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指津

2022-05-27 10:01贾厚明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2年5期

名师简介:贾厚明,江苏省首批教学名师,盐城市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中学。

【课标定位】

这里所说的“散文”,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感悟的一种文体。散文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出镜率”相当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也是中考散文阅读考查的纲领性要求。

【文体常识】

一、散文的定义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的散文,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感悟的一种文体。我们所阅读的就是这种狭义的散文。

二、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篇散文,往往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物,可以纵横跌宕,谈古论今。表现方法上,它不拘一格,既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还可以议论。散文在表达方式上是灵活多变的。所谓“神不散”,是从文章的立意方面说的,也就是说文章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

三、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我们可以把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几大类。叙事散文是以写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抒情散文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四、散文的线索

散文一般情况下都有一条线索。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以物为线索,以人为线索,以某一情感為线索,以事情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等。散文的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有了这条线索,各种材料才能够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散文的记叙顺序

七、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八、散文的语言

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

【考情综述】

在历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散文阅读往往被作为与小说阅读按年轮考的内容。

散文也被俗称为“美文”,因此,散文文本除了可以作为检阅考生阅读能力的材料之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还对考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以下几类散文文本较受命题者的青睐:人物风采类散文、至爱亲情类散文、回首往事类散文、生活哲思类散文以及即景抒怀类散文。

近几年来,各省市中考散文阅读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考点,其高频考点主要包括:内容提炼概括、赏析作品语言、分析句段作用、分析探究标题、文意理解阐释等。

近几年来,各省市中考散文阅读设题以4~5题居多,题型以简答题为主,另有选择题、填空题穿插其中。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内容提炼概括

考点分析

所谓内容提炼概括,就是通过阅读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或概括某些内容要点。

在全国各省市中考散文阅读中,“内容提炼概括”考点多出现在第一题,作为整体感知散文内容的主打考点出现,其主要设问方式有:第一,本文回忆了××××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第二,文章写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第三,阅读第×段,分别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的特点等。如2021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第17题,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第20题等。

方法点津

应对此考点,可采用三种方法:

1.摘取法。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重要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往往嵌在重要的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常常出现在段首或中间。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采取直接摘取法。

2.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方法,常用于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使用起来要因文而异,因题而变。

3.舍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题目只需要回答要点,这时就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答题模板

这类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格式,根据题干要求组织语言即可。

考点二 赏析作品语言

考点分析

散文以语言生动优美见长。因此,在散文阅读中,赏析作品语言几乎是必考的考点。这里的“语言”又可细分为词语和句子两个维度,当然,也包括语言特色的分析。

全国各省市中考散文阅读中,对作品语言赏析的主要设问方式为:(1)赏析(品味)第×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朗读下面这句话时,“××”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3)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的画线句。(4)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等。如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第23题,2021年江西省中考第15题等。

方法点津

应对“品味生动词语”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结合语境品析。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其实就是强调语境的限制作用。品析词语,在理解词语表面的含义之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指定词语放到其所处的语境中,对其所产生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进行挖掘。

2.紧扣修辞品析。一些词语,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在运用过程中常被作者融入修辞手法因素。我们在品析时,就必须先对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作出准确判定,辨别其所属类型,再联系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去推想其在语境中的具体表达效果。

3.锁定对象品析。记叙文中一切词语的运用,归根结底还是为写人、叙事或咏物服务的。我们在品析词语时,应锁定其着力表现的对象,考虑该词对人物塑造、景物描写以及意境营造等方面的作用。

应对“品析生动语句”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句子形神入手品析。面对需品析的句子,我们首先要从句式(形)与内容(神)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审视:明确该句句式特点,分析其是长句还是短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陈述句还是反问句,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是常规句还是倒装句等。另外,聚焦句中的关键词语,准确理解其所表之意。两相结合,进而有效品味该句在外在形式和内在意蕴方面绽放出的“闪光点”。

2.从捕捉手法入手品析。一些重要句子中往往承载着众多的“手法”,如: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等。我们可以在判断语句所用手法的基础上,采用“共性(手法的一般作用)+个性(语境中的具体作用)”的思路,对该语句的表达效果作出品味赏析。

3.从审视全文入手品析。整体审视全文,分析句子所处的位置,从篇章结构方面把握其作用:若句子处在文章的开头,应思考该句是否点题,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等;若该句处在文章的中间,并且在段落的首尾,应揣度其是否起过渡(承上启下)作用,是否是某段的中心句;若该句处于文章的结尾,则应从呼应开头、总结上文、升华(深化)主旨等方面品味。

答题模板

1.“××”一词是指……,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揭露、突出)了……,形象(准确、富有情趣)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2.这句话运用了……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抒发了……的情感。

考点三 分析句段作用

考点分析

从语言表达与谋篇布局来看,散文的一些语句与段落安排有着特殊的作用。句段作用分析,是中考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散文阅读来看,“分析句段作用”考点时有出现,其考查时的设问方式主要表现为:(1)文章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請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2)有人认为文章第×段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3)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等。如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第19题,2021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第19题等。

方法点津

句段作用的分析,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1.结构(先确认指定句段在文中的位置)。

开头句段作用: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氛围或渲染气氛;开篇点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间句段作用: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位于段末,起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对比反衬;埋下伏笔或做铺垫;总领全段(部分)。

结尾句段作用:与开头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总结全文;篇末点题;深化主题;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

2.内容。

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组,自己概括),联系主旨情感。

答题模板

结构(包括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考点四 分析探究标题

考点分析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也是我们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窗口”。“分析探究标题”考点一般涉及对标题含义(内涵)和表达效果(作用)的考查。

“分析探究标题”是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散文阅读中的常规考点,其考查时的设问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文章题目中“××××”有哪些含义?(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为题有哪些作用(妙处)?如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第12题,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第25题等。

方法点津

应对“分析探究标题”考点,可从下述两方面入手:

1.由表层到深层,全面理解标题含义。文章标题的含义,一般有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之分。“表层含义”指文章标题所呈现出的字面意义;而“深层含义”则指作者所要表达的与文章主旨有关的比喻义、象征义以及引申义等。解答此类试题,不能仅停留在对标题“表层含义”的理解上,而应由表及里,在研读全文的基础上,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意图,紧扣标题中关键词语去揣摩、探究标题的“深层含义”。

2.由共性到个性,精准分析标题作用。这里所说的“共性”,指文章标题的一般(常见)作用,如:形象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主要内容,关联主要情节;揭示文章中心,点明写作意图;表明写作对象,彰显人物形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而“个性”则指不同文本特定的考查语境。分析标题作用时,应采取“共性+个性”的方式去思考——先回忆标题作用的共性,再针对不同文章去辨析明确个性。

答题模板

1.该标题不仅指……,还指……(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

2.该标题的表达作用有:①……;②……;③……。

考点五 文意理解阐释

考点分析

“文意理解阐释”考点考查的是阅读的悟意明理能力,是由认字识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的理性阶段的深化。在中考散文阅读中,这一考点指向散文内容、主旨等的理解与阐释,着重回答“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散文阅读对“文意理解阐释”考点的考查时有出现,其设问方式主要表现为:(1)作者为什么说“……”?请联系全文简要作答。(2)文中写……,目的是什么?(3)选文写“……”的用意是什么?如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考第24题,2021年河北省中考第16题等。

方法点津

1.咬住语境。所谓“语境”,既指整个文本的“大环境”,也指一定的上下文和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场合、写作背景等。在散文解读过程中,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意理解,都须结合具体的语境去分析。

2.精细分析。“文意理解阐释”考点所涉及题目的解答,必须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走综合分析之路。

3.学会阐释。所谓“阐释”,包含解释和阐发两方面:首先,对比较含蓄的重要内容能够加以“解释”。其次,对比较抽象的重要内容能够加以阐发——第一,要确定阐发的方向;第二,阐发的内容要切合文章中心和写作意图;第三,阐发的内容应适当,言之成理。

答题模板

这类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格式,根据题干要求组织语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