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重合!愿你奔月而来,向光而行

2022-05-30 10:48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恩师李老师同学

策划│好老师智库

执行│彭一皓 余麗柃

2022年9月10日,第三十八个教师节,和“不期而遇”的中秋节,相逢在了同一天。

自1985年我国首个教师节设立以来,今年是中秋节与教师节的首次重合。距离下一次双节重合,还有22年。

两个节日的重叠,就像一场光与光的相遇。在团圆与思念交织的中秋之夜,我们发现,那些涌上心头的回忆,恩师的身影依然熠熠生辉,照亮至今。

原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轮月亮,它的光来自梦开始的地方。

以下,是来自好老师智库教师们的讲述与分享:当走过遇见光的学生时代、青年时代,他们也将自己活成了一束光。谨以此策划,献给第三十八个教师节。

愿每一位老师都能奔月而来,向光而行。

成长引路人:

致敬那些陪伴成长的恩师

泰戈尔说:“当乌云被阳光亲吻时,他们就变成了天上的花朵。”成长中的日子,好老师是最坚实的陪伴者和引路人。他们不约而同地参与了同一场比赛,一场守护孩子成长的接力赛——让我们在每一个或迷惘、或走失、或孤独的时刻,无论是12岁、15岁,还是18岁,都能触到一双向有光处牵引的手。

干“坏事”,遭表扬

——回忆恩师季怀仁校长

高学雷 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

受疫情影响,我已经三年多没有回故乡了!前阵子,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和几位儿童时期的老伙伴相约,一起去了这几年开发建设的美丽如画的岳家湖公园。这个公园就建在我们四十多年前上小学的地方。几位老同学争论着那几间裂开了缝的土墙教室的位置到底在哪里,我的思绪却被拉往四十多年前的那个下午——

全校学生放学大会上(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放学都需要在操场站好队伍,校长讲过话,各班老师再组织学生路队放学),季怀仁校长特别表扬了一个做“坏事”的孩子。季校长那富有磁性的声音虽没有话筒的扩音,却清楚地回荡在操场空旷的上空:

“今天中午午睡时,一个同学睡不着,闲着无聊,用一根小棍去捅另一位睡着的同学的鼻孔,导致同学的鼻孔出血。看到惹出了麻烦,这名同学没有跑开,而是赶紧拉着流鼻血的同学到水沟旁进行了清洗,看到不流血了,他们才一起回到教室。随后,犯错的同学主动到我办公室,向我承认了错误。这位同学拿东西捅别人的鼻孔,导致流血,这件事肯定是错误的,应该受到批评。但是,我觉得很有必要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表扬一下这位同学,表扬他的什么呢?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回头在课堂上可以和老师同学们讨论一下。我尊重这位同学的想法,就不公布他的姓名了!各班有秩序放学吧!”

那个做“坏事”,本该批评却遭表扬的孩子就是我!

长大后,我就成了他(像季校长一样做了教师)。做教师三十年了,每当处理孩子们问题之时,总会想起季校长的那次“表扬”!

距离那次“隆重”的表扬已经过去四十三年了,直到现在,那天的场景恍如昨天,季校长的话语仿佛就在耳边回荡!

流淌在笔尖的师爱

——回忆恩师陈先春老师

徐艳霞 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龙台小学

在所有老师当中,她是最给我温暖、给我方向的一个,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始终记得那一篇篇红红的“笔谈”,始终忘不了老师那亲切的、面带微笑的脸庞。

第一次见到她——我的五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娇小的个子,圆圆的脸庞,一件水蓝色的连衣裙清爽干净,看到教导主任和我站在教室门口,她连忙迎了过来,主任说:“这是您班的插班生。”她轻轻拉起我的手,搂着我的肩,走进教室,“孩子们,这是新同学,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她!”我很戒备,担心她会像六年级的班主任一样让我留级。接下来的日子,我很努力,她表扬我的次数越来越多,可我却仍然高兴不起来。

好久,她在我的周记本上写道,“艳霞,你是老师最乖的学生……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会像我们想象中的一样,但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同样的道理,你对老师、同学微笑,我们也会给你一个甜甜的微笑。試试看!”

红红的字迹,亲切的话语,通俗的道理,让我小小的心灵射进了一缕温暖的阳光。慢慢地,我喜欢上了陈老师,喜欢上用文字交流的方式。不知不觉,我的心里装满了欢声笑语。

她就是陈先春老师,她用行动告诉我怎样关爱一个学生,永远感恩敬爱的陈老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回忆恩师冯老师

荣翔 重庆两江新区星光学校

二十年前的母亲节,我拿着前一晚精心制作的贺卡来到学校,忐忑地把它递到了您手上。您小心地打开它,贺卡里面写着:“冯老师,节日快乐!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霎时,您把我拥入怀中,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谢谢你!老师也爱你!”我靠着您的臂膀,滚烫的泪花从我的眼角滑落。

那时的我,是一个打小父母就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不太自信的我似乎被您察觉到了异样。您把我的文章拿到班级分享,您鼓励我参加征文比赛,您力挺我去“手拉手”活动……就这样,我开始站在了舞台中央,也能被大家看见。恍惚间,老师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母爱的缺失,成为了我儿时温暖的记忆。

二十年后的今天,因为这一份母亲般的师爱,我从师范院校毕业,也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我学着您的样子,努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努力保持对教育的初心。每一个教师节,我也能收到学生们的祝福,看到他们的张张笑脸,像您一样去传递那份真挚的师爱。

小学毕业十六年,即将到退休年龄的您仍然在潜心研究课题,甚至熬夜到凌晨手写每一份报告。您就像一盏明灯,一直照耀着我。我和您一样,只是中国千万教师中的普通一员,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回忆恩师汪深老师

杨岁虎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

当年,报考那所文学氛围浓郁的高中时,早就听说过汪深老师的大名。有人说他知识渊博、书法高古、卓然异人,可也有人说他鼻音太重、课堂难跟上思路。我在校园就注意到了那个瘦瘦高高的身影。一套洗得泛白的中山装四季在身,淹没在人群里的身影,那双明亮锐利的眼睛却能一下子深入到你的心里。

先生的课堂渊博、思维灵动,他并不太看重教材、教参和固定的教法,而喜欢随意、创新、天马行空。印象最深的一次,课堂上他读文章,被情节感动,开始哽咽,默默流泪,终至不能自持——文学作品能以其纯粹的力量引人向善、向真、向美,那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

有同学介绍说先生的书法作品很值钱,上门求字的人要托熟人引路带着礼物也难求到。我们惊叹一番,可不久又惊讶地发现,考试后语文第一名和语文科代表都得到了先生的奖品——先生的书法斗方!没得奖的同学低下头默默努力,毕竟,对于每节课看着先生飘逸的板书手描心摹的同学们,谁不想自己能珍藏一张先生的墨宝啊。

后来在杂志上读到了先生的文章,那本杂志在班上飞快地流传着,你应该能想象到,这给我们那所乡下学校的学生带来的震撼。当再后来看到先生的论文全国获奖,看到先生参编的书籍时,同学们都只有满满的敬佩了——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高山一般的老师呢?

从复读生到最有“出息”的学生

——回忆恩师李老师

周红书 湖北省麻城职业技术教育集团

无数次面对掌声和鲜花,常让我感激流泪,模糊中,班主任李老师面带微笑地向我走来。

那年,我重返校园,成为一名“复读生”,生性羞怯的我,感到无地自容,在众目面前,连走路都不敢抬头。一次端着饭盆走向寝室,由于内心忐忑不安,一下子绊在一股隆起的树根上,恰巧李老师从后面走来,迅速地扶了我一把,而他自己,一盆饭撒了一地。当时,我窘得满脸通红,而李老师温和地望着我笑了笑,若无其事地走了。

两天后的夜晚,我被叫到李老师房中,他亲自为我倒满一杯水,正当我觉得局促不安时,李老师打开我的作文本,惊喜地说:“你这满篇打上红波浪的语句,多有文气,清新如雨后的柳叶,朴实如乡野的泥土……”李老师一手指着作文本,一手不停地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直夸得我满脸露出少有的微笑,绷紧的神经舒展开来。

李老师接着说:“一个月来,我一直观察着你,从未见你抬起头来走路……”李老师边说边关注我的神情,自信的目光中倾满了期待:“抬起头来走路,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失去勇气,你绝对是最有出息的学生!”

想不到李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一直关注着我。以后的日子,他常微笑着提醒我“抬起头来走路!”在他的关怀和鼓励下,我终于昂起了头,迎接我的是一双双友好的目光,一张张亲切的笑脸,我的心情不知不觉轻松多了,走起路来也格外地响。一年后我顺利地考上了师范院校,离开校园那天,李老师送我,微笑着,一只有力的大手从空中划过……

在繁华的都市里,我再也没因来自偏远的农村而自卑过;毕业后,也没有因独自走向深山沟而气馁过;如今,我已是一名从教多年的班主任了。多少年来,我时常告诫自己:“抬起头来走路!”或许李老师早已将这句话忘却,而我却铭记在心,激励自己像李老师一样细心地观察着学生,微笑着用激励的言语照亮孩子的行程。

大学是培养“大师”的地方

——回忆恩师单教授

邵茹波 重庆工商大学

我们读大学时,单教授是中文系副主任,个头挺高,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其言谈举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幸运的是,我们的当代文学课由他任教,因此我们对他的了解更多了,敬慕的程度也更深了。

单教授少年时在家务农,曾在宣传队干过事,后来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在农村和宣传队的日子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任教期间,他发表了不少诗歌,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

单教授讲起课来绘声绘色,足以使听众心旷神怡。他研读了大量文学作品,讲课时信手拈来,对作家的评价恰到好处,我们常常惊叹不已而又心服口服。“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批评了一位和我很要好的作家,后來一个学生在与那位作家交谈时不慎泄了密,这位作家当然很生气了。我为了补过,邀请他给学生们做了一场报告,然而学生们都信了我的观点,把他搞得很难堪。”

单教授待人很和蔼,在我们面前从来不摆架子。一下课,他的身边总要围上几个人,向他问东问西,他则有问必答。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会上,他谆谆教导我们不要进了大学忘了本,“大学是培养大师的地方。”“我希望你们的脑袋变得像地球那么大,而不希望地球变得像你们的脑袋那么小。”

记得一个周六的晚上,单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到本地的一个广播电台参与“听诗·谈诗·品诗”节目。我们从收音机上听到了他那熟悉的声音,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奔走相告。我们听呀记呀,宿舍熄灯了,我们点起了蜡烛……

单教授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学问,传播着知识,发着光,散着热。

一个非典型好学生的成长

——回忆恩师闫老师

赵天亮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清河志臻中学

“不要在心中对学生埋下怀疑和不信任的种子。”多年以后,当我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又想起了高中语文老师。

高中时期,我并不是个通常意义上的好学生,甚至性格有些自闭,只会用作文和日记记录情绪。而教我们语文的闫老师察觉到了这一点。在课堂上,她会根据预先了解,提问一些我能答上来的问题。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由此,为了不令老师失望,我积累本越写越多,甚至开始拿《新华字典》当课外书读,记下了上百页的字词。

在一次考试中,我并没有写常见的议论文,而是写了小说,在他人看来简直是“自讨死路”,但闫老师却表示理解,并指导我修改。在她的鼓励下,我写演讲稿、写班级誓词、参加各类征文比赛,经年累月的点点成果铺就了发展之路。

如今自己当了老师,愈发感到高中老师的不易。“抱怨”总是轻而易举,只有“行动”才能解决问题。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仍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庞大的班容量中,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自我价值。这便是闫老师给我的启示。

好老师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

——回忆恩师张文婷老师

陈武红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中心小学

今年的中秋节和教师节同天,这是很难遇到的好时光。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让我倍加思念上师范时的英语老师张文婷。因为她,我知道了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样子的。在她的影响下,我不断学习,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明师。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曾说:“教师怎样看待生命,他就会拥有怎样的生命,他的学生也会因此走向什么样的生命。”好的老师,会以自己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的效能,更会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张老师正是这样的好老师,她用自己的爱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谱写着教育之歌,时刻把美好和能量带给学生。其次,张老师用匠心打造课程。课程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也是育人的媒介,没有好的课程,就失去了载体和媒介的作用,既不能很好地传播知识,育人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张老师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课上从不灌输知识,而是在有趣的活动中体现学科特点,承担育人的使命。

借花好月圆,丹桂飘香,怀念我的恩师,怀念她在课堂上的气质优雅,教学的行云流水。我想每一个老师都期待成为学生的恩师,影响更多生命绽放光彩,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正因为更多恩师的存在,教育自然就会一片芬芳,到处生机盎然。

专业引路人:

致敬那些助力职业发展的恩师

从受到老师的指引到成长为指引学生的老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涯从三尺讲台起航,好老师的影响也在继续。如何教学?如何为师?在这趟旅程中,好老师是远处的灯塔,在照亮我们职业前进方向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初心始终坚定。

碰运气,碰出来的缘分

——回忆恩师汲安庆老师

陈治勇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认识安庆老师,是偶然,也是必然。二0一一年,我的课例《蝉》需要名家评点。彼时,我教书不久,自身能力有限,更不曾结识名家大师,故“名家评点”便成了很难逾越的峻岭。偶然间看到了安庆老师的文字,为其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表达所折服。于是顺藤摸瓜,辗转联系,斗胆动问他能否帮我评点。

说“问”不说“恳请”,只因我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本不对此事抱太大希冀:不问白不问,问了许不白问。故所谓的“请求”就写得随性粗朴。查阅新浪邮箱,看到了多年前初次给安庆老师的信:

汲老师您好,我的实录《蝉》想找您点评(用夹评和综合评结合的方式)一下,不知可否?望能应允,多谢了,祝新年快乐!陈治勇敬上!

我连自己的情况都未曾介绍,可谓无礼之至。 “傲慢”的文字的背后,深藏的是一个不谙世事之我,更有一颗近乎绝望的失望之心。

但安庆老师很快便回复了:呵呵,不知陈老师从何处知晓我的信箱,更不知您为什么相中了我来写点评——我只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啊。今天适逢放假,比较赶(明天会去泉州一个学生家家访),但还是抽空拜读了您的文章。整体读下来,感觉视点很别致,引导学生理解也很深入,我愿意细读后,写出我的感受。不知您是否有时间上、字数上的要求?另,“夹评和综合评结合的方式”是杂志社的统一要求么?

安庆老师的回信谦和,诚挚,鼓励,细腻。清泉一泓,让我通体明朗起来。我不知道他会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来形容自我;我不知道盛名在外的他在周末依然为学生而忙碌;我不知道他在忙碌的缝隙里竟应允我无礼的“请求”;我不知道他竟会说“我愿意”;我不知道他读后竟能对实录给出令我振奋的肯定。

这是我第一次得到偶像的点赞,如一滴水伫立在针尖,心头小鹿怦怦,每一下都是心灵的舞蹈。我依然明晰地记得收到其回信时,天地万物都在对我微笑着,阳光拂过窗前的大樟树,洒下点点碎金,醉了清风与流云,更照亮了我的教师生涯。

难忘教研路上的带头“大哥”

——回忆恩师陈文老师

周芳元 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中学

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也不乏其人,要数对我成长影响最大的老师,非原浏阳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文老师莫属。

自师范院校中文系毕业后,我一直都在坚守着乡村中学那一份安逸、舒服、稳定的教师工作,很少用心去总结、提炼、反思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成败。直到遇上陈文老师后,我的成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文老师《漫步教研幸福路》一书让我对未来充满了遐想,朴实无华的文字却处处都有对青年教师的引领,“再也不能这样过”,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机会向陈文老师学习。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问到了陈文老师的QQ,并加为了好友。于是乎便有了众多的打扰,陈文老师不厌其烦,有问必答,特别是在文章写作方面,陈文老师不吝赐教,一方面鼓励我多写,另一方面还指导我怎么去写,正是在陈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短短几年时间,我便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300余篇教育教学类文章,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120余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教师的思考力》一书获得了出版。

面對这样一位老师,我有着太多的感谢和感动,正是由于他孜孜不倦的教导,我才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感谢生命中有他,感动于他对青年教师的鼓舞,谢谢陈文老师!

永远的怀念

——回忆恩师于永正老师

王金祥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实验小学北校

几天前,有一本书籍摆到了我的面前,它就是《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看到于老师的这本书,往事不禁涌上心头……

认识于老师21年了。2001年的隆冬时节,于老师在聊城大学的礼堂里授课,我当时作为镇联校语文教研员参加了培训活动。于老师当时已经年满60岁,却仍然活跃在小学语文讲学的一线。于老师慈眉善目,态度和蔼,说话慢声细语,亲和力特强。看到满头银发的于老师,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于老师总是那么循循善诱,听他的课,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课前,他总是和同学们拉家常,逗大家开心,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课堂上,他总是习惯性地走到学生中间,俯下身来,和颜悦色地与大家交流,不厌其烦地启发诱导。最难忘的是于老师指导困难学生读课文,一直读到流畅为止,然后竖起大拇指大声地称赞道:“你很棒!比于老师读得都好!”

那次听课后,我上台接过于老师亲手签名的书籍——《教海漫记》《于永正教学精品录》,心里无比激动。我将书籍反复研读,把从于老师的课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我的语文课堂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于老师身上我更是学到了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

于老师不止一次来聊城和临清讲学,我听过的课有《新型玻璃》《水上飞机》《习作课》《小稻秧脱险记》等。于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特别扎实,课上得实在、朴素、有情、有趣,所有的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我虽然没有机会成为于老师的弟子,但感觉做人和上课受于老师的影响最大。我始终把于老师当成我的“恩师”,从心底里感恩于老师!

2017年的12月8日,于老师身患重病与世长辞。获知这个不幸的消息,我内心无比沉痛!一位浑身充满活力、满面春风、笑容可掬,一直活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于老师,怎么会离开我们呢?忘不了您满头的银发,忘不了您慈祥的面庞,忘不了您身穿羊毛衫打着领带的装扮,更忘不了您唱的那段京剧《霸王别姬》,引得台上台下一片雷鸣般的掌声……

今天手捧于老师的书,不禁悲从中来。在第38個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想说:于老师,我想您!

给学生时间,也给自己时间

——回忆恩师水老师

杨道平 重庆市永川中学校

水老师桃李满天下。逢年过节,看望他的学生络绎不绝。

我不由自主地走进熟悉的小院,却不见水老师的身影。门可罗雀的景象告诉我,水老师已经走了。第一次登门求助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月朗星稀的夜晚,我犹豫不决地敲了敲门。师母打开门,说:“快进来!水老师在等你。”70岁高龄的水老师端坐在沙发上,笑呵呵地迎着我,像在等待一位老朋友。我局促不安地站着。水老师一边请坐,一边斟茶,说:“先喝茶,不要急。给学生一点时间,给自己一点时间。”好像漫不经心,却舒缓了我的焦虑。

斜月西沉,水老师还在给我修改文章。他戴着老花镜,拿着红笔,勾勾画画,字斟句酌。我高兴得像个小学生,又紧张得像等待法官宣判。他笑呵呵地把改好的稿子递给我,说:“底子不错,以后要坚持多读多写。”那一刻,我重拾了信心。

院里月光如水,房内灯火通明。我走后,水老师才摊开各种古文典籍,查资料,写论文。他是训诂学专家,退休后仍笔耕不辍。那时,初出茅庐的我,和退休多年的他,并无师徒名分,甚至连同事也算不上。而他,对青年教师的提携却不遗余力。

我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水老师离这俗世也越来越远。多情的月儿呀,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你能把我的思念带向远方吗?

猜你喜欢
恩师李老师同学
该得奖的李老师
曾字拜见恩师
谢谢您,我的恩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追思恩师黄晓同
怀念恩师欧阳天晶
李老师的心事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