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家暴儿童的心理之伤

2022-05-30 10:48殷锦绣
心理与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亲密关系家暴

殷锦绣

近期,演员王东被爆家庭暴力,对妻子又打又骂的视频,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愤慨。在评论区,有人心疼他妻子,也有人关心他们的女儿,担心暴力也会落在可爱的宝宝身上。有关家庭暴力的新闻,影响到孩子的确实不在少数。比如,今年1月,网上就流传着一段视频,男子当着孩子的面殴打妻子头部,还将妻子推倒、压在沙发上;而个子小小的孩子,就在一旁哭喊。被打的妻子根本来不及护住头部,但还是推开了孩子,说“宝宝不要怕”。几年前,还曾有一篇题为《9000万目睹家暴儿童:苦海中溺水的无助群体》的文章,刷屏过网络。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报告表明,世界各地每年有1.33亿至2.75亿儿童目睹家暴。而种种新闻、件件故事都告诉我们:即便拳头没有直接落在孩子身上,孩子也会因目睹而受到心理伤害。这些伤害,既有向内的,也就是让孩子自己痛苦的;也有向外的,即会影响孩子对其他人造成伤害;还有对关系的,目睹家暴,也会对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造成影响。

内向伤害:应激的症状表现和长期的性格变化

目睹暴力,无疑是一种创伤经历。今年,曾有一起唐山市恶性暴力事件的视频广为流传,看完视频的许多女性都会在当晚不安、难受到失眠。成年人看到陌生人的视频尚且如此,何况孩子,何况他/她是现场目睹,何况发生暴力的是原本应该最亲近的人!

目睹家暴后,孩子可能会出现这些创伤后应激症状:

1反复重现目睹家暴的经历。比如,总是梦到家庭暴力有关的情节,或者不由自主地想到家庭暴力的场景,并且会因此而痛苦,甚至产生生理上的不适,如头疼、恶心、呼吸不畅等。

2持续性回避。这既包括对家暴相关刺激的回避,比如,不愿意经过甚至不愿意看到发生家庭暴力的地点,不愿意和别人聊这件事,严重者会有麻木的状态,也就是外表看起来似乎很平静、没什么事,实际上内心对什么都无动于衷、感觉不到兴趣;也包括对正常人际交往的回避,孩子可能不再愿意和其他儿童玩,而是自己躲在一边。

3警觉水平提高。可能会出现容易发怒、易受惊吓、难以入睡的情况,这是因为暴力激活了身体的防御,让身体一直处于戒备状态。

4有家暴相关的负面认知。比如,认为世界是不安全、不可靠的,或者认为自己不够好、做错了事,才会遇到这样的事。

5如果孩子年龄较小,还可能出现“退行”行为,指的是好像变得更小了,比如已经学会自主大小便的小朋友又出现频频尿裤子的情况。

而这些应激症状,也会给孩子的情绪带来负担,尤其是世界不安全、自己不够好的負面认知,会让孩子陷入抑郁情绪中。

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到影响,曾有元分析研究显示,目睹家暴的孩子会表现得更自卑,心理伤害已经刻进了人格中。

外向伤害:从家暴的父母那里学会攻击和暴力

目睹过家暴的孩子,除了自己承受心理伤害,还有一部分可能会把矛头再对准其他人,暴力、伤害再次传递下去。具体而言,可能有以下的表现:

● 主动攻击行为。习惯用暴力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希望别人做什么事时,会用暴力威胁的方式来强迫对方做出。

● 被动攻击行为。易激惹,因为一件小事就会大发脾气,想要动手。

● 身体攻击行为。会对别人拳打脚踢,或用东西扔、砸别人。

● 言语攻击行为。有不友好的口头禅,或常做出不友好的手势。

这些攻击行为都是因为,目睹过家暴的孩子容易把原本中性的刺激加工成负面的,尤其是创伤后应激症状较多的孩子,可能抱有更多不合理的认知,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充满敌意、不友好的,而他们能怎么应对这些敌意呢?就是用从家暴的父母那里学到的暴力攻击的方式。

关系伤害:目睹婚姻中的暴力,长大后会恐惧亲密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和照顾者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安全的原生家庭就像孩子的避风港、安全基地,既能让孩子在失意时得到安慰和接纳,也能让孩子有底气、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但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研究表明,儿童目睹家庭暴力后,其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会受到影响,可能会由安全型依恋转变为不安全型的依恋,要么过于焦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于是总想过分缠着照顾者;要么过于回避,觉得照顾者也很糟糕,不想或不敢依恋照顾者。

儿时与照顾者的依恋关系,影响的不只是当下,还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亲密关系,不安全感会一直延续,延续到成年后和伴侣、亲密朋友的相处中。家庭暴力,让孩子留下了对亲密关系的初印象,即,越是最亲密的关系中,越会有暴力行为。这样的信念会让孩子在长大后不愿意进入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或者不愿意与长时间亲密的人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因为他们担心暴力重演。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处于成年初期的人如果没能解决亲密对孤独的关键冲突,与他人建立起深层的情感交流,其后续的人格发展、社会适应也会更容易遇到困难。

总之,家暴的负面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不仅受害者本人会有心理阴影,目睹过家暴的孩子也会受到多方面的心理伤害。2020年10月1日实施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已经明确将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列为家庭暴力受害人。如果你也曾目睹家暴,或身边有孩子曾目睹家暴,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亲密关系家暴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亲密,别陷入相处误区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亲密关系不会真的无疾而终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要勇于向家暴说不
暴力 亲密关系中的致命毒瘤
并非受伤才定为家暴
反家暴立法二十年
这样向家暴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