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祚山:接纳自我,是生命成长的真正开端

2022-05-30 10:48王黎彭一皓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教育工作者心理学

王黎 彭一皓

认识自我,是人终其一生的命题。在未成年阶段,个人生理发展、周围环境变化、与他人的关系,都影响着青少年儿童对自我的认知与接纳。关注心理健康,其实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过程。

重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李祚山教授从事心理学研究三十余年,在他看来,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别,是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差别越大,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以正面的态度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既是锻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积极心理特质的第一步,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使命最重要的一步——人不能决定自己从哪里来,但可以决定自己往哪里去。

李祚山

重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格与心理健康,心理测评以及特殊人群的心理与教育等。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或者省部级课题20余项。

本刊记者:如何理解“人格”?人格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李祚山:“人格”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模糊概念。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人格与心理健康是当今时代的主要问题,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个人认为人格是认识心理健康的一扇窗户,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一把钥匙。因为不同的人格心理学理论流派看待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不一样,由此产生的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也会有差异。如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就认为心理冲突是诱发神经症的根本原因,人们的心理疾病来自于幼年时候的创伤和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直接的不协调导致的,因此,咨询中就采用释梦、自由联想和催眠等技术。

本刊记者:针对不同人格的心理特质,教师在对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都有哪些需要注意和考虑的细节?

李祚山:人格是一个整体,但为了研究的方便有时也把它分成各种类型,如人们把人格中的气质经常分成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而性格按照荣格的观点则分为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

教师在对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以下一些原则和细节是必须注意的,一是需要共情,即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理解和分担学生内心世界的感受,而不是去进行判断和评价;二是积极关注,即关注学生言语和行为中的长处,积极和光明面,尤其是对于有自卑和挫折感的学生,这种关注可以激发他的潜能,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三是要对学生表现出尊重;四是要表现出热情,热情不仅仅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尤其是还需要用各种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五是要真诚,即真诚地对待自己和来访学生。

本刊记者:在理想人格和真实人格之间,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知自我、接纳自我?

李祚山: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以及人——社会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或者行为倾向。理想自我是一个人所希望的形象,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别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差别越大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学中常常使用20问法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即进行造句练习,完成20句“我是……人”。如我是一个勤快的人,我是一个懒散的人等,然后再进行分析。

正确地认识自我,简单地说接纳自我,就是看见自己的优缺点,接纳自己不能够改变的缺点,比如年龄、身高;改变自己能改变的缺点,比如不够细心、不够自律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达到的。

在引导未成年人接纳自我时,可以采取的措施,一是允许孩子可以不那么优秀,可以有些小缺陷,你就是你。二是不要过分迎合同学或者朋友,一旦开始迎合,朋友关系就很难维持稳定平衡了。三是不要过分关注自身,不要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大,如经常以“我想”“我觉得”“我认为”开头说话,设身处地和站在别人立场想问题的换位思考能力就会变弱。

本刊记者:人格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举措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李祚山: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首先必须要明白健全人格究竟是什么?在不同的心理学派,关于健全人格的描述也是不一样的。国内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后认为,健全人格应该包括以下一些特征: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和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挫折,能够调控情绪、心境良好。

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儿童从进入学龄期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培养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遵循人格发展规律,重视学生人格的整体发展。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确立适当的教育目标和合适的教育方法,如童年期的关键任务是情感依恋的形成、友谊关系的确立和性别角色的获得;青年期的关键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二是实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最佳组合,有效的教育途径就是实现学习者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最佳匹配。好的教育不是用同一种方法教育不同的学生,而是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同一类学生。

三是教师要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一个好的老师要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问题、熟知学生各种行为不适应,并能觉察和检测到学生不适应行为的征兆,从而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形成人格适应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四是注意家庭、學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通机制,彼此协助,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者协调。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教育工作者心理学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