料或医学资源查询服务。举例来说,定期的征集院校对于智慧图书馆建设以及文献资源需求等相关方面的建议,整合各个院系之间教师和学生比较推荐和想阅读的图书书目,最后让图书馆对所需求的文献资源进行相应的购置,帮助高校的学术研究人员以及教师展开课题研究的专题检索和在研究上的咨询服务等。在互联网全面普及同“双一流”概念不断深化的教育背景下,伴随着一些学科之间的渗透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中医医学所能够覆盖的分支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整体的知识更新速度变得越来越快,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以及质量参差不齐的中医文献资料,医学生和高校教师常常会面对无所适从的现象,高校的智慧医学图书馆建立相应的馆员制度,虽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以上这种问题,但是智慧医学图书馆的建立对于图书馆内实现人和机器之间的互动,将会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图书馆的馆员是实现人机互动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重要载体,整体的馆员智慧能力和智慧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图书馆在服务上的质量以及效率,对于整个中医院校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水平将会造成直接影响,其主要体现在馆员的自身专业素养以及信息水平。通过和学生、教师或社会医生之间的互联,深入分析并寻找出相关用户的需求,给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率的图书馆服务。馆员对于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承接者,中医院校的智慧图书馆建立需要在高校整体的育人目标和科研服务,进一步发挥出其主要的价值和优势,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科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能够与智慧图书馆实力水平互相匹配的图书馆馆员服务制度,全面优化智慧图书馆馆员的智慧水平以及智慧能力,这也是建设中医院校图书馆的必然途径。

2.打造读者广泛参与的智慧互联

在传统中医院校图书馆中,各个设施和设备之间彼此呈现独立状态,并没有实现信息上的共同交流,也没有和图书馆的使用者体验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但是通过建设中医院校的智慧图书馆,则能够将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内的所有设施以及馆内环境和文献使用人员逐渐进行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综合考量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全方位提升用户对于图书馆使用的体验效果。站在图书馆使用者和智慧图书馆两者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智慧图书馆中的设施建立目标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加便捷以及良好的服务,因此,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的建立应该在相关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让整个智慧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功能性更强,给用户建立一个更加舒适的阅读环境,同时也能够根据周边环境的变化和用户的阅读需求不断对其进行调整以及改善。中医院校图书馆用户的知识储备量、年龄、阅历以及医学经验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整个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内的设置应该综合考量所有读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将服务用户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尽量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对于文献资料使用和阅读上的需求。而站在整个图书馆设施和阅读环境的角度进行考量,智慧图书馆内整体的灯光应该将自然光线作为主要的空间来源,并辅以一定的人工照明,综合当前地区的温度变化情况和气候条件等相关因素,对光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在阅读一些电子类的资料文献和图书过程中,需要确保屏幕光线和周边环境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光线对比差,让读者在阅读电子类文献资料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会被光线扰乱自身的阅读状态。

3.搭建多平台的智慧服务体系

在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正式到来之前,信息的主要传递方式和载体就是纸质材料,例如一些书籍和报纸等等,虽然那时已经可以通过电影以及广播电视等相关媒介进行信息传递,但是由于整体的制作条件有限,无法随时随地地对信息进行获取以及保存。但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以及信息时代的全面来临,信息以及各类知识的载体逐渐地由纸质材料转变为电子形式,人們想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变得越来越广泛。因此为了进一步融入时代的发展需求,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在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等知识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中医院校的图书馆应该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运用,全面优化智慧图书馆的整体知识服务建设水平。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体系建设来说,可以运用各种大数据系统和数据挖掘云平台,加强对这类公共研发平台的使用,可以使得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的建立具备更强的信息化特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双一流”是我国中医院校在战略发展目标上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达到“双一流”的建设水平,实现智慧化校园建设是重要的发展途径。而作为承载高校知识的重要平台,中医院校图书馆的建立也需要逐渐实现智能化和智慧化,通过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实现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建立的创新性突破,给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知识服务,推动院校的建设以及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为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推进路径[J].办公室业务,2021

[2]许 惠,娄家星.“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途径探究——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

[3]李 楠.“双一流”视阈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思考[J].兰台世界,2020

[4]段美珍,冯占英,李 雯,等.“十四五”时期图书馆发展趋势与路径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21

[5]董同强,马秀峰.融合与重构一流学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设计[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

[6]杨 颖,许 丹,郭继军.“双一流”背景下医学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

[7]石乃月,马迪倩,穆祥望.“双一流”视角下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发展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猜你喜欢
中医院校智慧图书馆双一流
中医院校研究生外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中医院校留学生病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