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阅读《故都的秋》的三种策略

2022-05-30 15:06吴姗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故都的秋基调图景

吴姗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散文。品鉴这篇散文的文章非常多,相关的教学设计也层出不穷。下面,我将以我的教学经验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故都的秋》。

一、导入新课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导人新课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上这节课的当天,我特意穿上了比较素雅的衣服,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播放音乐《千屿——秋日私语》,并这样导人新课:

在四个季节中,秋颇受文人墨客的亲睐。秋能勾起无数人的情思:有的人感伤,发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慨;有的人喜悦,发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感叹。意有深浅,情有厚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片心灵的境界。”今天,我们就一起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试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布置任务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与学生一起欣赏了电视散文《我与地坛》,了解了电视散文的相关知识。学生知道了电视散文是一种声情并茂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并尝试将其拍摄成电视散文。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在于选取好镜头中的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具体任务如下:

任务一:确定电视散文《故都的秋》的拍攝主基调。

在拍摄电视散文时,如果无法确定主基调,就难以将拍摄活动进行下去。那么,该如何确定《故都的秋》的主基调呢?学生需回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文章的开头有一个感叹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写的是郁达夫对秋的总体感觉,也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学生可以据此确定电视散文的主基调。

当然,我还帮助学生拓展了对“清”“静”“悲凉”的认识与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学生都能明白,“清”指“冷清”“清闲”,“静”指“恬静”“宁静”“幽静”,却无法理解文中的“悲凉”一词。

对此,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的哪些图景

可以体现出故都之秋的悲凉呢?”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为各个图景命名,让他们带着任务去阅读课文,培养其感知能力与整合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利用投影仪展示了四名学生对图景的命名,并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得出“为图景命名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一结论。

任务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拍摄一个主镜头,寻找相应的景物并拍出其特点,呈现其中的悲凉。

示例:

任务三:探究郁达夫笔下的秋如此悲凉的原因。

我根据教材中第111页的学习提示“悲凉的秋味为什么在郁达夫笔下具有特别的美”,设置了“郁达夫笔下的秋为何如此悲凉”这一任务。

我与学生从四个方面由浅人深地探究了原因:

(一)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悲秋情结入手。

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思考教材中第111页的问题:“作者说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有什么道理?”根据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难找到文本的第12节。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朗读此节的内容,抓取其中的关键词句。由此得知: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悲秋情结,让郁达夫笔下的秋具有了悲凉的味道。 此时板书: “愁”:离人心上秋。秋与愁、悲有关。郁达夫以愁为美,认为秋天的悲凉这一特质本身就是美好的。

(二)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入手。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末尾的落款——“1934年8月”。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补充以下资料:

1.1927年4月-1949年,相继发生国民党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

2,郁达夫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此后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当然,钱理群先生在《品一品故都的秋味》中批评过一种分析作品的线性的思维模式。他在评论本文时说:“时代是苦闷的,作家必定时时处处陷入单一的苦闷中,他写出的每一篇作品必然充满单一的苦闷感。”可见,时代背景只能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生不能单靠背景资料去理解文本。

(三)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经历入手。

郁达夫,3岁丧父,相继遭遇妻离子丧、母死兄亡。人生的悲苦使他具有了忧郁敏感的特质。17岁,他到日本留学,饱受异族的欺凌。这些屈辱的日子赋予了他作家的忧伤情怀。后来,他的爱子龙儿在北平去世。这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笔下的文字充满悲凉?

(四)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文学观、审美追求入手。

《徒然草》:“爱宕山野的朝露,鸟部山麓的青烟,若永无消失的时候,为人在世,也想这样的长活下去,那人生的风趣,还有什么?正唯其人世之无常,才感得到人生的有味。”这段话体现了日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说——“物哀说”。它体现了日本人在无常的人世中感受到的悲哀。他们以寂静为美,以恬淡为美,以残缺为美,以死亡为美。《日本国语大辞典》对物哀是如此定义的:“事物引发的内心感动,大多与雅美、有趣等理性化的、有华采的情趣不同,是一种低沉悲愁的情感、情绪。悲与美是相通的。”郁达夫亦受到这一审美追求的影响。

三、开展微写作活动

在教学的最后五分钟时间里,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微写作活动:

我们沭阳当地的摄影协会围绕“秋”拍摄了一组图片,并准备开办一个摄影展。现选出几张照片,想请我们16班的同学为照片写一段100-150字的解说文字。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张照片,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在教学的末尾,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微作文,并进行点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双方要共同解读文本,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审美体验、阅读习惯等对其进行建构,争取顺利地完成阅读活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建陵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故都的秋基调图景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在沙碱地绘出幸福图景
艾家河描绘新图景
论木版画的色彩基调与印刷细节控制
青岛新图景
俏丽基调
让人痴迷的瑰丽世界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故都的秋》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从《故都的秋》教学中看六步点拨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