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官桥镇砂质地引种大叶相思栽培技术探讨

2022-05-30 05:01李晓东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大叶栽培生长

李晓东

摘 要 大叶相思是一种适生性强、速生丰产的树种,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为纸浆工业提供木材原料。为充分发挥大叶相思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给相关引种栽培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参考,以福建省南安市安溪县官桥镇大叶相思的引种栽培为探讨对象,在结合以往栽培经验的基础上,对大叶相思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进行简单介绍,并从引种繁育、土壤及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大叶相思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大叶相思;引种栽培技术;福建省南安市安溪县官桥镇

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9.011

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又名耳叶相思,为豆科相思树属常绿乔木,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和新西兰,在我国广东、广西及福建等省区均有引种。大叶相思适宜在温暖潮湿、光照充足的环境生长,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可取得良好的栽培效果[1]。合理科学的引种栽培技术是大叶相思丰产和高产的关键[2]。

1  基本情况

官桥镇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属于闽南地区,位于东经188°0′~188°3′,北纬24°58′~25°5′。官桥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长而炎热,冬季无酷寒,年平均温度21 ℃,年平均降水量1 600 mm,年日照时间1 388~1 920 h,全年无霜期。境内多为山地,土壤砂质化、腐殖质层薄,植被以铁芒萁、五节芒为主,部分为阴性蕨类、杂灌等。近年来,官桥镇在乡村绿化造林和土壤改良工程中积极引种栽培大叶相思,目前在仁峰村、莲兜美村、莲美村、仙都村均成规模引种造林,且长势良好。

2  大叶相思的特征特征

2.1  形态特征

大叶相思为常绿乔木,树冠浓密,原产地栽植时树高可达30 m,胸径可达60 cm。1)茎、枝。大叶相思树皮较平滑,呈灰白色,小枝有较明显的皮孔。2)叶。其幼苗为二回羽状复叶,第4片真叶开始变态,变态叶披针形,长10~25 cm,宽1.5~5.0 cm。其假叶和真叶在外观上不具备明显区别,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真叶在幼苗期出现。3)花。穂状花序,颜色以黄色为主,长5~6 cm,大部分花蕊为雄蕊,会明显伸出花冠。4)果实与种子。荚果初期为平直状态,成熟后会扭曲为圆环状,长5~8 cm,宽8~12 mm,其种子大多为椭圆形,质地坚硬,以黑色为主。

2.2  生长特性

1)温度。大叶相思较耐高温,怕霜冻,平均生长温度需高于18 ℃,最适生长温度在20~35 ℃,对-1 ℃的低温和40 ℃的高温都具有短暂耐受力,但在持续低温的生长环境中较易发生寒害[3]。2)土质。大叶相思对栽培土壤的要求较低,具有优良的耐旱性及耐贫瘠性,在酸性粗骨质土、砂质土和重黏土中均可生长良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要求极低,对有机质含量仅为0.09%的贫瘠土壤进行施肥抚育后,同样适合引种栽培大叶相思。

2.3  水土保持性

大叶相思根系发达,侧根和须根多,根系结构厚实严密,呈网状分布,主要分布在0~25 cm土层内,通过根系的网络结固作用,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和渗水量,保护表层土,减少土壤侵蚀。对官桥镇仁峰村3年生大叶相思引种栽培地的土壤进行测定,对比发现3年生大叶相思林地的土壤侵蚀量较裸地减少了23%,证明大叶相思根系具有良好的固土蓄水作用。

3  引种繁育技术

3.1  良种引进

引种前需明确大叶相思良种的选育标准及程序,确定引进母树的干形指标及分枝指标。结合实际需要引进干形通直的速生无性系、超直干型无性系、耐寒无性系等树种[6]。与传统种植树种相比,引进良种大叶相思能有效减少分枝数量,提升树高及胸径,提高造林效果。同时,不同地区在引进基础上培育优良无性系品种进行造林,建立造林示范点,提高大叶相思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繁育技术

3.2.1  有性繁殖

1)将种子置于26~30 ℃的恒温密闭环境中2~3 d,能显著提高大叶相思的树种发芽率[4]。2)将大叶相思树种在100 ℃水中煮沸30~60 s后,再将其浸泡在温水中5~7 d,能有效促进树种发芽,发芽率在80%~90%。3)为提高大叶相思树种的发芽率,可利用MS+椰汁培养基栽培。

3.2.2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主要分为扦插繁殖和组培繁殖,无性繁殖能最大限度保持树种的优良特性。1)扦插繁殖。4—6月是大叶相思扦插育苗的最佳时期,选择生长状况良好的树木,在其中部切割呈半木质化的树枝,然后进行细节性修剪后放于繁育基地。利用60%的ABT生根剂对大叶相思树枝进行浸泡处理,浸泡7~8 h后,利用塑料薄膜对树枝进行掩埋处理,在遮光环境中实现苗床保温控湿,以促进根部繁育[5]。2)组培繁殖。选择半木质化的大叶相思树枝,先用流动水清洗树枝15 min左右,再使用0.1%升汞溶液消毒處理,消毒处理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树枝放入提前准备好的培养皿中,诱导外植体生长及分化。增殖培养基可采用MS+2 mg·L-1 6BA+0.2 mg·L-1 NAA,生根培养基可采用1/2 MS+2 mg·L-1 IBA+0.2 mg·L-1 NAA。

4  土壤管理与抚育技术

4.1  选地整地

1)选地。结合大叶相思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海拔500 m以下、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光照充足的砂质土种植区,官桥镇大部分山场光照充足、砂质土壤、具有完善的灌溉设施,适合大叶相思种植。2)整地。种植前应彻底清理田间杂草,为大叶相思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立地条件。同时,开挖40 cm×40 cm×35 cm的种植穴,株距2~3 m,以确保大叶相思有充足的生长空间[7]。

4.2  幼林抚育

为提高大叶相思的成活率和保障其生长质量,应重点关注幼苗期的光照和养分问题。1)清除杂草、灌木。技术人员应定期清除幼林地中的杂草、灌木,以减少杂草、灌木对林地土壤养分的消耗,提高大叶相思幼苗的受光率。在定植后2个月左右需进行第1次幼苗抚育工作;在定植的第2年需进行2次全面的劈草抚育工作,第1次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第2次在10月下旬。2)肥料管理。以苗木为中心,在其两侧25~30 cm处开沟,第1年每穴施40%氮磷钾复合肥0.3 kg,第2年每穴施30%氮磷钾复合肥0.5 kg,第3年每穴施35%氮磷钾复合肥1.0 kg。

4.3  根部结瘤固氮特性的利用

大叶相思是豆科植物,幼苗期开始结瘤,根瘤在根部0~10 cm处生长,具有固氮功能。豆科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生长时,会刺激同一互接种族的根瘤菌在根系附近大量繁殖,进而促进拟菌体形成,发挥固氮作用[8]。当在干旱贫瘠的种植地引种造林时,早期需促进根瘤发育,通过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氨态氮(氨气与根瘤菌内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铵盐,铵盐在根瘤菌氨基化酶的作用下形成有机胺),进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大叶相思幼苗可有效吸收利用土壤中营养物质,促进大叶相思茁壮生长,防止出现叶片发黄、生长衰落等现象。

5  病虫害防治技术

5.1  炭疽病

炭疽病为大叶相思栽培中较为高发的病害,主要为害树梢和树干,发病初期叶梢会出现褐色的水渍状斑点。随着病害逐渐加重,斑点会逐渐扩大,当遇到多雨季节时叶面还会出现分生孢子盘[9]。

防治措施:1)栽培时施加磷酸二氢钾颗粒结合有机肥,提高植株抗性。2)及时排水、适时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枝叶过密,减少发病诱因。3)每隔3年,每1 hm2造林地施用1次55~80 kg的生石灰,配合喷施5°Bé的石硫合剂,可明显降低分生孢子数量,有效降低炭疽病的发病率。

5.2  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大叶相思的常见病害,发病初期病叶变黄,黄色部分逐渐变褐色并坏死。随着病斑不断延伸扩大,整个叶片呈褐色至灰褐色,在病叶背面或正面出现黑色绒毛状物或黑色小点。

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害发生。2)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3)控制栽植密度,增加林分通风透光性,降低病害发生概率。4)用滴灌或流水浇灌代替喷灌,减少病菌传播;5)在发病严重的区域,从6月下旬到10月,每隔10 d左右喷1次50%苯莱特1 000~1 500倍液、1∶1∶100的波尔多液、50%托布津500~800倍液等,可有效防治叶枯病。

5.3  白蚁

白蚁以蛀食木质纤维或蛀咬木质纤维并搬运回巢中发菌取食,成对白蚁会在大叶相思根部附近或大叶相思伤口处等阴暗湿润处建巢(木栖),造成树势衰败。

防治措施:1)每年干旱季节涂白树干,防止钻蛀性害虫为害树木基部,减轻白蚁对树木基部的危害和入侵。2)伤口是白蚁的主要入侵口,因此在修枝、整形、整地时要尽量避免对大叶相思造成大的伤口,对已有伤口要及时做好防护处理,减少白蚁的入侵途径,破坏白蚁的滋生环境。3)采取诱杀、药剂驱避、喷药灭杀、涂刷药物防治、熏蒸灭杀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白蚁。

5.4  斜纹夜蛾幼虫

斜纹夜蛾幼虫食性杂、食量大,初孵幼虫在叶背为害,取食叶肉,仅留下表皮;3龄幼虫会造成叶片缺刻、残缺不堪,蚕食花蕾造成缺损,极易暴发成灾。

1)农业防治。人工除草,破坏斜纹夜蛾化蛹场所,也可人工摘除卵块,减少虫源,达到降低虫口基数的目的。2)物理防治。利用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将少量的敌百虫溶剂添加在黑光灯中实现诱杀。3)化学防治。可采用50%氰戊菊酯乳油500倍液+80%敌敌畏或25%马拉硫磷8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500倍液,喷施灭杀。4)生物防治。依靠性诱剂释放的化学信息素吸引雄蛾,降低交配率,进而降低新生种群数量,实现虫害的有效防治。

6  结语

大叶相思是近年来我国引种栽培的优良树种之一,在砂质地造林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对官桥镇的砂质化土壤治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大叶相思引种栽培成活率,应规范繁育技术,提高引种质量,通过科学选地整地、加强幼林抚育和利用根瘤固氮特性进行大叶相思栽培,并积极防控病虫害,以提高栽植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区志光.黑木相思的引种栽培技术及效益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3):173-175.

[2] 杨植旺.黑木相思的特征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2(5):95-96.

[3] 梁大瑜.基肥对黑木相思生长的影响试验[J].乡村科技,2022,13(3):50-52.

[4] 张如平,曾炳山,黄烈健.马占相思、大叶相思花枝水培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2021,37(6):70-73.

[5] 张荣友.黑木相思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J].绿色科技,2021,23(9):108-109.

[6] 黃显清.不同基质对黑木相思扦插繁殖的影响[J].乡村科技,2020,11(24):94.

[7] 王立,黄宏健,谭沛涛,等.黑木相思无性系工厂化组培育苗及丰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EB/OL].(2019-04-18)[2020-07-29].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831017.

[8] 徐燕千,霍应强.大叶相思栽培及其利用研究[J].热带林业科技,1982(1):21-30.

[9] 班龙海.大叶相思的引种栽培分析[J].现代园艺,2017(5):46.

(责任编辑:张春雨  丁志祥)

猜你喜欢
大叶栽培生长
油麦菜栽培要点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活性部位及其机制
自然栽培的味道
大叶落地生根及其盆栽技术
大叶女贞锈壁虱药物防治试验
《生长在春天》
浅谈家畜大叶性肺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