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色花含笑

2022-05-30 10:48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刘老师班级老师

常锦芬,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镇第三小学教师。担任班主任多年,先后获评县级优秀辅导员、县级先进教师等荣誉。

时间在推移中总把记忆逐渐抹去,有的消失殆尽、模糊不清,有的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原四川省汉源一中“民族班”学生导师刘德强老师与我们一起三年中的点滴故事,总如镌刻在鼎般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重陪伴,好习惯受用一生

1985年,汉源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向汉源一中提出建议,双方共同在学校创办少数民族学生班,简称“民族班”,每年招收40名少数民族学生,单独建班、单独管理、单独教学,首届“民族班”的班主任选派刘德强老师担任。我们是1988年9月进校,是刘德强老师接任的第二届“民族班”,和刘老师的缘分就相聚在“民族班”。

刘老师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个子不高却声音洪亮,长相不出众却内涵丰富,这在班级文化中得到印证:刘老师用“班训”“励志条幅”“奋进口号”“班旗”“班徽”“图书角”等,对“民族班”学生进行文化重熏,培养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和班级凝聚力,引领学生习“谦谦君子”之礼、树“敏而好学”之志。

一个由40名新生组建的班级,学生来自彝、藏、蒙、回、羌等9个少数民族,最大的难题是把族别不同、语言有别、习惯各异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习惯、勤奋上进的人,这很考验刘老师的水平。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

为了新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为了学生能够毕生享有好习惯,刘老师不嫌琐碎和繁杂,细小的《一日习惯常规》就有46条之多。

如早上起床20规,包括早操2规:准时不迟到、跑操不掉队。内务整理5规:折叠被子、拉平床单、端正枕头,洗脸刷牙、挂好毛巾;钱物3规:每天带上1日三餐饭菜票;衣物、余钱饭菜票入箱锁存。还有诸如食堂就餐8规,课堂学习15规,夜寝3规等等。

学生的习惯养成最关键的是持之以恒地训练并监督执行,刘老师采取了两个措施。首先,老师监督。实行全体任课教师课堂负责制,按照常规要求把好课堂关。同时,刘老师全方位监督,在新学年一年的整整300天中,天天“泡”在寝室、食堂、教室、操场进行监督和指导。其次,培养学生自律。刘老师还在学生中培养了两支队伍。一支由班干部组成,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另一支由干部和热心的同学组成寝室执勤小组,晚上负责寝室执勤。两支队伍的同学虽然辛苦些,但管理效果很好,多次受到学校和老师的表扬,对学生自己也是很好的锻炼。

在我的印象中,刘老师总是在学生之前起床,每天早上起床铃响后的第一声口哨,那是刘老师吹响的,他也总是在学生晚寝安静后才回家,天天如此。刘老师诙谐地说:“我是举着星星出门,又捧着月亮回家的人”。

善方法,激励成长与进步

对学生生活上关注、关心,学习上,刘老师同样非常用心。对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养成,最终看效果,检验效果的方式就是阶段性测试。每次阶段性测试结束后,刘老师总要找大家谈心,分析成绩,指出得失,提醒方法和时间分配,谈话后,同学们都会信心满满地投入学习。

初一年级上期半期测试,刘老师表扬了班上成绩前15名的同学,我希望下次能够表扬我。于是,我暗暗努力,初二下期半期测试,我的总分在全年级排名第四。大家惊叹,我也意外,此时才明白:老师的爱是伟大无私的阳光,学生的勤奋是忠实有效的朋友。

“长善救失”是《学记》中提出的一个教育原则,即“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说了解了这些心理状态,才能矫正这些缺点。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发展各个学生的特长,补救各个人的缺点。刘老师就是这样一位“长善救失”的好老师。

我是在村民办小学毕业的,父亲是民办教师,其工资不足以养家糊口,还必须在地里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以换取全家人的温饱。因此我对老师这个职业形成一个印象:普通而艰辛。我曾想,“长大了,决不当老师”。

初三毕业将面临职业选择或升入高中学习,刘老师设计了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为主题的班会,让同学们畅谈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和选择,大家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刘老师最后做总结发言,记得有这样几个要点:

一是职业选择要实事求是,符合本人特点和社会实际需要,既不能盲目而好高骛远,也不能自卑而谨小慎微。

二是农村女孩子职业的最佳选择是教师或医生,还分析了二种职业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各自存在的优缺点。

三是选择教师职业,是社会需要,也是家庭的需要。

刘老师单独找我谈话,根据我的性格和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认为最适合当教师,加之父亲是人民教师,继承父业,可谓非常光荣的事情。

这一下触动了我原本对教师职业抗拒的神经,细想起来,刘老师说得很在理,我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巧活动,班级“五乐”共分享

“民族班”是全寄宿制管理,刘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开展各种课余活动使大家不寂寞、不想家、有温暖,在活动中增知识、增友谊、强素质。其“分享快乐和幸福”的五则事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第一,文娱活动分享其和谐美。刘老师教全班同学跳“青年友谊圆舞”,羞羞答答的男女生蹩脚地手牽着手,伴随音乐而翩翩起舞,大家还真感觉到其中的动作美、音乐美和和谐美。至今,“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的旋律还不时在耳边回响。

第二,体育活动分享其健康美。体育活动开展与邻班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尽管多数时间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但我们和刘老师一样每次活动都是喊声不停、笑声不断,完全是身心愉悦的“穷开心”。

第三,班会辩论分享其知识美。班会时间开展小组辩论赛,刘老师把大家分成4个小组,提前几天围绕主题先做准备,每个小组4个选手,每次上场2个组,分“正方”和“反方”,辩论场上的激烈争论,互相辩得面红耳赤;大家很受教育,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

第四,郊游分享其欢乐美。周末安排郊游,刘老师和任课教师带领全班学生最远到15多里外的清溪古镇,带我们参观文庙,讲解文庙的相关知识,还带我们参观老街,讲述清溪“九街十八巷”的布局。

第五,启蒙绘画分享领悟美。他逾越所学专业知识界限,为我们作绘画“启蒙”。毕业前夕,班主任兼政治课的刘老师拿着粉笔教我们画水瓶、画喝水的杯子、南瓜、苹果——说是根据经验,报考师范学校的同学进入面试阶段,要考这些。我和大家一样认真跟着学画,面试那天,看到刘老师和很多老师到了面试场关心关怀同学们,我们内心感到暖洋洋的。

刘老师当时还在川师大进修,每天早起晚睡,看着刘老师熬红的眼睛和掉下的缕缕发丝,我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此比喻刘老师甘做校园护花人最为贴切。

后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我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很大程度受到刘老师的影响,我们初三毕业那年,刘老师获评为“雅安地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并被学校安排任教高中课程。他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德育先进个人”“四川省优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刘老师曾经说过:“名师是一种荣誉,这种荣誉不同于其他荣誉的是要不断探索,在探索中求真,在求真中发展。”这位专家型教师在不断探索中求真,给我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记,也引导我在教师岗位上大踏步跟了上来。

2021年全国第37个“教师节”,我有幸走上学校铺就的红地毯,那首耳熟能详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在耳畔回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才知道那块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我把刘老师比作“青山”,把我们比作“花草”,正如林则徐诗中所言“青山有色花含笑”,这一语道尽了我对刘老师的爱戴和敬仰。

猜你喜欢
刘老师班级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不称心的新班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