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实验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2-05-30 23:37庄建德黄倩莹李伟溪
化学教与学 2022年24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学段校本

庄建德 黄倩莹 李伟溪

摘要:本研究基于数字化实验,根据现有教材、新课标要求及学生情况,开发“四学段六环节”模式的高中化学数字化实验校本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高一到高二共四学期有梯度地进行理论学习与数字化实验实践,进而达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观察、量表评价及开放式问卷等多种途径收集反馈,发现该模式下的化学校本课程能帮助学生树立定量意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化学校本课程

文章编号:1008-0546( 2022)12x-0054-06

中图分类号:C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2. 12x.01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了新一輪课程改革的重点。[1]数字化实验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之一,它具有定量化和可视化特点,可作为认知工具帮助学生克服一些概念学习中的“认知难点”,[2]科学感知与建构抽象化学概念。已有实证研究表明,手持技术对概念学习的确有促进作用。3]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应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强化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4],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要求“化学教材应精心设计学生必做实验,适当增加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数字化实验、定量实验和创新实践活动等”[4]。新教材中也已经添加了一些数字化实验,如必修一中介绍了验证次氯酸光照分解产物的数字化实验。[5]

但目前数字化实验用于常规教学还是相对较少的,更多的是在公开课中的展示。而开设数字化实验校本课程的学校就更少了。目前在中国知网能检索到的,将数字化实验运用到校本课程的研究仅有29篇,其中仅有5篇是与化学学科相关。仔细阅读后可知,很多老师没有将校本课程形成一个体系,更多的是一次或多次的规定实验或探究实验,不能让学生的定量思维和信息素养有系统性地锻炼和长期性地培养。其中做得最系统最成熟的是徐惠和马宏佳,[6]但仍存在三个问题:第一,课程内容集中在教材必修模块;第二,教学对象仅限高一学生,不能持续培养学生思维;第三,课程目标较为简单,不能提升学生更高阶的思维和能力,如实验创新和迁移应用。

因此,作为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的龙头学校,我们课题组着力于如何开发出一个系统、可行的数字化实验高中化学校本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及信息素养,同时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成长的目标。

二、基于数字化实验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本校本课程的开发着重于三大模块: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课程规划的设计,其中,课程内容应基于课程目标来设计,而具体的课程内容则决定了课程安排的规划,具体的研究过程及内容如图1所示。

1.确定课程目标

基于文献综述与新教材、新课标的分析结果,本系列化学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有以下四点,分别对应不同学段:第一,熟悉数字化实验设备操作,树立定量分析意识,培养选择数据和理解证据能力;第二,融合教材与数字化实验,树立证据推理意识,培养采集数据和寻找证据的能力;第三,自选化学研究课题,树立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能力,第四,合作撰写研究报告,树立学科融合意识,提高实验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

2.设计课程内容

基于已有的数字化实验研究成果进行挑选,选择能够发挥数字化实验优势的实验并进行重整,设计成课程;要求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及随着课程的进行其水平的提升,故选取的内容应具有一定梯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下表1列出选取的部分供学生选择的实验内容。

挑选出合适的内容后,还需要将数字化实验与课本知识整合,设计成课程。在课程中,主要采用“问题解决”的模式进行授课,整合的主要思路主要为:先提出实际问题,然后考虑使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来解决问题,再设计使用该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来评估问题解决的效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将挑选出来的知识与数字化实验整合,设计成课程,撰写教案及学案。

3.设计课程规划

课程初步确定为每学期14课时,每课时约1个小时,上课地点为数字化实验室。其次,考虑到课程目标及学生对数字化实验的认识会随着课程的进程而不断发展,故将整个系列的校本课程规划为四学段六环节的课程体系,图2即为四学段六环节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图。

由图2可见,整套课程共分为四个学段,分别为:初步感受数字化实验、改进创新教材实验、基于数字化实验的研究性学习、基于数字化实验的项目式学习。在学段1中,学生对数字化实验设备还尚未熟悉,故本阶段设计的实验难度偏低,课程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实验设备的操作与用途,学会定量分析实验数据,为后续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段2中,学生需自行改进教材中的实验,这对其创新能力提出挑战。而在学段3与学段4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中,对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要求更高,甚至在学段4中进行学科交融方式的学习。四个学段整体呈梯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实验技能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解→模仿→创新”的认知阶段,逐步完成课程目标。

在四个学段的基础上,每学段的教学过程又细分为六个环节,分别为:学段简介、开题报告、实验操作、结题报告、撰写论文、学段评价。

三、基于数字化实验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实践

该课程目前已经完整实施了一轮,授课对象为2020级选课学生,共30人,授课时间从2020年9月的高一上学期持续至2022年6月的高二下学期,共四个学期。第二轮也已经在进行中,授课对象为2021级选课的30名学生,同样进行四个学期的校本课程学习。在课程实施时,需要学校支持校本课程的设立、课题组成员与学生的参与、实验室在实验准备上的保障等。

1.初步感受数字化实验阶段

2020年9月16日,该校本课程正式第一轮开课,我们遵循着六环节中的学段简介、开题报告、实验操作、结题报告、撰写论文、学段评价,先由本校的三名主讲老师开展学段介绍,并着重介绍了实验设计流程及数字化实验仪器。然后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给学生上了精彩的指导课。接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小组讨论选题,经过两课时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在第五次课时,学生初步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展示汇报。本学段没有要求学生撰写论文,仅提供实验报告即可。

2.改进创新教材实验阶段

2020年3月3日,校本课程已经来到了第二阶段。在寒假期间,老师要求学生在上学期课程的基础上,思考改进创新教材实验,在本学段的第一次课上,进行汇报展示。届时,各组都自信地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其他小组同学和老师对其做出评价和建议。从课堂的展示和学生做出的点评可以看出,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实验改进能力有所提高,但仍缺乏控制变量意识及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有时候理不清数据与概念间的关联(如图3、图4所示)。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最终定出了如表2的五组方案。在第一轮预实验中,很多学生发现了方案的不足之处,并遇到与自己预测不符的实验结果。这时,老师便抓典型,为学生讲解如何采集理想数据并寻找到合适的证据,进而完成证据推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符。在老师的讲解后,各组学生再次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开展了第二轮的正式实验,对实验结果没有问题的小组,则可开始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仍有问题的小组,则需指导其重做实验,直到数据合理,证据链条完善。由于学生的能力在逐渐提高,在本学段的最后,老师讲解了如何将实验报告改写为学术论文,并鼓励学生尝试。

3.基于数字化实验的研究性学习阶段

该学段前半段由于疫情原因,没有办法集中上课,但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在华南师范大学王辉教授和曾卓教授团队的指导与建议下,选择了让学生分组探究数字化实验在阳离子瓜尔胶取代度分析中的应用。瓜尔胶是重要的化学用品,但目前对其定性与定量表征的方法较为复杂。因此我们尝试使用数字化实验作为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的表征方法。在水溶液中,阳离子瓜尔胶取代度越高其溶液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随离子浓度增大而增强,故可利用导电率传感器测试阳离子瓜尔胶溶液的导电率,来表征阳离子瓜尔胶的取代度。在教师讲解并提供研究方向后,学生自主选一个研究因素进行探究性实验,最终各组实验如表3所示。

本阶段非常考验并锻炼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他们首先要自己收集资料,了解其中的反应原理,继而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在做实验后,还需要分析曲线图带来的信息,学会多次实验,排除干扰,进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在过程中提高了分析数据和得出证据能力。最终在历时2个月后,两个大组内均能得到一致的实验结果,可以将数字化实验作为表征手段并验证了大学中的实验室制法可行,且阳离子瓜尔胶的取代度随着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大。

本学段虽受疫情影响不能过多地进行集中授课与展示评价,但学生在自主动手实验及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很多思维锻炼,整个过程苦并快乐着(图5、图6所示)。

4.基于数字化实验的项目式学习阶段

最后一个学段老师和学生一致决定围绕仲元中学的环境进行展开,由于校园内有与外界连同的湖,因此选择了五个小组共同合作研究校内小微水体的水质。在本学段中,学生需要综合所有学科知识,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等角度对水质进行研究。每个小组根据所查资料讨论后,得到了表征水质的几大指标,如含氧量、浑浊度、氮磷含量、硬度、微生物种类(供氧还是耗氧)与数目等。之后,每个小组选择了其中一到几个指标进行研究,最后再讨论合写一份实验检测报告。在开题的过程中,学生己经能互相点评且一针见血,全面到位,老师只需要稍加补充即可。最终,各组学生的题目如表4所示。

在实践过程中,从采样、测量、分析、得出结论等环节均能明显感受到学生的熟练,但在最后的撰写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方面还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文字表达的完整性及严谨性。在最终的总结反思阶段,很多学生都表达了在本课程中学习到了很多课本内外的知识,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其实学以致用是有难度的,尤其很多实验设计都要在实践中才知道是否可行,但明显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如图7、图8所示)。

四、基于数字化实验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可以较客观地反映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否达成,并可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调整,故课程评价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题组在每个学段授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5点量表及总结感想,主要了解学生在经过本学段的学习后,是否可以达成课程目标;第二部分是开放性问题,主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与建议。从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第一期课程的学生共接受了4次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會根据每个学段的课程目标进行调整。

1.课程目标达成度

学生的自我评价数据表明,每个学段的课程目标均基本实现,且学生认为校本课程在逐渐改进与完善,为他们提供了丰富且有深度的科学探究。从学生的感想中(如图9所示),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对本课程非常喜爱,并提到了在第二学段中“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并反思了小组实验中最突出的问题,进而改进了实验,获得了成就感。学生的话语可侧面说明他们在第二学段能树立证据推理意识,通过采集数据和寻找证据来改进实验,基本能达成本学段的目标。

2.对校本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在被问及“对校本课程的建议”时,学生给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而根据建议,我们也对课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学生提及“传感器如果能多一点更好,有时候会不够用”,课题组积极与仪器供应商协商,争取在学段二的课程中增加传感器的种类与常用传感器的数量,做好硬件保障,保证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有充足的传感器进行探究。“不是很会写实验报告,希望老师能再多指导或者给一些模板”等类似的建议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此建议下,授课教师马上增加对实验报告撰写的指导(如图10所示),并增加对学生所提交的实验报告的生生互评与教师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

在本轮校本课程实践中,我们凝练了一小批成果如公众号推送、每阶段的简报及学生实验报告等,也总结出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第一,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创建一支全面且分工明确的团队。本研究中,我们充分发掘了钱扬义教授提出的U-G-E-S的教研模式优势,即结合师范大学(University,华南师范大学)一地方政府教研机构(Government,广州市教育学会立项)一仪器公司(Enterprise,广东江风光学仪器有限公司)一中学(School,广东仲元中学)四者的力量,组成一支强大的团队,保证校本课程顺利地开发与实施。第二,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有梯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校本课程采用了四学段六环节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课程目标,有梯度地设置不同难度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由评价可知该模式效果较好。第三,仍需加强学生的写作指导与能力培养,从实验报告、最终的小论文及学生评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写作的规范性、详略、严谨性等各个方面,都是下一轮课程要突破的重难点。

同时,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如疫情不能开课,仪器供应不足等情况。因此我们思考了本课题以后的两个发展方向。第一,将课程资源网络化。目前课题组在组织学生拍摄数字化实验操作视频,并将此制作成微课传至公众号,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网络学习资源库,使学习不受时空和疫情的影响。第二,将课程区域化推广。本校本体系经过第一轮实践后,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在下一步要将其推广至其他兄弟学校,以扩大该成果的影响,形成区域教研合力。

参考文献

[1]钱扬义,王立新,林惠梅.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教学研究:理论构建与创新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3.

[2]钱扬义.手持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及其心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王立新,钱扬义,苏华虹,陈博殷,梁宏宇,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从“研究案例”到“认知模型”——TQVC概念认知模型的建构[J].遠程教育杂志,2018,36(04):104-1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6]徐惠,马宏佳,“数字化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化学教育,2017,38(7):5-12.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学段校本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