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力障碍的早期识别与诊断

2022-05-30 10:48蔡太生
心理与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智力障碍个体

智力是多种认知方面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一切人类活动都需要智力的参与。对于智力功能受损或发育不足的个体,在一般人能轻松完成的活动方面可能也会存在困难。智力障碍是一种发生在个体发育时期(18岁之前)的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受损。人们可能会认为,智力障碍是一种非常容易识别的精神疾病,“智障”一词经常用于描述那些存在不被他人理解的行为异常的个体,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滥用的程度,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个体会被诊断为智力障碍呢?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又是什么呢?

智力障碍的病因及其表现

智力障碍是一种发生在个体发育阶段的精神障碍,其发病通常发生在18岁之前,大多数智力障碍患者可在儿童期被确诊。该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导致个体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者发育不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①遗传因素:先天性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如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②产前损害:胎儿时期母体环境遭到破坏,如宫内感染、缺氧等;③分娩时的产伤;④出生后患病: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等损害大脑的疾病。可见,在胎儿及婴幼儿时期那些损害大脑功能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智力障碍的致病因素,对其中可以预防的部分,如孕期感染、吸烟、饮酒等应受到家长及相关从业人员的重视。

那些已经罹患智力障碍的个体会有哪些表现呢?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发布的《精神障礙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描述,智力障碍表现在概念、社交和实用三个领域中。首先,在概念领域,患者会表现出概念化技能的缺失,简单地说就是抽象概括能力受限。对于学龄儿童来说,轻度智力障碍患者可能在阅读、书写、计算等学业技能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一定支持才能达到同龄人相当的水平;如果达到中度智力障碍,则这些技能在整个学校教育期间都会表现出进展缓慢,与同龄人相比明显受限,更严重的个体则不能发展以上技能,甚至只能理解具象的世界。

其次,在社交领域,智力障碍儿童在精确感受同伴的社交线索上存在困难,除此之外,其口语表达相较于同龄人往往更具体和不成熟,在调节情绪和理解风险上也存在困难。在交往过程中,其异常表现很容易被同伴察觉,有时候甚至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发展同伴关系。智力障碍较重的个体社交困难会更加明显,因其口语受限,患者的表达一般比较简单,主要聚焦于当下的事物和日常事件,多用于满足个人需求,其更倾向于与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照料者和熟悉的人建立联系。

最后,在实用领域,主要表现在个体生活、工作以及娱乐方面需要他人支持的程度。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可以照顾自己的日常需求,如吃饭、穿衣、个人卫生等,但在复杂的日常生活任务方面要比同龄人花费更多的努力、需要一些支持。到了成人期,其可以获得那些不需要太多“脑力”和社交的工作。重度的智力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上更加依赖他人,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如吃饭、穿衣、洗澡和排泄等行为都需要他人支持。智力障碍个体也能够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只是随着患病程度的加深,需要的帮助也越多。

虽然我们能够观察到智力障碍个体存在的一些典型表现,但是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一般人很难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其做出诊断性的结论。如果需要对个体进行智力障碍的科学判定,建议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去检查,需要按照严格的诊断标准以及标准化心理测试过程进行,下面将介绍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到底是怎样的。

智力障碍的诊断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为了筛选学习低能的儿童,设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从此,利用智力测验来评估个体智力的时代来临了;之后的几十年间,不论是对一般大众还是智力低下或者智力超群的人群,测量智力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智力测验。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使用“智商”一词来描述智力水平的高低。那么,对于智力障碍者来讲,单凭智力测验分数就能衡量其智力障碍的程度吗?答案是否定的。

近些年来,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普遍认为,对智力障碍的诊断要同时考虑智力和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不论是国内精神医学界还是国外如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和美国智力发育障碍协会(AAIDD)所发表的诊断标准,都已经将二者考虑在内。下面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提出的诊断标准加以说明,智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是在发育阶段发生的障碍,包括智力和适应功能两方面的缺陷,表现在概念、社交和实用领域中。必须符合下列3项诊断标准:1. 经临床评估和个体化、标准化智力测验确认有智力功能缺陷,智商低于常模两个标准差以下(IQ<70)。

2. 适应功能的缺陷导致未能达到个人的独立性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发育水平和社会文化标准,具有一个或多个日常生活功能受限,如交流、社会参与和独立生活,且这些缺陷存在于家庭、学校、工作和社区等多个环境中。3. 智力和适应行为缺陷在发育阶段(一般是指18岁之前)发生。

智力是包含推理、计划、问题解决、抽象思维、理解复杂思想、快速学习以及从经验中学习等方面的综合认知功能。适应行为是指个人承担起他所在文化群体中对他这个年龄期望承担的个人及社会责任的程度。过往在临床和日常生活中,人们过分强调智力测验的分数,而忽视对适应行为的评估,有些仅根据智力测验做诊断。实际上智力和适应行为是诊断智力障碍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一方面,适应行为和智力存在某些共同点。智力活动实质上是通过适应行为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人们能观察到的个体外在表现都与其智力息息相关,事实上适应行为量表分数与智力测验分数之间也确实存在显著的中等程度相关,尤其在概念化领域。例如,个体表现出的学习能力不足,恰恰是因为其抽象思维能力有限。

另一方面,适应行为和智力之间存在区别,仍然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能力。智力代表个体有效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更多涉及抽象及某些认知能力,更强调校内的学术能力;而适应行为则更体现个体处理日常事务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实际能力,主要涉及个人的日常生活,更侧重个体生活中的非学术方面的表现。因此,智力测验测量到的是受测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最佳表现,而适应行为量表测量的是受测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除此之外,适应行为常因文化背景、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具有相對性和波动性,而智力更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

无论是智力测量还是适应行为的测量,都需要专业人员利用标准化的量表在标准化的程序下进行。智力障碍的诊断是一个既严肃又复杂的过程,对于一般大众来说,不能仅用主观观察判断来下结论。如果有此方面需求,建议到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寻求帮助。

智力障碍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忌贴标签

识别和诊断智力障碍不是为了给患者贴上“智障”的标签,而是为了及时对患者进行合适的干预。虽然智力障碍患者可能在多个领域存在困难,但是长时间的反复训练也能够恢复一定的适应功能,贴上标签意味着给患者定性,这是不合适的。专业从业人员不仅要自己杜绝贴标签的行为,而且还要对患者周围的人进行此类提醒,让家属及其照料者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此类精神疾病,这样更有助于患者的成长。

2要多方面收集信息

智力障碍者在不同环境中的活动受限程度可能不一样,因此我们应该从家庭、学校、工作和社区等环境中去收集了解相关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真实状况,看看存在有哪些适应行为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此外,还应考虑引入第三方信息人进行评估,如老师、父母、主要抚养者等,以提高资料的可靠性。

3考虑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因素

虽然测评结果主要受患者实际能力状况的影响,但是测量过程中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测验结果,比如文化、语言、环境、感觉、运动、生理、学校教育、情感等。个体的生理、心理状态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保持稳定,因此,在评估过程中也要考虑个人当下的状态,以及评估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影响评估结果的因素。

4进行动态评估

目前智力障碍的诊断主要是通过量表进行,每次评估都是对个体生命历程中的某一个时间点进行评估,但个体是发展的,评估结果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应该对个体进行多时点、动态化测量评估,这不仅仅是为了衡量个体的发展状况,也是为干预、指导的过程服务。追踪观察测量的结果,既能够检验干预的效果,又能够为制定干预的具体方案提供方向。

5早作诊断

对于那些在社交、日常生活等方面与同龄人相比存在困惑或不足的个体,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以便及早发现有智力障碍的高风险儿童,在儿童早期尤其对于那些轻度智力障碍者可能与同龄儿童差异不大,难以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有这方面的认识,如果有智力不足的苗头就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可定期到医院做智力方面评估。因为早诊断发现并尽早干预效果才比较好。

在当代,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包容,那我们更应该多给此类弱势群体一些发展的机会,不论是教育的机会还是工作的机会,他们适应社会的过程,也是社会在逐渐适应他们。

蔡太生,心理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长,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委等。长期在临床一线从事心理疾病的诊断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负责或参加省、部和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单独或协助完成十多项心理测量工具的研制工作。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

猜你喜欢
智力障碍个体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跨越障碍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