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养成教育”的体育隐性课程的建构

2022-05-30 04:17秦健
江西教育C 2022年11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养成教育小学体育

秦健

摘   要:体育课程中有一些隐性的、潜在的资源,这些资源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是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这些隐性的课程资源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有力“抓手”。小学体育教师要抓住隐性的课程资源,积极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体育课程,助力学生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养成教育”   小学体育   隐性课程

“养成教育”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载体,也是帮助学生养成体育习惯的沃土。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习惯就能够自觉锻炼,科学运动,进而获得强健的体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养成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隐性课程”为载体,积极开展有效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体育隐性课程的价值取向

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的一个概念,它不是具体的、可见的教学活动,而是一种非正式的课程,具有渗透性,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并且产生的影响具有持久性。体育隐性课程主要作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体育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理性精神。

体育隐性课程对显性课程具有辅助价值,可以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激发学生体育学练的兴趣,磨炼学生的意志,给学生的心理予以慰藉。有效的隐性课程不仅能提高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能丰富体育课程资源体系,提高体育教育的完整性,促进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在设计体育隐性课程时,教师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养成教育”为指向,凸显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育中的价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二、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原则

体育隐性课程既有显性课程的共性特征,又有自身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在开发体育隐性课程时,教师既要遵守一些共性原则,也要遵循一些特殊的原则。

(一)“健康至上”原则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强健的体魄,是体育课程的宗旨。无论是显性的体育课程,还是隐性的体育课程,都必须遵循“健康至上”的原则,要以健身为目的,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练能力和身体素质。在开发体育隐性课程时,教师要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思想,从学生的身体条件出发,寻找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素材,从而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教育价值。

(二)“真美合一”原则

体育课程的价值不仅在于强身健体,而且在于教人“求真尚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真、善、美品质的人。因此,在开发体育隐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承“真美合一”的原则,即求真务实,重视审美导向,引导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利用美好的事物。

(三)“兼收博采”原则

在开发体育隐性课程时,教师要坚持“兼收博采”的原则,广泛收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教师可以从学校内部挖掘一些潜在的体育课程资源,也可以将视角拓展到校外,到家庭、社会中去收集一些合适的体育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或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兼收博采”就是要以开放的姿态、融通的思想,将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体,形成合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完整的体育锻炼环境,构建一套完整的体育隐性课程体系。

(四)“因校制宜”原则

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发展定位,拥有自己的特色项目。因此,在开发体育隐性课程时,教师应当坚持“因校制宜”的原则,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利用现有资源,就地取材,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隐性课程。例如,足球是海门市的特色项目,学校可以把足球作为切入口,围绕足球运动,开发具有教育价值的体育隐性课程。

三、构建体育隐性课程的策略

体育隐性课程包含了体育物质资源、制度资源、文化资源、精神资源,在建构体育隐性课程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入手,进行隐性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一)环境熏染:开发物态环境

环境具有育人的作用,对人的认知、情感、思想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好的环境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启迪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情操。“环境熏染”是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功能,隐性课程通过环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影响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隐性课程中的环境主要是指物态环境,即由各种物质资源构成的环境。这种物态环境不仅具有外在的形式美,而且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人文环境的物质载体。

教师可以开发校园物态环境和社会物态环境,使其成为体育隐性课程的物质环境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内的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雕塑等,把这些现成的物质资源作为隐性课程的教材。这些物质资源不仅是一种物质景观,更是一种文化载体,蕴含着一定的道德追求,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

(二)制度约束:架构体育制度

制度是一种管理规范要求,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程或行动准则,对人起着约束作用,是维系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规则体系。体育教学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制度,如体育达标、课外活动、运动竞赛、体育社团等管理制度,对学生具有导向性、约束性、激励性的作用,是体育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体育制度是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资源,反映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体现了学校的体育观念与价值取向。教师要将体育制度落实到教学行动中,使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文化浸润:汇聚体育文化

体育不仅是一种运动,还是一种文化,体现了人类对美和极限的追求。体育文化包含了物质层面与非物质层面的内容,物质层面主要是指体育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等,非物质层面主要是指体育制度、会歌、口号等。体育文化能对学生起到浸润作用,润泽学生的体育情感,催生学生的体育自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体育文化是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使其成为体育教学的宝贵资源。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形象,注意体育交往行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无形的影响,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

(四)精神激励:挖掘体育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体育精神是人的一种信念和追求,是体育运动的不竭动力,能激励人们奋勇拼搏,永不言败。体育精神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体育精神,用精神激励和鼓舞学生。体育精神资源是丰富的,学校的优良体育传统、班级的良好风气、教师个人的精神状态、团队的精神面貌等都是重要的精神资源。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学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勇敢、团结、拼搏、责任、担当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总之,有效的体育隐性课程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習惯,提升运动内驱力,实现综合发展。教师要重视体育隐性课程的价值,大力开发体育隐性课程,丰富体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何艳丽.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体育分级设项教学探索[J].体育视野,2020(1):91-92.

[2]刘煜伦.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功能及表现形式的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9):13-14.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养成教育视域下中小学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C-c/2020/02/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养成教育小学体育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对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启示
浅析隐性课程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